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初探

2009-10-14 08:52王柳平王玉梅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關鍵詞:領會課文閱讀教學

王柳平 王玉梅

課堂教學,是由“教”與“學”兩方面構成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然而,過去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強調和重視教師的教法,從課前的備課到課堂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的設計,主導思想都是考慮教師如何教,強調的是教師的教法,卻忽略了學生的學法的指導,忽略從學生這一角度來設計課堂教學,忽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F在,“教會學生學習”已經成為教學理論界的共識,培根曾說:“關于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探討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更有其普遍意義。學習方法從大范圍上來講是學習藝術,也可以歸結為學習科學的范疇。而本文僅就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學習方法作一探討。

一、朗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

以讀為本,這一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學習方法,對于語文學習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叭治恼缕叻肿x,涵詠工夫興味長”,一篇范文,只有反復誦讀、涵詠其中,才能得其妙處。記憶文章靠讀,領會文章靠讀,鑒賞文章靠讀,寫作文章也靠讀?!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提倡朗讀,這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一篇范文,只有讓學生去誦讀、去領會、去涵詠,方能得其妙處。如果語文教師對于所教的課文進行面面俱到的處理,從時代背景講到作者作品,從詞句分析講到文章結構,從藝術特點講到主題思想,卻不讓學生自己通過誦讀去領會,則如面對一盤佳肴而不讓學生去品嘗,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可以說,不讀,就無法學習語文。

讀可分為默讀和朗讀,對于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來說,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焖匍喿x,提取信息,可用默讀;而在課堂上的大多數場合,則采用朗讀的方式效果更明顯。朗讀,視之于眼、誦之于口、聞之于耳、形成于腦,整個過程,調動了諸多因素,對課文的體會、理解、記憶會更有利。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設計了朗讀這一教學程序,這只體現了教法,而在閱讀教學中具體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如何培養起朗讀的興趣,如何由朗讀去領會課文的內容,即讓學生學會朗讀這一方法的運用,則是學法的指導。課堂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領讀、齊讀、分段落讀、分角色讀。因文設讀,以培養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問題,在指導學生解答問題時,要體現對學生讀的方法的指導,從而指導學生如何通過誦讀去領會、鑒賞課文。

教師對課文的領會、鑒賞,主要不是靠參考書,而是靠讀,那么,把這一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在掌握了讀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領會和鑒賞課文。多讀少講,在學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閱讀教學模式。

二、質疑是閱讀教學的深入

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掌握朗讀方法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指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技巧,具體的說,就是教給學生質疑解難的學習方法,它是課堂教學在朗讀基礎上的深入。

質疑,就是提出問題。對此,古人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古人也有自己在這方面的實踐,宋濂就強調自己除了“遍觀群書”,就是向名師“援疑質理”。古人的這些理論和實踐都給我們以啟示,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善于質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

質疑的方法有求異質疑法,即從相反的角度提出種種問題的方法;發散質疑法,即從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種問題的方法;添加質疑法,即對某人某事的引申、補充的提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或經驗,運用以上質疑的方法,擺出自己在鉆研課文中所發現的問題,以此為例,指出善于質疑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途徑,也是培養具有創造性能力的關鍵。這就是教師用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法來指導學生的學法。

總之,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教給學生在閱讀基礎上質疑,輔以教師的點撥,就能達到“教師之教,不在于全部講授,而在于相機誘導”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三、創新是閱讀教學的目的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庇纱丝梢?在質疑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善于創新的學習方法,是指導學習方法的目的。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學生,因此,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去指導學生,就成了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往往碰到這樣的矛盾:學生的答案和標準答案不同,但并不是不對。正如有的專家所指出的,語文的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而學生的答案完全是合理的,怎么辦?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具有自己的見解,指導學生養成善于創新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作為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強調學生不必囿于唯一的一個答案,可以從自己的個性出發,去理解作品的內容。我們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我們為什么要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為什么學生對于課文內容、主題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說,各抒己見呢?為了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我總是對教參給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內容不講或少講,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針對課文的特點,設計具有發散性思維的題目,讓學生能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水平,獲得運用這種學習方法的樂趣。對于提問,也總是運用“你喜歡哪句話”、“你欣賞哪一段”、“你對哪個人物感興趣”等方式來提問,暗示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勵學生有創造性的回答。同時,對學生反復強調,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必顧忌別人的看法。

總之,指導學生以創造為目的的學習方法,鼓勵創新,激發個性,我們的教學就能從單一地開發智力進入培養創造力的階段,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不僅著眼于學生智力的開發,更著眼于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進行學習。

猜你喜歡
領會課文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當代年輕人不能領會之痛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慈悲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活力課堂源于有效感悟
看圖猜成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