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代與??思{:地方色彩文學的兩面旗幟

2009-06-13 06:26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哈代??思{小說

陳 珍

摘要:著名小說家兼詩人托馬斯?哈代和威廉???思{在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文學可比性,哈代和??思{作為西方地方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以歷史變遷、文化沖突和社會矛盾為主題,富有濃厚的地方感、歷史感、鄉土感和懷舊感。 本文將多視點多層面對比分析二人濃厚的地方鄉土文學色彩、自然觀、歷史觀、后殖民主義文學傾向以及文學表現手法。

關鍵詞:地方懷舊色彩;自然觀;歷史觀;后殖民主義

中圖分類號:Z10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102-04

著名小說家兼詩人托馬斯?哈代和威廉???思{雖屬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但他們在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文學可比性,尤其是兩人鮮明的地方主義文學色彩和濃厚的原始主義田園鄉土情結以及對自然的詮釋和歷史的關注。哈代和??思{的文學成就主要在于小說創作,都以小說而成名,但同時也擅長詩歌,哈代也曾鐘情于詩歌,晚年寫了以《列王》為代表的大量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詩歌;??思{早年就醉心于詩歌,深受斯文朋、龐德、艾略特及法國象征主義大師魏爾侖、蘭波、馬拉美等的影響,曾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出版詩集《云石林神》。哈代最后一部小說《意中人》發表于1897年,恰好是??思{出生之年,《喧嘩與騷動》中主人公康普生死于1910年6月2日,正好是哈代70歲的生日。作為西方地方色彩文學的杰出代表,都從很大程度上對西方文學創作產生了莫大影響,二者在各自的作品中所創造的虛幻世界——威塞克斯(Wessex)和約克納帕塔法(Yoknapatawpha)在文學界家喻戶曉,堪稱地方主義文學典范,其田園懷舊文學的創作筆力可謂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哈代和??思{的作品以歷史變遷、文化沖突和社會矛盾為主題,富有濃厚的地方感、歷史感、鄉土感和懷舊感。

所謂鄉土文學或地方色彩是指圍繞一個特殊的區域,以某一地方為場景集中展現該地區的人物、方言、風俗、地貌、歷史及其它特征的小說、詩歌等文學創作,其特點是突出該地方的文化特色,它所反映的是與主流文化相去甚遠的區域性文化,是主流文化的下層文化,鄉土文學中出現的地區往往是作者故土的文本再現,常常帶有濃郁的懷舊和傷感情調。地方文學通常具有說教講道的特征,作者往往通過特定地方的描述和敘述使讀者審視自己的社會價值觀并與小說中的地方價值觀做比較從而進行反思,達到自省的目的,哈代的維塞克斯故事和??思{的約克納帕塔法演繹皆具有這樣的人文價值。西方鄉土文學中產生了許多響譽全球的作家,如:華盛頓?歐文、哈代、??思{、阿諾德?貝奈特和勞倫斯、舍伍德。其中哈代筆下的維塞克斯、??思{的約克納帕塔法、阿諾德?貝奈特的波特里五鎮(Potteries ——the five towns)、勞倫斯的諾丁漢姆郡(Nottinghamshire)、舍伍德筆下的溫思堡(Winesburg)都是地方文學文本典范。哈代小說圍繞英國南部維塞克斯而展開,據文獻家考證它是英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個很古老的郡,哈代的小說以多塞特為背景再現了這個區域的風貌,展現了一幅反映該地區文化特色和歷史變遷的全景畫,可謂該地區歷史變遷和文化發展的活化石,被文學評論家阿諾德?凱特稱之為“具有歷史文獻價值”的創作。??思{則描寫了美國南部北密西西比的田園風光和風土人情、記錄了當地歷史,許多評論家認為??思{是美國二十世紀重農派南方文學的創始人之一,其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代表美國南方鄉土文學發展的巔峰。他們的小說中還存在大量自然環境的描寫,是小說的重要內容也是地方色彩小說的一個重要方面,從中也不難看出作者的自然觀——即對自然、生命、環境的理解和認識。兩者都從不同程度上謳歌和贊美了大自然并闡釋了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依從關系,對自然價值的認同與崇尚和現代生態學倡議的基本理念不謀而合,理解自然、親近自然、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理念,也跟華茲華絲和柯勒律治等浪漫主義湖畔詩人的自然觀如出一轍。

一、威塞克斯——亦真亦幻的夢幻之鄉

哈代的主要作品都圍繞著英國西南部的比較偏僻落后民風古樸的鄉村,是哈代故鄉的藝術再現,是哈代的大部分作品以這一地區為背景,哈代小說主人公的主要活動場所,也就在這里演繹著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對故鄉情有獨鐘的哈代在這里營造了一個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遠離都市繁華和“現代”文明的世界,哈代從小生于斯長于斯,對故鄉的山水、故鄉的人、故鄉的民間傳說故事、風土人情、地理風貌都深諳熟知,對當地文化有著特殊的理解和感情,這也為哈代的創作提供了原始素材,是哈代虛幻世界現實存在的原型因素。哈代父母都是多才多藝的民間音樂家,是哈代獲取民間故事鄉土傳說的文化源流??v觀哈代的創作歷史,其小說充滿了地方風俗,歷史,傳統,傳奇,都打上了鄉土文學的烙印,其大多都反映了世世代代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生活、勞動、追求、思想情感及他們的喜怒哀樂,也就是這樣一塊土地才能養育出這樣一群人,他們的言行舉止就是他們這個特殊群體的標簽。哈代一向被文學界冠以鄉土文學大師的美稱,哈代一生的創作都定格在故鄉的土地上,故鄉的一切對他有獨特的意義,而真正使他對故鄉有清晰的輪廓,明確認識,使之成為創作場景的乃屬倫敦,青年時代的哈代,只身前往倫敦去尋求人生的理想,遠離家鄉,增加了對家鄉的情感,使他有了明晰的家鄉概念。眾所周知,家鄉是一個相對概念,只有離開了家鄉到異地漂泊才能體會到家鄉的溫馨與親切,才有深刻的家鄉意識,倫敦是哈代人生的轉折點,倫敦使他步入了鄉土文學創作之路。十九世紀后期是地方主義作為文化、經濟、政治概念盛極一時的時期,哈代緊緊抓住時代脈搏,順應歷史潮流,在英國豎起了地方主義文學的一面旗幟。

哈代的鄉土色彩具有濃厚的華茲華斯特征,即對自然美的無限崇尚和盡情謳歌,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本能地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視外部環境為人類命運的一部分,主張完美人生應與生物、地理環境無條件的和諧中度過,認為自然是制約人類生存的所有能量的源泉和蘊藏地,他的這一思想透視出陶淵明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哈代始終賦予宇宙以意義,賦予自然以生命、精神和情感,像超驗主義大師愛默生一樣賦予萬物以靈性,提倡對自然規律的和諧遵從,這一信念在奧克和溫特勃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驗證。哈代相信消極美德,但似乎又像霍桑那樣相信最強烈的創作能量來自那些偏離或有悖于自然規律的人物的執著,如:克里姆和求德,最終哈代使他們為自己的背離其生存環境的反叛思想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內心深處哈代喜歡他們并沒有拋棄他們。哈代是個傳統主義作家,他與農場、動物、巖石、山巒以及當地的樸素的百姓有著深切的聯系。一種強烈的地方認同感,使哈代對威塞克斯產生了獨特的情感。那種與土地息息相關與大自然同呼吸共命運的生活對其產生了無窮的魅力,其筆下的田園美景是其自然情結、鄉戀情結的凝結:《綠蔭樹下》中的村莊的魅力、《遠離塵囂》中農場的清新、《還鄉》中荒原的永恒以及《苔絲》中布來克莫爾山谷的秀美。

二、約克納帕塔法——半真半假的神話世界

??思{自幼熟悉家鄉的環境、文化,熱愛家鄉的山川草木、地理風俗,尤其是南方的歷史變遷并把它們戲劇化地反映在小說中,??思{那個時代的兒童在聽說圣誕老人的故事前早就了解了祖輩內戰時期的兵團所在地。強烈的家鄉認同感及家鄉意識使他創作出了具有濃厚密西西比地方文化色彩的作品。??思{的第一部小說《兵餉》故事發生在佐治亞州的一個南方小鎮,第二部《蚊子》場景在新奧爾良,更趨于地方化,受小說家斯科特、巴爾扎克、古柏,甚至受到哈代的影響,到創作第三部《薩托利斯》時就認定要集中反映一個地方的歷史風貌、社會結構,開發和挖掘他出生和成長的北密西西比地區一切可以講述的可能。像哈代一樣短暫的故鄉離別加深了他對家鄉的故土意識,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紐約、新奧爾良及巴黎之行使之更堅定了地方文學創作的信心。

受巴爾扎克影響,??思{人物、場景在多部小說中反復出現,相同場景經常重現,如:杰佛森廣場、監獄法庭和老法國人之地(the Old Frenchman place)作為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場景多次出現,而且跟所有其他的事件存在間接或直接的聯系。哈代小說中,卻沒有一個場景在不同小說中多次出現的現象,人物也沒有重復出現,每個場景、每個人物都為一部小說而設定,相互不存在什么聯系。??思{將歷史和神化巧妙結合起來,在多部作品中連續展示了以約克納帕塔法為中心的南方社會畫卷,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富有個性的南方人物,為南方戰后社會發展、人們思想變化留下了文字檔案。菲爾?斯通在詩集《云石林神》前言中寫到,“這些詩的作者深深扎根于故土,一舉一動都透視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更是個密西西比人。喬治、摩爾曾說天下的藝術偉大在于首先具有鄉土氣息,北密西西比的陽光、青山和反舌鳥都構成了這位青年生命的一部分?!焙戏Q森林三部曲的《古老的部族》、《熊》、《三角洲之歌》是??思{自然情結的集中體現。??思{認為只有貼近生活、接近自然、近距離地觀察感受生活才能獲得創作靈感,只有扎根于本土,才能對該地方有深刻的感受和熱衷,也只有家鄉認同感、民族情,才有歌唱地方人民與文化的激情,才有對鄉土色彩和民族性、地方性的執著與追求。這種認識與其同時代的本土色彩詩人威廉斯的思想相一致,威廉斯曾說:“我相信一切藝術都從當地產生,而且必須如此,因為這樣我們的感官才能找到素材?!备?思{的約克納帕塔法系列是他自然情結、地方情結、民族情結的幻化。

三、關注社會感悟歷史

哈代和??思{的作品都反映了歷史變遷、文化沖突和社會矛盾,表示了對昔日社會秩序和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懷戀,帶有濃厚的原始主義文學懷舊色彩,這與作家所處的時代及環境有密切的聯系,哈代和??思{二人的小說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肮谝粋€記憶中涌動的無法逃避的主題——威塞克斯的命運的壓力下進行創作,對于這個主題他即不必去發現也不必臨時制作而僅僅是遵從”。哈代的小說主要以維多利亞時代受到工業革命沖擊下的英國南部偏遠落后的鄉村為場景,集中表現歷史給純樸的農民帶來的悲劇命運。哈代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描述了工業革命對南方經濟文化帶來的沖擊,以及在這種歷史變革時期南方人民的苦痛和悲哀,揭露了社會不公及歷史變遷給人們帶來的悲愴命運,哈代以擅長寫悲劇而名聲大噪,其小說充滿了濃郁的悲劇色彩。工業革命推動下的英國空前的社會變革催毀了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從而使廣大農民破產,流離失所,無所是從,迷惘困惑。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宗法制及農業文明進一步走向衰落,傳統文化正在被吞噬,往日宗法制社會中所形成的尊嚴感,安全感和穩定感發生了動搖,宗教、社會信念從根本上受到了挑戰,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觀正趨于崩潰,社會轉型將農民推向了矛盾與痛苦的深淵,精神痛苦和憂郁成為當時的主旋律,展示了一幅社會變革期矛盾重重舉步維艱的英國農村畫卷。小說主要揭示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給農村廣大地區經濟文化帶來的沖擊,從而揭示了南方與北方,農村與城市,農民與資本家,沒落貴族與新型資本家權貴之間的各種復雜尖銳的矛盾。道格拉斯?布郎指出哈代小說的主題為“舊農村和新城市的沖突”。工業革命摧毀了南方傳統經濟模式的同時也破壞了古老的生活方式,哈代對時代的變遷表示惋惜,對昔日生活感懷留戀,對樸實善良的農民及其他勞動階級給予無限同情的同時批判了資產階級新貴唯利是圖的做法。小說主人公的悲劇命運也是整個處于社會轉型和文化轉型期的廣大英國農民的歷史悲劇。

哈代小說中主人公的命運遭遇很有歷史代表性,就像《苔絲》中德北一家,老馬王子的死導致了一連串的悲劇,象征工業革命的早班郵車以絕對的優勢,摧毀了象征傳統生產方式的搖搖欲墜的老馬破車,粉碎了德北一家的貴族之夢。哈代匠心獨具用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來勢迅猛的工業化城市化與不斷走向衰敗的小農經濟間的力量懸殊,從而預示了傳統農業走向衰落的歷史必然性。同時還剖析了南北方文化矛盾,指出了北方對南方的文化侵襲、文化霸權主義。哈代深知社會發展的規律和歷史的無情,面對歷史的選擇他只能表示無奈的惋惜和感嘆,在作品中處處可體會到哈代對工業革命及北方文化的反感和厭惡以及對樸實鄉民的悲慘遭遇的同情,同時也表達了以安琪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知識分子中普遍存在的精神苦悶和困惑——正如《苔絲》中安琪所提到的‘現代主義的創痛——現代人的精神悲劇,這與??思{筆下《喧嘩與騷動》中的昆丁的苦悶不謀而合,維多利亞著名詩人兼文學評論家馬修?阿諾德對此作了如下精辟的評論。

徘徊在兩個世界

一個已經死亡,

一個還稚嫩未生。

對于如何解決矛盾,哈代由于個人認識及世界觀的局限并沒有指明道路和方向,對于悲劇的根源只做了影射——在于對歷史的不切實際的夢想,德北一家的貴族之夢,而更多流露出消極悲觀情緒,以宿命論為出發點把矛盾的根源歸結為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巧合,如《還鄉》中的克里姆與尤絲塔西婭的悲劇歸根結底以荒原為象征的超自然力量吞噬了代蒙與尤絲塔西婭年輕的生命而告終。

《苔絲》中對蒸汽脫粒機的描寫也富有深意,“緊靠麥垛旁時婦女們要伺候的紅色暴君——一個木結構的怪物,皮帶和輪子不停運轉。殘暴的折磨著她們的肌肉和神經?!睆膶φ羝摿C的這段描述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象征工業革命的蒸汽脫粒機的態度,工業革命并沒有給農村帶來好運,相反帶來了災難,像這脫粒機一樣并沒有減輕勞動強度,卻成了折磨人的暴君。作者并沒有直接批判工業革命,而是借代工業革命相關的事物加以暗示,并流露出對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滿情緒。脫粒機和它的主人那個操著古怪的北方口音的機師與鄉村景物是那樣的不和諧,他們的闖入打破了鄉村的寧靜,他們是鄉村的另類,他們與農村環境格格不入?!八翘赜械念伾蜆幼?讓人覺得他仿佛來自地獄,偶然走到這片澄碧無煙的黃麥白地中間,來驚擾當地的鄉下人。他的心境也和它的外表一樣。他雖然身在農村,卻并不屬于農村。他只與煙和火打交道,而農田上的人接住的卻是莊家天氣霜露和陽光?!彪S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英國農村曾一度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人口大遷徙,造成了嚴重的人口流失。農村狀況急劇惡化,農業文化急劇衰落。哈代以敏銳的眼光觀察了英國南部“威塞克”區的社會狀況和農民的不幸與苦難。真實再現了維多利亞社會轉型期農民悲慘的生活與衰敗的農村景象,對樸實的英國農民給予了無限的同情,對傳統宗法制社會及其古老農業文明的無限依戀,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時期,資本主義的滲透,特別是七十年代后,資本主義的侵入從經濟模式到文化習俗乃至思想觀念各方面破壞了整個農村的和諧。

??思{深受喬伊斯影響以高超的意識流手法描寫以三大家族康普生、沙陀里斯、斯諾普斯為代表的南方的榮辱興衰、歷史沉浮。其作品也大都反映了南北方之間的矛盾沖突,以美國南北戰爭后南方社會為背景,敘述了北方工商業文化的入侵給南方帶來的苦難,南方經濟文化的衰敗,同時也暴露出南方自身的一些致命弱點和罪惡,如:奴隸制、強烈的種族觀念、對黑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內戰后的南方一度出現蕭條衰敗的局面,??思{深刻分析了造成南方衰敗的客觀原因,同時指出了南方贖救擺脫厄運的方向和道路,他指出南方只有忍耐,只有對兩種文化進行揚棄才能走出歷史的困境,才能達到文化獲釋,自救自贖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良藥。戰后南方人民既懷戀自己民族文化中的溫情與浪漫,又對自己歷史上的暴力傾向與種族歧視進行了反思,在厭惡唯利是圖的北方文化的同時又認識到北方文化的開放心態和平等觀念等長處,表現了南方人對自己民族文化走向的反思。南方人民在這種矛盾心態中應該怎樣面對歷史帶來的悲劇,怎樣面對現實從而達到自贖,是戰后很長一段時間擺在南方人民面前的問題,是堅持對抗還是主動通融磨合,是關系到南方長期發展與存亡的命運的令人深思的問題。??思{告訴人們吸取歷史教訓、忘記仇恨,在兩種文化中共同取舍,揚長避短,通過對兩種文化的揚棄找出自救的出路。同時??思{結合基督教義認為忍耐是獲救的良藥,就像耶穌之死那樣才能走出歷史的陰影,才能驅除籠罩在南方上空的魔咒。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思{面對南方人民被壓抑、被掠奪、被奴役的命運發出了無奈的感嘆,表達了對南方的忠誠和眷愛。南方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歸根結底也是南方自身的悲劇,南方歷史上的種種罪孽日積月累是南方悲劇的根源,南方人應該自責,指責自己對印第安人的慘無人道的掠奪和對黑人的壓榨,以及自己的自高自大,妄自尊大。戰后也是南方自省的階段,??思{告誡人們不能沉湎于歷史,沉醉于過去,要以清醒的頭腦去思考,去審視歷史,吸取歷史的教訓,不再重蹈覆轍,再入深淵。??思{在指出昆丁為代表的南方人情感誤區和悲劇癥結的同時又對這類南方及南方文化的‘忠臣孝子給予了無限的同情,并指明了希望之路。像昆丁那樣,無法正視歷史、承擔歷史的重負,活在歷史的陰影中不能自拔,是導致悲劇的原因所在。任何人都不能讓時光倒流讓歷史倒退,人只能去順應歷史的發展,去努力適應新的環境,不斷調節自己,才有出路,才有生的希望。昆丁對南方歷史耿耿于懷,希望恢復南方昔日社會秩序、生活方式和歷史繁華,那只能徒增煩惱,只有走向悲劇,面對無法挽回的局面,對歷史念念不忘,終日沉浸在夢幻和逝去的歲月中的昆丁只有選擇死來自我解脫,以此來表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南方的忠誠,這是一種消極躲避的心態,只有積極主動去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現實才能獲得精神贖救。??思{“不像其眾多小說人物,不認同一味拽著過去不放,把它當成塵世旅途中負壓在我們脊背上的不可卸去的包袱,或像籠罩在頭頂上的陰霾?!?/p>

“毫無疑問像南方他那個階級那一代人中許多人一樣??思{感到了南方歷史的牽引”,與哈代相比??思{對于歷史與矛盾作了更深層地思索、分析和闡釋,他主張動態地認識、詮釋歷史,不能拘泥于歷史,被歷史所困擾,成為歷史的奴隸和犧牲品,而要記住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有利于人類發展的東西,因為人類屬于過去更屬于現在及未來。??思{指出明智的道路應是在整個人類經驗中提取出來的真理光芒的照耀下積極樂觀地生活在現實中。藝術家的職責就是完成這種提煉工作,使永恒運動的世界和人類永無止盡的互動中的那些瞬間在藝術中得到永恒和升華。當知名采訪人西門?克來斯頓問及為了了解南方是否必須了解其歷史的時候,??思{作了這樣精辟的答復:“因為歷史記錄了人的活動,所以我們應該從歷史學到能學到的一切。它永遠有用。就是因為想了解南方,我解讀歷史。不過盡管它一直在我們身邊,我們沒必要過分地注重它。人類即生活在過去,又生活在現在,還要生活在未來?!?/p>

??思{和哈代對于歷史的態度不謀而合,在首肯歷史的同時,對南方古老農業文化以及作為外來文化沖擊的受害者的廣大南方人民深表同情,兩位作家對昔日的留戀與對現實的無奈溢于言表,字里行間都滲透著這種矛盾復雜的情感---故土情結、南方情結、田園情結與農業文化情結。哈代和??思{的小說無疑是南方歷史的縮影——舊南方的無可挽回的崩潰,它的經濟基礎早已垮臺,他的殘存的上層建筑也搖搖欲墜,風雨飄搖,傳統道德價值觀業已破產。??思{面對它筆下的悲劇,在看似客觀的描寫中透露出他作為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者的憐憫和同情,但他不是悲天憫人的宿命論者,更多表現了積極樂觀的態度,他相信人類會有所作為,相信歷史朝積極方向發展,人類會有光明的未來。正如他在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的演講:“我不想接受人類末日的說法…他的特殊光榮就是振奮人心,提醒人們記住勇氣、榮譽、希望、自豪、同情、憐憫之心和犧牲精神?!?/p>

縱觀哈代和??思{的作品人們不難發現,二者兼具后殖民主義文學傾向。后殖民主義又叫后殖民批判主義。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是對當今世界出現的后殖民社會狀態的反映?!昂笾趁裰髁x”是指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在“二戰”之后的冷戰和后冷戰時期對“落后”民族和國家進行文化圍剿和文化滲透的一種侵略政策,因而在理論上常常表現為一種文化殖民主義、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后殖民主義關注的焦點是:“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支配的過程和被壓迫文化抵制壓迫進而重新獲取身份和自主的方法?!惫透?思{小說所涉及到的問題正是后殖民主義作家和批評家所關注的問題,哈代的維塞克斯傳說和??思{的約克納帕塔法神話共同探討英美兩國相對滯后的南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經歷的文化轉折,即后殖民主義的核心問題——文化侵略與被侵略,滲透與被滲透,征服與被征服,奴役與被奴役。雖然二人作品所涉及到的只是國內不同區域的即南北間由于歷史變遷,社會變革造成的文化沖突,工商業和傳統農業摩擦,南北方經濟模式上的碰撞,從狹義上講,構不成殖民主義的概念,跟殖民主義似乎沒有聯系,但從廣義上講,哈代和??思{所探討的問題就是后殖民主義者所關注的范疇。工業革命與城市化運動對英國落后偏僻的農村沖擊,從根本上瓦解了南方傳統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人生觀,打破了農村原有的社會秩序,面對突如其來的社會變革及文化沖突人們彷徨失落迷茫,如何渡過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撥開歷史的陰云是擺在維塞克斯農民的面前的問題;以廢奴為宗旨的南北戰爭,解放了黑奴,徹底粉碎了南方種植園主的千年美夢,??思{看來那不僅是解放黑奴,而是對南方經濟文化的殖民性的侵略,南方古老文化一步步走向衰落,傳統經濟模式也趨于崩潰,失落、迷茫中的南方人民應該怎樣擺脫困擾,走出歷史的陰霾,得到解脫是決定南方生死存亡的問題。在經濟模式、思想觀念、倫理道德、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巨大差異,使南北方儼然處于不同的國度,??思{認為:“100年以前,我的祖國,美國,不是一個經濟、一個文化,而是兩個?!本C上所述,哈代和??思{小說具有后殖民主義文學傾向。

四、互文借鑒神史交融

互文性是哈代和??思{小說不可忽略的一個特點,互文一詞由朱莉婭?克里斯蒂瓦1966年首先提出,指文學文本的相互借鑒與參照,她指出任何文學文本都不是孤立現象而是與其它文本的相互吸收和轉換的產物,尤其是對先存文本的參照依賴。哈代和??思{的創作借鑒和參照了許多作家及其作品。兩人都引用了莎士比亞悲劇名句,如小說《喧嘩與騷動》就出自麥克白第五幕麥克白的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惫凇兜虏业奶z》中引用莎士比亞維洛那二紳士第一幕第二場的一句話:“可憐你這受了傷害的名字!我的胸口是張床,供你養息?!弊鳛轭}詞。哈代在悲劇創作上深受古希臘著名悲劇大師亞里士多德的“情節”悲劇理論,堅持用情節發展來表現悲劇,創作了像埃斯庫羅斯的《阿伽門羅》和索??肆_斯的《俄狄浦斯王》那樣不幸和巧合安排非常緊湊嚴密情節跌宕起伏的悲劇故事,另外哈代還援引了笛福,格雷,斯科特,雪來等作家,對哈代影響最大的要屬喬治?艾略特,許多評論家指出苔絲就是《弗羅斯河上的磨房》中的麥琪的化身。??思{的小說中也有明顯的互文現象,首先深受喬伊斯影響,例如,《兵餉》中的“同時效果”就來自《尤利西斯》“游蕩的巖石”這一段,康拉德也是影響??思{文學創作的重要人物之一,昆丁讓人想起《諾斯特羅莫》中的馬丁—那個自殺了的自我懷疑的知識分子。薩特潘計劃的結局讓人想到查爾斯理想主義的破滅,凱蒂與班吉的關系讓人聯想起《特務》中威尼與史蒂威的關系?!堆荷除垺泛汀都防蠣敗分卸加昧恕敖忉尫ā弊鳛榻Y構原則,昆丁對薩特潘的迷戀猶如馬洛對吉姆的癡迷。有評論家也曾這樣推測“康拉德的結構構思和喬伊斯的敘述技巧共同成就了??思{在《喧嘩與騷動》中創作突破”梅爾維爾是??思{一生崇拜的人,也是影響了他一生的人。他高度評價了《白鯨》,多年后宣稱《寓言》中的道德程式就來自該書的良知三部曲,獵殺老本(Old Ben)就是捕殺白鯨,薩特潘就是艾哈伯, 班吉就是皮樸等。

神話故事與歷史的巧妙結合,神史相揉也是哈代和??思{文學創作的一大手法,有意識地使故事人物結構大致與人們熟知的神話故事相平行,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哈代和??思{都堅信傳奇典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地方色彩文學就應該借助它們來反映該地方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正如俄國文學理論家史林格爾所講的民族文學植根于該民族的傳說、歷史、神話當中。??思{曾說好的經典傳奇是人類永恒真理的最高體現,它構成了人類歷史的天空而不僅僅是昔日的殘磚瓦礫。兩人作品中交織著大量的傳奇,傳說和神話故事,《喧嘩與騷動》三、一、四章的標題分別為一九二八年的四月六日至八日,這三天恰好是耶穌受難日到復活日,第二章的一九一0年六月二日在那一年正好是耶穌升梯階的第八天??梢娍灯丈易鍤v史中的這四天都與基督受難的四個日子有關聯。每一章節也隱約透射出基督圣經文化的影子,以基督的莊嚴神圣反襯康普生家子孫的懦弱自私與無助,這種神史相揉的手法給作品增添了一層反諷色彩,從而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在《苔絲》中,哈代匠心獨具巧妙運用象征和暗示使神學和歷史交融在一起,使作品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表現力,從而深化了主題,增強了小說的悲劇色彩,賦予小說以深意?!短z》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跟圣經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其中許多意向、情節構思都與圣經故事極為相似。比如說亞雷誘奸苔絲時把一顆猩紅的草莓放到苔絲的口中,這跟圣經《創世紀》中撒旦引誘夏娃偷食禁果何其相似,觸犯神靈遭到上帝的懲罰逐出天庭,暗示了苔絲也將受到像夏娃一樣的被引誘‘誤入歧途,終究被基督社會所拋棄的命運。小說中有許多這樣與圣經故事相似相關的情節,這充分說明了哈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匠心。

綜上所述,哈代和??思{作為西方地方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富有濃厚的地方感、歷史感、鄉土感和懷舊感,二者小說都以歷史變遷、文化沖突和社會矛盾為主題,表現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反思與關注,反映了作者對昔日社會制度和田園牧歌式生活的依戀和對“南方”民眾的深切同情,因此哈代和??思{的作品同時還帶有濃厚的原始主義文學色彩和藝術風格。哈代和??思{二人的小說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從廣義上講又有后殖民主義文學傾向,哈代和??思{小說所涉及到的問題正是后殖民主義作家和批評家所關注的問題,哈代的維塞克斯故事和??思{的約克納帕塔法神話共同探討英美兩國相對滯后的南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經歷的文化轉折,即后殖民主義的核心問題——文化侵略與被侵略,滲透與被滲透,征服與被征服,奴役與被奴役。另外,哈代和??思{神話故事與歷史巧妙結合,神史交融話滄桑,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深化了主題,賦予小說以深意。

參考文獻:

[1] [5] Howe Irving, Thomas Hardy. London: Macmillan1985, p.23, p.24.

[2] Faulkner, Essays, Speeches

Public Letters, ed. James B. Meriwether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5, p.15-16.

[3] [10] [11] [12] [15] Michael Millgate, Faulkners Place.Georgia: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7,p.122, p.7.p.3 p.16 p.90.

[4]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The Selected Letters of Williams, John C. Thirlwall ed.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84 p. 57.

[6] Douglas Brown, Thomas Hardy. London: Longman. 1954 p.65.

[7] Arnold Matthew, Stanza from the Grande Chartreuse. Boston: Little Brown, 1919, p. 85.

[8] [9] Hardy Thoma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Beij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 p.315, p. 316.

[13] Charles Baker, William Faulkners Postcolonial South. 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Inc., 2000, p. 3.

[14] William Faulkner, Essays, Speeches and Public Letter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5, p. 82.

作者簡介:陳珍(1967- ),男,青海民族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猜你喜歡
哈代??思{小說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閱讀小說
傾斜(小說)
“造謠”是善意的提醒
沒見到他
哈代之家
文學小說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不在小說中陷落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