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2009-06-13 06:26沈仲霞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企業財務收益經營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企業經營環境發生急劇變化,企業將面臨的財務風險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財務風險的危害性日益凸顯。本文重點分析企業財務風險的咸因,進而采取積極對策,做好企業財務風險預測、防范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財務風險。

關鍵詞:企業;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043-02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風險和收益并存,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要參與市場競爭,必然要面對風險,因此,在日常的經營中,通過對風險的認識、衡量和分析,并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安全保障,即進行風險防范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識別財務風險的征兆

1、從企業財務狀況辨別財務風險。

1.1企業銷售業績下降。銷售量的下降會帶來嚴重的財務問題,尤其是非預期的下降。管理人員應根據企業具體情況,掌握存貨與銷售比率的一般標準,如果當月比率高于這個標準,都可能是企業財務問題的早期征兆,必須通過調整產品價格、結構或加強促銷等手段增加銷售。

1.2平均收賬周期延長。資金像血液一樣,在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循環,如果企業缺少資金,輕則“供血不足”,協調能力和爆發力降低,重則“奄奄待斃”,隨時都有破產的可能。由于資金周轉不良而造成的破產,倒閉,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當企業的現金余額由于客戶遲緩付款而逐漸消失時,財務風險已悄悄來臨。

1.3企業規模過度擴張。企業的資金規模和運營狀況是制約企業規模擴張的關鍵因素,盲目的擴大規模和大舉收購其他企業,尤其是涉及許多不同領域的并購,會使企業在短時間內“大量失血”,在“造血功能不足”的情況下,可能使企業因負擔過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產。國內知名品牌“五谷道場”,就是因為擴張速度過快,造成資金鏈斷裂被推到法院查封的浪尖,背后卻是其控股方——中旺集團因急速擴張而陷入嚴重財務危機的連帶效應。因而,對于大舉并購企業或資產的行為,要能夠透過繁華的表象發現財務風險的征兆。

1.4過度依賴外部資金。如貸款及占有各項暫收應付款項,這些資金的注入,會緩解企業支付壓力,并在表面上呈現一種“氣血兩旺”的虛假態勢,這種表象,容易使銀行和其他投資者對企業的經營狀況產生誤解,也容易使企業領導人喪失對財務風險的警惕。因為,在缺乏嚴密的財務預算與管理下,較大幅度增加貸款只能說明該企業資金周轉失調或盈利能力低下。

1.5對外擔保企業出現經營異常。如自然災害、巨額虧損等,都將直接增加本企業財務風險。

2、從企業收益狀況辨別財務風險。企業收益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經營收益,即營業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二是經常收益,即營業收益扣除財務費用;三是期間收益,即經常收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下面就以這三個指標為基礎進行分析。

2.1各項收益均為盈利,且經濟利潤大于0,說明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2.2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但期間損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問題不太嚴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正常經營。

2.3經營收益為盈利,但經常收益為虧損,說明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負債比例高,利息負擔重。

2.4經營收益出現虧損,說明企業財務風險很大。即使期間收益為盈利,也可能是由于出售土地等偶發事件所形成凈資產增加。

3、從企業資本結構辨別財務風險。

企業資本結構分為三種類型,下面一一進行分析:

3.1第一類,正常的資本結構。表現為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

3.2第二類,出現財務風險的資本結構。表現為企業利潤出現虧損,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固定資產購置來源為流動資產等。

3.3第三類,嚴重財務風險。表現為出現嚴重虧損,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負債一部分,資不抵債。資金鏈出現斷裂,生產經營出現困難。

二、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有效預防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處理不當是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同時,財務風險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1、必須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避免企業的盲目擴張和寅吃卯糧。

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基本步驟應包括:根據企業現狀,預期未來財務狀況、收益等;編制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2、建立財務指標分析體系。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因此,利用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等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可以有效避免財務風險。

例如:對償債能力的分析,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如果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股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左右,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盈利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因此,要權衡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來確定債務比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即企業擁有現金多少或其資產變現能力強弱、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合理程度等。

3、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后,企業應注重對風險信號的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帳款增加,利潤降低等信號,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采用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或分散風險的風險策略,降低風險危害程度。

4、重點加強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平均收賬周期延長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企業必須加速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率,以保持良好資產流動性。因此,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②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③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④建立銷售目標責任制。

5、防范對外擔保風險。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不可避免地要面臨為人擔保和被人擔保的問題。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才剛剛起步,各種市場參與者間的信用建設還不完整。擔保作為一種或有負債就勢必存在著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擔保行為時應特別注意其風險,建立相應制度,嚴加考核監督,謹慎決擇。

一般而言,若公司能確定知道未來的銷售量、應收帳款回收情況和生產情況,它就可以將付款到期日與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對應起來,這時企業不必持有多余的流動資產,也不必進行不是絕對必要的長期融資。若不能,企業就必須保持較大的安全邊際,增加流動資產的水平(尤其是現金和有價證券),同時延長融資的到期安排。需要強調的是,財務預算必須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消極應付。在進行財務預算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到公司的業務情況來安排企業資金的使用,并在風險和收益之間作出選擇,同時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安排企業的財務結構。例如公司若沒有近期到期的負債,盈利狀況、現金流動狀況較好,這時可以適當提高公司的負債比率,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財務杠桿的效用,提高凈資產收益率。若公司近期的負債即將到期的較多,則要特別注意現金流動情況,在編制現金預算時,減少一些可以延遲的支出,加強應收帳款的回收,推遲大的固定資產開支,必要時還要考慮其他資產的變賣。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作者簡介:沈仲霞,現就職于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設計研究院。

猜你喜歡
企業財務收益經營
雷人畫語
企業財務舞弊行為與企業高層相關性研究
制造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優化對策探究
去杠桿與企業財務績效
去杠桿與企業財務績效
國有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措施探討
勵駿首季收3.5億跌3.7%
建設銀行利增6.1% 日賺6.2億
商業物業經營個股表現
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