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會的關注程度看當前的環境問題

2009-09-10 04:43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 2009年8期
關鍵詞:兩會保護污染

潘 敏

摘要:從剛剛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看,環境問題再次成為了大會代表關注和討論的熱點。什么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有那些特征以及危害?解決好環境問題有什么意義?又有那些現實的解決途徑?本文結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數位人大代表對環境問題所提的議案,對以上幾個問題做淺顯探討。

關鍵詞: 兩會 環境 污染 保護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中全會已于2009年3月13日勝利閉幕,在此次盛會中,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們就當前國民所關注的諸多社會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獻言獻策,其中環境污染與保護這一主題一如既往的受到與會代表的重視,不論從國家安全、政治穩定還是人民安居樂業角度,環境問題依舊是我國目前面臨的嚴峻考驗。如何看待環境問題,如何在環境危機中尋求突破口,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都是人們不得不深思的問題。

所謂環境問題就是指由于人類活動作用于周圍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響。

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和創建社會環境的過程中,自然環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規律變化著。社會環境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的制約,也以其固有的規律運動著。人類與環境不斷地相互影響和作用,即產生環境問題。

二、環境問題的表現。

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的8鐘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的環境問題:

(1)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2)臭氧層破壞。人類生產和生活所排放出的氟氯烴類化合物以及氟溴烴類等化合物分解了臭氧分子,使臭氧層遭到破壞。

(3)酸雨。受酸雨危害的地區,出現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建筑材料、金屬結構和文物被腐蝕等等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

(4)淡水資源危機。全球淡水危機日趨嚴重,這不僅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威脅,而且許多生物也正隨著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濕地干化和生態環境惡化而滅絕。

(5)資源、能源短缺。當前,世界上資源和能源短缺問題已經在大多數國家甚至全球范圍內出現。其它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的儲量也在日益減少,這些資源終究會被消耗殆盡。

(6)森林銳減。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長,對耕地、牧場、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導致對森林的過度采伐和開墾,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

(7)土地荒漠化。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

(8)物種加速滅絕。據估計每年有數千種動植物滅絕,物種滅絕將對整個地球的食物供給帶來威脅,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是難以預料和挽回的。

三、環境問題的特征

(1)環境問題的普遍化

環境問題已經越過國界、洲界,成為了全球性的普遍問題:近年來, 英美等國家采用加高煙囪的方法.將酸雨`偷運'到別國.結果, 英國的酸雨移到了2000千米之外的北歐;美國工業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 越過國界在加拿大形成酸雨, 使加拿大幾百個湖泊因酸化而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在南極洲,過去50年里,南極大陸的平均溫度上升了3攝氏度,冬季頻發的暴風雪漸漸被更加冰冷刺骨的暴風雨所代替,導致成千上萬只新生小企鵝活活凍死。南極專家認為,這是氣候變化給南極地區帶來的又一災難性影響。

(2)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化

僅2007年一年,我國氣候出現的幾個新高:第一個是新疆特強大風吹翻列車,第二個是臺風圣帕造成嚴重災害。第三個是淮河流域發生特大暴雨洪澇。第四個是我國氣溫繼續攀升,為57年最暖一年。第五強對流天氣頻繁發生,雷擊喪亡嚴重。第六是罕見暴風雪襲擊遼寧山東。第七是江南華南高溫伏旱嚴重,數百萬人飲水困難。第八強臺風“羅莎”造成浙江嚴重損失。第九城市暴雨影響嚴重。第十南方地區發生1951年來罕見秋旱。

(3)環境問題的復雜化

以往的環境問題一般具有單一性,如一種污染導致一種危害的產生,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環境原因和污染結果之間往往呈現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的態勢:工廠排放的污水流入江河,造成河流水質的下降,導致淡水生物的滅絕,受污染的水體用于灌溉農產品又造成糧食的減產甚至絕收,居民飲用了受污染的水,出現健康問題,近年來出現眾多疑病,怪病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食品及飲用水受污染所導致。

(4)環境問題的政治化

環境問題在過去只被單純的理解為經濟問題,技術問題,但在當前已決不僅是某個或某些領域的問題,其已成為威脅人類繼續生存與發展的具有全社會性全球性的問題,并從經濟領域上升到政治領域的高度。在世界許多國家出現了環境保護主題的抗議示威或游行;政治家們也將環境問題作為自己參政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保護這一概念亦頻頻出現在各國政府報告及其他重要文件中。

三、 09年兩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強調:要毫不松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筑三大領域節能,繼續推進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落實電機、鍋爐、汽車、空調、照明等方面的節能措施。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能源。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推進潔凈煤技術產業化。嚴格執行能耗和環保國家標準,加大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力度,加強資源綜合利用。三是健全節能環保各項政策,按照節能減排指標體系、考核體系、監測體系,狠抓落實。四是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國家機關、公共企事業單位要發揮表率作用。五是繼續強化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加強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實施重點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④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環境問題,各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1、以生態補償方式解決“生態貧民”問題

針對我國一些重要生態功能區群眾成為“生態貧民”的尷尬局面,部分代表提出,應該建立合理的生態補償制度,以緩解這些地區貧困群眾生活,解決“生態貧民”問題。代表提出應給予重要生態功能區農民以生態補償,生態補償資金的用途更多應關注生態功能區群眾生活的直接改善和受益,唯有如此,才能調動其生態建設和保護的積極性,生態建設的成果才保得住,能持久。而建立國家和區域層面的生態補償聯動協調機制和利益分配格局是其有效實施的重要制度保障。

2、擴內需、保增長形勢下的“綠色提醒”

擴內需、保增長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標,一些人大代表對此發出“綠色提醒”,在推動工業項目建設和消費需求增長的同時,還要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代表認為,對于生態環境建設,一方面是要治理,但營造好的生態環境則更為重要?!霸趺礌I造?就是要種樹,有了樹才能有綠色?!?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李金早也提出,珠江流域應趁現在還沒有破壞就納入到重點保護規劃里面去,不要再像長江、黃河一樣,在破壞形成后再去補救?!彼J為 “現在就要建立一個長期機制,農民保護上游的水源林,國家應該給予補償?!?

3、洪梅香:農村垃圾日益"城市化" 公共環境設施應向農村延伸

全國政協委員、銀川市政協主席洪梅香呼吁,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公共環境設施和服務網絡要向農村延伸,探索一條新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路子。她建議,加強鎮村、街道公共環境的規劃和相應的制度建設,對農村農居點、小城鎮建設進行規劃時,重點應將防治污染與垃圾處理納入規劃中。同時,國家相關職能部門應盡快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因地制宜地制定行政法規,依法規范管理農村垃圾和污染物的處理和利用,并通過各種途徑,向農民群眾宣傳環境保護、村鎮規劃、公共衛生等知識,讓農民了解環境污染和農村垃圾的危害性,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解決好環境問題的意義

當前環境問題已成為阻礙經濟發展、困擾人民生活的大問題,解決好環境問題對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是對自然的深刻認識

馬克思在人類歷史和人的活動視野中闡述自然觀, 強調自然“是人的無機的身體”,這一具有根本性的看法決定了我們要切實把自然看作人的身體的一部分, 合理地利用自然, 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不能因為強調人的特殊利益而破壞了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

(2)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社會發展在經歷了生產力低下時的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工業化時期狂妄的征服自然、劫掠自然,到現在的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曲折過程,這也符合哲學上正反合的辯證過程。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理論和實踐比發達國家落后20~30年,我們現在開始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為時不晚,這也是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3)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要條件

胡錦濤主席指出,“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①(PPI5-16)科學發展觀不僅要求我們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要求本身就視為發展的基本要素,其目標就是通過發展去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的平衡。

(4)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要構建和諧社會,資源合理利用、環境保護是基礎,對GDP的盲目崇拜顯然不能支撐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及構建和諧社會。社會和諧的建構都不能離開人與自然的和諧,只有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基礎上的社會,才有可能建立真正而長久的社會和諧。恩格斯曾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無情地報復了我們。②面對未來,我們也許更應記住“土地、陽光和空氣不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禮物,而是我們向子孫后代的借貸”。③

五、解決環境問題的幾點思考

對于各人大代表針對部分具體環境保護問題提出的幾點解決意見及建議,筆者認為應從整體的高度來概括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動員各方面力量,動員全社會的積極性,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環境保護責任。

(1)加強生態道德建設,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生態道德意識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礎。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態道德意識,使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轉化為自覺的行動,才能解決生態保護的根本問題。必須把道德關懷引入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樹立起人對于自然的道德義務感,養成良好的“生態德性”,增強全民的生態憂患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全民的生態文明觀、道德觀、價值觀,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2)鼓勵環保技術創新,保障環保收益

大力發展生態技術是保障環保成果的根本手段。要做到資源利用是合理的、增長對環境是友好的,在樹立環境保護觀念的基礎上還需要技術的支持,如太陽能利用技術、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污水處理和回用技術、自然保護技術等。發展依賴于技術,可持續發展需要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配套和保證。只有可持續發展技術得到推廣和普及,才能確保生態文明的實現。對于從環保事業上取得的技術創新和經濟收益,政府應從制度上予以保障,并大力宣傳鼓勵,倡導人人以環保為榮的社會理念,從中所得收益,例如承包荒山造林所得的林副業收益,應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對于為環保事業而犧牲的部分個人收益,也應得到國家的補貼與扶助。

(3)完善環境立法、加強環境執法力度

近年來,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一直在組織專家開展環境保護法修改的研究論證工作。全國人大代表在全面修改該法的議案中提出要重新定位這一法律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則, 補充完善基本法律制度, 強化有關自然資源保護的內容, 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同時 全國人大成立了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 簡化了法律草案的提交程序和環節, 提高了環保的立法進度。從環保法律法規建設情況看, 國家與地方的環境保護標準, 共同構成了我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從環境執法檢查和行政執法情況看, 國家頒布了《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 建立起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同時還應改革環保工作領導體制,各級環保部門垂直領導,逐級對上負責,將環保監督部門從各級政府中劃分出來,可以有效避免各級政府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單純為了GDP的增長而忽視地方的環保責任,忽略企業的環保義務。

①七大報告輔導讀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③趙美珍《論生態文明與環境法治》

④摘自人大十六屆二中全會《政府工作報告》

猜你喜歡
兩會保護污染
哪個罐子里的藥被污染了
你是污染鏈的第一環嗎
洗手的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