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報特色欄目如何突出“特色”

2009-06-13 06:26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學報特色

周 民

摘要:本文以《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特色欄目建設為例,就如何辦好“周秦文化與青銅器研究”專欄、在辦刊過程中密切關注和積極參與寶雞的學術研究、突出地方和學報特色等作了論述。

關鍵詞:學報;特色欄目;周秦文化與青銅器研究

中圖分類號:G23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101-01

高校學報是學術刊物,在對地方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經濟和社會問題研究的過程中,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注意突出重點,以大力度和高質量為追求的目標。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建于1979年,1998年公開發行。學報以“廣集學術精品,建設特色欄目,爭創一流刊物”為目標,立足周秦文化故地,注重基礎理論探討,密切關注學術界的熱點問題,全面展現西北地區學術新成果。學報從創辦之日,就設立了周秦文化、蘇軾在周翔等研究欄目,參加了地方組織的學術討論會。如“全國蘇軾學術討論會”、“張載學術討論會”等。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方針實施,香港、澳門確定了歸國的日期,海外華人尋根問祖的人日益增多,尋找炎帝遺跡,研究炎帝文化也成了既是現實需要,又是學術的必然的話題。湖南、湖北,先聲奪人,打出炎帝之旗,寶雞人當仁不讓,據理力爭,要守住炎帝故里的名譽。

可以說寶雞可供學術研究的領域很寬廣,文化底蘊很深厚。前有華夏始祖炎帝史跡遺留于此,后有周秦王朝和周秦文化發展、勃興于斯。

寶雞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的故里,炎帝在這里“教民稼穡”,發明醫藥,開創集中貿易,因嘗百草時,誤食毒草而亡。他的后代后稷是中華文明的農業的始祖。

寶雞又是中國重要的兩個王朝周、秦的發祥之地。這里留有許多歷史遺址,如北首嶺遺址、周公廟遺址、周原遺址、秦都雍城、秦王陵墓群,更有大量青銅器在此現世。周公姬旦在此制禮作樂。奠定了中國儒教文化的基礎,以禮治國、以樂幫成了周王朝重要的文化特色。秦人在雍中興,秣兵厲馬,獎勵耕戰,推法家文化,逐漸東進,最終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周秦的文化底蘊博大深厚。周秦的青銅器既是佛器,又是祭器。周秦的宗廟都在周原一代,數量大、質量高。建國以前,就已出土青銅器數千件,建國以來全國43%的出土青銅器發現于寶雞。大量遺址的發掘和出土青銅器為周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可靠的考古學證據,對研究商周歷史斷代、周代禮制及文化形成和發展、秦的勃興、壯大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研究中國歷史和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寶雞,古稱陳倉,是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爭文化十分豐富,周朝的姜子牙的佐政,以及《封神演義》的傳奇,三國時期有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及五丈原上的諸葛亮廟,宋元之際的大散關保衛戰,唐代鳳翔作為臨時首都反擊叛亂等等。

寶雞自古有重教興學的優良傳統,炎帝后稷的農業教化,周公的禮樂教化,東漢在此設壇講學,宋代蘇軾在鳳翔的詩文教化,明代大思想家張載開辦橫渠書院。班昭、班古的好德教化等等,使寶雞的教育史輝煌燦爛,異彩紛呈。

江澤民同志1997年視察寶雞時,為寶雞題詞“青銅器之鄉”。當代文化大家文懷沙先生談到對寶雞的文化研究時,認為應設一個“寶學”,深入進行探討。多年來,為了充分展現寶雞的文化魅力,學報在辦刊過程中密切關注和積極參與寶雞的學術研究。如參與寶雞市與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和先秦學研究聯合召開的多次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發表會議學術的綜述和學術論文等。

寶雞文理學院是寶雞市轄區內唯一的一所本科高等學校,既承擔著為寶雞和全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任務,也承擔著提升寶雞文化和學術研究水平的任務。學院是為地方的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的發展而設立的,理應關注地方的歷史文化研究和現實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既要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智力的支持,也要為政府的文化和宣傳戰略提供學術的幫助。近幾年來,根據地方和學院學科建設的需要,寶雞文理學院學報把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周秦文化和青銅器研究上,以求突出特色。學院成立了“周秦倫理文化與現代道德價值研究中心”,作為省級教學科研基地來建設。同時又成了周秦文化研究所。學報為此專門開設了“周秦文化與青銅器研究”專欄,作為特色欄目來辦,在人員、稿籌、版面等方面提供積極支持。

“周秦文化與青銅器研究”欄目創建后,由于極具特色,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社會反響強烈,吸引了國內大批專家、學者投稿,如張岱年先生、文懷沙先生、林劍鳴先生、張文立先生、魏英敏先生等。全國著名秦、漢史研究專家林劍鳴先生曾在我刊1988年第4期上發表學術論文《秦陵墓上石刻探微》;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魏英敏在1988年第4期上發表《對傳統文化的在認識》。同時,學院眾多學者關于周秦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也引起極大社會反響,受到多家學術轉摘機構的轉載、復印。近幾年來,隨著教育部“名刊名欄”工程的建設,本院學報從2003年對周秦文化欄目進行加強與重建,還聘請了國內外著名學者,著名考古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李學勤先生為學術顧問,加大了對青銅器的研究。研究范圍涉及周秦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周秦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分化與融合、時代特征與地區特征,周秦時期的社會思維模式、文化選擇模式、人倫規范、社會心理類型、文學觀念及審美形態,出土青銅器銘文考釋等,共發表文章150余篇。2003年學報在眉縣楊家村青銅器出土后積極組稿,重點推出了“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研究”,刊發了親歷考古發掘的研究人員和國內著名考古學專家李學勤、常金倉、彭曦等論文5篇,為學術界西周諸王世系研究提供了確鑿證據和豐富資料。李學勤先生的兩篇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此外,還刊發出土現場和出土青銅器、器物銘文的照片10余幅。自2004年1期開始,在每期封三上介紹一個寶雞出土的國寶級青銅器,已先后推出了毛公鼎、墻盤、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三十多件,對出土的時間、地點、收藏情況、器皿的大小、重量、文字、研究情況盡可能地提供詳實資料,對寶雞最新考古成果進行介紹。這些研究,引起了新聞報刊的極大關注,如《新華文摘》雜志圖文并茂予以轉登。

本刊以“周秦文化與青銅器研究”為代表的特色欄目建設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近三年刊發的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光明日報》等136條檢索途徑轉載,在全國綜合大學學報排名,2005年為68名,2006年為65名,2007年為92名。并榮獲全國優秀學報獎勵;“青銅器與周秦文化研究”欄目被評為全國人文社科學報優秀欄目。

作者簡介:周民(1960- ),男,陜西大荔人,寶雞文理學院雜志社副社長,編審?;痦椖?2008年院級科研項目(YK0837)。

猜你喜歡
學報特色
《熱帶作物學報》變更頁碼的說明
時代特色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The Beauty of Music in English Writing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論學報的發行管理創新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再添殊榮
抓普及、促提高、創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