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心中的18種“悍馬”

2009-08-24 09:27譚山山孫琳琳
中華文摘 2009年8期
關鍵詞:悍馬

譚山山 陳 非 孫琳琳 朱 坤

更高、更快、更強,早已被最高、最快、最強代替;大國正在崛起,城市爭做金融中心,企業爭相晉升世界500強;對西方流行概念采取“拿來主義”,人人渴求變身成功人士,大牌LOGO大行其道——這就是我們時代的“悍馬病”。

中國準備好了嗎?

大國心理:生產了世界上最多的電冰箱、帽子和玩具就是大國,大國就要有大目標、大抱負,就是要“領導世界”,做大國中的大國。

2009年1月,國家統計局將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修正為13%,GDP為25.73萬億元,這意味著,2007年中國就已經超越德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高盛預計,中國經濟將在2040年左右超過美國。經濟學人智庫則從購買力平價角度出發,預計中國將在2017年超過美國。

改革開放30年,尤其是近5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均10%的速度迅猛增長,國際輿論日益關注中國,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中國威脅論”漸漸被“中國崛起論”替代。在這樣的語境下,中國人開始變得自信起來,“大國”的提法不僅為政界、學界所關注,也成為普通百姓的熱門話題,當中的標志性事件,就是2006年11月電視片《大國崛起》在央視的熱播。

與其說人們關注的是這部片子所揭示的所謂大國崛起的規律,還不如說它的內在訴求得到了共鳴:大國即將崛起,你準備好了嗎?

兩年后,王小東寫了話題書《中國不高興》?!吨袊桓吲d》的基本判斷是,中國“有能力領導世界”,一定要有大目標、大抱負,“再不建立大目標,就沒機會了”——仿佛跨出去,中國就是大國中的大國了。

“難道生產了世界上最多的電冰箱、帽子、玩具就是大國嗎?”傳媒人許知遠這樣質疑。比較理性的判斷應該是,中國還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氐街袊蔀槭澜绲谌蠼洕w的話題上,中國的GDP總量是超過了德國,不過有一個數據人們自動忽略了:2007年中國的人均GDP排世界第132位。

堰塞湖上的中國

大壩心理:資源匱乏,沒什么比修建大壩更能體現強悍的國家意志、組織力量和人定勝天的堅強決心。

中國不但有一個會員數目龐大的“中國大壩協會”,還有關于大壩的一批世界級數字:已建、在建大壩數量,水電裝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三峽大壩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放衛星放嗨的上世紀50年代,中國有了“南水北調”的構思: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系統格局。此工程如若完成,簡直比造物主還偉大:造物主尚且造不出資源分配如此得當的地球,我們卻能動個整形外科手術解決這些問題。

幾十年來,幾百億財力和幾千萬人力被投入到這場聲勢浩大的“劃眼皮”運動中,新聞工作者每年奔赴黃河長江沿岸報道新的大壩們的誕生。我們在做一項史無前例的工作,力圖改變世界面積第三大國家的地形,為萬世后人所稱頌。

于是,上千萬年的三峽風光連帶白居易的題字被淹了——既然前者都不可憐惜,后者又有什么用;上百年的原住民哭著喊著被遷走了——動遷組說他們會在別的城市享受到大壩落成后帶來的生活便利;無法計算年份的生物物種瀕危了、滅絕了——除非中華鱘、鰻鱺、刀魚、松魚、鱸魚乃至河豚學會像金魚一樣在魚缸里生存。

我們的大壩動輒上百米,裝機量過千萬瓦,再造一座必更高更大。河面上的大壩們疊影重重,看似任人擺布,實則報復連連:地震了,雪災了,洪澇了,傳染病了……堵了這邊補那邊,開了這廂封那廂。大壩不可以是狂喜,不可以是唯我獨尊的控制,不可以是無度索取的工具,好在南水北調暫時停工——說明有人想到了這一點。

愛國主義試驗品?

大飛機心理:大國必須要有原子彈,要有大型火箭和人造衛星,要有“神六”、“神七”,還要有大飛機。

中國已經能夠造出大型火箭、載人飛船和人造衛星,“神五”、“神六”、“神七”成功地把航天員送上太空并完成太空行走,接下來,中國人要造的是國產大飛機。

大飛機項目2007年立項,2008年5月隨著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正式啟動。2009年4月,大飛機首個型號C919已經完成初步設計方案,計劃在2014年進行首飛,2016年交付航線使用。

在論述國產大飛機的意義時,時任商務部部長的薄熙來的一句話常常被提及:“在中國,8億件襯衫才能換來一架空客A380?!敝袊荒苡肋h做勞動力輸出大國,而大飛機制造業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列為知識經濟產業首位,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歐盟能夠制造。進軍這個行業,即使不考慮市場前景,也有著提振國民自信心的意義。所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這樣評價:“如果中國研制成功大飛機,對振奮民族精神的意義不亞于‘兩彈一星,不亞于載人航天飛機?!?/p>

不是沒有爭議的聲音。學者薛涌在《中國造大飛機沒有市場優勢》一文中說,與其做大飛機的夢,政府還不如提供優惠的政策,引導民間企業在高速鐵路方面競爭。不過在壓倒性的輿論之下,這樣的聲音被視為書生之見,大飛機項目作為“4萬億”投資規劃的重頭戲之一,已然如火如荼地展開。根據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公布的數字,頭3到5年將投入600億元,到大飛機最終投放市場,相關總體投入將達2000萬元。

而首型國產大飛機命名為C型,是有特別涵義的:既是“China”的首字母,還有著要跟Airbus(空中客車公司)和Boeing(波音公司)分庭抗禮、在國際大型客機制造業中形成ABC并立格局的雄心。

不是一天建成的

大學城心理:大學連成一片,方可見此地重視文化之決心、人文之鼎盛、學術氛圍之濃厚和教育水準之高。

國外的大學城有兩種,一是英國牛津、劍橋這種自然形成的,二是美國密蘇里、日本筑波這種規劃構建的。無論哪一種,都用了較長時間完善設施、聚集人氣,大學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在中國,從2000年廊坊東方大學城開始,興建像城市那么大的大學城成為全國流行。廣州大學城、上海松江大學城、重慶市大學城、廈門集美大學城、甘肅榆中大學城……不僅要建,而且要大,在這種思路下,南京仙林大學城的規劃面積竟然高達70平方公里。這些巨無霸占用了不少耕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生態。

那些從高中進入大學城的學生,被剝奪了在有傳統、有故事的校園開始大學生涯的權利。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只是進行了一次分班、住校的高四生,與老師、高年級學生之間的聯系被割斷。表面上,學生遠離城市的喧囂和躁動,可以專注于學業,但事實上,學生們只是將與社會接觸磨合的時間又向后推了一些。將來他們勢必要融入城市,而在大學城成長的他們,要比別人多付出一些成本。

表面上,大學城的存在增加了高校的學位容量,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上大學。但事實上,學生多了,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卻常常跟不上擴招的腳步。校本部的老師奔波在來去大學城的路上,既影響教學質量,又沒有時間跟學生做更多交流。大學城的老師生活也不方便,還要為子女上學發愁,廣州大學城直到今年6月才規劃了第一個幼兒園。

與大學城相伴相生的,還有征地糾紛、環境保護和十數億計的巨額貸款問題。廊坊東方大學城負債20億,大門口多次被討薪工人圍住,新加坡萊佛士教育集團2008年的進駐也未能改變頹勢,半數院校撤離大學城。

F1心理:舉辦過世博會、奧運會,有了F1,有了大滿貫,才算真正世界大都市。

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還在1比8的時候,上海用了3億美元來造嘉定的F1賽場,氣派、寬敞的賽道人稱“第二代F1賽場”;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到了1比6,上賽場仍以每年虧損1億的姿態氣派地存在著。

沒有賽事轉播權、沒有場地廣告和比賽冠名收益,每年上繳3000萬美元承辦費,這一紙和國際汽聯的約定怎么都讓人想起不平等條約。但是我們自有小算盤:摩托GP、V8房車賽、A1大獎賽、全國場地汽車錦標賽……這樣每年總該夠了吧?當然不夠,一年52周,這些比賽只占到6周,而即便是最有號召力的F1上海站,練習賽與排位賽的冷清也讓整個賽場冒著寒氣。

國際汽聯也不再給中國人面子。賽程隨著一個又一個“上賽場”在亞洲的誕生而不斷被壓縮,揭幕戰、收官戰和年中世界錦標賽也無需在這里進行,這只是一場歐洲比賽在你面前上演的海市蜃樓,當地記者無法享受與西方媒體一起進入維修區采訪的待遇,車隊和車手只要帶著微笑到此一游——甚至只是在你跟前留下一道絕塵而去的煙,大把快錢就砸到頭上。

“我們要以F1的速度發展”,是F1碼表上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還是每天27萬元的虧損速度?是像F1在歐洲這大半個世紀來扎扎實實地漸行漸遠,還是在亞洲這10年來攻城略地般的掃錢速度?

日本人有老資格的F1車隊和正式的比賽車手,印度人有錢甩出一支“印度力量”車隊,馬來西亞人有楊紫瓊在維修區出沒,中國人在F1里有什么呢?一個被雙規的“F1教父”,一個只有幾百名注冊賽車手——當然只是低級別的比賽——的系統,一個還只能生產或加工出一些自娛自樂中檔車的汽車工業,一群為萊科寧還是漢密爾頓英俊大打出手的“車迷”,三個永遠搞不清汽車懸掛系統和下壓力調校的電視直播解說員,以及聞F1而動結果發現是“F1摩托艇”比賽的觀眾。

只有歌劇院無歌劇

歌劇院心理:“歌劇院”就是高雅文化,就是陽春白雪,就是和世界先進文化接軌,就能成文化中心,就能提升城市品位。

2004年開工的廣州歌劇院,最初預計總造價為8.5億元,到2009年已經追加至13.8億元;將于今年國慶動工的珠海歌劇院,預計投資10.8億元;洛陽歌劇院耗資1.3億元,號稱“中西部數一數二”;大慶歌劇院耗資2.7億元,被譽為“和威尼斯大劇院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湖南的攸縣也有名為“東方”的歌劇院,花費500萬元改造而成……

有些城市則愿意取名為“大劇院”。據不完全統計,除上海外,重慶、杭州、寧波、青島、武漢、太原、紹興、東莞等城市都新建了大劇院。投資也都屬于億元級別:重慶大劇院近16億元;青島大劇院13.5億元;上海大劇院12億元;杭州大劇院10億元;武漢琴臺大劇院10億元;山西大劇院7.9億元;寧波大劇院6.5億元;東莞大劇院6億元;紹興大劇院3.1億元。

名單已經列得太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還會不斷有城市加入建設大劇院、歌劇院的行列,屆時的表述將不再是“哪座城市有了大劇院/歌劇院”,而是“哪座城市還沒有大劇院/歌劇院”。而且,這些城市的文化部門官員在談及本市的大劇院/歌劇院時,口徑都驚人地一致:振興本地文化產業的重要舉措,將成為本地的標志性建筑,提升本地文化品位。像洛陽歌劇院,本名是人民會堂,之所以命名為“歌劇院”,為的就是提升城市品位。

據說洛陽歌劇院的建造是受了刺激的結果,哈薩克斯坦國家劇團本來想到洛陽演《天鵝湖》,聽說沒有歌劇院就不來了,于是洛陽方面咬咬牙建了這么一個市民覺得超前的歌劇院。但問題是,建了歌劇院,卻未必有用武之地。大多數劇院恐怕免不了這樣一種局面:一年嗨個一兩次,其余時候,倒也還是地標,不過是游人在門前合影留念的地標。

炫富還是???/p>

哈雷心理:和悍馬一樣,它是中國富豪們最熱衷的泡妞玩具、??針撕炁c露富工具。

哈雷是激情、自由和狂熱,是上世紀60年代愛搖滾的嬉皮士,是甲殼蟲時期“愛與和平”的代言人,是有雙排氣管和1000毫升以上排氣量的發動機等的街頭改裝摩托的鼻祖,是兩個輪子的“悍馬”。

跨上哈雷,全身都是文身的年輕人用滿不在乎的神情把速度加到四擋,事實上,能用比買一輛高級轎車還多的錢來買一部沒頂沒車窗的車的人,當然要做出這樣的姿態。有錢人當然無所謂,錦衣玉食也要包括用航天汽油開摩托這樣的奢侈項目;沒錢人更無所謂,反正一無所有,不如看上去酷一點。

酷一點的代價自然是有的:油價飛漲后你如何用97號汽油去伺候它的雙缸?市區限排放后你如何能申請到牌照?更重要的是,當嬉皮士們老去,骨質疏松的你如何駕馭這臺龐然大物陪老伴去看病?普通人的青年時期情愿用這32萬去付房貸首付,待買到自己的哈雷時已年過四十——你看到過40歲還駕著摩托狂奔的嬉皮士么?那只會是老流浪漢被交警攔下的必然結果。

在客廳里養鯨鯊

豪宅心理:人活著是為了成功,為了出人頭地,成功人士必須要有大房子大車子,還要有大美女相伴。

有一個關于山西煤老板的段子:“有人向我推薦北京市朝陽區望京附近的房子,我覺得他們不了解我。你想,我到了北京買房,還要‘望京,那我還不如在大同買房呢,里外都是個‘望京!我要買就買‘一環的房子!以天安門為圓心,用圓規畫圓,半徑在3公里以內,否則不買!而且要買就買一個單元,均價4萬元一平米!我給親戚朋友也都買了,這樣咱在北京沒什么熟人也不要緊,好歹能湊四個人打麻將?!边@位煤老板開的是奔馳越野,理由是:“這種車油耗高,可以多燒點油,給國家做點貢獻?!?/p>

《大腕》那句經典的臺詞“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在今天仍然適用。傳說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豪宅客廳里有一個水族館,里頭養了一頭鯨鯊。所以某豪宅廣告這樣煞有介事地宣稱:“確實有人在客廳里養鯨鯊?!?/p>

中國的新晉富人們,還做不到像國外的富人那樣通過游艇的長度、賽車發動機的功率等來顯示自身財力(在更有錢的人看來這也很暴發戶),所以,還需要通過豪宅、名車這些標簽來武裝自己。他們買豪宅,更看重的是它所帶來的符號價值——不僅是彰顯財富、地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還跟“上流社會”、“高尚生活”、“至尊享受”這些關鍵詞緊密相聯。這也是在樓市低迷之時豪宅銷售仍然穩中有升的原因。

“別墅”聽上去不顯矜貴,不及“豪宅”有氣勢。而“豪宅”還不夠豪,往往總要加上“頂級”二字。像上海的湯臣一品,為了營造頂級豪宅的氣場,就連看房也設置了苛刻的門檻:需預約,且存款在200萬元以上。它均價每平米11萬元,樓書上寫著“只獻給巔峰世界的杰出人士”,它的銷售方希望買家絕對不能用房地產的眼光來看它,而是要把它當作藝術品、收藏品。

原諒他們吧,他們得先顯擺自己有錢,之后才慢慢學會怎么花錢。

唯航母方成大國?

航空母艦心理:大國不僅應有天空霸權,還要有海洋霸權。航母不僅意味著有實質性的發言權,還意味著真真正正的霸權。

中國人正熱盼建造航母,理由是:中國是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航母是大國地位和綜合國力的象征,如果中國現在建造航母,無疑與目前的大國形象十分匹配。

還有人說,建造航母也是保衛領海、領空的需要。目前,美國對中國在太平洋和南海的崛起十分忌憚,總在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之間制造軍事緊張。不久前又在南海與東南亞國家舉行了針對中國的“聯合海上戰備與訓練”軍事演習。要保護權益、解決爭端,中國必須有航母。

雖然官方尚未發布建造航母的消息,民間的航母情結卻早已醞釀了很久。航母迷不僅主張建造航母,而且有7成人認為應該至少3艘起建。每期《現代艦船》都能收到不少來自航母迷的航母設計方案。軍事論壇上,航母設計方案總是能引起討論,甚至有人把自己設計的航母拿去申請國家專利。為航母征名也是熱門話題,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透露,中國第一艘航母就叫“北京號”。

對航母迷來說,中國擁有最強大、最先進的航母,意味著擁有強大的海權。臺獨、釣魚島、東海和南海的石油開采問題讓他們憋了一肚子火,他們甚至認為,這些事情一定要靠武力解決才解恨,有了航母,就可以新仇舊恨一起報。這中間,既可以看到愛國主義,也可以看到民族主義情緒,相當一部分人抱著霸權心態期待航母。

在他們的設想中,航母可以做如下這些事:把釣魚島建成補給基地,順便到日本海示威;在南海諸島開發出幾個大油田來;去大西洋,像美國那樣干預世界。

《中國不高興》中的霸權主張正是這種心態的宣言——強大的中國應該取代美國領導或稱霸世界。這種霸權心態在那些自我膨脹的人中間非常流行,他們增強自信的方式就是幻想有一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中國英雄集團四處出擊,最終得到自己所不齒的霸權。

光說不練

環保心理:環保就是先進生產力,就是社會發展趨勢,就是我們“未來的貞操”(馮侖語)。

環保的終極目的,是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一直更好地生存下去。

但在中國,要做到真正的環保,還缺乏執行力和創意力。國內很多所謂綠色項目只是生搬硬套,根本沒有環保效果。比如,有環保標志的家具未必真環保,家具企業每年兩次送檢的樣品,檢測部門大都不會監督來源。樹下的太陽能路燈基本不亮,雨水收集系統反而藏污納垢。 “限塑令”后,市民改用價格比塑料袋貴上30倍的無紡布袋去買菜,而環保的意義可能是攢下廢電池到社區換一個環保袋,但就連這個環保袋也不一定環保,甚至有專家說,無紡布袋比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更大。

目前政府和民間的很多行為,與環保的實質實際上背道而馳。日產9776噸垃圾的廣州,實行垃圾分類10年,卻沒有教會市民如何分類垃圾,2009年只好取消了分類垃圾桶。全世界都在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但中國除了推廣BRT快速公交和歐Ⅲ標準的環保型公交車,地方各級政府仍然支持人們購買私家車,很多地方還削減銷售稅或與銀行合作,讓購車者享受貸款。

深圳市政府向比亞迪公司采購的雙?;旌蟿恿Νh保車也沒有實際投入使用,這種車雖然只要使用220伏電源充電,但停車場卻很少有電源。出了有充電樁的工廠大門,環保車就玩不轉了。

在國外的大城市,騎自行車是一種很正常的出行選擇,而在中國,不少城市對自行車說不,北京的部分街道已禁止自行車通行。即使沒有明確的禁行規定,騎自行車上路也是不體面的,路權也得不到保障。

3年前熱議的綠色GDP核算報告,最終未見公布,事實上,這種核算方法在國際上還沒有先例,要知道,如果減去環境付出的代價,很多地方的GDP可能是負值。

在推行環保這件事上,中國還遠沒有完成觀念的轉變、法制的健全和產業的轉型。

只有中心,沒有金融

金融中心心理:將中國城市比作考生,在所有市長心中,“國際化大都市”就是清華、北大,“國際金融中心”則是哈佛、牛津。

大約5年前,“金融街”開始在全國大城市遍地開花。其后卻發現,和之前盛行過的開發區熱、步行街熱和CBD熱一樣,又是政府為房地產商做嫁衣。

由于中國制造的世界市場已接近飽和,環境資源也不再容許低級加工制造業,盡管國際金融市場仍處于深度衰退,盡管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還停留在20年前水平,但中國官員們還是發現了金融業——這一據說高附加值、零污染,聽上去既國際化又時髦的新興行業,所以,就像10年前上百個城市號稱要建“國際化大都會”一樣,數十個城市號稱要向紐約、倫敦看齊。

今年,在金融危機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中心”之爭就愈趨激烈:先是國務院3月批復上海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規劃;5月北京市市長郭金龍也聲稱:“北京正致力于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苯酉聛硎恰渡钲诰C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批,深圳尋思著與香港結盟,聯手對抗上海;一天之后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州廈門也伺機上位。

金融中心不是喊出來的:以最有金融中心潛質的上海來說,17年前推進浦東開發時已喊過類似口號了,但17年過去了,“國際金融中心”還遙遙無期。

金融中心是自然形成的: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遠未與國際接軌,人民幣尚且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還未能國際化,又怎么會有“國際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不是一天建成的:英國獨立機構ZYenGroup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009年度報告顯示,上海在目前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只排第35位,遠遠落后于香港的第4位。誠然,上海的硬件建造5年后或許就能達到香港水平,但法制環境、思維模式、企業文化、信息渠道等軟實力呢?

新興國家的陽具政治

摩天大樓心理: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經濟發達與社會繁榮程度的象征物非摩天大樓莫屬:建不成世界最高,也要建“亞洲最高”、“全國最高”、“市內最高”。

美國《大眾機械》雜志于2008年9月選出“未來十大最具特色的摩天大樓”,中國占了4座。預計2013年竣工的上海塔以632米的設計高度高居第一位,緊跟其后的,則是香港國際貿易廣場(490米)、廣州電視觀光塔(454米)和天津中鋼國際廣場(358米)。

緊挨著上海塔的,是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米)和金茂大廈(421米)。前者目前仍是上海的第一高度,后者則是曾經的上海第一高度,上海塔落成后,這三兄弟將聯袂向世界宣告:看,世界第一摩天大樓群在這里。有數據顯示,上海20層以上的高層建筑達2400多幢,居亞洲第一。兩三年前《紐約時報》就已經在報道中說“上海的摩天大樓是紐約的兩倍”。

正如學者朱大可在《摩天大樓的陽具政治》一文中所說:“人們通常以為,‘9?11對建筑業的最大貢獻,就是宣判了壟斷資本時代‘大廈主義的終結,然而建筑師的遲到的覺醒,并不能阻止‘資本政客的權力爬升狂想?!蹦μ齑髽侨匀辉缴w越多,越蓋越高。500米曾經被視為極限高度,但這一極限已經被亞洲國家打破,先是迪拜,現在是上海。人們要的,就是摩天大樓以勃起的陽具的形態拔地而起,征服天空,征服世界。

而在中國,競相參與摩天大樓競賽的,已經不僅僅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這樣的一線城市。如果英國《衛報》2008年8月的報道無誤,那么未來20年中國各地將有2萬~5萬座摩天大樓投入建造。2008年MAD建筑事務所聯手11個國際知名建筑事務所設計貴陽花溪CBD城市中心,在先期公布的設計效果圖中,有著超炫形態的高樓突兀地矗立在很田園意象的梯田之上,很怪異,很后現代。有人質疑,說“MAD又瘋了”,但實際上,瘋的不是MAD們,而是各地當政者的野心。

紅地毯春夢

奧斯卡心理: “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拿了奧斯卡才是好電影。頒獎禮就要有紅地毯、閃光燈、晚禮服與露背女明星。

每年,中國文藝青年都要做一場叫作奧斯卡的春夢。

奧斯卡最佳服裝提名?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視機前嘆聲越多,國家電影局辦公室里大石落地聲越響亮。

電影節熱愛奧斯卡,因為只有奧斯卡是尊重國家意志的權威電影獎項。戛納、柏林、威尼斯都不懷好意:小偷小摸的中國電影全跑那兒,黑名單上的導演全在那兒發跡。只有奧斯卡是善解人意的:所有的參賽外語片須由本國政府機構選送。

那當然,奧斯卡是好萊塢的奧斯卡,確切說,是美國主流電影趣味的奧斯卡。紅地毯上走的是布蘭妮,鏡頭里放的是布拉德?皮特。奧斯卡評最佳外語電影獎,那是美國的“世界主義”,吃膩了面包偶爾要來點“異域風情”濟世為懷——但且慢,最好,還是美國式的“異域風情”吧。

抱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電影局每年砸著大錢做“中國的奧斯卡”,導演們也不甘示弱,端著大場面、抱著“美國人能不能看懂?”做著“大片”,場面比鳥巢壯觀、劇情比肥皂劇荒謬,于是自然,在奧斯卡的命比紙還薄。

還是看破吧:柯達劇院要不是攝像機機位擺得好,場面比人民大會堂差遠了;如果要愛國主義教育,國產片的觀影人次遠遠超過好萊塢大片;得不到奧斯卡,我們可做幾個山寨的——清一色的紅地毯、袒胸露背女明星,我們還有“中國奧斯卡”、“動漫奧斯卡”、“杭州房產奧斯卡”、“吉林汽車奧斯卡”……加在一起,足夠嚇死原版奧斯卡。

老子夠威

奢侈品Logo心理:LV=老子夠威。買個大大的帶著Logo的奢侈品,不僅宣告了你非凡的財力,也揭示了你非同尋常的品位。

加拿大女憤青娜奧米?克萊恩寫于2000年的著作No Logo剛剛推出了簡體中文版,在書中,她這樣提醒讀者:用高露潔刷出一口雪白的牙齒,給汽車上點殼牌潤滑油,穿上耐克運動系列,在肯德基吃一頓快餐,這真是你發自內心想要的生活?這是不是品牌的陰謀,通過各種精巧的手段和設計,填充了你的生活而讓你淪陷在品牌之中?因此,她發出了“No Logo”的決絕呼聲。

但在當今的中國,人們才不舍得No Logo,全身心地擁抱Logo還來不及。來自世界奢侈品協會的數字,2009年1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達8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5%,首次超過美國,成為繼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國。而在時尚類奢侈品中,最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三大品牌依次是:LV、GUCCI、CHANEL。

Logo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潮流。人們深信“You are what you wear”,你穿什么就是什么。很多人實際上只聽過這些牌子的名字,其余一無所知,卻依然崇拜它們,因為它是一種外在評價體系的心理投射。于是,就出現了女孩子身著寫著“Y-3 CHANEL”的T恤招搖過市的景象。先別忙著嘲笑人家,這就是目前中國社會的現實:一個既沒聽過CHANEL也沒聽過Y-3的人會對這串字母有概念嗎?如果不是把LV這樣的Logo當作身份、品位的象征,就不會出現滿大街不管什么階層的女士皆挎著一個LV包包的景象——區別只在于,富人用真貨,普通人用A貨。用A貨的人理直氣壯,用真貨的人反倒不好意思:因為會被人質疑是不是A貨。

于是有人這樣變通:買不起真LV,那就DIY,LV那款紅白藍包最容易DIY,你還可以自嘲地把真貨上的“LOUIS VUITTON TRUNKS”字樣改成“LOUIS VUITTON PUNKS”(punk有“笨蛋”之意)——有反抗精神,哪怕就那么一丁點,就不會徹底淪為Logo的奴隸。

中國制造還是中國苦力?

世界工廠心理:中國人制造的襪子、玩具與計算機鼠標占據了全世界消費市場的80%,“世界工廠”證明了中國人最聰明、最勤力、最能吃苦耐勞。

上世紀80年代,國際制造業發生了重大變化——“做你做得最好的,其余的讓別人去做”,以此為核心理念的國際項目外包模式被歐美企業廣泛接受。巨大的市場、低廉的勞力、優惠的政策,種種天時與地利讓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外包市場。

近20年,“中國制造”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還吸收了一億左右的就業人口,其中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工。全球制造業最為人熟知的兩個短語分別是:Made in China與Intel inside。這代表了產業鏈條的兩端——中國輸出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土地和能源,美國輸出收費昂貴的發明、專利與知識產權。中國企業處在“產業鏈”最底層,是國際經濟中的“低端生物”,是不折不扣的苦力。

賺得微薄血汗錢的同時,“中國制造”在國際范圍內成為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無論是中東歐前蘇聯地區,還是西歐南歐巴西美國,針對中國商品的抵制與反傾銷常要出動政府層面去解決。之前連同樣身為廉價貨基地的韓國、馬來西亞人都振振有辭了:我們的貨,雖然貴,品質可是剛剛的!

就像薄熙來所曾經比喻過的,中國每出口一件襯衫只賺0.3美元,8億件襯衫才能換一架A380空客飛機,血汗錢來之不易。中國制造,美國消費。金融危機之前,中美兩國合作無間、配合默契。但金融危機一來,蜜月不再,美國人再也過不起奢侈的生活,中國制造業的好日子也到頭了,沿海工業區就從增長最快的區域直降為增長最慢。

即便如此,中國勞工還面臨著失去飯碗的風險——勞動力更低廉的印度和越南正虎視眈眈。

中國雖然一直嚷著“產業結構升級”,但在蠅頭小利面前,無人付諸行動。危機之下才忙于騰籠換鳥,像現在的珠三角,籠子早騰出了,鳥呢?

只買貴的,不選對的

天價心理:享受得起國際、豪華、頂級、私家、限量、尊享的天價商品,才是真正有實力的成功人士。

一斤含超高維生素E的大米60元、一公斤澳洲和牛牛排1280元、一瓶50年茅臺25.5萬元、一年南京樂教國際幼兒園的學費12萬元、一塊伯爵18K鉑金鉆石腕表960萬元、一輛勞斯萊斯幻影1888萬元、一套“湯臣一品”第三棟11萬元/平方米。

在消費主義時代,人們把消費當作身份建構的重要方式。以價錢定身份,以消費界定社會角色。昆明價值28萬元/年的天價家教意味著家長財力雄厚,請得起6個重點中學的教研室主任輪流上門給一個孩子講課。SOHO中國即將公開招標的天價商鋪意味著中標者賣的是高級貨色,店門就正對天安門廣場。而義烏天價征婚要求相親對象月薪至少20萬,娶了富婆身家億上加億。

在很多人看來,天價就是對價值的肯定,貴意味著好,買得起意味著地位高。富力地產用10.22億元拍下北京廣渠門地塊,這一帶的地產價值就得到了絕對肯定和拔高。中國當代藝術不斷涌現的天價藝術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造就了一批天價藝術家,為了與自己的身份相匹配,天價藝術家通常駕駛油耗高、體積大的進口豪華SUV,并在郊外擁有一個巨大的工作室。相應地,收藏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也是一項既有品位又能凸現社會地位的豪舉,大頭臉繪畫通常被掛在堆滿歐式家具、古董和名牌電器的豪宅中。

消費主義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女明星生孩子必請天價私家產后護理師(其實就是月嫂)、住天價豪華套房、吃天價月子餐,否則與身份不符。房產管理局局長必抽天價香煙,否則顯不出實權在握。天價被用以將身份特殊的人從普通人中區分出來,而為了保持這種特殊性,天價的消費者必須不斷地追逐下一個天價。

金錢不眠

投資銀行心理:金融業才是更高級產業,高盛大摩才是真正的財富榜樣,哪怕它們投機倒把無法無天。

盡管全世界都認定華爾街的貪婪式投機最終導致了金融海嘯,但尚未傷筋動骨的中國金融業,還前仆后繼地繼續著自己的投行之夢。中信證券差點吞并了貝爾斯登,還好沒被這個瀕死巨熊拖下水;平安收購了歐洲富通,結果賠了個底兒掉!至于中金,那是直奔高盛而去的。

相較而言,中國的金融家卻幾乎有著世界上最輕松的工作:中國的銀行大多數國有或受國家保護,他們坐享利潤而幾乎不承擔任何風險。他們只會被動地買入美國國債,然后靜待其貶值。

有人發出了抄底華爾街或國際金融中心即將東移的言論,但從歷史上看,主宰世界金融業長達兩個世紀的華爾街多次遭遇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包括1857年和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以及1987年的股市“黑色星期一”,而最終都起死回生。時至今日,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大經濟體,陸家嘴取代華爾街?請多經歷過幾次經濟危機再說吧。

但華爾街也在經歷自我調整:“更加安全的經營策略、新的混業經營模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將是華爾街未來發展的主導方向。

你可以嘲笑投資銀行的貪婪與投機,但就投資水平而言,他們和中國金融業人員是博士生和小學生的區別。甚至,中國市場上的投機與貪婪一點都不比華爾街的更少:無論是股市坐莊黑幕、房市權錢交易,還是利益團體勾結經濟學家、權貴資本掠奪國民資產,你所能看到和了解的,永遠只是冰山一角。

據說美國某影業公司正籌拍電影《華爾街》的續集,片名暫定為《金錢不眠》。是啊,金錢不眠,人的貪欲也永遠不會休眠。

做大未必做強

500強心理:大國崛起就必有世界級企業相伴,經濟奇跡必有企業奇跡,做強不如做大,“世界500強”排行榜是中國企業家的一種集體精神圖騰。

經濟學家張維迎說:“中國是唯一把進入500強作為政府方針的國家?!?/p>

企業成功的標準可能有很多條,但最為中國企業家、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認可的還是做大做強,“世界500強”是美國《財富》雜志的一個排行榜,它以銷售額和資本總量為依據對全球企業進行排行,每年10月準時公布。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至今,每年一度的“世界500強”排行榜因此成為工商界的奧運會,變成了一種圖騰,深深地植入中國企業家的“集體無意識”之中。

到今天,中國已有數十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但這份名單并不讓人欣喜:盡管市值已是世界第一,工行和匯豐還遠未在一個層級,沃達豐始終是世界電信業的翹楚,而中國移動不是。至于中石油中石化,誰都明白他們為什么能做大。國有大企業依靠壟斷做得再大,也只能是國人之恥。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做大并不意味著做強,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同樣可能存在,盲目擴大規模更會導致企業動作變形,在經濟低谷時遭遇流動性危機。30年企業發展史不乏如長虹、德隆和碧桂園這樣的前車之鑒。2005年,經濟學家鐘朋榮在評論德隆事件時反思道:“很多企業界的骨子里就是要讓自己的企業早早地進入世界500強??磥?500強情結已經給許多企業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p>

做得再大如往日的世界第一——通用,如果忘記了行業競爭的殘酷性、忽視了立足于市場的永無休止的創新、失去了自我控制成本的管理能力,不也一樣黯然破產?

所以,曾以做大為己任的萬科地產已悄然變“規模擴張型”為“質量效益型”發展,被視為21世紀互聯網企業新希望的阿里巴巴掌門人馬云更為直接:“什么叫做大做強,我最討厭做大。大企業一定要做小,21世紀,越小的企業、越靈活的企業越會成功?!?/p>

猜你喜歡
悍馬
通用汽車將“復活”悍馬品牌 優先采用電動化方案
“悍馬”的接班人
悍馬 王者謝幕
騰中或繞道海外收購悍馬
騰中買到了什么?
老鼠娶貓的女兒
悍馬來華:霧里看花依舊
騰中收購悍馬不值得效仿
悍馬究竟是匹什么馬?
騰中的“馬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