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驗

2009-05-22 03:38張春明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2期
關鍵詞:刻度習題物理

張春明

初中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在義務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三十多個課后小實驗,觀察和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明確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觀察有關的現象,要大力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一、實驗的特點

1.趣味性高,實用性強:許多實驗及小制作學生動手時不感覺難,是利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用具,如氣球、乒乓球、注射器、彈簧等等;還有一些小實驗的制作,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如“自制密度計”、“自制驗電器”等。

2.實驗內容緊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論聯系實際:小實驗有些是根據教材正文選編的,有些是另外推薦的,但都與教材主題配合貼切,源于教材,服務于教材。如“筷子提米”、“找粗細不均勻細長木棒的重心”等小實驗。

3.內容敘述短小精煉,操作、制作簡單易行:大部分小實驗原理簡單,學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組合裝置工序簡單,易操作、易觀察。如:“巧做馬德堡半球實驗”、“吹不大的氣球”實驗、“乒乓球托住水瓶”“覆杯實驗”“沸水煮魚”等實驗。

二、實驗的教學意義和作用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實驗的完成,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物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使一些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畏學、厭學情緒。若能把握住對小實驗教學的機會,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制作一些簡單的實驗儀器,并用來做一些實驗,體會親自制作和實踐的樂趣,會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討論現象和結果,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之下建立起物理概念。

2.加強物理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系

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較抽象、枯燥,課后小實驗起到了聯系物理內容與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如:小實驗“紙鍋燒水”,在沒有做實驗之前,有的學生認為紙容易燃燒,用紙鍋不可能把水燒開。多數學生出于好奇心的驅使對該實驗比較感興趣,課后都親自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不但證明了用紙鍋能把水燒開,觀察了水沸騰時的現象、理解了液體沸騰的條件,而且加深了對燃燒的條件之一──“著火點”的認識。自己總結出在常壓下水沸騰時溫度為100℃,而紙的著火點為183℃,達不到著火點,因而紙不燃燒。明白了學習的內容與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增加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比如:“你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研究自行車的結構”、“樓梯電燈開關電路的安裝”、“自制調光燈”、“自制彈簧測力計”等等小實驗,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是有用的,激起他們學好物理的愿望,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3.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物理學是實驗科學,提倡學生自編實驗和自制實驗器材,可培養動腦思考的習慣和動手創新的能力。在課后小實驗中,沒有現成的儀器和用品,這就需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尋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無疑會讓學生動手、動腦,這必將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培養其創造精神。

4.鞏固知識、降低學習難度

小實驗的原理應用都是相關的物理知識。因此,小實驗的實施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再學過程,并由此達到升華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學生通過“巧做馬德堡半球實驗”,知道大氣壓強的存在,進而可以使學生分析、理解“塑料掛鉤壓在墻上”、“墨水吸進鋼筆”、“人的呼吸”等。這樣用小實驗說明大道理,使問題得到深化與升華。如小實驗“木棍撬石頭”學生們可親身體會到杠桿的省力作用,并對杠桿的五要素在教師指導下有初步認識。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通過對實驗的制作、研究,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與學的效果都會大幅度提高。

三、小實驗的實施

1.結合教材,隨堂訓練

教改實踐表明,凡是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便于隨堂進行并利于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和良好的實驗習慣,利于發展他們智能的內容,都可選為學生邊學邊實驗教學的內容。根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對能力、技能的具體要求,安排邊學邊實驗的內容進行隨堂訓練。

隨堂實驗應靈活機動。在抓好教材中“實驗與思考”的前提下,適當穿插或補充一些小實驗、小制作,既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又能引導學生解答有關問題。例如,“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是測量教學中的第一個實驗,其重要性并不比其它實驗低。讓每個學生在事先準備的一根木直尺上細心系上細線,代表刻度,使每相鄰的細線先后相隔1dm、1cm,然后用此直尺去測量課本的長度,并記錄測量結果。在學生實驗時,我提出:(1)你所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最小刻度是多少?測量范圍多大?(2)你測出的課本的長度值,哪些是刻度線所指示的,哪些是估計出來的?(3)比較使用最小刻度是1dm和1cm的尺時測量出的結果,哪個準確些?為什么?(4)若將細線指示的最小刻度小到mm,測出的結果又會有怎樣?如此讓學生自己在動手過程中觀察對比,對“準確值”、“估計值”、“記錄單位”的重要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很自然地對測量中決定準確程度的是最小刻度也就有了正確的理解。

2.配合習題,同步訓練

對于一些較抽象的推理性習題,可適當配合同步小實驗,使抽象習題形象化,推理習題具體化。例如,在“變阻器”一節的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弄懂教材作業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和連接方法,我讓每兩個學生為一組在課后完成“利用鉛筆芯制作滑動變阻器控制小燈泡亮度”的小實驗,找出定性規律,然后解答兩個作業題,結果學生答題輕松、正確,并且還能順利解釋一些有關滑動變阻器的應用性習題。再如教材第一冊作業中判斷哪一根鋼棒具有磁性的問題,如果讓學生準備兩根縫衣針,配合課文后的小實驗,讓其中一根磁化,然后親手去擺弄一下,那么解答這個問題就會比教師的啟發、分析效果更好。

3.利用第二課堂,對“癥”訓練課內教學內容畢竟要受到教學大綱的限制,而課外科技活動、第二課堂無論在內容的深度、廣度上,還是在活動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較大的靈活性,能夠搞得豐富多彩,更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興趣和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有針對性地及時做一些典型的小實驗,能收到釋疑解難、深化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面的效果。例如,在靜止液體內部其壓強跟深度關系的教學中,液體壓強只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而與液體總重和體積無關是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為了消除疑慮,我把一些練習題中關于橡皮膜凸、平等變化的問題改為小實驗,當堂演示并再加改進(用錐形管代替直玻璃管)。用實驗驗證后學生就口服心服了。某些小實驗,如“硬幣戲法”、“紙盒燒開水”、“測人的最大功率”、“安裝模擬家庭電路”等,完全可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時間進行。一方面既可解決某些器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引導學生互相協助,使小實驗順利進行。

此外,小實驗也彌補了農村一般中學缺少儀器的現狀,還能幫助克服某些演示實驗中能見度較低的不足之處。因此,小實驗不失為輔助教學的一個極好方法。

猜你喜歡
刻度習題物理
留言板
剪彩帶
一道課本習題“鏈式反應”
精心設計習題 構建高效課堂
對一道習題的多角度思考與拓展
關于一道習題解的討論
誰大誰小
誰大誰小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輪復習檢測題
測量三字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