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評價標準的思考

2009-11-24 07:54王友才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關鍵詞:評價標準語文教學

[摘要]語文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的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手段,對語文教學活動過程的效能和結果作出價值判斷,并為被評價者提供反饋信息,甄別學業和學力水平,輸送學生進入高一級學習或為人才選拔提供依據的一種活動。

[關鍵詞]新課程環境;語文教學;評價標準

在當前實施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的評價標準究竟是什么?語文教學評價標準將如何構建?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新課程旨在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更加關注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潛質和優化。在語文課改實施過程中,如何構建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是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在以往的評價體系中,人們過多地關注語文教學的結果,關注教學的成績。而成績的衡量標準又過多地看重高、中考成績。以此來評價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這違背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觀,把語文教學評價完全等同于語文考試。這是認識上的誤區。其實,語文教學評價不完全等同于語文考試,語文考試和測試往往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評價除了為學生學習結果做評價以外,還應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課改實踐證明,語文教學如果缺少了對教學過程學習過程的評價,缺少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情感目標的評價,而僅僅注重學生學習的成績是遠遠不夠的。

當前,我們現行的語文教學評價存在不少問題。即使對作為語文教學評價重要方式之一的考試的認識也還不到位。多數教師對考試類型和考試功能認識存在模糊性。有的考試缺少目的性,有的甚至違背學生認知規律,例如;初中生不默寫古典詩詞名句,卻考現代文分析;而高中生卻要填寫名句,考查成語解釋??荚嚨臒o序,造成訓練的無序和混亂。更主要的是使語文教學的評價失去明確的目標,造成評價的信度缺失。

如何做到教學和評價的有機結合是當前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首先,要認真做好診斷性評價。學生在接受新課內容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積累,要了解學生已掌握了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還有什么困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情調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事實上,我們許多教師是在不了解學情的情況下,講了許多學生已經掌握了的東西,做了許多無用功。這種教學的盲目性也抹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表現,適時、適當進行形成性評價。要特別注意尊重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善于發現和撲捉學生的思維火花,引導、鼓勵學生的認知經驗和學習探索。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去規范學生的學習思路,最大限度的保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因此語文教學的評價要堅持多元化的原則,教學中可從靈活使用多種評價方式,提倡多把尺子衡量學生;減少或杜絕“唯一答案”,考試作為評價的的一種重要方式,更要體現這一理念。信度高的考試可以引領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可以引領學生的學習方式。應該說,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著不同的功能,運用于不同的環節,但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應認真把握它們各自的功用。讓考試更好地發揮其評價作用。

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向應該是:第一,注重評價的多元化。何謂語文教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例如,對于基礎知識的評價,可以采取筆試,或將基礎知識、閱讀和作文三部分合為一張試卷;對于聽、說能力的評價,還可以再靈活一些,進行口試、朗讀、口語交際等。而像查字典等能力的評價可以采取設置情境,現場操作的方法。對于一些有關語文方面的特長,如學習態度習慣的評價則可以采取參賽展示和家長參與評議等,還可以通過寫小論文、研究報告等,作為高中學生的評價方法。學生語文學習的個性差異,決定了語文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標準 。第二,評價的綜合化。語文綜合性評價是,既有對基礎知識的評價,又有對基本技能的評價。同時,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由多層次、多維度的不同成分組成的綜合化能力,既有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有概括分析的能力,還有對思維品質的培養。因此,語文教學評價應是對以上各種能力進行評定的綜合化評價。所謂綜合化還指,語文評價除了對學生語言運用、理解能力的評價之外,還要考慮文學素養對學生的影響,文學素養也應成為語文能力評價的一部分,同時,考試考查過程中,文化的內容也應有所滲透。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和信息科技的發展,語文能力又增加了新的時代內容,將在互聯網上搜尋知識和使用網上搜集資料的能力也包括在內。因此在采用計算機進行語文測試之余,還要考慮在語文能力測試中,運用信息科技,同時也要把語文能力中的讀寫和自學能力推展至互聯網的層面,如通過互聯網搜集資料、編制研習報告等,這就使語文評價的內容更加綜合。第三,評價的過程化。新課標指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商岢捎贸砷L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币虼?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旨在考查學生學習進展情況,總結性評價旨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和結果。按照新課改的要求,語文教學評價將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聽說讀寫能力,注重學生的意志、品質、習慣的形成和培養。而不是簡單的以一次總結性考試所替代。

新課程環境下,語文教學評價將如何構建。一是要明確評價的目的,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的評價新理念。語文課程評價所依據的核心理念有兩條:“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立足過程,促進發展”,集中體現新課程改革在評價改革方面的價值取向,也是語文課程評價改革的基本出發點。二是全面認識評價的功能?!墩Z文課程標準》規定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功能是:考察學生達到語文學習目標的程度;最重要的是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檢驗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改善語文課堂設計,完善語文教學過程,最終達到有效促進和發展的目的。課程標準特別指出,不能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而是要強調發展和改進的功能。語文教學評價的反饋功能。語文教學評價一定要有效度、信度和區分度,它不但要評價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還要評價學生的思維水平。三是語文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我們強調語文學習中貫徹素質教育,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因此,考試必須著眼于語文學習的整體來命題,要考查學生的語文閱讀寫作能力,考查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不是把著眼點放在一些枝節問題上。試題如果著眼于無數細小的知識點,著眼于玄妙莫測的分析,那么,如果考察篇目出于課文內,則課文就會被無端地肢解,如果考察篇目出于課外,則會有無數課外篇目引入到課堂內來加以肢解分析。當考試成為篩選的重要手段時,考試就從手段升格為目的,尤其是與獲得文憑有關的校外考試。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涉及到課程改革的方方面面,責任不僅僅在一線教師,需要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進行。比如,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僅以分數評價教師的評價制度??荚嚥豢赡芸汲鰧W生所有的素質和能力,依據學生考試分數評價老師,且作為唯一的依據是不合理的。要徹底改變這種現象,要依靠考試命題和招生制度的改革。眾所周知,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程度上來自教師,也是不爭的事實。教師要努力探索唯分數評價背景下,如何做到升學率指標和學生全面個性的發展協調一致。探索新課程環境下“三維”評價模式,相信只要學生的多元素質提高了,綜合學習能力提高了,考試成績也自然會提高了。

作者簡介:王友才(1955—),男,山東費縣人,大學本科,曲阜師范大學附中特級教師。

猜你喜歡
評價標準語文教學
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指標體系評價標準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