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運用

2010-01-08 05:27張長燕
北大荒文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史料資料目標

張長燕

新課標下,歷史教學目標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強調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歷史學習方法,進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歷史知識一個很大的特征是過去性,所以,歷史學習是建立在史料基礎上,對過去的人和事進行的論述、推理,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的運用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論從史出”,就是要求學生能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分析問題,并且得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的內在聯系。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是把歷史結論直接灌輸給學生,而要學生展示出論從史出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想要的結論,教師可以從中發現學生的思考思路和思維痕跡,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解讀史料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從史料中獲取信息,理清思路,提煉觀點;或從中選取某些有效信息的獲取和分析,培養學生對觀點的提煉和論證能力。

一、歷史資料的分類

歷史資料分類有著多種的方法,但從歷史課堂教學實際需要看是兩種:課內與課外。

課內歷史資料主要在課本,主要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和圖片材料。文字材料包括歷史文獻、名人名言、經典著作、法律條文和布告;表格材料包含了數據和文字;圖片材料主要是一些歷史圖片、人物像、地圖,也有部分的歷史廣告、漫畫。課外歷史資料內容比較廣泛,就課堂教學而言,經常用到的是網絡歷史資料,課本沒有的歷史文獻、音像資料、歷史圖片等。

二、資料選取原則

“中學歷史課本曾有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是不直接引用中外原始資料的”,因為“受到課時的極大限制”??朔@一弊端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即服從教學目標,大膽取舍。是重點的仍要強調,該簡單講的就不要鋪的太開,該補充的一定要不怕麻煩。

新課程要求教師“用教材去教,帶領學生走進教材”,作為課程資源,教材應當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而靈活運用,而且凡有利于重難點突破、有利于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養成的教材外資源都可以利用。

三、歷史資料在課堂展現的手段

歷史教學中史料的展現方式不同,對學生起著不一樣的作用。同樣是一道材料題,讓學生看著課本做與老師用幻燈片打出講練效果就不同。因為據統計,課堂上各感官獲得的知識多少是不等的,視覺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所以要重視視覺和聽覺對學生獲取知識的作用。

一是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印發練習,或者直接就憑借教材內的重要資料進行教學。這種手段在展現時存在著局限——不能運用音頻視頻。

二是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課件教學?,F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應用有它的弊端,但優勢更為明顯。德國中學歷史教學就非常重視學生直觀、具體地感知歷史,加強歷史教學的直觀性,這一點上現代技術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1)利用Flash,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課件,利用良好的交互性,采用相關的歷史資料,在教學中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真正實現學科教學的優質高效。(2)利用網絡資源,建設網站,校園局域網與互聯網結合使用,開展探究性教學。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獲取史料,并以史料為證據提出觀點解決歷史問題,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在查閱學習目標掌握基礎知識外還可了解學術觀點、閱讀學習資源、進行檢測、網上討論、完成作業、進行網上交流。

四、資料的運用與歷史教學目標的達成

歷史資料的使用服從于歷史教學目標,而具體教學目標又具有多樣性,所以歷史資料的運用也不可千篇一律,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變化運用。

1.對教教材提供的簡單歷史文獻,進行直接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判斷,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2.通過對典型材料解析題的層層設問,在讀懂基礎上獲取有效信息,培養學生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重視原始資料的運用,引導學生區分史學資料作者的意圖,堅持“論從史出”原則。

4.寓史于情,文字史料是眾多史料中的一種,雖然它能將歷史現象反映地準確可信,但不像實物史料、圖片史料和音像史料那樣有比較直觀的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文字史料則比較枯燥、單調。但是,歷史課堂教學還真離不開文字史料,除了可以論從史出、以史證論外,還可以起到益人神智,鑒古喻今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文字史料中的史鑒因素和情感因素,寓史于情,變枯燥為情趣,進行積極的思想教育,使文字史料具有勸善戒惡的教育功能。

5.把歷史人物放在具體的歷史環境下考察,培養學生探究歷史、獲取資料、評價人物的能力。以李鴻章為例,先指導學生收集與李鴻章有關的文獻資料,課堂上教師列出材料對李鴻章進行評價,引用影片片段《走向共和》給學生以感性認識,再指導學生看教材是如何評價的,最后,學生掌握人物的評價標準。

6.利用影視作品片段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再現歷史場景。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以知識為載體,歷史教學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史料的研習活動。注重運用史料作為問題的證據,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已成為許多教育發達國家中學歷史教學的主要特點。指導學生對歷史材料進行探究,才能使學生掌握處理各種歷史資料的方法,提高學習歷史的能力,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總之,在中學歷史課堂中,史料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元素。我們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發揮出史料的最大功效來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使學生思想得到升華,并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并且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猜你喜歡
史料資料目標
走馬史料贈故里 川渝民間文藝添新篇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資料哪去了/等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