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2009-06-20 03:11章建生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組間分組交流

章建生

小學數學《程課標準(實驗稿)》把合作學習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學習與他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作為目標之一。合作在新的教育形勢下被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接受并用于教學實踐。筆者執教五年以來,多次在講聽公開課觀摩課后,與諸多同行進行深入探討,發現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理解不夠準確,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及點:

1.合作小組分組不合理

許多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都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但由于諸多原因,如班級人數太多,致使小組容量過大,教師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里頓時熱鬧起來,你一言我一語。有的學生乘機做小動作,并沒有按教學的目標執行,有想法的同學說起來沒人聽,沒想法的同學嘰嘰喳喳,沒有用心去聆聽別人的思維過程。另外,在分組時,主要以學習成績為標準,按成績高低均勻分組,沒有照顧學生的性格差異。成績較好的同學有的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只善于思考,沒有起到組織全組同學交流討論的作用,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效果。

2.小組分工不明

有的教師只是簡單的把幾個人分成一組,讓成績好的當小組長“管著”其余組員,成員分工不明,互無責任,關系松散,沒有共同的凝聚力、向心力、競爭力、責任心,沒有組織協調者,誰想發言就發言,你一言我一言語各抒己見,討論缺乏頭緒,抓不住中心問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更無從談起。

3.課堂節奏太快,學生無時間合作交流

有的教師上課過分追求形式完美,課本內容面面俱到,且增加諸多輔助性內容練習,教師的“一環緊扣一環”,緊鑼密鼓的快節奏上課,往往使學生對一個問題還來不及思考安全,來不及交流討論,教師就已提問,迫的學生只是交換補充答案,根本沒時間去探討思維過程與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合作情況,沒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走了過場。

4.教師的評價簡單,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許多教師提問時往往只從一組中選取成績好的學生回答,以該同學的回答作為對小組的依據,沒有顧及其他學生組員是否有同樣的想法,從而是合作學習變成了一個人代表一個組,其他同學只是附和沒有真正積極地參加進來,久而久之,不少學生從思想上附和而過,失去合作的目的,更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

以上幾個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違背合作學習的初衷,筆者經過反復的實踐,并結合在市骨干教師培訓會上的啟迪,認為應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分組科學,搭配合理

我所執行的班級有64人,在與班主任教師的共同商討研究下,采取了4人一組分組方法,若人數太多會致使部分同學沒時間發言,沒辦法和別人交流,小組成員搭配致意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組間同質”即各小組不用成績學生比例男女比例大體適當,并隨成績的變化而做動態調整,使各小組公平競爭;“組內異質”不僅只各組成員間學生成績差異,更要注重學生的家庭環境差異,使小組分組時合理混合搭配。以利于學生的優勢互補,相互幫助,力爭最大限度發揮小組作用,是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受益2.分工明確,及時合理

合作式學習,交流式學習時通過群體多邊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的互動性學習,分組分責時,我采取一個成績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你組長,負責分配在合作學習中的任務,發言順序,總結匯報及事宜,且應在平時對組長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從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有條不紊、既省時、又高效。這樣的操作使得學生在輕松學習、愉快學習后取的優異成績,通過成績,體驗學西快樂質感,由快樂而積極主動,形成一良性學習循環,另外各族設置一個中心發言人,負責整理總結本組各成員在學習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成績,階段性進步及收獲結果以便及時向老師和全班做出總結性匯報。

3.內容難度適當

我們所設置的合作學習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學生既可以解決問題,又不很輕易地完成,必須經過一定的動腦思考、交流才能獲得。最初設立小組時,教師可適當設置相應的學習梯度臺階,先輕松的而又經過合作才能獲得成功體驗,穩定住小組的集體性,在經歷一個階段之后要注意臺階過多的問題,減少臺階,使學生感到獨立學習有一定難度,合作學習有很大收獲使學生能自覺的融入到學習中去,從而自覺尋取他人的幫助合作與支持,使得合作交流有意義、有價值,學生才會有興趣,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才不至于走過場,流于形式。

4.評級科學,激勵充分

小組合作學習是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學生的回答是全體成員交流合作的結果,代表著小組的成績,所以,教師既要提成績好的學生也要體成績一般或成績差的學生,既要提結果,更要提過程,比如開始是怎樣個人持有不同觀點,怎樣應觀點不同而爭辯,最后如何形成統一意見。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評定小組成績,這樣做,就能使學生懂得合作學習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勵學生主動合作,互相幫助,從而帶動成績差的學生,將個人力量凝聚成團體精神。為了是評價公平合理,對同一問題應由個組成績相當的同學回答,避免組間競爭,應評比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結果帶來學生對教師的異議。

5.教學重結果更重過程

現階段小學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教學要以人的發展為前提,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學會合作,學會傾聽與表達,學會幫助別人,學會是別人得到幫助。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從合作學習的過程出發,考慮如何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引導學生交流,而不是單純的強化訓練、鞏固,要關注教學過程中因內容調整而使教案為動態的“教案”,使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思想、新方法。對學生的一丁點成績,一丁點進步也要及時鼓勵。內容要設計的少而精,給學生以足夠的交流時間。

猜你喜歡
組間分組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利用彈力帶抗阻練習發展中學生力量素質
慢速訓練法助力體弱人群
優化課堂展示操作 促進有效生成
要背溝,不要“虎背熊腰”
交流平臺
分組
交流平臺
每個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個分組叫“爸媽”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