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三維目標 加強思想教育

2009-06-20 03:11劉篤玉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植物學生

劉篤玉

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使他們健康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生物學科,不象有些學科那樣,德育教育內容顯露在教材的文字之中,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們較多地重視它的嚴密的知識體系傳授,而忽略其德育內容的教育。事實上,生物教材,尤其是初中部分,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或是人體部分,教師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只要我們努力去鉆研教材,挖掘其思想內容,就能有機地寓德育于教學活動之中。這樣,學生既接受了知識教育,又受到了德育教育。

一、激學生愛國之情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思想道德之一。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中最濃厚的感情?!币岣呙褡逅刭|和凝聚力,就應從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教學過程上,我有意識地收集了一些資料,如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記載了200多種植物,說明我國是研究和利用植物最早的國家;明朝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不僅是藥物學專著,也是植物、動物、礦物專著,他對植物分類的方法經西方植物分類創始人林耐要早一個半世紀,他的這部巨著被譯成十幾種文字,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近代,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雜交稻,已經跨入世界優良稻種的前列:童第周用細胞核培植的新方法,培養成功一種似鯉非鯉、似鯽非鯽、生長快,又能正常繁殖后代的新型魚——“童魚”,等等。這些材料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今現在生物學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從中領悟到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激起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愛國是一種崇高的責任。我國地處寒、溫、熱三個氣候帶,自然條件優越,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如全世界高等植物有30余萬種,我國就有3萬種,居世界第三;我國鳥類有1100種,超過歐洲鳥類的總和,也遠比美國、蘇聯的種類多;全世界的虎有9個品種,我國就有4個亞種。但人均資源占有率較低,并由于我們過去對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缺乏知識,使我國的寶貴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我國的野馬、高鼻羚羊等十幾種珍貴鳥獸已經滅絕或瀕于滅絕;許多貴重藥材的藥源,也由于無計劃的采集而枯竭了。通過這些材料的穿插,讓學生既為我國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自豪,又增進了他們愛護環境、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進而培養我們愛國主義的責任感。

二、立學生成材之志

成材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出發點,也是德育工作的歸宿。立志是成材的基矗青少年正是立志的重要時期,教學中,通過介紹生物科學家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獻身事業的事例,引導他們樹立遠大抱負,刻苦學習,將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對人類做出貢獻。重點介紹了李時珍不顧世俗偏見,不做舉人,二十七年如一日,爬山涉水,不畏艱險,“搜羅百草”,“訪采四方”,終于編寫出《本草綱目》這部巨著,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從小熱愛大自然,神學院畢業后放棄當時人們崇尚的牧師職業,隨“貝格爾”艦歷經千險環球考察五年,歷時二十二年寫成《物種起源》,科學闡述了生物的起源,被馬克思稱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補充了費萊明發現青霉素的過程以及青霉素的發現對人類產生的巨大影響。青霉素的發現不僅拯救了千千萬萬肺炎患者的生命,使醫療事業跨入一個新時代,而且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革命,使人類壽命由40歲延長到65歲。又介紹了解放初期,許多老一輩生物學家如植物學家錢崇澍、鐘觀光、蔡希陶等為振興我國生物科學事業,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并在困難的條件下,為祖國做出很大的貢獻。大量實例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生物學在人民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性,科學對人類進步產生的巨大影響,并從前輩科學家那里獲得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和感召力,激發著同學們從小樹立向科學家學習,

探索自然奧秘,揭示生命本質,力祖國添光彩,為人類做貢獻的遠大志向。

三、教學生辯證之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之一,也是德育教育內容之一。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它為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提供了豐富的論證材料。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材內在的思想性,有意識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闡述教學內容,去分析、講解學科的基礎知識,通過生命活動的一些現象來闡述哲學原理,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初步形成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如一個植物體表面看來并沒有位置上的移動變化,但它每一個細胞、組織、器官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形態、結構和生理的變化,完成著發生、發展和死亡的過程,從而揭示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通過生物進化的歷程,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發展的方式都是由簡單——復雜,由低級——高級。通過講解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生物間共生、寄生等復雜的相互關系;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依賴等,闡明普遍聯系是事物存在的一種方式。通過種子休眠與萌發,水分吸收與散失,無機鹽吸收與利用,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有機物制造與分解等植物體內存在的一系列矛盾,而正是這些矛盾的對立與統一,推動著整個生物界的發展,讓學生理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通過內外界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讓學生明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學生在這樣的講解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學會了用辯證

唯物的觀點去分析問題。

四、引學生實踐之路

德育教育是“知”與“行”的結合。生物學是門實驗學科,它的理論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又反過來指導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既從感性入手,又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已學的生物學知識,親身實踐,必將有利于鞏固和提高德育效果。如通過分發各種種子讓學生課后分組觀察、記錄“種子萌發過程”,既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又從中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指導學生觀察中了解和掌握的氮、磷、鉀無機鹽缺乏時植物出現的病癥及搶救措施,對學生及自家生長的不良花卉進行及時“搶救”,初步體會到科學知識的力量;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植物掛牌”,“懸掛鳥巢”以及走出校門進行“愛鳥周”、“環境保護宣傳”、“植物資源調查”等活動,將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理論和實踐的使學生感受到生物是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我們生活之中,只要努力學習,大膽實踐,就可以充分運和,從而培養學生善于探索、學以致用的科學品質。

教書育人是一項艱巨而偉大的任務,它關系到年輕一代能否健康成長的大問題。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所進行的思想教育,必須是學生易于接受的,而不應是生搬硬套的說教。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思想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教師的形象和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平時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信其言、聽其行,在授課時還要結合學生實際,以飽滿的熱情來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激起共鳴;如講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性時,教育學生要愛護樹木,植樹造林,不攀枝摘果;實踐課上要互相謙讓,愛惜實驗教材,節約水電等等??傊?,教師要做教書育人的有心人,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重思想品德的塑造,努力把德育教育溶于教學之中,德育、智育一起抓,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為國家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歡
植物學生
快把我哥帶走
趕不走的學生
植物的防身術
把植物做成藥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學生寫話
植物罷工啦?
植物也瘋狂
特意和故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