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走向的分析與思考

2009-06-07 08:29張長軍
現代教育教研 2009年10期
關鍵詞:體育教學思考高校

張長軍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分析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和發展走向,通過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的分析,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容、方法等問題進行探討。研究認為目前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和體育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必須探討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尋求建立高校體育教學新體系的目標和途徑,為高校體育的全面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思考

1.前言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高校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最高層次,是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養成自我鍛煉習慣、培養終身體育的關鍵時期,是由學校體育教育轉化為社會體育的起點,高校體育又是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基礎,是我國實現世界體育強國的戰略重點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關鍵。新世紀高校體育發展,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力度,盡快適應社會的需求。

2.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營養和攝入的熱量也在不斷的增加,而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卻很少,因此,亞健康的人群越來越多。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亞健康人群在高校中呈上升的趨勢。1998年教育部一項對全國32所高校38859名新入校的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標準測試,不及格者大約占69.5%。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公布的1998~200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中指出: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下降,肥胖率大幅度的增加,7~18歲男性兒童的人群的肥胖率比1995年大幅增長,城市男性由5.9%增加到10.1%,女性由3.6%增加到4.9%。農村男性由1.6%增加到3.7%。女性由原來的1.2%增加到2.4%。這次監測于1985年、199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研究結果比較,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呈全面下降的趨勢,特別是肌力、耐力和柔韌性下降幅度較大,肺活量比1985年同齡人群要低。伴隨著青少年步入高校,這種現狀也被帶進了高校,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使大學生的體育基礎“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水平不等,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嚴重的問題,改變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刻不容緩。

2.1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我國大部分高校體育體育課教學時間一般為兩年,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為:田徑、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網球等;體育理論內容為:體育鍛煉方法、體育衛生保健、體育競賽規則、體育的價值和功能、體育的休閑娛樂以及體育運動的技術原理。在體育課程設置上仍較大程度地脫離新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學形式單調枯燥、過于嚴謹,教學內容陳舊,課的結構過于單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結構沒有質的變化,阻礙了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雖然高校體育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大學體育教學也在進行創新與改革,很多學校先后成立了體育教育俱樂部,以體育教育俱樂部的形式進行授課,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2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

2.2.1缺乏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師的隊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教育體制改革為體育教師隊伍的發展創造了了有利的條件。然而由于經濟體制下高校教師隊伍的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依然影響著人們的觀念,使得高校體育教師隊伍仍面臨一系列的問題。第一,體育教師沒有應有的地位。各高校在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對體育工作普遍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體育工作在高校中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體育教師在學校成了“三等公民”,他們的工作量被折合,評職稱不被重視。這種觀念和做法嚴重的挫傷了體育教師的積極性,阻礙著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第二 ,人才缺乏、人員過剩。目前高校體育教師隊伍普遍存在著優秀人才匱乏和人員過剩的問題,一方面急需的人才難以引進,原有的人才不斷的流失,造成骨干教師隊伍的不穩定;另一方面,人員過剩富余人員難以流動;第三,競爭激勵機制滯后。沒有形成合理的競爭激勵機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動、配置和使用。大多數教師的職務、職稱仍是終身制,從而導致了庸者占崗位,能者卻沒有機會,分配仍是平均主義,挫傷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2.2.2教學內容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21世紀是科學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的時代,加速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前提保障,近年來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在不斷進行之中,同時也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從目前情況看,仍沒有徹底擺脫舊的傳統教育模式,教學手段單一,導致學生上課興趣不大,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應該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2.3教學觀念落后。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實踐課課時占較大的比例,而理論課的課時相對比較少,甚至忽略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導致了“重實踐,輕理論”的傾向。體育教學只強調提高學生的體質,而忽略素質教育,脫離“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觀念,使學生體育意識淡薄,沒有自我鍛煉的習慣,從而導致觀念滯后。

3.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走向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在受蘇聯教育思想影響的基礎上,我們體育教育以傳授運動技術為中心;第二階段是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受到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體育教育以身體教育為中心;第三階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這一時期注重人的全面發展,體育教育屬于運動手段的教育階段。順應時代滿足社會需求,促進社會進步,以學生參與體育、享受體育、受益體育為出發點,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為目標,培養具有競爭能力、開拓意識的復合型人才。

3.1加強復合型體育教師的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的優勢在人才,人才的培養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這一點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體育教師是實施學校體育改革主體,所謂“復合型體育教師”是指在知識結構方面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性質的知識群組成,在智能結構方面由跨學科的多種能力聚合而成的,即體育教師除了要具備主、輔修專業的經歷,還要涉及與主、輔修有關的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傊?要有寬闊的縱橫向知識面,能將知識運用到實踐,在體育理論實踐領域里,具備獨立完成多項工作的能力。復合型體育教師在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方面都是全新的,既有利于全面完成“教書育體”的雙層任務,又能實現“文武統一”。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體育教學應該按照“三自主”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精深的專業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及豐富的教育科學理論。

3.2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趨向于多元化。

隨著體育科學的飛速發展,,高校體育的教學內容、結構形式、手段和方法都將發生相應的變化,體育教學方法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體育與娛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實現體育競技等多元化的目標。通過多種目標來實現高校體育教育的任務,突出內容豐富、充實、多樣,健康性、娛樂性、終身性、實用性和生活性項目,以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

3.3素質教育貫穿于體育教學之中。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素質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知識、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是適應社會的需要。其基本途徑就是要使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個性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使教育適應社會的需要。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防止傷害事故的能力、自救自助能力等等,使學生成為會自己運動、科學運動的人才,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3.4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注重體育的身心素質發展。

大學生接受體育教育和從事體育鍛煉的最終目的是不斷的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不是刻意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努力使學生的興趣轉化為體育專長,培養他們終身參加體育的習慣,了解健身意義,培養他們的健身意識。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還可以使整個社會的體育人口得到增加,才會使我國大眾體育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使學生養成終身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應該有計劃介紹更多的體育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高校體育教育為全面的育人服務,為提高民族素質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考核中避免項目特點和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通過努力而達到目標;側重于每個學生都應該了解、應該掌握、應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等共性的東西進行教學考核,這樣才能真正激勵和鼓舞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5以快樂體育、主動參與體育為主的教育目標為導向。

快樂體育、主動體育是現代體育教育的特征,學生不僅在體育活動中展示自己體能、智慧、思想,以獲得成功、失敗、喜悅等情感體驗,從而得到滿足感,還可以使學生在健康向上的體育活動中宣泄自己感情,陶冶情操,盡情的享受體育的魅力。古人云:“悅其精神忘其形”。所以學校體育要結合學生特點,運用教學方法,安排教學內容,組織實施教學,在快樂體育中完成教學目標,達到鍛煉身體和愉悅心情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的進行體育活動,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

3.6重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

高校體育教學在體育理論教材方面將會更加講究科學性,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指導性和時代性等。理論知識對將來步入社會,適應社會生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工作與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將會更加重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徹底糾正“重實踐,輕理論”的傾向。

3.7培養高水平競技運動人才。

高校體育是優秀人才的搖籃。各體育強國攀登世界體育運動技術高峰,大多數人才是從大學生中發現和培養的。運動水平越高,對運動員的文化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大學生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將是國家提高競技水平的主要途徑。同時,隨著我國競技運動的職業化推進,高校將要擔負起培養體育競技運動人才的重任。

3.8終身體育教育是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終身體育主要在于使體育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使學前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等各環節緊密相連,以保證體育教育的統一性、完整性與連貫性實現一體化。因此高校體育教育必須與學生的終身體育相結合,高校體育是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重要的保障。高校體育教學應面向學生,在走向社會科學健身和自覺鍛煉身體的發展方向,終身體育是一種自覺自愿的并持續終身的自我鍛煉的過程。高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應該把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作為首要任務。要把終身體育教育思想作為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不僅能滿足社會對高校體育的要求,而且能夠克服當今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終身體育教育會得到長足的進步。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鑒于高校體育改革的發展走向,及其高校體育的教學任務,從高校的管理階層到體育活動的具體實施,都應該向“培養習慣,學會方法、發展體能、終身受益”的目標逐漸邁進。改革后的體育教學內容,強調了其理論內容的科學性、指導性,實踐內容的興趣性、實用性,既符合了大學生現階段身心發展和需要,又為他們今后的從事體育鍛煉在思想上、能力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轉變觀念,不斷地充實自己和提高自身理論知識與專業水平,才能適應改革的需要。

4.2建議。

4.2.1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該引起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提高體育教師應有的地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

4.2.2改革體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選擇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內容上多選擇一些趣味性教學內容。

4.2.3建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培養心理素質與個性發展,培養良好的品德、堅強的意志,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加快體育的社會化進程。

4.2.4充分利用場地和器材,給學生留下鍛煉的空間,體育場地要全天候的對學生開放,也可以成為青少年的健身俱樂部,爭取一些體育彩票公益金,使場地得到合理的利用,還可以緩解體育經費的壓力。

參考文獻

[1]劉曉午.青年學生體質狀況堪憂 [N] 光明日報,1998,09,07: 5

[2]1998年~200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 [N] 2001,10,26:2

[3]常 偉.淺談21世紀高校體育教育 [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344-345

[4]林萍.普通高等體育學校體育教學發展趨勢及其具體措施 [J]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83-85

[5]李克勤.試論高校體育的發展趨勢 [J] 石油教育,1994,4:30-32

[6]田榮和.高校體育教學發展趨勢探析 [J] 遼寧教育研究學刊,2001,10:74

[7]楊加旺,趙小輝.當前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 [J] 河南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3,11:72-75

[8]楊卓.今后高校體育發展趨勢 [J] 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2,9:66-68

[9]劉克彪.高校體育改革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J]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120-123

[10]谷貽林,淺析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J] 四川體育科學,1998.4:14-16

收稿日期:2009-10-22

作者地址:淮北煤炭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35000)

猜你喜歡
體育教學思考高校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