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文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

2009-07-31 01:01段全林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09年6期
關鍵詞:課程內容語文課程態度

段全林

語文課程內容是語文課程層面的概念,是語文課程的基本問題之一,回答的是語文課程“教什么”這一問題;從學生學的角度,它是學習的對象,因而也是對“學什么”的規定。然而.對這樣的基本問題,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沒有作明確的、具體的闡述,在“前言”中也沒有作概要的解說,只是在《附錄》中提出了“關于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語法修辭知識要點”,顯得比較籠統,不像1992年國家教委頒布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那樣除“總綱”外,設有“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等部分,具體規定了教學內容的范圍。這使人禁不住要問:難道《語文課程標準》忽略了對屬于語文課程基本問題的“教什么”或“學什么”的規定了嗎?當我們在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的時候,我們還會發現它的顯性線索是各個學段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等五大學習領域,隱性線索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而且《語文課程標準》對“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我們禁不住又會發問:語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是不是一回事呢?有沒有內在的一致性?

一、《語文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

語文課程內容和語文課程目標雖然不是一回事,但在《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程目標”的具體表述中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首先,巢宗祺先生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說道:“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特點考慮,語文課程標準不設‘內容標準這一部分?!墩Z文標準》包含‘前言‘課程目標‘實施建議三個部分,課程的內容結合在‘目標中敘述?!边@就說明《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目標與內容是混同在一起的。

其次,董蓓非博士認為:“語文課程內容屬于語文課程層面的概念,在課程標準中得到明確規定和表達,其終極目標就是學生語文課程的習得素質——語文素養。它具體描述了學生經過一個階段學習后,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領域的學習結果?!憋@然,他也認為課程標準中“得到明確規定和表達”的課程內容指的是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指的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領域”。

第三,河南師范大學王文彥、蔡明先生認為:“語文教學內容是非常復雜的,縱向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三個維度,橫向有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的五個領域?!薄伴喿x教學有以下主要內容:指向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閱讀習慣態度,指向知識與能力目標的閱讀能力,指向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閱讀方法?!边@是從語文教學乃至閱讀教學的角度談的,但反映出語文課程內容與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

二、為什么說完整意義上的語文課程內容與三維目標具有一致性

事實上,完整意義上的語文課程內容是由三維結構組成的。倪文錦先生在《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引用夏特的研究結果,認為“語文課程內容由學習語言、通過語言學習、關于語言的學習(這里的“語言”與我們的“語文”是同義詞)三個部分組成”。這三個組成部分構成了語文課程內容的三維結構。語文課程內容的三維結構與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是一致的。讓我們來作以下剖析:

“學習語言”是由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的。是指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等五大領域的學習,是通過言語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顯然,“學習語言”主要指向的是“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語言學習”是由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的,是指通過語言中介對文學、文化和語言本身的學習。中國的文化,體現了我們民族的情感、習俗、習慣、傳統,是積淀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性”。中國人歷來講究修身養性。語文教育要使學生移情——修心——養性,傳承中華文化的血脈,讓成長的新一代把生命之根深深扎進民族文化之中,這是語文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巴ㄟ^語言學習”以“關于語言的學習”、“學習語言”為基礎,以語文學習過程中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形成的語文能力為依托,通過文學、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堅強的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蘊、高雅的審美情趣。顯然,“通過語言學習”主要指向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關于語言的學習”是關于語文的元學習。元學習是旨在改善語文學習品質的活動,包括語文策略、語文態度(含興趣、動機、意志、習慣、情感等)等方面的改善.這些策略、態度的改善,有助于學習者有效發揮自身語言能力,也是學習者在品味文學作品、學習本民族和多元文化過程中所需具備的語文方面的策略、態度。顯然,“關于語言的學習”主要指向的是“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學習語言、通過語言學習、關于語言的學習”三維結構與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大體上是一致的。當然,正如三維目標是彼此滲透、相互交融的一樣,“學習語言、通過語言學習、關于語言的學習”三者之間也是不可分離的。

三、正確理解關于語文課程內容的不同說法

語文課程內容是個復雜的問題。目前各種版本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著作或諸如此類的著作對它的解說各不相同。

說法一:“將綜合性學習跟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相提并論,它同樣既是語文課程的內容,也是語文教材的內容?!?/p>

說法二:“總體來看,各國的語文教育都離不開語言、文學、文化的學習?!疅o論是從語文教育的實際出發,還是從語文課程理論來看,語文課程由語言、文學、文化三個組成部分來構成是被國內外研究者所普遍認可的?!?/p>

說法三:“語文科的課程內容.大致可歸納為兩大塊:一塊是形成一定的文學、文化素養而必須研習的作家、作品及學術界對它們的權威闡釋,……用‘定篇(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篇目)來指稱;第二塊是達到《標準》所規劃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目標而必須教與學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價值觀等?!?/p>

如果我們根據語文課程內容的三維結構來作具體分析的話,我們會發現前兩種說法分別從不同角度概括了語文課程內容的不同維度,但不能概括語文課程內容的全部:說法一主要是從工具性角度提出來的,工具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側重的是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中的基本知識以及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內容。顯然.說法一屬于“學習語言”這一維度。說法二是從人文性角度提出來的,文學、文化和語言本身所折射的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顯然,說法二屬于“通過語言學習”這一維度。說法三是從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角度提出來的,其中“定篇”是課文,學生在學習“定篇”的過程中同時要學習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價值觀等,這里的“事實、概念、原理”是語言、文學、文化中的事實、概念、原理,這屬于“通過語言學習”;而“技能”是聽、說、讀、寫的技能,即在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中應該掌握的技能,這是“學習語言”;“策略、態度、價值觀”顯然是在學習語言、文學、文化中的策略、態度、價值觀,是聽、說、讀、寫過程中的策略、態度、價值觀,這些顯然屬于“關于語言的學習”這一維度。因此,這一說法與語文課程內容的三維結構相吻合,是從整體意義上對語文課程內容的解說。

通過對上述三種說法的分析,我們可看出完整意義上的語文課程內容是由多側面組成的復合體,單從某一個側面看,構不成語文課程內容的全部,完整的語文課程內容應當從三個維度來看,即“學習語言”維度、“通過語言學習”維度、“關于語言的學習”維度。

總之,語文課程內容和語文課程目標雖然不是一回事,但在《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程目標”的表述中在很大程度上二者有內在的一致性,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這種把內容標準和目標標準合二為一、融為一體的做法,顯然是一種創新。即使這樣,筆者仍然認為《語文課程標準》的缺陷在于在“前言”中少了些對課程內容的概括說明,少了些必要的解釋。也許正是如此,導致各種版本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著作以及諸如此類的著作對語文課程內容的解說眾說紛紜。語文學科乃至研究語文學科的課程與教學論要走科學化道路,課程內容作為語文課程的基本問題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如果能夠給出一個概要的解說,或者作出必要的解釋,對促進其科學化會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歡
課程內容語文課程態度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風電場規劃與設計》課程內容探討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