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職業道德教育的自覺與體驗

2009-11-02 07:21韓東妮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7期
關鍵詞:自覺體驗職業道德

韓東妮 趙 放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職業道德的問題越發受到關注。良好的職業道德離不開學校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同時,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也是解決道德缺失問題的根本辦法。新時代的教育需要新時代的教育方式,職業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只有通過創新的方式促使道德自覺的生成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而這種生成需要道德體驗模式的設計。

關鍵詞職業道德 自覺 體驗

中圖分類號:D6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293-02

創新發展的時代,需要創新發展的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亦是如此。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基礎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人們的消費意識和生活觀念也悄然發生著改變。這也意味著,我們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的方式也需要必要的轉變——從傳統的“教會順從”向“道德自覺”與“道德體驗”的轉變。而所謂職業道德,就是某一行業的從業人員所應當具備的思想品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某一行業領域中的特殊表現,是調整從業人員與從業對象、從業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醫生有醫生的職業道德,我們簡稱為醫德。教師也教師的職業道德,我們一般簡稱為師德,商人有商人的職業道德,我們一般簡稱商德。職業道德也直接影響到行業風氣的好壞與社會的和諧的穩定。簡單的說,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包括: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服務的工作意識以及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當前,我們從媒體報道中經??梢钥吹接嘘P醫療糾紛和教學事故的事件,而在這些事件中往往并不是簡單的醫療技術或者是教學水平問題,很多情況正是由于從業人員的職業價值觀偏差、責任意識淡化和工作態度不端正所造成的。特別是當前“小病大看”、“紅包現象”“教育腐敗”事件的頻發,都是職業道德匱乏的結果。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快便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政府和單位也都希望努力從政策和制度上解決這些“民生焦點”,用行政法規來遏制職業道德水平的下滑。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須還要從職業道德在日常教育的培養方面入手,特別是高等教育,高等院校作為為社會提供人才的搖籃,有著提高人才業務水平的重任,但其任務不僅是培養具有良好技能的從業人員,還應該重視道德教育,因為職業道德培養的成敗直接影響到未來從業人員的素質、群體的團結協作、以及人們的生命安全和整個社會的利益。所以說,道德培養是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學部分。

一、道德自覺的習慣培養

亞里士多德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造成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蔽覈逃胰~圣陶也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睆娜祟惏l展的歷史上看,古今中外的杰出的、成功的、以及幸福的人的成長歷程都離不開良好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人格教育又離不開道德情操的培養,而道德情操的培養不是普通的知識傳授,它依賴于良好習慣的養成。事實上,道德自覺是道德主體在實踐道德行為過程中其行為完全出自自發、自愿,而不是受外力壓力所致使的。事實上,當代大學生并不缺乏對道德規范知識的了解,特別是高校學生對道德教育更不陌生。因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也一定是受到多年的思想品德的課程教育的。但是為什么還有相當多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很少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意義或是覺得課堂上的道德規范僅僅適用于課本與考試呢?原因只能是道德教育的方式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道德的自覺也絕非依靠課堂的傳授所能養成的。他需要在生活的細節中,待人接物中以及小事上養成。這不僅需要社會環境的構建,同時也需要家庭、學校多方面的因素發揮作用。但對于我們的高等職業道德教育來說,在道德自覺地培養方面又應該做哪些工作呢?我們如何在德育的課堂教育模式上創新呢?筆者認為,道德的自覺需要道德體驗。事實上,約束性道德教育只能確定施教者做了多少教導工作,保證被教育者獲得多少有關道德的知識。但是,它卻無法使道德施教個體本身與被教育者個體之間發生有效的情感關聯,也不能使受教育個體把有關的道德知識與一定的實際道德情境有機結合起來,發生實際的體驗,因而也就無法保證道德教育的實效。道德行為的本質上其實是一種自主、自覺、自愿、自律的主體行為。主體只有在不斷反復的體驗中才能真正做到“心領神會”。而道德體驗是個體人置身于一定的關系情境中并與之發生的領悟,是一種含有價值判斷的關系融通性體驗。由此可見,道德自覺依賴于道德體驗,道德體驗是道德生成的基礎,我們可以依靠道德體驗的方式培養道德自覺地習慣,在習慣中形成新的道德體驗,形成良性的循環。傳統的約束性德育教育模式已不再適合時代的發展,我們的職業道德培養需要構建一種主體式、參與式、創新式的“道德體驗”模式來使得我們感悟道德、接受道德、發現道德以至構建新的道德??梢哉f,道德體驗在道德培養中,更易被學生所接受所掌握:一是道德體驗能夠發揮學生個人的純主觀意識,激發學生對事物本身的認知與思考,加深了學生對醫德的理解,是一種人本主義的學習培養方式;二是道德體驗尊重大學生參與醫德教育的主體地位,通過反復的體驗增強了學生與醫德的“情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醫德的主觀能動性;三是道德體驗是一種互動式的培養方式,通過各種創新的教育方法設計不同的教育場景,消融了道德教育過程中施教者與被教育者的二元“對立主體觀”,形成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得道德的培養更具實效性。

二、道德體驗的模式構建

道德體驗并不是追求某種實體的存在,更不是與現行高校課堂教育的對立。而是作為一種教育意識、一種教育理念,通過設計出誘發學生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生命的感動的情景與情境,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思想的滲透。這種教育模式表面上淡化了教育色彩,實際上通過對教育情景的布置,使得德育培養的內涵更加豐富,是一種培養德育自覺性的過程。在醫德教育的培養中,由于醫學高等教育的學制長,理論性知識多,技術性操作要求高,使得高校醫科學生在日常交往生活中相對較少的接觸社會,較少進行情感交流。所以說,良好的醫德培養對于整個社會具有重要性,同樣也對醫學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使學生在道德體驗培養模式的構建下,通過道德實踐活動產生主觀感受,從而實現醫德的自覺自為。我們可以把這樣的道德教育理念、培養取向及其操作樣式稱之為“道德體驗模式”,那么如何構建道德體驗的模式呢?

(一)實踐的創新

道德教育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道德秩序的構建、道德傳統的延續以及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的體現都離不開實踐。道德教育不能僅僅通過一只粉筆,一張嘴式的教育模式,道德也不能僅局限在課堂的教授,學生對條文的背誦,考試的謄抄。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很難對道德有發自內心的認同感,甚至產生漠視甚至是抵觸。戚萬學在《活動道德教育論》一文中認為:“道德本性是實踐的”。道德教育需要實踐創新,在實踐中形成道德認知,豐富道德情感,為學生的道德體驗提供基礎平臺。道德教育工作者在實施到的體驗的實踐中,必須圍繞著促進、誘發具有實效的思想道德體驗開展工作,并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做到不斷創新,依賴在實踐中的外物刺激以及學生的親歷經歷,致使學生對于道德產生反思、再產生經驗、在反思的循環過程,可以說實踐是道德體驗模式教育產生的條件。

(二)校園環境建設

道德體驗的發生,需要情景的設計。但良好的的道德體驗,更需要良好的大環境建設。學習生活是學生從事的主要活動,而高校學生的主要學習及生活的活動主要都是在校園這個大環境中發生的,是與校園中人、物、事息息相關的。比如說校園文化是積極健康的,則有利于道德體驗的發生。反之,消極的、不健康的校園文化則不利于教育主體產生道德體驗。學生在公正、和諧的教育關系環境下,易產生道德體驗。反之,則不會,甚至產生負向的道德體驗。學校教育的內在精神應與外在表現具有一致性,被教育者才容易發生良好的道德體驗,而生活在一種扭曲、畸形的校園環境中則不會發生。所以建設好校園風氣、文化等方面大的環境背景,是構建正向的、良好的道德體驗基礎和保障。

(三)課堂主題設計

體驗不僅是一種內心活動,也是一種對象間的意向性交流。主題體驗設計是圍繞一定的醫德主題,或是針對當前職業道德發展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創造體驗情境,以一定的引導為線索,以一種討論或交流的方式,有意識的誘發和喚醒學生的思考意識,借助主題,可以誘發道德體驗的產生與深化。在圍繞主題討論與交流的過程,首先要選好主題,主題可以來自當前社會上的職業道德的熱點問題,也可以是施教者或教育者周圍的發生的道德事件,還可以是被教育者自發提出的令他疑惑的問題。其次,施教者要對周圍的條件、環境、資源充分運用,適當的借助多媒體的科技手段。在此過程中,施教者不再是簡單的灌輸既定的道德規范,而是要對所要傳授的道德內容劃分為主題,通過總體策劃、場景設計、線索引導、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適合身心發展的道德傳授的教學活動。圍繞一定的道德主題,結合具體的道德案例,展開師生間、學生間的開放對話,相互探討自身感悟,互相激勵,共同體驗。獲得道德體驗的深化,達到新的道德境界。例如我們可以讓高校的學生結合具體案例探討在面對職業道德與經濟或情感利益發生兩難境地時的抉擇問題,讓學生們在探討與交流中感悟,從而達到到的體驗??梢哉f主體設計是道德體驗模式教育生成的靈魂。

(四)角色轉變的思考

角色體驗是讓被教育者在模擬的情境中承擔或扮演某一角色,從自身所承擔或扮演的角色的視角去體悟周圍關系的世界及自己在其中所應執行的道德義務。并以此為參照,反思自己以往的生活態度和平時言行中所表現出來的道德境界,感悟該角色的實際承擔者所能達到和實際達到的道德境界。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角色轉變,通過換位思考,來激活角色轉化者的心靈,催化他的道德感知,來實現道德體驗。例如我們可以讓醫學院的學生在醫德培養中,讓學生以作為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醫生的職業道德問題。通過角色轉換,使學生達到“身臨其境”,從而實現道德體驗,最終求得心性的體驗和人格的升華??梢哉f,角色轉變是道德體驗模式教育過程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王如才.主體體驗——創新教育的德育原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2]劉驚鐸.道德體驗論.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

[3]朱正平,熊志慶.道德體驗:高校德育親和力之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0).

猜你喜歡
自覺體驗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現狀之我見
淺談認同危機語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自覺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詩觀》中鄧漢儀詩史觀的自覺
公眾道德自覺的培育研究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在弘揚職業道德中爭創“青年文明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