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學生“自能讀書”能力培養分析

2009-06-13 06:26劉萬平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小學生能力

摘要: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是語文教師推進語文素質教育責無旁貸的任務。怎樣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一直是筆者探索的課題。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逐步形成了培養學生“自能讀書”能力教學的“三步曲”。

關鍵詞:小學生;自能讀書;能力

中圖分類號:G7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130-01

呂叔湘先生說:“教師培養學生,主要是教會他們動腦筋,這是根本,是教師給學生最寶貴的禮物。這是給學生的一把鑰匙,學生拿到這把鑰匙就會自己開箱,到處去找東西?!睂W生能拿到這把鑰匙開箱,到處去找西,這就已形成了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需要經過反復實踐的,在學生已有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求知識,動腦、動口、動手去實踐。教學時,一要抓住課文,讓學生認認真真去讀。二要在借鑒的基礎上設計并組織好閱讀操作過程,讓學生作為主體,領著學生去實踐,促使學生自能讀書能力的形成。具體地說,教師要抓住課文這一例子,從語言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挖掘語言的信息,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綜合評價。教師要教給方法,讓學生懂得學習一篇文章或文段,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是怎樣解答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是誰?為什么不是于勒,這不是文不對題嗎?文中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點?為什么會這樣?等等。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設一些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對學生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啟發、點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智慧、能力,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常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給予學生練習,多練,熟能生巧,就能掌握規律,就會觸類旁通,從而形成能力。我們的學生有了這方面的能力,在探究知識,獨立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前程就會暢通無阻。

一、課前嘗試學習

課前嘗試學習,就是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運用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能力,獨立閱讀課文,感知課文。它是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能力的一種手段。

為了減少學生在課前嘗試的盲目性,我設計了課前自讀五步法:(1)讀課文掃障礙,即自學字詞,讀通課文;(2)讀課文明大意,即回答課文寫了什么;(3)讀課文理思路、明中心,即劃分段落,歸納中心思想;(4))讀課文質疑難,即回答課文思考題,并提出疑難問題;(5)讀課文練朗讀,即力求讀得正確、流利。為了便于檢查落實,我設計了一個表格,由學生填寫,教師查閱。

表格如下:

五步自讀法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它適合于高年級學生,對中低年級可根據年級的要求刪減步驟,變通使用。

二、課上引導學習

課上引導學習,就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會讀書方法。由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在講讀課文中指導讀書方法。教學講讀課文時,我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指導讀法,使他們掌握讀懂一篇課文的基本步驟,即(1)初讀細讀課文——讀懂,讀通,讀準語言文字,了解課文內容;(2)精讀、深讀課文——抓住課文的語言特點,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思想內容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3)賞讀、熟讀課文——抓住課文精妙之處,學習用詞的準確,句式的優美,篇章的嚴謹等,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4)練習運用——以課文為例子,進行仿讀仿寫訓練,進一步鞏固課文所學。

2.在閱讀課文中運用讀書方法。學生的讀書能力是在學習實踐中鍛煉出來的,絕不是老師講出來的。對此,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了“獨立閱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問題解疑”的模式,幫助學生自己閱讀,在實踐中學會讀書。

3.改變組內教材的編排順序,指導讀書。所謂改變組內教材的順序,就是針對教材的特點,以重點訓練項目為主線,引導學生明確編者意圖后,改變組內教材的編排順序,形成新的程序,并按新的程序指導學生讀書。即(1)讀例話;(2)講讀課文范例重點讀;(3)閱讀課文半讀半扶;(4)基礎訓練的短文放手讓學生讀,讓學生把在講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技能用到閱讀課文中去,以求得檢驗、鞏固和發展。

4.教給學生必要的讀書方法。要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還必須交給他們科學的、必要的讀書方法,如精讀中的“邊讀邊思考”的方法,“抓住重點,分清主次”的方法,“品讀記憶”的方法,“邊讀邊動筆”的方法等;略讀中的“閱讀章節主題和段落首句、尾句”的方法,“瀏覽全文,綜觀大意”的方法,“速讀”的方法等。

三、課外自主學習

課外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目的在于讓學生運用已學得的自讀方法,自覺地、主動地、獨立地閱讀課外讀物,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此,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1.引趣

(1)導游引趣。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我用精練、貼切、富有誘發性的語言激發其求知欲,或用扣人心弦的解說為學生當好圖書“導游”,把他們引進瑰麗的書的海洋。

(2)故事引趣。講名人讀書的故事,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并說明“開卷有益”的道理。

(3)暢談引趣。創設情境,使學生就各自所讀的書目暢談情節、趣事或寫法,感受讀書的快樂,同時激發別人的興趣。

2.指導

(1)結合課堂教學,有計劃地指導閱讀。根據一個階段的教學要求,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有計劃地確立閱讀篇目,作為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延讀或擴展。

(2)有選擇地讀書。指導學生以健康、需要、適合為宗旨去選擇圖書。

(3)學習名家讀書方法。向學生介紹前人成功的讀書方法,使之在實踐中運用。這是指導學生學會讀書的一條捷徑。如:葉圣陶先生的“了解——批評——接受”三步讀書法,顧炎武的“重復讀書法”,魯迅先生的“聯系實際”讀書法,林肯的“美讀法”等。

(4)學習寫讀書筆記。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求學生經常寫讀書筆記,或者摘抄精彩的語句片段,或者歸納內容提要,或者寫讀后感。

3.交流

交流能為學生創造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此外,通過交流,不但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還可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交流方式有:讀書知識競賽、讀書討論會、作品欣賞會、演講會、故事會等。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促進了閱讀和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簡介:劉萬平(1964- ),男,甘肅人,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鄉太原小學校長。研究方向:農村基礎教育。

猜你喜歡
小學生能力
小學生迷惑行為鑒賞
如何成為泳池里最搶鏡的小學生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你處理困難的能力如何?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不會飛的鳥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