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元素在“南洋風格”繪畫中的呈現

2009-12-09 05:55林保德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1期
關鍵詞:形象精神

林保德

摘要:本文探討在20世紀三十至五十年代華人對新加坡美術發展的影響,詮釋中華五千年文化對新加坡美術尤其是“南洋風格”繪畫思想內涵的熏陶與圓融作用,以當時華人移民及商貿往來,解讀華人的南洋情結對新加坡美術發展,及“南洋風格”繪畫所產生的文化效應。

關鍵詞:南洋風格 南洋風情 形象 東方元素 精神

一、緒論

新加坡美術發展具有微妙的歷史與文化因素,源自東方與西方兩大文化的影響,使新加坡美術具有了東西方文化哲學的思想內涵。新加坡的文化基石源自南洋原住民美術元素。在漫長的歷史發展與文化進程中逐漸醞釀了具有東南亞色彩的南洋風情形象,此形象在往后中國畫家南來寫生及交流中,孕育了具有南洋色彩的新加坡繪畫風格。

南洋樸實的民風、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構建了具有民族精神的南洋鄉土繪畫,東方藝術的理念與精神元素更激起了華人畫家的愛國精神,以及對中華文化情操與美術教育的熱衷。廈門美術教育家林學大在1938年創立了東南亞第一所藝術學院——南洋美術??茖W校(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簡稱南洋美專(現為南洋藝術學院),成為當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美術教育的重要學府,為當時南洋地區培育了很多美術人才,被譽為新馬藝術家的搖籃。新加坡美術發展與教育基石源自南洋風情的內涵與元素,并形成“南洋風格”繪畫的精神源泉,南洋繪畫元素的探索與研究,以劉抗、鐘泗賓、陳文希、陳宗瑞、張荔英、葉之威等為代表。

二、南洋風情與中華情結

移民的文化歷史背景致使新加坡美術發展呈現多元性,構建了極微妙的歷史與生活元素,而新加坡則承襲了兩大文明的精神與內涵。同時東南亞原住民文化因客觀因素演變,形成具熱帶情調的南洋風情,而具有東南亞色彩的生活習俗,醞釀了南洋風情形象。此形象在往后的美術交流中孕育了“南洋風格”繪畫基礎,以及20世紀五十年代新加坡畫家的南洋風情寫生佳話。華人畫家陳宗瑞、陳文希、劉抗、鐘泗賓等,陶醉于對南洋風情的描繪,發展了具有南洋特色的東南亞典型繪畫形式,構建了南洋地區特有的繪畫風格,稱為“南洋風格”繪畫(Nanyang Style)。

中國繪畫大師徐悲鴻自1919年起多次拜訪新加坡,完成了許多偉大的繪畫創作,響應救國抗日的號召,賣畫籌款為中國的抗日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徐悲鴻在南洋寫生期間沉醉于南洋島國的風土民情,締結了南洋情結,對南洋鄉土的熱愛,成為往后文人雅士對南洋文化的論述話題。

來自廈門美術??茖W校的林學大,在集美校友會的協助下創辦南洋美專,成為廈門美專的海外延續,這在當時被視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向海外延伸的表征。

林學大對新加坡美術教育的影響深遠,其對美術的熱愛形成一股探索南洋美術精神形象與內涵的浪潮,是中國傳統儒道學說在南洋的釋蘊,此文化精神孕育了南洋的美術教育及藝術發展。林學大的藝術執著與中華情結,促使多位華人藝術家拜訪新加坡,南洋美專成為當時海外藝術家到訪南洋的重要聚點,從抗戰救國到改革開放,多位中國繪畫大師先后在南洋美專執教及講座,徐悲鴻、劉海粟、程十發、黃胄、王乃壯、范曾、尹積昌、吳冠中、方力鈞等對南洋美專及新加坡美術的交流影響深遠。此乃實際意義上的全面性藝術互動,是東方元素的延伸。

三、新加坡美術發展與東方元素的釋蘊

東西文化與南洋元素的影響致使新加坡美術發展呈多元性,西方美學理論框架逐漸形成,推動東方精神內涵訴求應運而生。在多元民族及宗教社會,這種思想哲學更體現出其包容性,因此“南洋風格”繪畫的東方元素思想觀與中國五千年文化浩瀚一致,體現了其博大與永恒。南洋美術的精神內涵除了原有南洋“土生”元素外,東方精神哲學理念的隱喻,也是“南洋風格”繪畫的重要元素,此元素乃東方哲學思想的延伸?!澳涎箫L格”繪畫深受中國傳統“道”學說的核心思想的影響,其思想構建源自事物的基礎原創性,不受外界時空與潮流的影響,是樸實的純真精神。因此,“道”的精神哲學是研究“南洋風格”美術發展的重要精神指引。從“道”的精神哲學理念基礎為起點,以宇宙自然的循環作息,天地與人的自然關系,對客觀事物演變以自然的形態釋蘊,探討藝術向度與美術格局。

中國元素的形成蘊含于每一個華人的生活作息中,中國哲學思想孕育了五千年中華文化,在華人移民社會涵蓋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理念,形成華人在異鄉生活求存的精神源泉。南洋畫派的形成,南洋風情的存在,“南洋風格”繪畫的構建,基本上出自于同一個哲學概念,因此新加坡美術的發展與形成是“南洋風格”繪畫的升華,源自東方元素的圓融作用。

“南洋風格”繪畫是南洋地區美術在多元種族文化背景與東方元素的融合作用的成果,其理念體現了早期華人移民對祖國文化的追求。在探索歸屬感的艱辛歷程中,內心思想與客觀環境的對立與磨合,形成了南洋美術的基石,形成本土文化的雛形,此過程具有客觀環境與主觀環境因素的互動。在戰后脫離殖民地統治的南洋社會中,政治及宗教種族的敏感性更進一步催化了東方元素與南洋原始文化的融合?!澳涎箫L格”繪畫與美術的本土化色彩更顯出其重要性,具有新加坡美術和馬來西亞美術的理念風格的產生,足見東方元素釋蘊影響的深遠。

四、結語

南洋風土民情對新加坡美術發展的基礎構建有重要的意義,“南洋風格”繪畫的構建與形成孕育了新加坡美術發展框架。東西文化與南洋元素的影響致使新加坡美術發展形成多元性,中國哲學思想及南洋伊斯蘭教文化釋蘊了新加坡美術的精神源泉,傳統價值觀及儒道精神形成新加坡美術與教育發展的思想內涵。在多元民族及宗教的社會,這種思想哲學更體現出其包容性,因此“南洋風格”繪畫的東方元素思想觀與中國浩瀚的五千年文化相一致,體現了博大與永恒。

南洋美專在抗戰的背景下成立,表現出林學大對藝術的執著,及中華情結與民族精神在新加坡的延伸。對于日軍的侵略行徑,林學大深感痛恨,對于新加坡的淪陷,南洋美專的停課,雖無奈但仍下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體現出林學大的執著與認真,這種精神源自中國五千年的傳統價值觀,是儒道精神與內涵的延續。

中國八大美院之一的四川美術學院在抗戰時期成立,當時四川是抗戰的大后方,創校時期徐悲鴻奔走各方。四川美院與南洋藝術學院有著共同的歷史因素及時代背景,中國藝術大師徐悲鴻勞于奔波,穿梭于中國與新加坡兩地,為藝術與抗戰樹立了精神楷模,這是中華文化與精神的延伸,同樣也是“南洋風格”繪畫及新加坡美術東方元素的一種體現。

(作者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生、南洋藝術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鐘瑜.南洋美術系列之三:南洋美術之父——林學大.南洋美術.總25期.

[2]林學大.本校創辦經過的回憶.學大.南洋美術??茖W校,1986.

猜你喜歡
形象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都精神
拿出精神
鐵骨柔情——論《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形象
開創硬漢派偵探小說先河
論導演創作的指揮棒
《水滸傳》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豬形象比較
精神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