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會做事》為載體的職業價值觀教育探索

2009-12-10 06:47王吉明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09年22期
關鍵詞:學習者價值觀學會

[摘要]《學會做事》一書可以給我們職業教育中的價值觀教育帶來深刻的反思和借鑒,根據此書的內容及其描述的四步循環教學模式,職業價值觀教育應在知曉、理解、評價和行動四個層面漸次展開。這樣,職業價值觀教育就成了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評價和行動中體驗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在個人幸福與工作滿意之間進行協調,以實現個人的統一、完善與和諧。這意味著他們在認知階段所獲得的價值觀,將會進入情感階段,并在行動階段落實,從而實現自我完善。

[關鍵詞]學會做事 職業價值觀教育

[作者簡介]王吉明(1956- ),男,山東青州人,山東經貿職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山東濰坊261011)

[課題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教育中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驗”山東子課題組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JA060170)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09)33-0137-03

一、《學會做事》引發的思考與實踐

1999年4月,第二屆國際職業教育大會確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為教育的四個支柱。為了使四個支柱能真正在全球教育中發揮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亞太地區網絡組織專家于2005年編寫出版了《學會做事——在全球化共同學習與工作的價值觀》(簡稱《學會做事》)。2006年,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余祖光先生將該書翻譯成中文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1.《學會做事》一書中對我們具有借鑒意義的主要觀點?!秾W會做事》一書中提出的一些關于職業教育和職業價值的觀點,對我們來說是很有震撼性的,包括以下觀點:(1)價值觀教育應當成為職業教育和培訓新的特征之一,引起職業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并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大力推行。(2)職業教育和培訓中,任何一個全面統一的人力資源開發項目,都應該以培養負責任的、自由的和成熟的個人作為目標,他們所需要掌握的,不僅是一定的技能和對最新技術的了解,同時還需要具備深厚的人類價值觀和態度——對自我價值、自我尊重和尊嚴的認識,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誠實正直、守時負責;能夠適應變化的形勢,知曉和理解困難和問題,創造性地拿出解決方案,和平解決爭端,有效地掌握世界、自己和他人的現實情況;既有全面的綜合知識,又具備某個領域的專門知識、具備在學習型社會中繼續學習和接受終身教育的能力。(3)現代教育已變得太專業化,分類過細、支離破碎。但是,我們卻沒有完全開發出人的天賦。過分強調知識和技能,使得我們忽視了價值觀和態度,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具有相當技術能力,但他不一定就是一名誠實負責的工作成員。因此,我們需要把負責任的公民的價值觀和標準,滲透到通用能力、職業道德、技術和創業技能的培訓中去,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4)職業教育和培訓應當允許個性與個人特質的協調發展,培養獨立精神和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培養理解、判斷、批判性思考和自我表達的能力;通過開發必要的智力工具,發展技術技能以及態度,為個人終身學習做好準備;發展決策能力,積極、明智地參與工作的能力,在工作和社區中進行團隊合作和領導的能力;讓個人在信息和通信技術的迅速進步中能夠及時應對。

2.《學會做事》一書給我們帶來的反思。上述觀點的提出,不由得我們這些職教工作者不進行深刻的反思。

反思之一:我們歷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強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個人成長發展的作用。各職業院校都把以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列入了重要日程,開設了專門課程,按理說,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有了明顯的提升,但企業家們為什么總感覺我們的畢業生素質似乎缺少了什么?企業選人用人在經歷過學歷取向、能力取向后,素質取向為什么如此走紅?是意味著企業和社會對人才素質、品格要求更高了,還是我們對學生品格秉性方面的培養需要強化呢?

反思之二:價值觀教育必須貫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但在此基礎上是不是還需要進行社會主義一般價值觀教育?全人類共同價值觀教育?個人價值觀尤其是職業價值觀教育呢?如果需要,對學生個人的職業價值觀教育應賦予哪些具體內容?這些內容與社會主義價值觀又是什么樣的關系?等等。

反思之三:我們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職業素質教育中,工作是十分努力的,也采用了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如開設必修課、考試課、記學分、評優推先,甚至與獎助學金聯系了起來。但我們仍然經常遭受學生的冷遇,學生不僅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甚至對專業課、技術技能課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倦怠。我們以為給學生的是豐盛的大餐,滿腔熱情地希望他們一擁而上分食殆盡,但我們看到的卻是他們的不屑一顧,就像吃糠咽菜般的勉強,這又是為什么?

反思使我們不得不對以往的職業價值觀教育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我們在教學生“做事”這件事上盡善盡美嗎?能不能從《學會做事》中借鑒一些有益的東西,來改進職業價值觀教育呢?于是,一批從事職業教育的專家、教師開始以《學會做事》為載體,研究怎樣做好職業價值觀教育。在余祖光先生帶領下,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辦公室將《職業教育中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驗》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從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多個側面進行了探索與實驗。尤其在山東,組成了由六十多家高、中等職業院校參加的子課題組,對《學會做事》原書做了本土化、教材化處理,編寫了《學會做事·贏在起點》一書,對職業價值觀教育選修課的形式、內容、方法做了重點研究與實踐。

二、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模式概要

從內容上看,《學會做事》以人的尊嚴、勞動的尊嚴為中心價值觀,以健康、人與自然和諧,真理與智慧,愛心與同情,創造,和平與公正,可持續發展,國家統一和全球團結,全球精神為核心價值觀,并在以上2個中心價值觀、8個核心價值觀基礎上延伸出了33個相關價值觀,結合提出的價值觀編寫了35個教學模塊,構成了完整的共同學習與工作的價值觀體系框架和教學內容。

從教學模式上看,近兩年來,在北京、山東等地的教學實驗證明,由奎蘇姆賓建議的四個教與學的循環步驟深受師生歡迎,教育效果明顯。為此,我們把《學會做事》中有關“知曉、理解、評價、行動”四步循環教學模式的描述轉錄如下,供參考。

第一步:認知層面——知曉。這一層面主要幫助學生尋找和考察一些具體的價值觀,了解這些價值觀是如何影響我們自身和其他人的?是如何影響我們工作中的行為、職業道德、生活方式的?使他們對價值觀樹立基本的認知。

第二步:概念層面——理解。學習者如果要理解知識并且具備深刻見解,還需要有智慧。所謂智慧,就是了解主觀事物和客觀現實的本質,從而能夠具備理解各種人、各種系統以及他們之間的內部聯系的能力。如果學習者對于概念的掌握很牢固,他們就能更全面、更容易地掌握這些概念。因此,這一步的主要工作是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潛能,進一步理解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和本質要求。

第三步:情感層面——評價。知曉與理解并不能保證價值觀被學生內化和整合。因此,必須確保價值概念滲透到一個人的體驗和反省中,最后能夠在一個人的情感層面得到肯定。簡單來說,這些價值概念將經過三個過程:被選擇、被評價和付諸行動。由于教和學是通過學習小組來進行的,通過評價過程,學生不僅能確立正確的價值觀,由此可能獲得的額外好處是,學習者需要同時學會欣賞、接受和尊重自身的價值觀以及他人的價值觀,學生可以因此而更具有包容心。

第四步:行動層面——行動。經過評價的價值概念最終將導致行動。無論行動是否能夠體現學生此后的溝通技巧、決策能力、團隊合作精神、非暴力沖突和解決能力等,價值概念遲早總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學習者所面臨的挑戰,是要將從概念所得到的價值,經過情感層面以后,落實到人的行為。有時候,這是一個自發的過程。有時候,這需要通過某些特定領域來提高學習者的技能。

三、開展職業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做法

按照奎蘇姆賓倡導的四步循環步驟整合后的新教學法,會帶來教學組織方式的重大轉變:從重內容向重過程、從重認知向重評價、從以教師中心向以學生中心轉變。這樣,我們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就成了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評價和行動,在與自己的內心、與教師、與同學互動中體驗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學習者能夠在個人幸福與工作滿意之間進行協調,以實現個人的統一、完善與和諧。這意味著他們在認知階段所獲得的價值觀,將會進入到情感階段,并在行動階段落實,從而使他們實現真正的自我。而要達到這樣的教育效果,教育的實施者將面臨諸多新問題、新挑戰。為了有效應對這些新問題和新挑戰,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地研究和探索。為此,我們的做法和心得是:

1.把評價和行動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主要著力點。以四步循環模式為主要方法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倡導學習者進行自主性、體驗式學習,并把評價和行動過程視為體驗式學習的兩個重要支點。通過評價來發現問題、啟迪思考,能觸及靈魂,點燃情感。這樣,知曉與理解了的價值概念才能被內化,并納入個人價值觀體系中。行動是幫助學習者將所學到的知識和內化了的價值觀應用到實際中去的過程,是最直接、最現實的體驗過程。學習者只有在行動中真正感受到踐行某種價值觀所帶來的生活質量改善時,才會樂此不疲,才會真正實現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化。

評價可以是個人既有價值觀的反思與考量,也可以是對組織或社會中相關價值觀的審視和研判。就教學過程中的個體評價而言,評價就是老師設局,學生說話,直指人心,晾曬靈魂;就社會評價而言,評價就是透析現狀,發現問題。因此,教育者在評價環節的設計上,要緊緊圍繞相關價值觀,確立評價目的,準確設計評價題目,恰當引領評價過程。在評價的原則上,要堅持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正面評價為主,以激勵學生不斷認同和內化價值觀。教師要學會欣賞和贊譽學生,在適當的時機抓住重點和實質,適當點評,取畫龍點睛之效。

行動過程是要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敖?、學、做相結合”是我國職業教育倡導的一個重要原則?!敖?、學、做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如組織一次有目的的課外或社會活動,是一種現實的做;組織一次課堂拓展訓練是一種模擬的做;甚至利用案例教學也是一種做,只不過它是通過別人所做來學習,是一種虛擬的做??傊?行動和做是價值觀教育的目的,也是手段,決定著價值觀教育的最終成效,如何利用好這一手段,取決于教育者的靈感和教育機智。

2.把師生共同受教育作為價值觀教育的立足點。在傳統模式下,教師往往被視為知識和技能的所有者,是價值觀的楷模,是權威、專家和偶像。這在推動社會重視教育、重視人才,促進教師為人師表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但如果教師一旦看起來不那么像“專家”,不是太高尚時,往往會使學生對他所教的內容產生逆反情緒。所以,教育者應該要求自己成為專家,成為高尚的人,但絕不能以圣人的姿態和面孔對待學生。因為教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尤其是在價值觀教育上,有許多新領域、新觀念對老師來說也是新東西,也需要一個學習過程。因此,教師要樹立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領悟、共同感動、共同成長的教學觀,不是以布道者,而是以協調員、組織者、參與者姿態和心態來做職業價值觀教育這件事,這樣,就會更有主動權,更具感召力。因為這樣做本身就是對學生尊重、與學生平等、為學生服務、對工作負責、與學生分享的行為,而尊重、平等、服務、負責、關心、分享也正是我們要學生接受、養成的職業價值觀。

3.把學生走向前臺作為價值觀教育的突破點。課程實驗證明:灌輸式、布道式的價值觀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而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更能激發學生興趣,更能觸及靈魂。體驗式學習、互動式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教育者要提供一種學習機會和氛圍,讓學習者能真正地、自由地進行探索、表達和發現,最終把自己有意識選擇和內化的價值觀落實到行動中去。因此,誰站在講臺上的問題,不只是一個誰在臺上誰在臺下的問題,而是教學理念的問題,是誰為課堂主體的問題。以往,我們把課堂視為教師的舞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我教你學、我講你記、我要求你照做”,課堂是老師表演、展示的場所。這種模式往往會限制學生的主動性,與體驗式學習格格不入。因此,老師應把學生推向前臺,自己退到“后臺”,把師生關系轉變為組織協調者與參與者的關系、編導劇務(教師)與演員(學生)的關系。教師負責設計劇本、提供機會、營造氛圍,指導學生參與互動。顯然,這樣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自己與內心互動的課堂,如果方法得當,應該受到學生歡迎。

4.把營造生動活潑、開放誠懇的課堂氛圍作為價值觀教育的支撐點。知曉、理解、評價、行動四步循環模式遵循了人類認知和行為的一般規律,是有一定科學性的。它之所以魅力無窮,深受歡迎,就在于它幫助我們沖破了傳統、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高度的開放性、靈活性、包容性使我們豁然開朗。在這種模式中,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新創意的,只要符合價值觀教育需要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有用武之地。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頭腦風暴法、拓展訓練法、項目驅動法、心靈震撼法、自我感悟法,甚至引導性深思、辯論、小品等,都可以出現在課堂上,成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體驗人生的載體,成為個人職業價值觀內化、外顯的重要方式。

在價值觀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還要保證在學習環境中提供一個民主的空間,形成一種開放的、誠懇的、真摯的、非壓迫式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習者才能自由地展示自我,學習者與教育者之間才能形成有意義的平等互動。如果課堂是壓迫式的,教師只是希望學習者作出自己期待的回答,學習者自然也會傾向于說出他們認為教師所希望聽到的答案,而不會說出真實感受和想法。這樣,失去了坦誠,職業價值觀教育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將是徒勞的。

[參考文獻]

[1]余祖光.職教改革前沿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國際教育和價值教育學會,國際職業教育中心.學會做事[M].余祖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學習者價值觀學會
在線學習環境下學習者畫像構建研究
我的價值觀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情感過濾假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正式學習環境下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者模型研究
價值觀(二)
價值觀(一)
學會分享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學會分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