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地域文化看卞傳忠散文思想特點

2009-12-16 09:18史懷寶
威海衛文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道家散文思想

史懷寶

卞傳忠先生的散文大氣深情,純凈感人,具有濃郁的地域特點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而這種思想與他家鄉的地域文化息息相關??梢赃@樣說,他的故鄉所處地域的水滸梁山的深情俠義思想、孔子誕生地的儒家思想、泰山的道家思想,是他散文思想內涵的土壤,也構成了他散文的思想特征。

深情俠義的水滸梁山思想構筑了卞傳忠散文的底蘊。

卞傳忠先生的家鄉是山東東平的一個小山村,正是《水滸傳》故事的發生地?!端疂G傳》在文壇上的地位不必重復,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深情俠義思想被中國百姓普遍接受,也對卞傳忠先生的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他散文中所散發出的那種情真意切的氣息,我們體會到這種思想的魅力與發展。

親情描寫字字帶淚。

散文卷一名為“情恩如山”,有10篇散文對親情進行了重筆描寫?!陡赣H這個人》一文滿懷深情地描寫了父親樸實、善良的形象:對上,父親孝敬奶奶爺爺;對下,關心兄弟姐妹、孩子;對外,隨和、忠誠、沉穩、自信。他心地無私,當飼養員的他,寧愿一個人在山路上沉重地拉著人力地排車走一晚上,也不擅自使用生產隊的牲口;他從不打孩子,但教育孩子的道理說得令人心服口服。散文中多次提到母親,母親是一個吃苦耐勞、很重大義的農村婦女,為了整個大家庭,她不讓自己的孩子上學,而這對一個望子成龍的母親是多么的痛苦。散文中多次寫了與大哥情誼,大哥人品好,學習好,工作好,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更重要的是他有善良的心靈:為了照顧父母,他放棄去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到離家很近的鄉村教書;弟弟在外當兵,他一個人把孝敬老人的重擔扛起來。他時刻安慰弟弟:家里有我呢,你放心在外面工作吧。這些親情的描寫細致入微,字字帶淚。其實,我們的父母、兄弟何嘗不是如此呢!這正是作者與讀者共鳴的地方。

戰友情敘述蕩氣回腸。

作者從軍二十八年,對軍營、戰友有著難以描述的情愫,這種感情在多篇散文中都有體現。在《當軍歌響起》中,數百名戰友全體起來高唱: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歌罷,幾位老首長都擦眼睛,好多戰友都擦眼睛,兩眼噙滿淚花,我也鼻酸眼潤……在《一個老軍人的家庭》中,他寫魏有志結婚一天接到命令就返回部隊,在艱苦的小島上,由于自己忙在一線,不能照顧兒子,致使兩個兒子因為發燒得不到及時醫治而變成啞巴,當作者訪問這位老軍人、老戰友時,老戰友眼睛有些濕潤,但卻說“當兵哪有不苦的”。

真情灼灼感人至深。

無論親人情還是戰友情,作者都敘述得真切感人,這種樸素的真情在文中比比皆是。一個老戰友,已經轉業當了二十多年縣委書記,當一聽到作者的聲音,沒有任何思考,就叫出了作者的名字,而且叫得自然、親切。他寫與徐德晉、趙德正、李桃等老戰友感情,寫對家鄉、對軍營、對威海的感情,都非常真誠感人。文中還多處提到軍民之情。在《久違了,老媽媽》中,作者由馬玉濤唱的《老房東查鋪》想起一個1974年冬天野營拉練時一位農村老大娘在大雪天對戰士們關心之舉。這些感情樸素自然、真摯感人,讀來都使人心旌搖蕩,油然落淚。

儒家思想深入散文的骨髓。

儒家思想是我國最傳統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它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目前仍影響著我們以及世界。卞傳忠先生的故鄉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足百里,孔子的思想一直影響著卞傳忠先生。他大量讀書,努力自學,儒家思想深入他詩歌、散文的骨髓。

忠字當頭。

一直接受儒家思想的父親給自己二兒子起名為“傳忠”,就是希望他一生“忠于祖國、忠于黨”,這是卞傳忠先生散文儒家思想教育最初的萌芽和開始。在卞傳忠先生即將參軍從戎的時刻,大哥緊緊握住他的手說:“男兒忠孝為大,你當兵盡忠走吧?!闭且驗槿绱?卞傳忠先生在部隊中懷著一顆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膽忠心,努力學習、忠于職守,贏得了首長和戰士們的好評,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團級干部。這部書的好多文章都體現了這種思想,如對魏有志事跡的敘述、對徐德晉事跡的表達,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一些如《偉哉,井岡山》、《劉公島放歌》、《偉德將軍碑廊紀行》等散文也體現了對祖國、對人民忠誠的思想觀點。

孝的懺悔。

在卞傳忠先生散文中,多次寫了“孝”,寫父輩對奶奶的孝,特別是大哥對父母的孝,都寫得傳神而動人。然而,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因為盡忠而不能盡孝的他卻時常懷有一種懺悔的心理。他非常地愛著善良的父母,而自己又不能在父母的身邊,一旦父親去世,作者這樣寫到:“我常懷未盡到孝心的內疚,在夢里經常和父親對話;醒來后便是對記憶的收藏,對靈魂的拷問?!薄昂⒆訉先宋幢M到孝心的缺憾將是他一生的心理折磨和永恒的精神受難?!边@是作者忠孝難以兩全的無奈和自責,也是深深的懺悔。其實,作者一直掛念著自己父母。在《久違了,老媽媽》中,他寫一位普通的老媽媽對拉練住在自己家中的戰士那樣關心,一晚上不知燒了幾次炕,這使作者仿佛看到自己的媽媽;在《從立雪老人想到的》中,寫一位自己的兒子在外當兵的老太太戀戀不舍地看著路過村里的戰士,只站的滿身是雪,作者不由地感嘆,“看見老人家我就想起了自己的親娘”。在中國二十四孝中,“丁郎刻母”為第一孝,也是說的這種對孝的遺憾和懺悔,所以,作者不必遺憾,其實,他是用盡忠的方式盡孝,父母九泉有知,他們會為他驕傲的。

唯有讀書高。

在《父親這個人》中這樣寫到:可能是身處孔孟之鄉的緣故,父親是個極端的“尊孔者”。他對孔子的思想、學問佩服得五體投地,對孔圣人是“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評價推崇有加,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思想念念不忘……正因如此,父親是一個窮死餓死也要讓孩子讀書的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教孩子讀《三字經》和《千字文》,練習毛筆字。讀書學習思想在卞傳忠先生心中根深蒂固,由于家庭貧困,作者連續兩年不能正常上學讀書,他就趴在課堂外偷著學習;后來上學了,在田間地頭上勞動時,也拿著書本在讀;他入伍時,緊緊抱著的也是一大包書。在《自學的滋味》中,他寫自己“經常在煤油燈下學習到深夜”,還寫了“拼命地自學,有學就上,有試就考”,一直自學拿到大專、大本文憑,走上正團崗位。

道家思想的養生之道。

卞傳忠先生故鄉東平縣屬于泰安地區,他家門前的小山屬于泰山山脈,而泰山不僅是世界文化和物質遺產,也是我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道教作為我國的傳統宗教,其思想影響深遠眾人皆知。文品如人品,分析卞傳忠先生的散文,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道家思想的閃光點,同時,也閃耀著作者養生處世境界的光彩。

清靜無為的境界。

清靜大家都可以理解,莊子倡導去物欲致虛靜以養神。其實,卞傳忠先生也一直追求這個境界。他在《我的書房》中這樣寫道:夢想著有一排大書架,好使我多年積累的那些書安個家;夢想著有一張足能展開四尺整宣的大書桌,供我在家人入睡時能馳毫驟墨,度過那暢酣銷魂的時光。后來,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為報玉庵,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讀書、思考、寫書法、做文章。按照道家說法,無為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做事非常謹慎,不輕易妄動。這一點,也非常符合作者做文做人的原則。他做事謹慎,文風樸實。而他在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的清逸詩社,則更加體現了他的這種思想。他在《清逸詩社坦言》中說,“清”意為清正廉潔、清凈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還有清新、清風、清韻、清幽等意;“逸”取超群逸興之解,有飄然高潔、瀟灑出塵的意思。所以,清靜無為不僅是作者詩文的境界,更是作者人生追求的一種崇高境界。

返樸歸真的風格。

貴柔,返樸歸真是道家思想所倡導的一個重要理論,在卞傳忠先生的散文中也體現得比較充分。首先語言洗練、樸實,不隱晦,不做作,讀來眉清目秀,親切自然;再就是敘事手法,簡潔明了,不枝枝蔓蔓,讀他的散文,讓人有一種小溪清澈見底一目了然的感覺。正是上述兩個特點,形成了作者散文返樸歸真的藝術風格或者說藝術境界,讀來有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

形神兼備的人生修養。

作者一直將書法藝術、文學藝術作為一種藝術追求,這非常符合形神兼備的道家修養的境界。他自小練習書法,練習了一手“間架結構中透著靈氣,字體俊秀飄逸,有翩若驚鴻之美感和神韻”的好字,這是作者人生修養的形;練習書法過程中,通過對古文化和漢字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的感悟,他開始創作詩歌、散文,而且創作手法越來越嫻熟,收集起來,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兩本厚厚的文學著作,令大家贊嘆不已,刮目相看。而如今,他既寫書法,又作詩文,人生修養真正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

三種傳統思想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對作者書法、散文、詩歌的影響也不是單一的。透過一篇散文,我們往往會看到作者水滸文化的深情俠義,也往往能體會到儒家學說的忠孝思想,同時也能感覺到作者清新飄逸的道家思想。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相互依存,兼容并蓄的存在特點,也是卞傳忠先生散文的高明之處。

猜你喜歡
道家散文思想
我與風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精品獎(30名)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評論獎(10名)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我得了一種叫手癢的病
漫畫道家思想
極限思想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莊子說》(二十五)
漫畫道家思想
一次函數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