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生態軸心的城市景觀地域性重構設計

2009-06-08 08:03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場所景觀設計景觀

高 潔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自然生態和地域性設計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重構城市景觀地域風貌的自然生態途徑?!爸貥嫛笔且缘赜蛭拿}為指導,在城市開發型設計中在新地區以及需要改造的地段進行的城市景觀設計。針對城市景觀地域性重構設計,也可以通過這兩個途徑進行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自然生態;城市景觀;地域性;設計

引言

景觀是由多個生態系統構成的異質性地域。城市景觀首先是一個生態系統,城市景觀塑造以自然生態系統為基礎。同時,城市景觀塑造以后,也對自然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這是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自然生態主義如今已經成為景觀設計師內在的本質考慮。

一、地域主義設計的自然生態軸心

(一) 城市景觀設計與地方自然生態

張欽楠先生指出,我們在探討城市特色是什么的時候,不如從另外一個角度探討特色,也就是問:建筑特色(民族的、地域的)從何而來?對此我們的認識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域的建筑(城市)特色,來源于本國本地建設資源的最佳利用。

(二)基于自然生態軸心的地域性設計

19世紀以來,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推動了一系列將自然規律與人類社會進行研究的理論的產生。在這種發現與實證精神的影響下,19世紀的歐洲社會彌漫著一種浪漫主義思想。歌德提出,建筑設計一定要“忠于地方”(ture to the region),而在英國的唯美主義建筑則力圖追尋老的“場所精神”(Genius Loci)并由此演繹成風行歐洲的浪漫地方主義建筑(Architecture of Romantic Regionalism)。

進入20世紀,源于進化論的生態學思想有了長足的發展,它再次滲透到許多學術領域,在建筑學和景觀科學方面,生態學的影響顯而易見。例如拉普普特指出,空間組織受到宏觀的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外,更重要一點,它必須對其所在環境做出直接呼應,并隨這種環境變化而變化。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么傳統建筑中空間組織方式及其表現形式的數量遠遠多于民族、文化和氣候的數量。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生態主義的建筑觀。

如今,基于生態軸心的城市景觀地域性設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⑴尊重地域自然生態的特征和運行機制、考慮自然畫境的可能和限制,實現現代技術與地域環境、資源的結合;⑵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的特征,使用地域的自然材料和資源,盡量避免對地域土地構造和地表肌理的破壞;繼承和保護地域傳統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理想空間模式。⑶借助自然模式,與氣候、土壤、遺傳學、生態學等自然過程相協調,具備新的、地方的,如同自然生命體形式。

二、地域自然生態要素的調研與分析

基于自然生態軸心的景觀重構設計,就意味著設計應該結合自然,遵循生態規律。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根據場地的自然現狀,建立場所生態適宜度分析(Suitability Analysis),來構筑城市景觀與展開場地建設。

土地適宜度分析方法主要有直接疊加法、因子加權評分法和生態因子組合法。直接疊加法又分地圖疊加法與因子等權求和法。地圖疊加法的程序是,其一,確定規劃目標中所涉及的因子;其二,調查每個因子在區域中的狀況以及分布,并根據對其目標(即某種特定的場地)的適宜度進行分級,然后將不同的深淺顏色將各個因子的適宜度分級分別的描繪在單要素透明地圖之上;其三,將兩張或兩張以上的單要素地圖進行疊加得到復合圖;其四,對所得到的復合圖進行分析,并由此來決定場地的用途或使用方式(如圖一)。

這種方法從場所的諸多自然要素以及一些社會和文化要素綜合考慮來確定場地的使用,具有相對全面尤其是直觀的特點,但是同樣也有一些缺憾,這主要是沒有加權,把各個要素的重要性等同處理了。因子等權求和法克服了地圖疊加法的弊端,它把因子定級量化以后,直接求和得到綜合值,用以評價土地利用。

三、自然軸心的景觀地域性重構設計策略

城市地域性重構設計活動應該首先充分尊重和理解場所自然環境,每個場所的特殊自然條件是最可貴的設計源泉。因此城市景觀設計通常也是在復雜和微妙的特定地域環境中的工作。正如安藤忠雄所言:“我的建筑建立在構成和現代主義形式的基礎上,但我把重點放在研究每個作品的場所性、風土、天氣、歷史和文化背景上。我希望每個特定的環境中找到建筑的基點?!?

(一)設計應答自然要素

對任何的建筑和景觀都不可避免的坐落于一定的地點,并與場地發生關系——無論是否積極。當我們把場地稱作“地形”的時候,意指廣義的地形,而非狹義上的場地的形狀。因此,廣義的地形除了通常意義上的地形條件外,它還包括一個具體的微觀環境中種種具體的要素,諸如植被的種類,陽光的特征等等。更廣泛意義上講,它甚至包括了地點的一切自然氣候條件。因此,對于地形性要素的具體回應和精心組織也可以在不同的層面上來表達。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以城市發展為標志的人類建成環境從空間到內涵的擴展,在具體的城市地段建設中,建筑與景觀環境的回應就是設計師首先要面對和關注的問題。

建筑師阿爾瓦羅?西扎(Alvaro Siza)認為,建筑的形式并不是對場所形式的模仿和簡化,而應該以自己的設計語言準確地再現現存形式所表達的主題和氛圍,強調場所的意義。在很多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任何將建筑、景觀及地形(即對于土地的感知和理解)與土地的片斷之間對立起來的觀念在建筑學的教育中都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從空間尺度上看,由于具體的地形地貌和城市環境可能是大尺度的、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整體特征:可能是局部的和特殊的,所以,地點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地域性。但是我們可以將地點性看作地域性的一種特殊情形。建筑或景觀“嵌入”場地看似為設計增加了束縛,其實卻是限制中拓展了創造的空間。場地地形既是建設條件,又可成為建設資源。有的人喜歡用推土機將場地鏟平而聰明的建筑和景觀設計師善于利用地形。

阿爾瓦羅?西扎把自己的建筑奠基于每一特殊地形輪廓和地方肌理的精密感之中,以地理學的立場在場地風景中引入簡單的幾何學。為此,他的作品都反映了波爾圖地區的城市、土地和海景,這種偏愛的具體還表現在他對地方材料、手工藝和當地陽光的微妙特征的偏愛——但是這種偏愛并沒有放棄理性形式和現代技術而回到戀鄉懷古的多愁善感之中,反而他的作品既有內涵又有豐富性,而又在時間向度上不失當代氣息。這些特征清晰的表現在他的塞拉爾維斯博物館(Serralves Foundation)之中。

(二)設計結合地方生態

地域性是城市景觀的生態設計緣起與歸宿,即城市生態設計必然是尊重地方的設計,對地方環境自然生態要素的調研是設計伊始就要完成的任務。其次地域性設計的目的也是服務于地方生態,目的就是使得地方的公眾與地方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處。

1.尊重傳統鄉土知識

鄉土知識這是當地人的經驗,是當地的大眾依賴于其生活的環境獲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護、能源、藥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義的,被賦予精神的內涵。他們關于環境的知識和理解是場所經驗的有機衍生和積淀。所以一個適宜場所的生態設計,必然是首先應該考慮當地人的或是傳統文化給予設計的啟示。如中國園林審美中的“桃花源”模式、“昆侖山”模式、“葫蘆模式”等等,除表現為形式上的審美偏好之外,更有其深遠的自然生態成因,是人與自然在漫長相處過程中的生態經驗的積淀。

2.適應自然,讓自然做功

適應場地自然,讓自然做功主要體現在主動地利用自然的自組織和能動性,以及尊重城市生態系統的邊緣效應、腹地效應等自然規律,保護和維持生物尤其是本地鄉土生物和生境的生物多樣性特征等諸多方面?,F代人的需要可能與歷史上該場所的人的需要不盡相同,因此,為場所而設計并不意味著刻意地模仿和拘泥于傳統的形式。生態設計的思想啟發人們:新的設計形式仍然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土壤、植被和能量等。設計的過程就是將這些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結合在設計之中,從而維護場所的永續發展。

3.設計顯露地方自然

城市景觀是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組成,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人們卻日益感到與自然越來越遠,城市景觀中的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日趨隱形或者消失。人們無法從城市景觀中感受到四時之變與自然的演替。因此,生態設計呼喚工作回到一種古老的藝術感知:視覺生態——重新喚起人與地方自然過程的天然的情感聯系,在生態、文化與設計之間構建橋梁。人類和自然、土地之間的“土地戀”提醒人們人類是被設計出來適應和生活在自然之中的,生態設計回應了人們對土地和土地之上的生物的“依戀”關系。城市景觀設計應當通過顯露地方自然元素及其自然過程引導人們體驗自然,喚醒人們對自然原始的、長久的情懷。景觀設計在生態、科學與藝術之間架起橋梁,形成了富于生態藝術的設計思想。例如在施瓦茨設計的明尼阿波利市聯邦法院大樓前廣場中,隆起的草丘形狀來源于本地區的一種特殊的地形“drumlin”——一萬年前冰川消退后的產物。由于承載的限制(廣場地下為停車場),草丘上只種植了一些當地鄉土的小松樹。平行這些草丘放置了一些粗壯的原木,被分成幾段,作為坐凳,也代表著這個地區以木材業為主的基礎經濟(圖三)。

(三)設計補償地方生態

生態思想貫穿于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過程,并大大改變了景觀設計的創作源泉、思路,創造出的新景觀形象。例如建筑師安藤忠雄設計完成的一處景觀作品“夢舞臺”,它位于瀨戶內海東端的兵庫縣淡路島上。在1989年,當時淡路島上的泥土和沙子大量被用于大阪關西機場的填海造地,其地貌受損面積達到10000m,一座小山幾乎被夷為平地?!皦粑枧_”項目伊始,安藤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修復這塊土地的生態屬性。于是,25萬株苗木被復育在這塊傾斜超過30度的地面上。然后完成了“夢舞臺”這一大型多功能建筑群景觀設計是一個綜合的整體,除了考慮生態原則,還必須滿足社會功能,同樣也屬于藝術的范疇。因而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人批評某些生態主義設計雖然尊重地域自然條件,但視覺效果過于平淡,或者過于強調了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正像18世紀人們抱怨自然風景園與周圍的牧場景觀沒有什么區別一樣。但是優秀的景觀設計師善于用作品重新詮釋藝術與自然協調的可能性。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深受現代藝術思潮影響的計師們不再僅僅根據地形地貌堆山理水、構亭筑臺,他們升華了古老的“相地”理念,重新審視現存物并用現代藝術的語言賦予它們新的生命。

參考文獻:

[1][美]溫迪?普蘭選編.科學與藝術中的結構[M].曹博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2]王建國編著.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

[3]王向榮、林菁著.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場所景觀設計景觀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2020年5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2020年4 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2019年12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景觀平面圖》
創意涂鴉
2019年11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張鑫、靳政景觀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