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語用失誤淺析

2009-07-30 09:09黃惠萍
中學生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交際語言英語

摘要:英語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墒菍W生在實際言語交際過程中,經常出現“語用失誤”。本文初探英語語用失誤的分類,剖析其原因,然后提出學生語用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語用語用失誤語用能力

收稿日期:2008—11—03

作者簡介:黃惠萍(1974.04—)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學一級教師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從原來的重視知識向重視能力轉變,教學由依賴性教學向獨立性教學轉變。教學不僅要給學生能夠帶得走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能夠運用自如的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是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也強調了英語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提出高中階段英語教學要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語用能力的培養,減少學生的語用失誤,進而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學生在實際語言的運用過程中,常常不能正確地進行交際,會出現“語用失誤”。那么什么是“語用失誤”呢?所謂的“語用失誤”是指會話者在言語交際中使用了符號關系正確的句子,但說話不合時宜,或者說話方式不妥、表達不合習慣等,即:會話者不自覺地違反了人際規范、社會規約,或者不合時間空間、不看對象、不顧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場合等,違背目的語特有的文化價值觀念,使交際行為中斷或失敗,是語言交際遇到障礙,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或達到完滿的交際效果,這樣性質的錯誤就叫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原因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

一、語用失誤的分類

英國語言學家Jenny Thomas將語用失誤分為兩類:語用語言失誤(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語用失誤(sociopragmatic failure )。

(一) 語用語言失誤

語用語言失誤指對語言語境把握不當導致的語用失誤。常見的語用語言方面的失誤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 不注重英、漢差異,套用漢語的表達結構。

餐廳服務員或商場售貨員在接待顧客時問:What do you want?這明顯地違反了英語的使用習慣。正確、得體的表達方式應是: Can I help you? 或What can I do for you?

2. 漢、英詞語一一對應,忽略了兩者間的差別。

在實際會話中,有時常常直譯,漢英詞語一一對應,沒有體會英語意義的豐富性。例如:一位中國女士送給她的美國丈夫一套西服作為生日禮物。一天兩人要去參加一個宴會,妻子建議說:“Why not wear your birthday suit?”這句話令她丈夫和家人很震驚。 “birthday suit”是英美特別是美國慣用的一則非常幽默的俚語,常用作complete nakedness(赤身裸體)的一種委婉說法。它本身隱喻的是一個人呱呱墜地時的一絲不掛的情景。

3. 不能分辨相同的表達在不同的語言中的不同語用意義。

有些表達在不同的語言中有相同的語言意義,但在兩種語言中的語用意義卻可能是不同的。例如,一個外國朋友問你:Is the supermarket open on Sundays?你回答:Of course. 本來,你想用很肯定的語氣應答??稍谶@種語境下,聽者卻很不樂意了,他會理解成:那還用問,只有傻瓜才會問這樣的問題。Of course 不能濫用來表示肯定,否則它會導致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認為是一種諷刺或是對其智力的懷疑。

4. 未遵從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語言習慣,錯用了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

如在應答“Thanks a lot,that's a great help.”時說:“Never mind.”本來想表達的是“不用謝”(you're welcome)之類的話,但錯用了表達方式。Never mind 常用來回復對方表達的謙意。

5. 望文生義,不能根據語境判斷說話者的真正用意。

如 老師問學生: 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Mary? 學生回應 “yes”后就再沒吭聲。很顯然,事實上老師并非是對學生是否能回答問題的能力的疑問,而是要求學生回答問題。但學生只理解為一種詢問,只按提問的字面意思作答。

6. 隨意用完整句,不注意完整句在特定場合下可能帶來的特殊含義。

— Tom, have you read Unit One twice?

— Yes, I have read Unit One twice.

這個回答并沒有任何語法錯誤,但它提供的信息超過了交際中合作原則中量的準則,因而會產生言外之意,讓人認為說話者不耐煩或是在耍脾氣。在這里,用Yes.或Yes, I have.即可明確表達意思。

7. 忽視同一結構在不同場合下的正確使用。

英美人在請求別人做事情時,經常使用不同的言語來表示禮貌,對老朋友會說Open the door,對同事或同學可能會說:“Can you open the door?”對老師則會說:“Could you open the door please?”

(二)社交語用失誤

社交語用方面的失誤是指交際中因不了解或忽視談話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而出現的語言表達失誤。常見的社交語用方面的失誤有以下幾種情況:

1. 不同價值觀念引起的社交語用失誤。

(如 Dr Black 剛作了一次演講)Dr Black, you've made a wonderful lecture! 這句話很不恰當。在西方人的眼里,學術報告是實事求是的,不會是wonderful,這里有違反質的準則之嫌,使人以為說話人在吹捧,顯得虛偽。恰當的說法為: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lecture, Dr Black.

2. 不得體的回應感謝或道歉。

無論大小事,不論對朋友或家人,西方人都常把“Thank you ”掛在嘴邊?;貞獎e人的謝意,中國人習慣回答“這是我應該做的?!敝弊g為“It's my duty.”的話,就會被誤解成說話者并非樂意,只是出于工作或義務才幫助的。得體的表達應該是It's my pleasure.

3. 不同的思維習慣引起的社交語用失誤。

— Hi, Mr. Li. 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

— Where? Where? She looks just so so.

別人夸獎自己的妻子漂亮,這里的Mr. Li卻用中國習慣和思維方式應答, 這樣的回答會讓操英語人士覺得難堪,似乎他們在說謊或他們沒有辨別好壞的能力。得體的回應是:Thank you.

4. 不同民族的非自由話題引起的語用失誤。

如中國學生會很隨意地用他們很熟悉的句子問西方人士: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each month?等。這些在中國人看來是客套話,可以互相談論,但西方人則認為是個人隱私,他人無權干涉。這種提問會被看作是無禮,是冒犯。

二、語用失誤的成因

造成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的原因在于:

第一、從客觀原因來說,社會文化因素造成語用失誤。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一方(或雙方)對另一方的社會交際傳統缺乏了解,交際雙方各持不同的文化觀點參與跨文化交際,從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度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結果兩種文化觀念不能相互融合,發現與自己的預期不同,就會產生文化沖突,出現不恰當的言行。就其深層次的原因就在于交際雙方由來自不同的國度,由于風俗、價值觀、文化背景差異,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導致交際過程中產生交際障礙。例如:中外文化的差異,對狗也有不同的理解。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義: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急跳墻等,而在英國,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他們用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如果對對方文化不了解,難免造成語用失誤。由于中國學生生活的環境不同于西方英語國家,中國學生的語言思維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學生語言思維。眾所周知,西方國家較重視語言的邏輯性,采用總分總的思維。但中國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嚴格訓練,因此,在言語交際過程中,經常出現語用失誤。

第二、從主觀原因來說,與教師和學生有緊密的聯系。當前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是造成學生英語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現有的勞動就業制度、人事制度、工資制度以及高考制度、評價制度導致學校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教師只重視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獲取,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外語教師和教科書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各種語用知識的介紹和輸入,因而忽視學生實際語言的操練,造成學生學習“啞巴”英語。另外,高考還是學生走進大學校園的唯一途徑的背景下,學生學習英語重視英語知識的積累,而忽視實際語言的運用,而且學生沒有用英語進行操練的人文環境。忙于應試教育的學生,在學校缺乏外文資料的情況下,加上沒有時間來了解西方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地方俚語,這樣在會話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語用失誤。

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減少學生語用失誤,提高學生語用能力呢?下面談談語用能力培養的策略。

三、語用能力的培養

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培養該門語言的語用能力的過程。語用能力可以解釋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根據Jenny Thomas的觀點,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沒能根據標準的語法編碼模式去譴詞造句,他頂多被認為是“說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沒有按照語用原則來處理話語,他就會被認為是“表現不好”(behaving badly),被認為是“不真誠的,存心欺騙的或居心不良的人”,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語用能力是不會隨著譴詞造句的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地提高的。要培養語用能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語用意識以及學生的語用意識。

多數人是在課堂上學習英語的,英語教師擔負著主要的課堂教學任務,英語教師語用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成敗,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語用意識尤其關鍵。英語教師應加強學習語用學理論,用理論指導教學,經常閱讀一些時代感強且較為流行的有關反映英語國家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宗教及風土人情等內容的報刊及資料,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強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以減少文化背景差異對語言使用的影響。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自覺地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的偏差,把培養語用能力落到實處。

其次,在教學中,講授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應結合語用知識。

就是說,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之間的關系。如,在學生讀到這樣的句子:“I have a clever brother.He likes reading yellow newspapers.”時,不只是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還應該向學生介紹顏色在中西方文化里不同的象征意義。在中國文化中,“黃色書籍”往往象征著“色情、下流的書籍”,所以學生會以為yellow newspaper也是色情類的報刊。這里我們就要向學生解釋清楚:在英語國家中,yellow newspapers是“兒童讀物”的代指。真正色情的東西則往往用blue代指,比如“blue movies”就應當翻譯成“黃色電影”。

第三,加大英美文化習俗知識的輸入量,培養學生跨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有了解英美文化,熟悉英美人民的習俗,才有可能運用英語進行成功的交際,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對文化差異的對比研究,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與漢語的文化差異。掌握日常社交往來方面的一般語用規則和正確的表達方式,如稱呼、問候、詢問、道歉、告別和打電話等。在跨文化的學習和交往中,多一種警覺意識,增強對跨文化差異的洞察力,不斷總結歸納,做到學以致用,盡可能減少交際雙方因語言和文化方面的差異而造成的誤會,為成功交流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四,應盡量挖掘教材中的有關文化背景知識。

英語教學必須包括背景文化知識的傳授。通過

顯性的教學活動和隱形的潛移默化,讓學生提高跨

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英語教材是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英語教材選用大量的英美文學作品,如:The Merchant of Venice,The Moon Stone,Sacrifice For Love。在講解課文時,介紹故事的背景,及其作者的其它作品, 使學生對西方文化有感性的認識。

此外,大量閱讀可有效提高學生信息輸入量。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積累知識,擴大對目的語語言

和文化知識的了解。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要想獲得外語文化知識,廣泛閱讀,不斷積累是最佳途徑。教師要求學生盡可能多閱讀一些英語文學原著、原文報刊、雜志等,積累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材料,不斷擴大視野。通過大量閱讀,學生才能進一步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有效避免交際中的文化干擾,減少和避免語用失誤。

參考文獻

1.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 Thomas,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 錢冠連.漢語文化語用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5. 張巨文,語用失誤與外語教學[J].鄭州大學學報,2000.

猜你喜歡
交際語言英語
兩塊磁的交際
讀英語
我有我語言
高考模擬題精選之情景交際題
酷酷英語林
語言的將來
Action?。樱穑澹幔耄蟆。蹋铮酰洌澹颉。裕瑁幔睢。祝铮颍洌蟆∧銓χw語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語言
中學英語園地·初二版(2008年3期)2008-07-15
情景交際題實戰演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