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現代視野下高職院校教師的素質

2009-12-10 06:47吳雪會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09年22期
關鍵詞:教育事業教師素質現代化

[摘要]教師素質的發展是新時期教育界面臨的重大課題。只有具備了現代化素質,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文章從人的現代化理論入手,探討了高職院校教師應該具備的現代化素質。

[關鍵詞]現代化 教師素質 教育事業

[作者簡介]吳雪會(1973- ),女,陜西眉縣人,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德育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高職德育研究。(陜西寶雞721013)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09)33-0048-02

現代社會急速變革,處于社會變革背景中的教育也持續嬗變,以期適應和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教師作為現代教育制度的執行者、現代教育內容的實施者,其自身的現代化對整個教育的現代化具有戰略意義?,F代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現代化素質,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對自己事業的忠誠,充滿信心。只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才有可能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一、現代性的基本特征

現代人格是一個多變量的復合體,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整合性。主要包括如下12個方面:樂于接受新的生活經驗、新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準備迎接社會的變革;思路開闊、頭腦開放,尊重并愿意考慮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注重現在與未來,守時惜時;有強烈的個人效能感;有計劃性;尊重知識;可依賴性和信任感;重視專門技術,有愿意根據技術水平高低來領取不同報酬的心理基礎;敢于挑戰教育內容和傳統智慧;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了解生產及其過程。①

著名學者卡爾在大規模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將人的現代性歸納為7個方面:是積極分子而非消極分子;實現計劃時依靠自己而不依賴親朋;個體主義而不過度認同他人;樂于都市生活的刺激和機會;相信普通人都有影響社會的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盡可能運用大眾傳播媒介。國內學者張麗華則認為現代人的特征表現在5個方面:現代人的情感素質開朗求新,樂于以新的方式和態度對待生活;現代人的思維方式趨于多元化;現代人的價值取向要求個性化和理性化的高度民主集合;人際關系上從親密性的首屬關系轉向短暫的次屬關系;行為活動呈現時間上的同步化、標準化和線性化,改變了常人在其生活中處理時間的方式等。②

綜合上述有關現代人格特征的描述,我們認為,一個現代人在人格上應該具備下列特征:以開放的態度對待新事物,有廣泛的興趣,關注社會生活中的變化;對待生活積極樂觀,有自信心,面對困難能積極應對,而不屈服于命運的安排;具有獨立性,能運用自己的思維理性地分析和看待問題,不屈從于權威和外界的壓力,能合理地形成和堅持自己的意見,具有反思性;有較強的時間感,善于規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移情能力,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不完全信由經驗的支配,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作用。

二、教師的現代化素質

上述現代人的特征,當今教師也具有。教師人格現代性的特殊性就建立在這個“背景”之下。目前在教育學領域中,也有不少對教師素質、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其中對教師的教育觀念轉型、素質結構優化、教師生涯與發展等的研究,都或多或少關涉到教師的現代性。結合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素養,這種專業層面的現代化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專業水平是從事教師工作的先決條件。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是做教師的根本條件。知識廣博既是教師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的前提,也是教師綜合運用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前提。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許多原來是科學幻想的東西都已變成現實,新的科學知識、信息不斷涌現,學科間的滲透性、交叉性越來越強,知識的綜合程度也越來越高。教學工作面臨著多層次、多學科、多元化的挑戰。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隨時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具備廣博的知識,才能為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奠定基礎,才能講解入理、論述有力,使教學內容體現出深度和廣度的統一。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不僅是為人師的資格條件,而且也能給學生樹立榜樣。教師只有永遠保持對科學文化知識認知的超前性,才能將知識的魅力展現在學生面前,起到誨人不倦的作用。

2.對信息的加工和應變能力比知識的儲存能力更重要。即要注重信息的獲取和利用。網絡能夠及時、迅速、完整地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但其中也充斥著各種負面信息,學生在獲取這些信息時容易囫圇吞棗,缺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先行一步,對學生能涉獵到的信息進行加工,使之易于被學生接收。教師要以開放式的眼光評估和引導學生五彩繽紛的心智流向,科學對待母體文化和異質文化。③

3.重視教育理論。在反思教育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重視教育理論的作用,豐富的經驗仍然是寶貴的,但以經驗為基礎又不能局限于經驗,在經驗之外還要具備現代的教育理論知識。教師必須具有教書育人的本領,必須懂得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掌握最基本的教育理論知識,運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正確地培養和指導年青一代,并在此過程中使自己的工作經驗上升為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指導教育實踐。不少所謂經驗豐富的教師常常落伍,原因在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經驗往往是“過去時”。除了迅速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適應教學的新需求外,別無選擇。

4.具有合作精神。廣泛參與學校事務和學生活動,注重與其他教師的合作,具有團隊精神?,F代教師需要很好地和校長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學生合作。這是現代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理解學生存在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主動幫助學生尋找錯誤的源頭,與學生共同解決學習、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只有廣泛參與、積極合作才能保證學校教育眾多方向協調一致,還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個人發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共同提高。

5.具有獨立性和創新性。在學校教育中,一個傳統的教師傾向于附和權威的意見和觀點,這種依附性不利于教育創新。長期以來,教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都是將已有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的一切職能都是圍繞知識傳承展開的,其中恰恰缺乏了現代教育最重要的一條——對未知的探索?,F代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求異性、發散性思維,去探索未知的科學真理,去創造、開拓新的科學領域。具有獨立性和創造性的教師具備鉆研教育現象的能力,對教育教學的新內容、新方法、新趨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密切的關注,喜歡嘗試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時時對自己的素質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趨勢。

6.具有昂揚的精神面貌。昂揚的精神狀態意味著心態年輕。年輕的心態是跨越教師與學生之間“代溝”的橋梁,是師生之間心靈交流的黏合劑。教師昂揚的精神面貌關鍵在于年輕化的心理。年輕化的心理是指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高度的敬業精神、責任感和事業心,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情緒特征、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的精神、豁達的胸懷和真誠的態度、廣泛的興趣和堅定的自信。具備這些心理特質,教師的思維必然開闊、活躍、深邃,富有創造性,態度必然傾向于對人格和心靈的追求。新時代的教師應當崇尚美,力求教育智慧的優化,教育人格的豐滿,努力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充實自我,完善自我??傊?年輕化的心態能使教師的思維、精神、態度和風貌“保鮮”。

7.善于溝通、協調和組織管理?,F代教師必須建立新的師生觀,即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新型師生合作關系,革除傳統應試教育中“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高情商者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緒,善于把握他人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情,有效地與他人溝通。作為教師要與學生順暢地溝通,管理好學生,就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領悟其感受,平等對待學生。優秀教師善于理解學生,對學生有感情,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從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和成才的角度謀劃自己的工作,因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的喜愛是教師融通和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而且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將直接影響

到教師的命運。

三、教師的角色定位

在現代化的教學時代,教師將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的導師、意義建構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合作者、信息資源的設計和查詢者、學生的學習顧問、研究者和學習者等角色轉變。

1.導師。在網絡時代,人們很容易獲得信息,教師的角色不再是以信息的傳播者或知識體系的呈現者為主,其主要職能已經從教轉變為導。這種職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引導。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2)誘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3)指導。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認知能力;(4)輔導。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使他們能夠很快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完成學習任務;(5)教導。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樣,教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時代精神的品質,具備區分良莠信息的能力,抑制新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

2.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下,教師的作用將不再僅僅局限于將一套組織得很好的知識組合,清楚明晰地講解或呈現出來,更主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將當前學習的內容盡量和自己以前知道的事物聯系起來。

3.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和查詢者。教師將承擔在線信息查詢和顧問的角色,幫助學習者學會如何獲得信息資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完成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意義建構。

4.學習過程的合作者。在信息時代,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與學生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研討,促使學生在合作的學習環境中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在這種新型的學習環境中,教師作為群體協作者的作用體現在組織協作學習,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5.課程建設的開發者。在信息時代,教師必須考慮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劇烈變革對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將社會需要放在首位,改變傳統課程體系中的一些內容,重新確定基于一系列新的技能、技巧的課程體系及課程結構,重新組織課程的教學形式、教學策略,不斷評價完善新的課程體系。

6.學生的學習顧問。為了適應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使每個學習者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特點的教學幫助,使每個人的潛能都得到最大的發揮,作為學生學習顧問的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對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給予一定的檢查、評價,其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7.教育問題的研究者。當教師被新技術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教育研究,教師的角色應由“教書匠”向“教研型”教師轉換,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專家。

8.新知識的率先學習者。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型社會。在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得洛爾在主題發言中強調了教師的四點責任,其中之一就是教師自身的培訓,教師必須終身學習并不斷地培訓自己。教師要對人類與自然、人類的歷史與未來有更深入的洞悉,并把這種洞悉的方法和能力傳授給學生;教師要善于以各種方式與外界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將社會的細微變化及時準確地傳導給學生。

[注釋]

①(英)克爾斯.人的現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22.

②張麗華.社會現代化與國民人格的重塑[J].教育科學,2000(2):31.

③潘涌.全球化時代高校教師素質結構論[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2(2):16.

猜你喜歡
教育事業教師素質現代化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淺談區角游戲對幼兒素質教育的作用
教學反思與教學的關系
新建本科院校課程考試管理工作現狀及思考
中職學校如何加強教學研究分析工作
淺議高職英語教師語言基本功的提升
淺談小學教師素質現狀及提升對策
如何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高校有效貫徹落實
我國教育管理信息化發展狀況與對策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