?

西部民族地區社會不穩定因素初探

2009-05-18 02:41蔡書芳
西安社會科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西部民族地區對策

蔡書芳

摘要:當前,我國民族地區的總體形勢很好。但是影響民族地區穩定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區社會不穩定表現的基礎上,指出西部地區的社會不穩定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還有經濟和社會因素,進而提出實現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對策。

關鍵詞:西部;民族地區;不穩定;對策

文章編號:978-7-80712-402-3(2009)04-044-03

當前我國民族地區總體上呈現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但是,受國際國內復雜形勢的影響,民族地區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問題還比較嚴重,一些地方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猖獗。影響民族地區穩定的事件時有發生。新疆“7·5”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訓。本文試對當前西部民族地區社會不穩定因素進行探索,以求解實現“和諧西部”的對策。

一、西部民族地區社會不穩定的表現

(一)東西部地區之間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

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在財政、計劃、稅收、金融、外貿等方面的全面推行,我國政府過去給予民族地區的一些優惠和照顧政策隨之難以實行。這給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民族地區長期以來商品經濟不發達,市場觀念淡薄,掌握不住市場變化,從而造成了經濟交往中的利益流失,加大了同其他地區發展的差距。而東西部差距長期存在,就可能造成社會兩極分化,進而引發社會動蕩。同時。收入差距的拉大將導致少數民族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處理不好,則會引發嚴重的民族矛盾??v觀世界。不少多民族國家,就是因為地區差距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在民族關系上產生了一些麻煩,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穩定。前蘇聯和南斯拉夫的解體,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很好解決各民族地區發展差距過大的問題。

(二)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影響民族地區穩定的主要因素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信仰多種宗教的國家,我國的少數民族大都信仰宗教,有的是一個民族信一種宗教,有的是幾個民族信一種宗教,有些宗教又都有不同的教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將給民族地區的宗教問題帶來新變化,而宗教方面的新變化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民族關系,使民族關系充滿不可預見的變數。在此過程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對外開放力度將不斷加大,西部民族與東部民族之間的交往將更加密切,東部民族將會大舉西進經商辦廠,西部民族也會有大量的人到東部學習先進經驗和技術。隨著東西部民族交往的增多,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因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面引發的矛盾逐漸增多,如果再有國外宗教敵對勢力的挑撥,可能造成民族地區社會和政治的不穩定。

(三)城市遙漸成為民族關系問題的主要引發區,發生在城市里的民族問題容易向民族地區擴散,影響民族地區的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民族之間散居和雜居的現象越來越多。在城鎮化步伐加快的進程中,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的現象日漸突出,少數民族人口城市化趨勢逐步顯現出來,城市少數民族人口占本民族和所居城市人口的比重雖然不大,但其作用絕不可忽視。少數民族人口的城市化,一方面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友誼和相互了解,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各民族成員交往日益頻繁,一些過去未曾出現的民族隔閡、摩擦時有發生,而且也在增多。例如,在城市建設的危舊房改造和規劃時,因拆遷中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特殊要求未作充分考慮而引發的問題時有發生,造成了工作被動,產生了不良影響。在現代社會,城市必然成為一些民族矛盾匯集的中心,由于城市功能和信息交流的便利,發生在城市的民族矛盾很容易向民族地區擴散,從而影響到民族地區的穩定。

(四)民族意識增強,其消極因素成為影響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誘因

民族意識是綜合反映和認識民族生存、交往和發展及其特點的一種社會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擴大,各民族相互封閉的狀態巳難保持,原來封閉的人們開始比較強烈地感受到了本民族與他族的不同,有了比較鮮明的民族差別感。以自尊心和自豪感為主要內容的民族意識普遍得到增強,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族素質的提高。各民族的民族意識將有增強的趨勢。民族意識的增強帶來了族際糾紛增多的隱患,一有機會,隨時有可能引發糾紛,產生矛盾。如果再加上國際國內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民族意識就會超過自身發展的“度”,成為民族主義,這對民族地區的穩定是極其危險的。

(五)跨境民族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困難,影響當地穩定

中國各少數民族大多分布在邊疆地區,中國211萬公里的陸地邊境線上,有119萬公里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55個少數民族中,有20多個民族與國外同一民族相鄰而居,屬于名剮其實的跨境民族。因此,民族地區經濟尤其是邊境民族地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穩定邊防的作用,在國防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總體而言,我國邊境民族地區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不高,我國大多數邊境少數民族都存在著生活困難問題。例如。云南邊境一線有16個貧困縣,其中13個是民族自治縣,有109個省是扶貧攻堅鄉。這些地方的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都很弱,特別是解放后才從原始社會末期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的拉祜、傈僳、獨龍等民族,社會發育程度很低,生產力水平不高,普遍表現為全民族性貧困。

(六)國際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不斷進行滲透和破壞,邊疆民族地區安全形勢嚴峻

長期以來,利用民族、宗教問題策動動亂,支持分裂勢力,一直是西方敵對勢力對待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重要策略和手段。上世紀80年代末,西方利用蘇聯、東歐國家的民族、宗教問題大做文章。同這些國家的民族主義極端分子、宗教勢力互相勾結,挑起民族仇恨,造成社會動亂,最終達到了搞垮這些國家、實行和平演變的目的。他們在這些國家得手后,又把中國作為“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標。他們以民族、宗教問題作為突破口,與我國國內一小撮妄圖分裂祖國的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以敏感的民族關系和宗教問題作為突破口。散布謠言,招搖撞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地下活動,頻繁在西藏、新疆、內蒙古和云南等地制造事端,嚴重危害了我國民族地區的穩定與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美國出于對我進行戰略遏制的需要,加緊在我周邊地區作針對性部署。隨著北約東擴,邊疆民族地區特別是西藏、新疆將受到嚴重的威脅。二是冷戰結束以后,周邊一些國家的民族意識、宗教意識和獨立意識膨脹,如“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等等。對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三是中亞、西亞地區民族分裂主義、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日益猖獗,對我國西北部地區安全構成一定的影響

和威脅。

二、西部民族地區社會不穩定的原因

西部民族眾多、宗教問題復雜、分裂勢力猖獗、經濟發展滯后等復雜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國際恐怖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的“三惡合流”,是西部民族地區社會不穩定的根本原因。

(一)民族眾多、宗教問題復雜是影響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內部原因

西部有50多個少數名族,其中有30多個少數名族跨境而居。僅就西北地區而言,少數民族i760萬人,各種宗教信徒多達1600多萬人,新疆、青海、寧夏的許多少數民族幾乎是全民信教:有活佛、喇嘛、阿訇等宗教神職人員10多萬;各類宗教場所32000余座,其中新疆20000多座,比當地的基層政權組織、中小學還要多,青海1800多座。多年來,由于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確,西部民族團結,社會總體是穩定的。但也要看到,不穩定、不安全問題在有些地方還很突出,借用宗教名義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有所增加。

(二)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圖謀,是影響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外部原因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根本不愿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大,他們把西部作為實施其“西化”、“分化”圖謀的突破口,極盡遏制、顛覆、滲透、分裂之能事。在西方敵對勢力和境內外分裂勢力的政治、思想、宗教和文化滲透下,西部民族地區的社情異常復雜,分裂勢力的分裂主張和破壞活動甚至在一些地方的個別群眾中贏得了認同、理解和支持,進一步加大了對西部地區安全的威脅。

(三)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緩慢,與沿海和內地的差距明顯拉大。是影響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盡管西部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限制,西部與東都相比,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水平都有很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越來越大。目前,西部仍有國家級貧困縣307個。僅西北五省區就有1000多萬人口還處在貧困線以下。東西部的差距不僅表現在經濟總量上,還表現在商品經濟觀念、基礎設施、市場發育度、改革開放力度、經濟結構效益、社會發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全國的文盲和半文盲有60%以上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等等。這表明,各民族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狀況如得不到根本性的改變,勢必導致少數民族群眾的心理失衡,成為誘發民族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并為國際敵對勢力和分裂勢力攻擊我民族政策、挑撥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提供口實,直接威脅西部安全和國家安全。

三、實現西部民族地區社會和諧穩定的對策

西部民族地區的穩定是“和諧西部”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搞好了,西部大開發才能順利實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一)以反“分裂”、反“西化”為戰略,加強西部政治安全建設

政治安全是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前提。在加強西部政治安全建設時。必須把與敵對勢力的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斗爭作為長期的任務來抓。為此,必須以現代軍事安全為保障,以國家利益為宗旨,以西部綜合實力為基礎,開展“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西部大開發好、民族團結好”系列教育活動,強化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觀念、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精神。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軍隊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凝聚力,鑄牢黨魂、軍魂和民族魂,筑起一道反“分化”、反“西化”、反“滲透”的思想防線,抵御敵對勢力的破壞和顛覆,確保西部邊疆穩定和領土完整。

(二)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加強西部經濟安全建設

加強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安全建設,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抓住西部大開發這個機遇,強化經濟安全意識。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繁榮西部農村經濟,加快西部城鎮化進程;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東西部積極的協調發展;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積極深化西部產業結構調整;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經濟調控;加強金融監管力度,防范和抵御金融風險,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提高西部對外開放水平;千方百計地擴大就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再造一個經濟安全、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三)以“兩個嚴密關注”為要求,加強西部軍事安全建設

軍事安全是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支柱。西部的軍事安全建設,要按照江澤民“兩個嚴密關注”的要求,著眼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堅持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雙重歷史任務,實現我軍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眻猿纸洕ㄔO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堅持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在重點工程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充分考慮國防建設和軍隊發展的需要;堅持寓軍于民,發展國防科技工業;堅持軍地兩用,培養選拔軍事人才;確保西部經濟發展不受干擾、侵犯和破壞,實現西部資源利用合理、經濟繁榮、穩步增長、持續發展,實現西部經濟建設與西部國防建社的協調發展;不斷加強西部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加快后備力量建設和戰場建設,確?!按虻泌A”、“不變質”,確保西部的軍事安全。

(四)以科技文化為動力,加強西部科技安全建設

科技文化安全是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動力。西部的科技文化安全建設,要堅持科學技術址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注重西部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技術密集、知識密集、智力密集型產業,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保護,實現西部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貫徹人才興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口素質,弘揚民族精神和西部優秀的傳統文化,抵御和防止腐朽文化的滲透,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構筑一道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侵襲的長城。為西部社會穩定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五)以維護穩定為大局,加強西部社會安全建設

社會安全是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保障。西部的社會安全建設,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正確認識和處理“四個多樣化”引起社會階層關系的變化,調整好各個階層的利益關系,防止兩極分化;要關心下崗工人的生活保障和貧困人口的疾苦,搞好再就業工作,妥善處理各種群體性、突發性事件,正確引導社會情緒;加強公安和武警部隊建設,打擊“三股惡勢力”的破壞活動;推動西部社會全面進步,為西部社會穩定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

猜你喜歡
西部民族地區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地區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基于不確定多屬性決策模型的西部國際型物流樞紐城市選擇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