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課題——大學生村官

2009-11-02 07:21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7期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新農村高校

宮 敏

摘要大學生村官是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其質量和水平影響到了農村建設的成敗。這就對高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培養和輸送合格的大學生村官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課題。本文擬通過對大學生村官自身暴露問題的分析,探索高校培養和輸送合格的大學生村官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 高校 新農村

中圖分類號:G4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310-02

“三農”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自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后,“三農”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農村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進一步的發展中,人才匱乏已經成為阻礙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新農村急需一批思想新、能力強、技術高、責任心強的現代人才。黨和國家領導人正是認識到了這一嚴峻的形勢,對當今的大學生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明確指出從2006年起國家每年有計劃地選拔一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把大學生基層就業擔任村官納入政府人才計劃,并進行制度化安排。2008年3月23日,中央組織部等有關部門決定,從2008年開始,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新形勢對高校提出了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培養和輸送合格大學生村官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課題。

一、高校培養和輸送合格大學生村官的戰略意義

(一)大學生村官的質量和水平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

黨和國家制定政策,鼓勵大學生到農村任職,不僅是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為了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人才短缺問題。人才短缺現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新農村需要的是思想新、能力強、技術高、責任心強的大學生村官。他們是農村所期盼的建設人才,是解決“三農”問題、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真正的生力軍,他們能夠將先進的文化和觀念帶入農村、影響農民的思想、改變他們腦中固有的傳統觀念、幫助他們擺脫落后和愚昧,他們能夠將先進的技術應用到農村,帶領農民依靠先進技術發家致富,培養新型農民。

(二)大學生村官的質量和水平影響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能否得到鞏固和加強

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知識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思想觀念也比較保守,缺乏創新意識和為民服務意識,造成農村基層黨組織力量薄弱。而農村基層黨組織又是黨在農村開展工作的平臺,是維護農村穩定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行也是為了借助大學生自身的優點,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注入新的血液,彌補農村干部的不足,提高農村干部的整體素質,加強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只有思想新、能力強、技術高、責任心強的大學生村官,才能夠擔當起此重任,才能夠真正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力量薄弱問題。

(三)大學生村官的質量和水平影響到干部人才培養的成敗

黨和國家推行大學生村官政策,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自我、實現自我的大舞臺。大學生在農村參加實踐鍛煉,能夠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才能夠成為優秀干部人才的儲備庫。而只有思想新、能力強、技術高、責任心強的大學生村官才能夠真心投入農村當中,才能夠經得起在農村的考驗,才能夠迅速成長起來。

二、大學生村官自身暴露的問題以及從中暴露出的高校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村官自身暴露的問題

1.價值觀偏差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學生的擇業標準往往很高,大都傾向于選擇工作條件好,工資待遇高的大中型城市。而對生產力相對落后,生存環境相對惡劣的農村不屑一顧。而在現今就業形勢嚴峻、城市的容量已達到飽和的情況下,一些大學生迫于生存的需要,把報考村官當作緩兵之計,只是把“村官”當作自己以后晉升的一個階梯,僅把農村當作自己臨時的落腳地。因此,在當上村官后,表現出對工作極不關心和負責,每天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想法,消極度日。

2.實戰能力不足

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平常所注重的大都是理論的學習,所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農村的實踐活動更是少之又少,對農村基層工作不甚了解。因此,在擔任村官后,由于對農村的情況不太了解,加之農村的事情又比較瑣碎,各種關系比較復雜,自己以前也沒有做過此類相關的工作,一時不太適應農村的現實情況。在處理事情時,碰到的困難不能及時的克服;在開展工作時,不能有效利用農村的資源,受到的阻力也比較大。因此導致工作效率比較低,自身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發揮。

3.心理抗壓能力較差

大學生一直生活在校園中,生活相對平靜,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較小。再加之平常對農村的接觸和認識都比較少。在報考村官前,缺乏對農村的深入調查和了解。因而在進入農村前,沒有做好吃苦耐勞和應付困難的準備。當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困難,工作不順,承受壓力時,表現出退卻和逃避的傾向。

4.知識結構欠缺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不能很好的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自身的知識結構與農村所需要的知識不相吻合,學的用不上,無法施展自己的專業所長。

5.責任意識淡薄

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高校校園文化也表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尤其是受西方文化影響,大學生越來越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而忽視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黨和國家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大量需要知識型人才來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但是有的大學生沒有主動地承擔起建設的重任,而一味地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生在擔任村官之后,不僅不盡心盡力為農民服務,而且還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

(二)從中暴露出的高校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

1.思想層面教育的效果不佳

高校思想層面教育主要的形式是政治理論課教育,以理論灌輸為主。但是它的內容枯燥,形式單一,老師與學生缺乏互動,很難引起大學生的興趣,以至于上課時往往死氣沉沉,學生被動接受。這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不能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深刻的影響。

2.人才的培養脫離社會的需要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充分體現出了高校的人才培養脫離了社會的需要。在大量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下,很多用人單位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高校的課程設置往往根據自身需要,以至于使一部分畢業生所學專業在社會上沒有市場。高校所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要嚴重脫節,不僅造成了大學生學無用武之地,而且將會影響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3.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高校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高校組織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少之又少,不能夠很好地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的平臺,造成了大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相脫離,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就業后不能盡快的適應工作。

三、高校培養和輸送合格大學生村官的建議和對策

(一)高校各級領導和教師要“因時而動”

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當今大學生村官的新時期下,大學生村官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系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直接關系到了中國未來發展的狀況。培養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已成為高校責無旁貸的重任。高校各級領導和教師要勇于承擔起這份責任,“因時而動”,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走入農村,了解農村,適應時代的變化,迎接新的挑戰。

作為高校各級領導和教師首先要努力學習黨和國家關于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村官”的政策和方針,吃透政策,領會實質;其次要親身到農村中體驗,走入農村,進行實地考察,明確農村所需要的人才類型,按照農村需要,有目的、有方向的、有計劃的培養建設新農村的合格型村官。

(二)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處于尚未成熟時期,加之自身對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好奇心強、分辨能力低,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思想易被歪曲的價值觀所侵蝕。因此必須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高校教師要開展和加強對全校各專業各年級學生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期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向大學生傳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以愛國主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大學生把理想信念和社會及個人的發展相結合;另一方面建立大學生素質考核評價系統和大學生素質檔案。定期的對大學生的素質進行考核和評價,將各個階段的大學生素質情況記錄在檔。

(三)設置與農村所需知識對口的專業

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村官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知識不對口問題,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通過高校教師對農村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開設與農村所需要知識對口的專業,教授大學生農村需要的知識,培養農村需要的人才,改變以往高校脫離社會培養人才的機制。這樣不僅高校提高了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而且農村也真正獲得了所需的人才,從而達到高校與農村的雙贏。

(四)開展關于農村問題的新型教育

“三農”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有責任對農村有一定的了解。高校應對所有的大學生開展關于農村問題的新型教育,幫助大學生認識農村、了解農村。

首先使大學生從理論層面對農村的概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在大學生的課程設置中,設置關于農村的課程。通過提供新農村建設的資料、放映關于農村現狀的幻燈片等方式,使大學生對農村、農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次要開展大學生到農村的實踐活動。把農村作為大學生的實習基地,讓大學生真正投身農村,親身體驗農村生活,了解農村現實狀況,了解“三農”問題,認識到自身的責任以及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性。

(五)成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

對有志于服務農村、報考村官的大學生,針對性地開展關于“大學生村官”的特色教育,成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培訓,不僅是知識方面的培訓,而且更加注重能力、責任和價值觀方面的培訓。

首先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村官這份工作,正確認識自我,找準自己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角色,擺正自己的價值觀;其次要對他們進行與農村需要相符合的專業培訓和有關大學村官考試的知識培訓;最后要增加他們到農村實踐的機會,讓他們真正了解農村,熱愛農村,進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功立業。

參考文獻:

[1]鹿立,周德祿.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產業需求對接的再思考.中國高等教育.2007(13).

[2]蘭雅莉.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理論前沿.2007(4).

[3]魏克熹.做好選派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思考.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8(4).

[4]耿相魁.大學生村官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實務大觀·鄉土人才.2008(11).

[5]張麗.從大學生村官新政策的實施看加強大學生能力建設.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5).

[6]王紀鵬.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8(5).

[7]李慶波.對新農村建設中大學生擔任村官的思考.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8(3).

[8]陳海寧,劉沫.以需求為導向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化工高等教育.2004(4).

猜你喜歡
大學生村官新農村高校
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大學生村官在江蘇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中的作用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村官發展農村經濟的創新舉措調查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