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人之道

2010-01-08 05:27薛志剛張李青
北大荒文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思想文化

薛志剛 張李青

內容摘要:“為人”是我國古代許多圣人賢臣追求的做人原則,也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子在他五千余字的《道德經》中有多處論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為后人留下了他的做人原則和許多至理名言。本文就老子的為人處世之道進行前要探討。

關鍵詞:為人 處世 文化 思想

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教育家,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奠定了我國古代文明的基石?!暗赖陆洝笔且徊坎恍嗟膫魇乐?書中的許多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為政治國之道對于我們當前建立和諧社會,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為人”是我國古代許多圣人賢臣追求的做人原則,也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子在他五千余字的《道德經》中有多處論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為后人留下了他的做人原則和許多至理名言。比如,他的“上善若水”的處世之道,是很多圣人賢士追求的理想境界,他提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教導人們要向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處于眾人都不喜歡的低洼之地,只有這樣它才能接近于道,感悟道之真正所在。同時他還號召人們要“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只有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達到“夫唯不爭,故無尤”的高尚境界。老子還教導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到“豫兮若冬河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即做事要象冬天赤腳過河一樣小心審慎,象隨時提防四鄰的圍攻一樣警覺;待人要象作賓客一樣恭敬嚴肅,要象未經雕琢的素材一樣淳厚樸實,行為要象冰柱消融一樣灑脫,象濁水一樣渾厚純樸,思想要象深山幽谷那樣曠達豁達。只有這樣才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勉之徐生”,既讓渾濁的污水得以慢慢澄清,使人們安靜平穩的心境慢慢動起來,顯示出勃勃生機。老子還提出了“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的處世思想,教導人們要在“道義”淪喪之時,更要提倡“仁義”,家庭出現紛爭時更要顯示出自己的孝慈之心,在國家陷于混亂之時,方能顯示出忠君報國之本色。老子還運用辯證法的思想指出“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教育人們要在委屈中求全,屈枉中顯示正直,在淺薄低洼中充實自己,在敝舊除陳中不斷更新自己,并提醒人們只有貪少才能多得,貪多反而會感到迷惘。同時老子還號召人們“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伐,故長”。教導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要自我顯揚,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我夸耀,不能自高自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即達到我不與天下人爭,所以天下也沒有人與我相爭的精神境界。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老子還總結出“知其雄,尋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尋其辱,為天下谷”的生活準則,教育人們要認識什么以是雄強,自己卻要處于雌柔的地位,甘作天下源源不斷,溫柔細致的涓涓溪流。要認識到什么是光明顯亮的東西,自己卻要安于灰暗陰濕的地位,甘心作天下人所未知的楷模。要知道別人的光榮顯耀,自己卻安于處其卑微低下的地位,甘愿作天下曠達遠豁的川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常德乃足,復歸于樸”,即與永恒的“道德”不相分離,復歸到天真無邪的嬰兒狀態;與永恒的“道德”不相錯失,復求到永恒至上的終極真理;用永恒的“道德”充盈自己,復歸到純真素樸的精神境界。在人們德行的表現方式上,老子提出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以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扔之”。即教導人們不要把“道德”只表現在形式上,而要順任自然,貫徹到現實生活的實踐中;只有這樣才能“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即在“道義”失去后而得到“德”,在“德”失去后而得到“仁”,在“仁”失去后而得到“義”,在“義”失去后而得到“禮”,使“道、德、仁、義、禮”這人間的美德相繼相續,永不干枯,世代發揚光大。老子還運用辨證的觀點,指出了“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號召人們要在低下的川谷中尋求真正的“道”,在濁泥污水中尋找潔白素雅的情操,在缺點和不足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寬廣之“道”,在懶散怠惰的生活中不斷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在混世濁俗中不斷追求真誠質樸的“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實現至高無上的無形、無名、無聲、無影的圓滿、成功的崇高道德修養,最終實現“夫唯道,善貸且成”,即利用這至高無上的、唯一的、能使萬物善始善終的“道”,為民謀利。老子號召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糾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即在生活享樂中堵塞欲念之孔穴,關閉貪欲之門戶。不露鋒芒,善于化解人們的意見紛爭,注意蓄積收斂人間最光輝的思想,混合融通塵世的一切煩惱、憂慮。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要“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言,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踐”,即不能因得到別人的小恩小惠而親近他,更不能因得到利而疏遠他;不能因得到恩惠而利用他,更不能得到別人的利益后而加害于他;不能因得到別人的恩惠而尊貴他,更不能得到別人的恩利而小看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超脫親疏、厲害、貴賤的精神境界,才能“故為天下貴”,即受到天下人的尊貴。在為人處世的原則上,老子還提出了“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貴”的做人原則,指出“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即對人有慈愛之心,才能使自己擁有勇猛頑強的意志,對生活保持節儉,才能使自己心底寬廣,只有不敢位居天下人之上的品質,才能使自己成為萬物的首長。老子還指出人們的行為舉止要“言有宗,事有君”,即言論要有主旨,做事要有根據,只有以這樣的態度待人做事,才能言必行,行必果。老子在對待人們的言論、誠信問題上,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的主張,即真正的誠信不是用美麗的語言所表達,真正善良的人不會用花言巧辯去博取人們的信任,一個知識廣博的人不會處處去顯示自己的博智多才。教育人們要少說空話,誠實守信,篤行務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圣人不私,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的精神境界。即有“道”的賢人志士才能無私無藏,盡自己的所有幫助別人,讓自己的內心更為充實;自己給予別人的愈多,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反而更加豐富,以實現人生的價值目標和人生宿愿。

參考文獻:

1.道德經 老子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2.南華經 莊子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3.中國人的幸福觀 (德)鮑吾剛 著 江蘇人民出版社

4.生活的藝術 林語堂 著 華藝出版社

5.南懷瑾講演錄 上海大學出版社

6.與大思想家同行 項政 主編 江蘇出版社

7.圣哲的智慧 林語堂 著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思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我得了一種叫手癢的病
極限思想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一次函數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傳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思想的樂章
思想的樂章
阿吾(一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