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觀的重要性

2009-06-20 03:11張鼎寅李忠波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重要性

張鼎寅 李忠波

摘要: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是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理論為思想基礎。堅持以人為本,以青年大學生為本是新形勢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堅持“以人為本”觀是實現高等教育目標的客觀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觀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堅持“以人為本”觀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教訓的總結。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開展這項活動,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將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茖W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人類進入21世紀后,整個世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生活多樣化都直接沖擊著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都更加凸顯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觀的重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

一、堅持“以人為本”觀是實現高等教育目標的客觀需要

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是把大多數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面對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如何把“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與高等教育目標相結合、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

1.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日顯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遠離現實,空對空,缺乏說服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簡單粗糙,不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價值,經常使大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標準單一,難以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要求。新世紀的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日益增強,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喪失了應有的有效性,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因此,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立起適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以學生為本的新機制。

(2)全球化、信息化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引發多元發展的思想文化互相融合的態勢。在接受新的文化的同時,一些腐朽沒落的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也隨之傳播。如何避免不良文化和思想觀念的侵襲,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正確的文化觀,不可避免地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2.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1)傳統的高等教育觀對人的理解存在誤解

著名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猛烈抨擊20世紀60年代美國教育制度,認為當時美國的教育制度主要是依據行為主義的條件作用和強化原理建立起來的,主要有兩大弊端:一是只重視知識的灌輸,不重人的培養。無論兒童教育或大學教育,主要關心的是效率,目的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費用和人力,向大量的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在一個工業社會中生活所需要的知識;二是只追求背誦記憶,不重視創造性的理解與思考??梢哉f,我們現在在一定程度上重復著一些發達國家的老路,在工作中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這種教育觀念,從而導致了教育的內容和行為出現了不一致。

(2)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性關懷

首先,我國高校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往往重視社會發展價值,重視其即時的、顯性的功效,忽視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塑造,表現出工具性的傾向;其次,重視整齊劃一的標準化教育,忽視人的差異性和個性教育,把人看成是可以按照某種意愿任意造就的,在教育形式上整齊劃一,雖然滿足了盡可能多的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卻沒有尊重教育對象的差異性;再次,重視知識和規范教育,忽視情感教育,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缺乏人性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造成了求知欲望極強的青年學生在情緒上的低落,嚴重影響了教育功能的全面發揮,培養出的都是缺乏創造力的、按照別人要求發展的人才。

(3)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與現實生活脫節

社會體制轉型、經濟利益和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以及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增多給大學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隨著改革趨向深入,社會矛盾日益復雜和突出,社會問題也暴露得愈來愈多,并且直接觸及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如下崗、失業、招生并軌、交費上學、某些干部的腐敗、分配的不公、假冒偽劣盛行等,使敏感的大學生群體對社會制度產生了懷疑。針對這些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及時調整工作重點,沒有給大學生做好有效的分析解釋工作,使學生難以正確對待和認識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對改革信心不足及至懷疑導致觀念及行為上的迷惘,最明顯的是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的迷失與缺乏,使當今的大學生心理上感到空虛及疲憊,這種內心深處的失落感,最后導致的是心理上的逆反。

因此,新時期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改變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為中心的傳統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才能有助于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堅持“以人為本”觀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如何得到全面發展,從根本上說靠的是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成才。因此,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育人觀,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關心學生的現實生存狀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大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更加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

承認自我的存在或者自我意識的增強是人生經驗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要素。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自我設計、自我奮斗的色彩比較濃厚。他們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主動尋找個人與社會的結合點,自覺地充實自己,注重實干,講究效益,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他們特別重視對實用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課余把精力和時間用在外語、電腦等實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其學習的動力主要來源于為了謀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為報效祖國而勤奮學習的觀念明顯減弱,功利性比較濃。在擇業時所考慮的因素增多,如工資待遇、社會地位、橫向縱向的比較、今后的發展前景等等,更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轉變觀念,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正確引導學生。

2.大學生的社會化水平的明顯提高

美國社會學家薩金特在《社會心理學綜合的解釋》一書中,首次把角色概念引入社會化研究。帕森斯則直截了當地認為,社會化過程就是角色學習過程。個人通過社會化,逐漸了解自己在群體或社會結構中的關系和地位,學會如何順利的完成角色義務。為了豐富校園文化,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現在的大學校園里成立了各種各樣的社團組織,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選擇,這些社團的組成可以幫助大學生增長知識,甚至增加自己的生活閱歷,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鍛煉。隨著接觸的人和事的增多,學生們的世界不再只有同學和校園了,社團的活動也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開始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去尋求更多的機會,不斷去豐富自己。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了解這些,站在學生立場,更多地去關心他們。

3.大學生社會性需要趨于多樣化

有關研究表現,由大學生列舉的社會性需要多達830多種。其中按強度排列,前幾位的需要是:求知需要、友情需要、建樹需要、自尊自主的需要、權利的需要、躲避傷害的需要。這表明,大學生的主導性需要與其成才的客觀需要和基本任務密切相關。大學生的社會性需要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價值層次上,都顯示出多樣性的特征。只有對大學生的社會性需要采取積極引導的方式,使其合理的需要得到滿足,不合理、不健康的需要得到及時的阻止和疏導,才能夠使大學生的需要不斷得到優化。大學生新的時代特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必須加強大學生個體的研究,增強大學生的個體適應性,培育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三、堅持“以人為本”觀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教訓的總結

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長期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內在學習動力和不同的需求,采用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設置雷同、教學方法單一,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手段、內容、目標等諸方面固定不變。這種固定不變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在培養人才方面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對突出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現代高等教育而言,在全面提升人才的素質,滿足不同層次人才需要的培養目標上,則顯得格格不入??梢哉f,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教訓的總結。

1.強調知識灌輸和政治教育,忽視能力培養和道德要求

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單向知識灌輸為主,以學生的被動接受程度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強調學生對教育內容的全盤、機械、被動接受。同時,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價值取向上主要是以社會為本位,即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在維護社會政治統治的安定與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把對人的教育僅僅當作完成任務的手段,重結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內容,片面強調“政治合格”、“政治過關”。不僅收不到理想效果而且引起了人們的逆反心理。以社會為本位的價值取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對廣大人民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從而使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

改革開放帶來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社會多方面的變化,最突出的就是從封閉轉向開放,從一元化格局轉向多元化格局,從集中轉向民主開明,這都使人的主體性被充分地調動和激發出來,有關人的個性、人的權利、人的素質的價值被重新確立。人們廣泛意識到:維護和發展社會秩序也是為了創造適合人的全面發展的條件和環境,人才是終極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回歸本位,必須“以人為本”,在價值取向上要有一個根本的調整,即取向于人,確立個體發展要素的本體地位。具體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廣大學生的根本利益和實際需要出發,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進步和精神生活的充實和完善,同時積極主動地進行教育內容的調整和方式方法創新,從而有效地改進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強調共性要求,忽視學生的多樣性要求和個性發展

在過去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條件下,由于受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宏觀化的影響,我們總是在一個層次、一個標準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強調為集體無私奉獻、自我犧牲,要求所有學生做到大公無私、公而忘私。這種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缺乏層次性,片面強調目標的統一性,強調目標的高、大、全,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模式固板,人們在各個方面都依附于集體的生存方式,極大地抑制了人的個性展現,嚴重束縛人的個性發展。

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已為人的個性發展開辟了極為廣闊的道路。一方面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思想束縛,保證人的個性充分自由的發展,保證和引導人的個性發展的正確方向。同時為人的個性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偨Y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教訓,我們認識到,首先要明確,學生的個性的發展也就是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既包括學生的興趣、才能、性格等內容,也包括學生的理想、信念等內容。這樣的學生的個性的全面發展本質上是與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相聯系的,也就是人們只有樹立遠大的志向,進行執著的追求,把個人的個性發展、才智和創造力的發揮運用到社會的偉大事業中,才能保證其正確的方向。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堵塞學生的個性發展的道路,限制和禁錮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應該是在正確的導向下,從學生的需要和利益出發,大力倡導表現學生創造個性的獨立自主精神、懷疑批判精神、求實探索精神,以促進學生個性的自由充分發展。

要真正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緊緊圍繞學生、真正有益于學生、為學生所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大學生。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張世和,郝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以人為本[J].中國林業教育,2006(6).

[3]林天翔.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增強高校德育教育實效[J].高教論壇,2007(05).

[4]黃建軍.堅持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重要性
淺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啟示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閱讀經典著作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