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理性思考

2009-11-23 02:46許奕鋒
中外企業家 2009年4期
關鍵詞:倫理道德道德管理

許奕鋒

在當今時代,虛擬企業作為當前新興企業管理當中最為基本的組織形態,在擁有先進經營管理模式和高效經營管理效率的同時,存在著大量的倫理道德現象。虛擬企業由于是各個關聯企業的動態聯盟,其興衰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聯盟企業系列的道德價值取向。顯然,虛擬企業的經營活動如果只停留追求利潤層面上,而不考慮倫理道德建設,沒有必要的倫理道德觀念作為指導,就必然很難實現便捷響應市場需求和持續健康發展等企業行為訴求。

一、倫理道德是虛擬企業管理的價值指歸

虛擬企業作為一種全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和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正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和利用。以信息技術發展為基礎,更好地響應市場機遇,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企業借助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彌補,以外包、合作協議、戰略聯盟、特許經營等形式動態聯盟,最大限度地提高競爭力。當前,我們在對虛擬企業管理行為進行樂觀的價值評判時,往往很是遺憾地有意或無意回避、忽視虛擬企業在管理過程當中的精神文化內容,包括動態聯盟企業的原有企業文化、組織習慣、心理結構等要素共同形成的倫理道德價值。如果說現代管理的制度設計、文化認同都是基于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話,那么,在生產和管理當中,我們就有可能難以真正意義上看到諸如人性價值、人的尊嚴和自由、一般公共準則、全球普遍倫理等企業管理倫理道德的完整性與豐富性。

當前,倫理道德越來越從企業管理特別是虛擬企業管理中分離出來,并趨向孤立。急劇變化的社會形態往往只是在不斷強化倫理道德的工具價值。隨著人類非管理精神領域的急劇膨脹,虛擬企業管理倫理道德的形態和構成急劇萎縮,倫理道德工具價值和制度體系被強化到極端程度,完全被科技工具理性所籠罩,遠離了作為意義和價值源泉的人類管理精神世界。但是,信息社會的全球化架構為虛擬企業管理的倫理道德以及人的道德精神回歸、復興、發展和融合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條件。信息社會與管理客體的相互滲透和協調,恢復人的人格、人性價值的地位,安頓人的靈魂歸宿,肯定人的終極關懷和意義,推崇人類普遍倫理思想,以實現管理世界與人的精神世界的歷史統一,也就為虛擬企業管理倫理道德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開辟了無限的建構空間。

二、虛擬企業的倫理道德屬性與標準原則

虛擬企業管理的倫理道德萌芽和生成,同自然界一樣具有一種歷史范疇,經歷著一個從孕育、發生、發展到升華的自然歷史過程。如果說虛擬企業管理的倫理道德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產生而出現,是伴隨著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發展而產生,那么,科學技術和生產工具發展的突飛猛進,虛擬企業的組織形式和交易方式在不斷深刻變革,人類管理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斷在深化變革。在這一背景下,虛擬企業的倫理道德屬性也必然要體現出:第一,道德素養和管理規范。虛擬企業管理作為一種價值活動,有自己的倫理基礎,即要求虛擬企業具備與之相適應的道德素養,承擔一定的行為責任和義務,遵循一定的管理規范。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指出,自愛、自律、勞動習慣、誠實、公平、正義感、勇氣、謙遜、公共精神及公共道德規范等,所有這些都是人們在前往市場之前就必須擁有的。虛擬企業一定的道德取向,是維系各個聯盟企業管理關系和行為秩序必須具有的運行準則。第二,道德實踐。倫理思想與道德精神是虛擬企業管理各個聯盟企業靈魂和文化的支撐性資源。它是企業內在的基本道德信念和人們進行評價的基本價值尺度、基本道德人格或良心,也是人們外在的道德行為守則,是在經營活動中應當共同遵守的起碼道德規則。在各種利益沖突和道德選擇中,如果虛擬企業不能確定一種與之相適應的倫理道德體系來作為“內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為準則”,那么,各個聯盟企業就會失去基本的道德支撐,造成精神生活和行為操作的嚴重失范。第三,確保虛擬活動有效性和實現利益最大化。虛擬企業缺少道德價值的配置和成分,單有自利的動機和決策,無法保證其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實際上,虛擬企業本身就是一個組織化的道德形態,進行著各個聯盟企業之間內在性的凝聚和固化,同時也在不斷釋放出外在性的價值能量,規范制約著整個企業管理甚至是人類管理世界進程的歷史走向。第四,深刻影響管理主體意識與行為。虛擬企業從本質上改變了人們以往受授的道德渠道及對應連接關系,使人們從傳統的倫理教育機制中解脫出來,進入以企業為基本單位的人類一般管理倫理道德架構。虛擬企業管理的倫理道德已不是一個單一企業的經營道德理念和守則,而是多個動態聯盟企業社會化的、符合人的天生自利和心靈價值雙重需求的思想世界。虛擬企業的倫理道德已不是人的一種外在束縛,而是逐漸演化為了人的內在自覺需要。

與此同時,虛擬企業在管理當中,由于存在如各個聯盟企業道德標準難以統一缺乏規范性、宣傳教育缺位倫理道德觀念淡薄、道德監管體系不完善存在道德監管真空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虛擬經營風險,這就需要研究并界定虛擬企業的倫理道德標準。SA8000是全球第一個企業道德規范國際標準,明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規范。我國政府在規范企業行為作出了積極貢獻,虛擬企業倫理道德建設也逐漸受到關注。由于虛擬企業各個聯盟企業的性質、任務等不同,涉及到包括聯盟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客戶、員工之間等在內的倫理道德規范要求也就不同。但是在具體界定時,必須把握好幾個原則:⑴效率原則。虛擬企業是一個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經濟體,目的就是要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建立倫理道德規范,就是要遵循“效率優先”原則,在打破地域限制、及時溝通、實現優勢互補、避免浪費和重復建設的基礎上,整合各個聯盟企業的倫理道德規范,聚合力量,提升市場競爭力。⑵公平原則。在機會面前體現平等,保證各個聯盟企業合理利益的有效實現。⑶誠信原則。誠信是倫理道德的基石,是企業合作聯盟的基礎性道德訴求。由于虛擬運作使得企業與客戶之間界限變得模糊,那么注重誠信理念、顧客至上、奉獻社會,使企業行為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使聯盟企業各崗位、各工序、各方面工作以誠信為準則,使企業產品和服務贏得客戶滿意,就能增強對內凝聚力、對外競爭力。⑷激勵原則。建立適合虛擬經營的激勵機制能形成誘發力和推動力。在對企業員工進行教育引導的同時,還需要運用必需的組織紀律、行政措施、規章制度來嚴格管理行為,實現“他律”與“自律”的相統一。⑸人本原則。充分尊重員工,維護員工尊嚴,發揮創造精神,體現民主意識,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團隊文化,才能擴大創造虛擬企業的組織能量,增強核心競爭力。⑹創新原則。注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豐富倫理道德規范;注重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斷完善倫理道德規范;注重發揮員工創造精神,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體現虛擬企業“雙贏”甚至“多贏”的合作觀念和“快速反應”的競爭理念,使虛擬企業的倫理道德規范更具實效性。

三、虛擬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路徑選擇

虛擬企業基于不同信息結構和技術結構而具有不同核心競爭力,企業之間就必然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與問題。由于虛擬企業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目標和文化不一致、相互依賴、績效評價機制不配套、核心技術可能性外泄、核心競爭力模糊認知等問題,就派生出了虛擬企業的倫理道德問題及倫理道德建設。

(一)建構同一價值目標,培養核心競爭力

虛擬企業有效運作,顯然離不開各個聯盟企業的共同目標。有了具有“膠水”作用的共同目標,就能實現動態聯盟企業行動配合并努力達成虛擬經營目標。同樣,利益共享作為鞏固動態聯盟企業關系的基礎,會強化合作企業對目標的信念與信心,實現虛擬企業合作的健康高效。因此,虛擬企業的成功是依賴于各合作企業之間的互相支持和共同努力。換句話說,通過建構同一價值目標,形成企業合力,就會對培養和提升虛擬企業核心競爭力有積極貢獻。核心競爭力作為虛擬企業先進技術的“和諧組合”,是響應機遇、參與競爭所依賴的能力,是選擇企業合作伙伴的第一原則,也是決定虛擬企業運作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應該說,在未來的競爭環境中做到“大、全、強”已不再可能,虛擬企業作為一種強強合作,需要對企業自身以及伙伴企業的核心力進行分析識別,以避免落入“外部資源陷阱”而產生虛擬失敗。

(二)風險共擔守誠信,減少沖突降成本

在傳統企業結構中,風險評估和管理往往是由單個企業獨自完成。但是,虛擬企業具有相互依賴的伙伴關系,風險就往往被各個企業分散并共同承擔。當前,隨著競爭加劇,虛擬企業面臨著由于市場競爭、環境變化、技術進步等產生的市場風險,面臨著由于伙伴之間管理方式差異、地理位置不同等所引起的合作風險,面臨著由于合作伙伴對所使用技術的相關性、復雜性、成熟性等掌握不夠產生的技術風險。還有,如果一些掌握關鍵技術的伙伴退出,可能導致研發項目失敗,虛擬企業中途解體;由于伙伴所負責部分研發失敗,若該部分是整個項目的關鍵部分,則這一失敗將可能導致整個研發項目失敗等等風險問題。因此虛擬企業中的每個成員企業都需要承擔自身的不足,均需遵循一定的、事先聲明的、共同的倫理道德規范。虛擬企業應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同舟共濟,有效降低或全力避免出現投機行為的風險。隨著虛擬程度日益加深,虛擬企業伙伴之間主要以契約形式予以聯系,誠實守信顯得尤為重要。信息的不對稱性,就難以排除個別伙伴出現單方面的違約,或弄虛作假、欺騙伙伴,或泄露合同機密。不過,現實中值得我們憧憬的是,虛擬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低成本、間接的、實時溝通,在動態聯盟企業之間保持資源共享和信息溝通,提高信任度評價,就可以在虛擬經營當中避免管理僵化和有效減少沖突,降低虛擬結構成本,從而減少虛擬企業間的內部交易成本。

(三)履行社會責任,科學管理道德資本

虛擬企業的道德資本是各個聯盟企業所擁有精神、文化、理念的總和。只有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充分整合企業資本,才是虛擬企業實現道德資本增值的必由之路。比如提高虛擬企業運行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比如提供豐富多樣的個性化產品,與客戶共同構成個性化產品的供需關系,使客戶滿足程度最大化;比如合理進行產品定價,在承擔一定成本和費用上追求合理利潤;比如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回報社會等等。通過多方位地履行社會責任,形成虛擬企業的道德資本,便會產生一種強大無形力量,對各個聯盟企業產生導向、凝聚、激勵和控制作用,使員工追求與虛擬企業整體目標一致,自覺遵守虛擬企業倫理道德。與此同時,必須對虛擬企業的道德資本進行科學管理,不斷為培育道德資本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不斷地探索建立適應虛擬企業發展的規章制度、模式程序和激勵機制。首先,積累和培育道德資本。采取科學的倫理道德教育,做到知情意行相結合,堅持正確的倫理道德導向,明確倫理道德價值目標,積極創造良好的倫理道德環境,并對倫理道德行為進行合理的褒獎。其次,注意道德資本的合理配置。作為一種資源,不同的道德資本配置方式會有不同效果,不同業務崗位就要配置不同道德水準的員工。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本經營風險較大的要害崗位和關鍵企業(特別是盟主企業)盡可能多的配置優質道德資本,從而實現道德資本對整個虛擬企業發展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再次,構建道德資本評價體系。結合各聯盟企業的企業文化和道德建設情況,綜合運用道德態度評價、工作效率評價、客戶評價、對比評價、追蹤評價、量表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通過社會輿論或個人心理活動等形式,對虛擬企業及員工行為進行善惡判斷,使道德資本的培養目標得以全面貫徹和落實。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倫理道德道德管理
黃河文化對眷村文學的影響
跟蹤導練(五)(2)
城鎮化進程中新的倫理道德文化的遷移與重塑
道德
倫理道德視角下的醫患關系研究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芻議師范生倫理道德的養成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營銷管理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