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形勢下發生各種群體性事件的成因與防范思考

2009-07-22 10:12江秀岳
法學教育 2009年6期
關鍵詞:檢察糾紛檢察機關

江秀岳

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伴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深刻變遷,社會利益格局大規模調整,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出新的趨向和特征。如我縣龍湖垇頭村群眾爭田奪地糾紛,朱口村因建設高速公路征地補償分配問題引起的群體事件,音山村民因交通事故引發的沖擊縣人大機關,紅光村民因街面改造拆遷引發的群體上訪事件;近期發生在海南東方市感城鎮因一起治安糾紛引發部分村民打、砸、搶、燒鎮政府和邊防派出所的突發性群體事件,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重大損失。這些事件呈現人數眾多,規模趨大,勢頭較猛的特點,如若處置不當或激化矛盾,將造成影響社會穩定的不良后果,現結合我們工作實踐提出幾點粗淺的見解進行探討。

一、群體性事件主要表現特點

在利益格局調整的轉型階段,矛盾糾紛的誘因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涉及多層次的社會關系、多樣化的矛盾主體、多領域的利益沖突,不同社會群體和利益關系的失衡造成社會矛盾的進一步積累與激化。一是公民權利意識不斷被喚醒和強化,利益訴求和表達愿望不斷增強。群體訴求主要是對腐敗行為、社會權益、利益分配、干群矛盾、群眾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受到不公正對待、對群眾反映的某些事情久拖不決或不作為。二是群體事件呈現出訴求表達組織化、表達方式極端化、參與人員復雜化、久積的怨恨暴發化、處置事件難度化。三是群體性事件呈現范圍的廣泛性、層次的深刻性、狀態的復雜性、方式的尖銳性和性質的可變性。對這些矛盾糾紛,一旦某一具體的哪怕是微小的環節處置不當,也可能引起某種連鎖反應,同類性質的矛盾或沖突也會隨之發生共振作用。

二、發生群體性事件的心態和成因

1、打著“反腐敗”的幌子,挑動群眾通過極端手段宣泄不滿情緒。一是有相當一部分群眾對當前社會風氣不滿,對社會腐敗行為深惡痛絕,勇于仗義執言,積極反映,寄希望于更高層次的領導或上一級執法執紀機關,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鳴性和感召力。二是一部分群眾容易被心懷叵則的人所利用,他們不依法信訪,在一呼百應的情況下,部分群眾往往以非理性行為聚眾參與集體群訪和采取極端行為。

2、“鬧而優則仕”的心態。當前,我國正在以構建和諧社會和以維護社會穩定壓倒一切作為重點??墒?,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私欲膨脹,在追逐經濟利益或社會地位的愿望達不到滿足時,就挖空心事,制造事端,非法串聯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進行上訪鬧事,沖擊國家機關,造成重大影響。有些人存在著只有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誰鬧誰就會獲得利益的心態。

3、“信訪不信法”的心態。在當前,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門設立的立案標準較高,提出的某些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反映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受害方得不到及時的救助。存在著手續繁雜,費時費力。有些問題上告無門,處理無望,公正執法受到質疑。司法、執法、法律監督機關在處理某些事情上存在著相互配合有余,而相互制約監督不力。法律失去權威,群眾將解決問題寄希望于領導,不少領導干部則習慣于通過批示、指示、打招呼來處理信訪,群眾誤認為上訪的人數越多,領導就會越重視,行為越激問題解決就會越快,以至群眾信訪找黨政部門多,不愿走司法渠道。

4、“宿仇和積怨”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因違法犯罪被處罰過,有的在提拔干部方面未能如愿,有的因山林承包、舊房拆遷補償、宅基地分配、下崗就業、貧富差距、派性成見、宗族勢力、個人恩怨、治安問題等政治訴求和社會利益訴求長期未得到解決;有的因各種矛盾糾紛有時未得到及時正常顯現,讓上訪群眾的情緒得到合理宣泄;有的當地基層組織渙散、缺乏責任心、面對群眾強烈反映的社會問題、長期不作為或者亂作為。對群眾間日積月累的矛盾,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化解。潛在的問題和突發的問題一旦暴發,造成群訪人數眾多,法不責眾,再加上社會上閑散人員的參與和造謠生事,極易采取過激行為沖擊黨政機關、人大機關、司法機關和打、砸、搶、燒等惡性案件。

三、思路與對策

(一)要從鞏固我黨執政地位的高度,以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重視和處理好群體性事件。當前社會上發生群體性事件雖然存在著人數眾多、行為偏激、方法不當的地方,但也反映出社會存在著三種傾向問題:一是暴露出一些地方基層干部與群眾的尖銳矛盾;二是呈現出基層政權工作仍然十分薄弱;三是反映了一部分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些情況和問題中可能潛在著不安定因素,也可能隱藏著違法違犯的線索。各級政府和司法部門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做到深入調查處理,做到實事求是,堅持原則分清是非,把握政策和法律界限,客觀公正地處理問題。

(二)我這里著重探討一下檢察監督機關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作用和對策。

1、促進社會和諧是檢察機關應承擔的政治責任。和諧社會是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有效協調,也是一個能夠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的法治社會。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檢察機關應以創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從更新的視角去審視調處社會矛盾糾紛工作。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刑事犯罪、民事行政糾紛、群體性事件和各種治安類案件持續高發,大量的社會矛盾糾紛以案件的形式進人檢察工作領域,可以說,檢察機關辦案的過程,就是處理矛盾糾紛的過程。所以,在打擊犯罪活動、實施訴訟監督、調解矛盾糾紛、處置突發事件等工作中,要善于把矛盾糾紛中顯現的各種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的因素,以更好的監督質量、更低的監督成本、更便捷的監督方式,為社會提供可靠的檢察保障。

2、用科學的社會發展觀指導檢察工作。從長遠看,社會轉型必然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穩定,矛盾糾紛減少,犯罪率下降。但是,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也不可能避免出現過渡性的社會不穩定,矛盾糾紛增多,犯罪率上升甚至發生重大起伏。所以,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檢察機關要運用好法律確定的制度、規則和程序,法律監督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化解沖實,消除矛盾,定分止爭,維護秩序。既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社會矛盾糾紛,又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穩定,不濫用司法權力以高壓手段壓制矛盾,而是通過有效的法律監督盡量化解矛盾,實現動態的社會穩定。既要著力解決影響穩定的現實問題,確保當前的社會穩定,又要看到影響穩定的深層次原因,協助黨委、政府著力于從根本上解決矛盾糾紛,以實現可持續的社會穩定。

3、應把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檢察工作的出發點。一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堅持責任、法治、親民、務實的司法理念,把工作基點放在“公正執法、一心為民”,構筑新型的“檢民關系”上。二要在刑事案件中,既要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也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三要在民事案件中,要通過民事訴訟檢察調處矛盾糾紛,依法公正和平等地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四要在行政案件中,通常屬于人民群眾與國家機關之間的矛盾糾紛問題,要通過行政訴訟檢察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傊?,應把維護群眾的具體權益作為檢察工作的根本點,檢察機關所處理的利益關系沖突是具體的,所解決的矛盾糾紛也是具體的,因而所維護的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所以要恰當地處理這些矛盾糾紛,研究群眾具體的利益關系,研究檢察保障群眾具體權益的特點和規律,準確處理立法與司法實踐的法律沖突,尋求法律的最佳運用效果,糾正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規范、不作為等行為,努力維護好群眾的具體權益。

4樹立檢察機關的公信力和司法權威。檢察機關的公信力和司法權威,絕不是靠擁有法律監督職權的特有權勢,而是靠公正執法、嚴格監督、熱情服務、主持公道、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的行動。要推進“陽光權力”、以透明公開斷絕權力尋租,以剛性的公平公正斷絕彈性空間。必須關注各類群體不同的司法訴求,每一起案件的辦理、每一起矛盾糾紛的處理都要在實體、程序、時效上實現公平正義,通過工作增加群眾對法律的理解度,引導群眾通過法定的、理性的司法渠道解決矛盾糾紛。

5、應把握當前矛盾糾紛的時代特征,尋求矛盾調處工作的立足點。只有深刻地認識矛盾糾紛的發展變化,正確掌握其時代特征,緊緊抓住檢察環節的矛盾特點,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才能牢牢把握通過履行檢察職能化解矛盾糾紛的主動性。檢察機關應當將法律監督活動融入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在互動中克服就案辦案、機械司法的觀點,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糾紛,加強調控社會整體和諧發展的能力。

6、提高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妥善處理檢察環節的矛盾糾紛。一是解決新時期的矛盾糾紛,必須尊重人們的平等地位,承認其合法權益,采取民主的方法,運用法制手段,找準癥結,對癥下藥。二是不要將上訪者視為刁民或精神病,要依據(信訪條例),對無理取鬧,纏訪鬧訪的就堅決依法處置。三是檢察機關調處矛盾糾紛,不僅要準確執行法律,嚴格依法辦案,更要講究釋法說理,善于調解疏導。通過釋法引導群眾依法維權、有序維權、依法合理表達訴求。針對纏訪鬧訪、阻礙執法等現象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既要增強群眾的維權意識,又要增強群眾履行義務的意識,消除“法不責眾”的意識,養成尊重司法的習慣。四是在可能的情況下綜合運用政治、經濟、道德等多種手段,實現說服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五是當事人及其親屬對案件處理有疑問的,要認真聽取意見,耐心做好法律宣傳、政策解釋、思想疏導等工作,必要時可召開公開聽證會,解除他們對司法機關、司法人員的誤會。特別要注意做好被害人一方的解釋、說理工作,著力推行不批捕、不起訴答疑說理制度,針對疑問和異議耐心說明理由,把化解矛盾、理順情緒融入執法辦案的全過程。

7、應將化解矛盾糾紛貫穿檢察執法始終。一要從受理舉報、控告、申訴、錯案賠償,到職務犯罪偵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審查抗訴,以及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執行監督,檢察業務的各個環節都要融入化解矛盾糾紛的司法理念。二要充分發揮職務犯罪偵查權能,通過查處和預防職務犯罪,追求清廉效益,力求以懲治腐敗的工作成果來體現檢察執法鋒芒。三要充分發揮公正檢察權能,切實擔當對公安、法院等機關執法活動實施法律監督的責任和義務,糾正錯案、冤案和執法不公行為。四要充分發揮公益檢察權能,妥善處理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相關紛爭,調和利益沖突與矛盾,打擊經濟領域新型犯罪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大局服務。

8、協助黨委政府調處群體性事件。檢察機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化解矛盾糾紛中,檢察機關既不是旁觀者,也不是“萬能的執法者”,應在其職權范圍內和履行延伸職責時發揮調處功能。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在一些突發性的群體事件中,檢察機關應積極配合黨委、政府做好工作,共同處理,以平息事端。特別是處理群體性事件中造成當事人傷害或死亡的,檢察機關的地位和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當事群眾一般都要求檢察機關出面調查,而檢察機關也可能從中發現瀆職案件線索。檢察機關要從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雙重角度出發,以積極的態度介入,以公正的立場處理抑制群體性事件擴大化。

9、拓寬司法訴求渠道,建立涉檢信訪長效機制。一是要著力暢通司法訴求渠道,堅持文明接待、熱情服務,檢察長親自接待,提高親和能力,促使矛盾糾紛當事人理順情緒,防止激化矛盾或者引發新的矛盾。二是要妥善處理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著力提高應急應變能力,以最佳方式處理突發事件。三是檢察機關不僅要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能,更要從辦得到的事情做起,依法妥善處理人民群眾的訴求,化解矛盾糾紛。四是依法嚴懲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堅決遏制嚴重型事犯罪高發勢頭;依法妥善處理由人民內部矛盾和經濟糾紛引發的暴力討債、綁架、打、砸、搶等“民轉刑”案件。五是要加強涉檢重信重訪專項治理,切實開展好檢察機關下訪、巡訪工作,加大督查和責任倒查力度。六是要充分用好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堅持區別對待,對依法從寬的從輕減輕處罰,積極探索民間糾紛引發的刑事案件的處理辦法,通過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盡可能依法減少刑事處罰數量,爭取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七是要堅持法定監督、重點監督、程序監督的檢察理念,滿足群眾提出的合理要求,幫助他們解決具體困難,特別是因為犯罪分子致害而陷入經濟困境的,應積極協調地方政府給受害人適當的經濟救濟,防止受害人因陷入經濟困難而申訴、上訪。八是要強化政策、法制宣傳教育。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大力宣傳黨的現行政策和法律法規,通過普法宣傳,讓廣大群眾明確違紀與違法,違法與犯罪的界限,增強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營造出良好的法制氛圍。司法機關在辦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把宣傳法律貫徹始終,讓當事者明白,必須尊重事實,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程序,不能因為自己的涉法涉訟問題一時得不到解決,或者沒有達成預期的結果就懷疑司法不公正。在現階段,我們既要堅決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又要教育引導群眾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力,要讓群眾知法、守法、服法、依法解決問題。九是要制定處置應急突發性預警工作預案,積極應對眾多犯罪嫌疑人家屬對檢察機關的攻擊,自偵辦案安全突發事件,控告信訪群體事件。十是要加強處理初信初訪工作和司法訴求信息分析,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矛盾糾紛,以及接待來信來訪、其他機關和部門分流轉交、上級交辦信件等多種渠道,對傾向性、預警性信息和已發生的涉檢信訪信息進行廣泛地收集整理,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未然。

10、要加強與外部力量配合,建立處理訴求協作機制。解決群眾的司法訴求,化解矛盾糾紛,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特別是非管轄類司法訴求,不可能僅靠某一個職能部門去解決,必須加強檢察機關與黨委、人大、政府、法院、公安等外部機關的協作、配合。要建立司法訴求情況通報機制,以便協作單位及時了解有關情況,有準備地應對群眾訴求,及早化解矛盾糾紛。建立信訪申訴案件轉辦、分流處理機制和息訴息訪聯動機制,召開多方聯席會議,聯合調查、聯合聽證、共同答復,增強糾錯能力。要積極引導群眾理性信訪、合理訴求。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斷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要不斷提高社會治安聯合防控、矛盾糾紛聯合化解、重點工作聯勤聯動、突發問題聯合治理、群體事件共同平息、基層平安聯合創建水平。

猜你喜歡
檢察糾紛檢察機關
誤幫倒忙引糾紛
檢察版(五)
檢察版(四)
糾紛調解知多少
天津檢察院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上線
檢察版(十)
檢察版(九)
全國檢察機關黨建理論研討會在晉召開
檢察機關3年刑事抗訴近2萬件
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