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化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實踐和思考

2009-09-02 06:43陳相銳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關鍵詞:思想品德生命生活

陳相銳

【內容提要】“將生命融于教育,將教育融于生活,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并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和幸福?!边@是本文的探討,更是筆者為之實踐和奮斗的目標。

【關 鍵 詞】生命化 生命化教育

一、開展生命化教育的必然

簡單地說,“生命化教育”就是個性化、個人化教育,以成全每一個健全利富自個性的人的發展為目的的教育。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的要求。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報告集》中針對現代教育中對“人”的忽視,提出了“生命體”的概念。的確,如果教育忽視了世界上最可貴的生命而僅去關注沒有生命價值的“分數”之類的東西時,教育的本質便是可悲的異化了。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睘榱藢崿F這一目標,我們應努力創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環境,關注和促進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思想品德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承擔著生命化教育的重任,.其理想的教育目標是使學生形成基本的善惡觀、是非觀,學會正確地判斷紛繁雜的社會現象和科學合理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學要遵循生命發展的規律,用優良的教育方式喚醒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開啟學生智慧,把學生培養成為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

格,鮮明個性,有創造性的智慧人。

二、開展生命化教育的實踐

1.使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

生命是人的一種生存、活著的狀態。對學生進行生命化教育,讓學生關注生命,首先要敬良生命,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處丁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他們對“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義何在”這些問題都已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住著著一些偏差。他們的獨立意識與逆反意識同步增強,往往對自尊很看重,相反對生命卻較為漠視,不懂得尊重、敬畏、珍愛生命?;∩鲜稣J識,我們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真正認識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進而主動去思索生命的意義,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與確立自己人生奮斗的方位。

在《珍愛我們的生命》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情有感地講了這一個故事:四川省巴爾縣女護士王飛越身患絕癥,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她很想留點什么給這個曾經給她溫暖、讓她懂得愛的世界??墒谴藭r她的全身已經開始潰爛,捐贈遺體用丁實驗已經不太可能,于是她想到了捐獻眼角膜。但她最擔心的是眼球是否能完好無損,就向人夫提出請求:拔掉氧氣管和輸液管。生命之花最終凋零了,但卻有四位患者承接了她的光明。她有一段臨終的錄音,那是對承接她光明的人說的:“你好,我不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我祝福你,希望你重見光明,盡情享受春光?!惫适律钌罡袆恿藢W生。在感動之時,教師提出:“珍愛生命——讓我們用真心書寫對生命的感悟吧!”。學生書寫一些有關生命的格言警句和生命感言,如“生命的永恒在追求中,生命的價值在發現中?!薄叭?在世生命雖有長短,生命的意義卻各有千秋! ”等等。

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用感人的故事啟發著學生珍惜和愛護生命,肯定生命的珍貴沉重,張揚生命的頑強偉人,認同生命的社會價值。生命不僅在于生物體的“活著”,更在于活出意義和價值。所以,生命化教育的目標,最基礎層面是教人珍愛生命,更高的層次則在于教人體悟人生的意義。只有深刻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才會有對生命的熾烈追求,活山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2.讓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

要讓學生自己體驗生命的價值,教師必須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將每一個學生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必須還學生以自尊,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歡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條件去自主探索。這一系列的“還給學生”是“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積極性,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學習和發展的權利。學生的學習活動愈是自主,那么學習的過程就愈能反映學生的個性,愈能發展學生的個性。

在操作上要把教學看成是一個互動、交往和對話的活動,在民主平等的學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做,敢于向老師“發難",從而實現對每個學生的關注。這樣就能真正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達成讓學生自己體驗生命的價值的目標。

在《師生交往新觀念》這一節內容的學習中,課前筆者要求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內容參與活動。第一組同學課外閱讀小說《窗邊的小豆豆》,挑選其中的精彩片段談談自己對小豆豆的班主任、小豆豆和小林校長的理解;第二組同學采訪身邊的同學,談談自己希望建立一種怎樣的師生關系,我們和老師之間通常會有哪些矛盾,又是怎樣化解的?第三組同學采訪老師,請老師談談在處理師生關系上的煩惱和老師對學生的希望。在課堂交流中顯示出體驗生命富有意義,收獲可觀,體會真切,匯報交流的形式更是多樣。有將小豆豆的故事精彩片段以文字鏡頭呈現說明的,有以角色表演的形式來表現教師煩惱的,還有以小品形式表現師生如何溝通的等等。課堂中形成了愉快和諧的群體生活,學生成了學習活動的主體。師生交往應“民主平等、主動溝通、學會換位思考”等結論不再是通過老師枯燥的說教記在學生的頭腦中,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的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和課堂活動主動地印在學生的心中。當在,筆者寫下了一句感言,即“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結論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生命的價值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幫手——自主、合作學習真的好!

3.促學生提升生命的價值

關注學生個體生命自由發展的生命化教育,必須在生活世界中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源于學生的生活,真實地面對學生的生活,尊重他們的身心發育特點,不回避學生生活的喜悅與煩惱,了解他們因社會生活變動而帶來的道德認知和判斷的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切合學生的內在動機和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我們的教學要著眼于學生成長的內在動機的喚醒,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熱愛生活。同時,不僅要引導學生過有意義的個人生活,而且要引導學生過積極的的社會公共生活,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發展進步,關懷他人,關懷民族、祖國和人民的命運,促進個體與周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的融合,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情感、態度;提升自己的品德、知識和能力,從而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促使自己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在生活和發展中完美。

在《享受學習》這一內容的學習中,我布置學生課前準備一個“學習是苦多還是樂多”的辯論活動。要求贊成“學習樂多”的同學調查周圍同學對學習的真實感受,尋找周圍熱愛學習、學業有成的典型人物,尋找自己學習中快樂的事;認為“學習苦多”的同學查找有關表達“學習是辛苦的”的成語或詩句,尋找自己學習中感到困苦的事。課堂中學生聯系現實,列舉生活中的實例開展自由辯論,教師加以引導和總結。辯論中,學生聯系自身實際,闡述學習是苦樂相伴的,但只要努力克服,尋求解決的方法,困苦會是暫時的,懂得學習會給我們帶米超越自我的快樂。教師且將學生的視野引向更廣闊的生活世界,展示“我國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人眼睛的故事和利伊拉克戰火中的失學兒童”等材料,以讓學生了解當我們在享受學習權利的同時,還有我們的同齡人卻遠離課常,失去了上學的機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在對比中體驗擁有學習權利的快樂,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思想品德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開發和利用生活的課程資源,引導和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領悟,感受生活、生命的美好,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與柔情,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反思和感受,開拓學生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最終促進學生提升生命的價值。

三、開展生命化教育的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實施生命化教育已見初步成效,課堂上平等、和諧的氣氛,教師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重視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都是生命化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這些也使得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更感興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體現生命化教育的成果,如多數學生在面對挫折時能較好地調整心態,樂觀地面對挫折等。

為繼續探討并更好地開展生命化教育,讓思想品德課堂更富生命氣息,筆者尚有以下思考:

1.積累案例,拓展資源

生命化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善丁積累案例,拓展課程資源。新課程強調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性,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生命之所在,國內外的重要新聞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思想品德課程的資源。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空間是思想品德新課程資源的廣闊大地。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同歸生活世界,要打破書本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特點,對教學資源進行拓展和藝術加工,在日常教學中注重積累以正面教育為主的教學案例,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并使情景直觸學生的感官,從而引發學生共鳴。但是,教學案例、教學素材的搜集和整理靠的是平日里的不斷積累,要慢火燉老湯。

2.關注差異,關注細節

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差異、關注細節。生命化的教育是關注所有人的,關注獨特性從而促進所有人發展的教育。由丁不同的主體自主學習的習慣不同,采用的學習方式也自有不同;不同的主體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積淀,因此采用的學習方式也有差異;不同的主體也不可能有相同的性格與喜好,因此采用的表現方式也是有差異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化教育要天注差異。關注細節,就是關注著生命的成長。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滲透著一個人在各個不同時間段的表現與變化,無不告訴著我們生命成長的軌跡?!耙活w水珠可以映射出太陽的七種顏色?!痹谌粘5慕虒W生活中,作為老師如能再細心些,再深入些,那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將會在我們的用心地呵護下以他們喜歡的方式更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3.善于總結,提高素養

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養,這就需要不斷反思和總結。潤澤生命是一個默化的過程,它散入于生活的各環節中,各種細節之中,具有視而不見的無痕性,必須用心去感悟,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養。作為教師的素養,第一個就是文化底蘊,所謂文化底蘊就是對人類精神成就的分享的廣度與深度。簡單的說就是學識的修養與人格的修養。第二,就是對教育的一個理想與信念的問題。因為教育是一個基于信念和心靈的行為,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操作性行為,不是去模仿什么一招一式,它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因為只有是你自己很確信的東西,是你自己內心世界流露出來的東西,你才能夠打動人,才有感召力、感染力,才能使師生都得到感悟,而提高生命的質量。第三,就是教學的智慧,教學的技藝。一個老師在課堂中,他的講解,他的自我展示,都折射出教師自己的文化厚度,還有思想的高度。教師對生命,對學生,最終都要反映教師背后的這種素養。

教學是學生與教師生命相遇,心靈相會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平等對話的過程。生命化的教育應當關注每一個生命體,應當讓每一個生命體都積極參與教育活動,使這種關注成為教育活動的動力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通過生命化教育讓思想品德課教學引導生命發展的方向,讓課堂成為張揚生命個性,挖掘生命潛能的理想場所。

參考文獻:

1.馮建軍著:《生命與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鐘啟泉、崔允淳、張華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蘇虹,《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本質思考》,中小學教育,2005(9)

猜你喜歡
思想品德生命生活
選擇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