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語言的文學審美意蘊

2009-06-08 08:03孫瑞娟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審美意蘊

摘要:模糊語言是自然語言的一種必然屬性,具有語義不明確、內涵豐富、概括性較強等基本特征。在文學作品中運用模糊語言,可以增強文學表現功能,給讀者以朦朧含蓄、撲朔迷離、不可窮盡的想象空間。

關鍵詞:模糊語言;表現功能;審美意蘊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論述過“語言符號連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象?!?[1] 并用所指和能指分別代替這兩個要素。由此,“能指”即是人們感官所感知的,并表達一定意義的聲音、形象,“所指”指語言所反映事物的概念,是人們試圖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東西。比如“人”這個語言符號,字形和聲音是能指,而要表達的概念即是所指。在日常用語和科技語言中,一般要求語言符號的所指清晰明了,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經得住客觀生活的檢驗,要不得半點的模糊,尤其是科技語言更是以表達精確為主要原則,但文學作為一門語言的藝術卻不是如此。

關于模糊語言有這樣的解釋:第一,認為模糊語言作為一種彈性語言,是指外延不確定、內涵無定指的特性語言。與精確語言相比,模糊語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靈活性。[2]第二,模糊語言是建立在“清晰”和模糊的相對基礎上的,是一種有“亦此亦彼性”語言,具有不精確性。形式邏輯排中律認為:兩個矛盾概念,不能同時都是假的,必須一真一假,沒有第三種可能。而模糊語言則恰好是對排中律的突破。它表達的概念是亦甲亦乙。以上兩種解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模糊語言的語義不確定,內涵豐富,有較大的概括性。文學作品中的雙關、委婉、象征、暗示等修辭手法,正是藝術性模糊語言的一種特定類型。文學的本質特征是審美,塑造具有審美價值的文學形象。因此,文學作品中的真不同于自然的真。在作品中,作家并不對事件或人物進行真實的敘述和描寫,只是把現實中真實的事件、人物作為敘述和描寫的依據,在此基礎上運用典型化的規律創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文學作品中的自然和人物飽含了作家的主觀感情和體驗,和現實活有一定的出入,甚至很多時候不合生活邏輯。關于這一點蘇珊? 朗格曾說過“這種創造物(指藝術品)從科學的立場和從生活實踐的立場上看,完全是一種幻覺。這種創造出來的幻象可以令人聯想到真實的事件和真實的地方,就像歷史性小說或是描寫某一地區風貌的小說可以令人回憶往事一樣。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創造出來的幻象卻是一種不受真實事件、地區、行為和人物的約束的自由創造物?!盵3]由此可見,文學作品中的藝術世界不同于普通生活中的客觀世界。文學作品只求藝術世界的真,而不是客觀的真,這樣文學作品中的藝術世界有時是不合邏輯的,甚至是離奇怪誕的。

從語言的功能看,語言都具有指稱和表現兩大功能。實際運用中語言的指稱和表現功能總是重合在一起,“指稱”使語言同現實聯系起來,“表現”使語言具有了更多的心理內涵和感情色彩。對此,在文學作品中,當文學語言用來描寫環境、人物生活的場景、人物的衣飾時,一般都要求用確定性語言,這時語言的指稱功能就遠遠大于表現功能?!都t樓夢》第三回中描寫林黛玉進賈府,從林黛玉眼中看出的賈府的房舍的位置、大小、座向、布置等,雖帶有林黛玉的感覺成分,但語言是明確的、寫實的,不帶絲毫模糊的痕跡。當文學語言用來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抒發情感時文學語言就不那么明確了。因為情感體驗是不可言傳的,但又要把它傳達出來,所以作家就用一些看似不確定的模糊語言進行描寫,在模糊中求得詩意的妥貼。從作家的創作角度看。在作為創作最重要的現實生活中,無不充滿著模糊的現象,并在極大程度上與模糊思維密切相關。生活的模糊和創作思維的模糊使作家創造的形象并非絕對的清晰,結果導致語言運用上的模糊性。創作過程一般分為心理表象的感知階段、審美意象的孕育階段和藝術形象定型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始終伴隨著作家創造性的思維,而從感知階段到孕育階段始終伴隨著鮮明的形象性。所以人們在談到藝術家的創作時,往往喜歡說他們事先就“胸有成竹”“胸中有全馬”,意思是說在作家的意識中已經擁有鮮明清晰的藝術形象。其實,所謂“清晰”,不過是相對而言的,與創作的準備階段相比,構思階段所形成的形象是“清晰” 的,但從根本上說,藝術家構思的形象無一不是模糊的,而非絕對的清晰。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庸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對林的外貌的描寫用的是“亦此亦彼” 和極不明確的模糊語言,我們不能對這種語言作定量分析,因為這是一種對人物外貌的模糊描寫,這種描寫,一方面體現了作者對人物傾注了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又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余地,使讀者結合自己的審美體驗,在心目中想象出一個外形不同的林黛玉,從而創造出了意蘊無窮的美學空間。

參考文獻:

[1](瑞士)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P101

[2]王志新.淺談模糊語言在公文寫作中的應用[J].應用寫作,1991(2)

[3](美)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P145

作者簡介:孫瑞娟,女,1985——,河南新鄭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字學09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審美意蘊
陶淵明詩歌中“琴”意象的審美意蘊
解析李清照花意象的自喻特征
戰國楚漆器鳳鳥紋飾之審美意蘊探析
淺談中國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傳承
論明代文人茶畫中的審美意蘊
《大魚》的意象敘事及審美意蘊
試論朝鮮朝文人李廷龜的中國山水游記創作
化妝品外包裝設計中中國元素的審美意蘊
舞臺朗誦藝術的審美意蘊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