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阿奎那創世形而上學的三個層面

2010-03-14 02:37吳廣成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6期
關鍵詞:造物本性本質

阿奎那在形而上學基礎上建構創世信仰,確立創世形而上學體系。此體系包含三個層面:上帝是世界的第一原則,其本質與存在同一,即純粹的現實活動;創造作為上帝的本質體現和神圣活動就是存在的給予;世界萬物,既絕對受造于上帝,又自有其分有之在,表現為存在論上的依存性和自在性。阿奎那的創世形而上學正是對《圣經》“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信仰告白的哲學表達,代表了新的神學范式。

關鍵詞:阿奎那上帝創世世界形而上學

作者:吳廣成,1976年生,哲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哲學院講師。

13世紀是基督教經院哲學的鼎盛時代,同時也是各種思想學說紛至沓來、紛繁呈現的時代,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種文化圈相互影響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創世問題引起關注,成為各種宗教學說爭論不休的一個理論焦點。為了應對所謂異端和異教思想的挑戰,捍衛基督教正統信仰,托馬斯·阿奎那融匯百家,構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神哲學大廈。在這座大廈的底部,正是他的創世理論。阿奎那的創世論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他的創世論建構于神學與哲學的雙重話語中,既堅持信仰立場,又強調理性原則。創世論不僅表現為一個圣經問題,也成為一個形而上學問題。在阿奎那看來,上帝是萬物的唯一的創造者,是萬物的起點和終點,萬物受造于它又復歸于它。上帝的神圣本質就是其自身的存在,即純粹的現實活動。創造就是存在的給予,世界萬物受造而在。萬物的受造性體現一種存在論上的依存性。創世論聚焦萬物受造的超越之維,而形而上學尋求萬物存在之內在原則,阿奎那將二者結合:“不僅信仰肯定創世,理性也同樣證明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阿奎那創世論乃是一種創世形而上學,而上帝、創造和世界,構成了這一體系的三個層面。

在阿奎那創世形而上學中,上帝論處于優先地位。作為萬物之起點和終點,上帝是一切言語思辨的中心。阿奎那堅持雙重真理說,認為理性和信仰在認識上帝這一點上殊途同歸。因此,阿奎那的上帝論具有強烈的形而上學品質。

《(箴言四書)評注》雖然只是阿奎那神學生涯的起步,但其中所涉及的問題和采取的策略,以及形成的結論影響了阿奎那一生的思想。在這部早期著作中,阿奎那已經較為完整地表達了他的創世觀念。要捍衛基督教創世論,首先就要堅持造物主上帝的唯一性,強調上帝是世界唯一的第一原則。為此,阿奎那把矛頭對準了摩尼教和希臘哲學以及伊斯蘭教。他說:“存在本性可見于萬物之中,或多或少,或高或低。因此,萬物自身的本性就不是他們所擁有的存在。否則的話,存在就屬于某物的實質概念了,而這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可以理解任何事物之實質,即便不知其是否存在。所以,本性必定從他者那里獲得存在,也必然最終有一個與自身存在同一的本性,否則的話就會出現一個無限的倒退。這就是予萬物以在者,這樣的存在必定只有一個,因為從類比的角度說,存在本性在萬物之中意思相同。結果為一,其本質因也為一?!雹谶@里,阿奎那實際上已經指出了存在與本質的區分,并從萬物之在人手展開論證,形上意味濃厚。萬物之在構成了一個等級不同的存在之鏈,其中必然有一個最高的存在者,其存在與本質同一,這就是上帝?;蛘哒J為,對于上帝的種種依賴性并不是萬物之本質,有些事物可以存在而不受造。若此,則萬物并非全都受造于上帝,世界上存在著某些必然存在者。這顯然有悖于基督教的創世觀念。阿奎那說:“任何事物,無論以什么方式存在,都是受造于上帝。因為事物之內所發現的任何依分有而得者,必定緣于它本質上所從屬者,正如鐵因火而熱?!系勰耸亲源娴拇嬖诒旧?,并且持存的存在只能是一;這就好比,假如白是自存的,那它就會是一,因為白由于接受者而成為復多。除了上帝之外,所有存在者都不是它們自己的存在,而是分有的存在?!惺挛锒紒碜砸粋€第一存在者。而這個第一存在者最完滿地擁有存在?!鄙系鄞嬖谧宰?,而萬物依他而在,二者之間構成必然的聯系。萬物既然都是經由上帝的創造而得以存在,上帝就必然地是第一原則;因為除了上帝,無物自有其在。這種從存在論的角度來看待萬物之第一原則,并把這一原則歸之于上帝,正是阿奎那的獨特的貢獻。

原初質料這一棘手問題也是阿奎那必須直面的。在古希臘哲學的背景下,原初質料被認為是一切變化、運動、生成和毀滅的載體和基質,是永恒存在的。為了捍衛基督教一元世界觀,確立上帝作為世界萬物第一原則的唯一性,就要否定原初質料的非受造性和“第一性”。阿奎那強調,原初質料和上帝之間并不僅僅是潛在與現實的關系,更是一個受造者與創造者的關系;二者之間絕對不可能是平等的原則。希臘哲學家最初只看到原初質料的存在,進而又從質料和形式的關系來看待萬物及其原因,強調形式因的重要,否認質料的受造性?!傲硗庖恍┤烁M一步,思考存在之為存在,他們賦予事物以原因,不僅是根據這種或那種事物,而是根據他們是存在者。因此,只要是把事物視為存在者,則他們的原因就是所有屬于他們存在的東西的原因,而不僅僅只是由于偶然形式或者實體形式而成為這樣或那樣事物的原因。這樣的話,我們就必然要說,即便是原初質料也是被萬物的普遍原因所創造?!卑⒖秋@然與這些人的思路是一致的。根據阿奎那的形而上學,作為萬物之因的第一原則,絕不是使事物成為這樣那樣狀態的形式因或者質料因,而是一種存在因。原初質料作為萬物構成中的一個部分,其存在顯然不是自存的,而是受造于上帝的,不論他是被動的,潛在的,還是接近于虛無。在這個問題上,阿奎那深化了奧古斯丁的立場,因為他借助了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同時也超越了亞里士多德,因為上帝不是相對于質料的形式,而是相對于萬物之創造者。

阿奎那的上帝論立足于他的形而上學思想,特別是他的存在與本質學說。在阿奎那看來,存在(esse)首先意味著一種純粹活動?!啊?est)本身的意義并不指一個事物的存在,……它首先表示被感知的現實性的絕對狀態,因為‘是的純粹意義是‘在行動,因而才表現出動詞形態?!莿釉~主要意義表示的現實性是任何形式的共同現實性,不管它們是本質的、還是偶性的?!卑熏F實性與純粹活動等同,視存在為一種活動,這一點為吉爾松等人所贊賞。阿奎那顯然認為,存在乃是那種使一件事物成為一個存在者的現實性。一件事物的存在是它的最高的完滿性,因為如果沒有它,這個事物將什么也不是。這也就是說,“存在乃是形式的現實化”?!按嬖诩词腔顒拥拿Q,因為一件事物之被說成是存在,并不是因為它處于潛在狀態之中,而是因為它處于活動之中?!奔热淮嬖谑腔顒?,那么存在者就是活動的承受者。這也就是說,存在者是存在或具有存在的東西,包含了存在和本質兩個要素。

阿奎那認為,存在者的意義是復合的,因為它指示一事物具有存在。而所謂本質,“哲學家常常稱之為一件事物藉以成為該物的東西,即那種使一件事物成為其所是的東西”。在阿奎那看來,本質回答的是事物之“所是”、“是什么”等問題,而不是“在不在”、“是不是”這樣的問題。所以,存在有別于本質。他說:“凡不存在于本質或實質概念的都是來自本質之外的,都是

同本質一起形成復合物的。這是因為沒有什么本質是能夠在沒有作為其各個部分的諸多事物的情況下得到理解的。但是,每一種本質或實質卻都是能夠在對有關它的存在的任何事物缺乏理解的情況下得到理解的。例如,我們能夠理解一個人之所是以及一只不死鳥之所是,然而卻不知道其究竟是否實際存在。所以,很顯然,存在是某種并非本質或實質的東西,除非或許有某種東西,其實質即是它自身的存在。而這種東西如果不是單一的和原初的便不可能存在?!碑斘覀冋f一個事物存在的時候,它必然包含著它的本質,否則,它就不能成其所是。但是我們說一個事物的本質的時候,并不必然的包含著存在。金銀山和不死鳥等都可以說有各自的本質,但這個本質中卻沒有存在。當然,無論有無存在,其本質都是一致的。所以說,本質雖然可以說是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但它卻是潛在的,表示一種可能性。它需要通過存在而獲得現實性。存在不是某種本質或實質的東西,這顯然和阿維森那視存在為本質的一個偶性是不同的。阿奎那把本質和存在聯系在一起,用以言說實體。但他的本質學說強調了本質的實存性,體現了存在對于本質的優先性。阿奎那不僅從萬物的運動、動力因、必然性、完善性和目的性等五個方面論證了上帝的存在,還進一步指出上帝的存在就是一種純粹的現實活動。他還從上帝的單純性著手,論證了上帝的神圣本質。上帝不是一個復合物,不是由于質料和形式復合而成的,所以也就不是一個形體。沒有質料,也就沒有潛在性,只有純粹的現實性。上帝的本質和他的存在是同一的,上帝沒有本質和存在的區別,也沒有屬相和種差的復合,沒有主體和偶性的復合。作為第一原則的上帝,他是存在與本質,至善與完滿的統一,是萬物之存在和善的第一原則。這樣的上帝觀念,正是圣經上“我是我所是”之上帝之名的一種哲學表達。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上帝觀,體現了強烈的理性訴求和哲學意蘊,也奠定了他的創造觀和世界觀的基礎。

既然上帝是世界萬物唯一的第一原則,這個所謂的第一原則乃是一種存在原則,萬物皆出自于它,那么創造的本質就是一種存在的給予。創造與存在這兩個概念在阿奎那神學中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阿奎那認為,所謂創造就是“按照一物之整全實體把它造出,使之存在?!彼M而說到:“創造的意思包含兩個要點。第一就是對于受造物而言,創造沒有任何預設前提?!a者或改變者之因并不施與事物自身所有的全部,而僅僅施與形式,形式被從潛在引到現實。然而,造物主之因則施與事物自身中的全部。因此,創造被說成是自虛無中造有,因為非受造的虛無先于創造而在。第二,在受造物中,非存在優先于存在。這不是時間上的或者延續上的優先性,而是一種本性上的優先性。一物自身而有、不假外求者本性上就優先于自他而有者?!驗橐陨线@兩點,創造就在兩個意義上被說成是‘自虛無中(ex nihilo)。一方面,虛無(nihilo)否定了由介詞‘自(ex)所暗含的與某種先存的東西的聯系。這樣,受造物被說成是受造‘自虛無中,正是因為他不是受造‘自某種先存的東西。另一方面,創造和一個先存的虛無之間的秩序關系,是本質上確定的,如此,則創造就被說成是‘自虛無中,因為受造物本性上是先有虛無后有存在。如果這兩點足以說明創造的意思。創造就能被證明了,并且在這個意義上說,哲學家已經堅持了創造教義。然而,我們應該再給創造加上第三個要點,即對于受造物來說,即便是在延續期間,其非存在也應該是先于存在的,這樣,因為受造物的存在時間上后于虛無,我們說創造是‘自虛無中;在這個意義上說,創造是不能證明的,也不是哲學家們能確證的,而是來自信仰?!焙茱@然,對阿奎那來說,創造有著哲學上的和神學上的雙重含義。哲學意義上的創造僅僅是指上帝無需任何條件就可以創造萬物,使萬物均以實體形式存在;而萬物根本上不同于上帝的存在,且完全依賴于上帝的存在。這里有兩點值得強調:除了上帝外,沒有任何先在的原初質料作為前提;萬物本性上就是非存在,在它整個的延續過程中都依賴于上帝。所謂萬物本性上就是非存在,并不是說萬物就是虛無,沒有自性,而是說萬物的存在不是自有的,而是受造而有的。阿奎那此時的創造觀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方法論上看,都受到了阿拉伯哲學的深刻影響。例如,阿維森那說:“所謂一物之被造,就是從他者那里接受自己的存在?!?,除了原初的一(上帝),每一個別事物在存在之前,依其自身來說都沒有存在?!彼^而又說:“哲學家們所說的‘創造的含義,即把某物從絕對的非存在帶入存在?!偃绱嬖趤碜杂诜谴嬖?,那么它從原因那里流溢而出就叫做創造(絕對的開端)。這是最好形式的存在贈予?!睊侀_阿奎那和阿維森那的形而上學差異,僅就創造意味著萬物對于上帝的絕對依存性,創造意味著存在的給予這兩點來看,阿奎那和阿維森那的看法基本一致。

阿奎那還從關系范疇來闡釋創世觀念。他認為,創造這個詞可以從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來看待。創造一方面指向上帝神圣活動和本質,另一方面指向萬物的被造?!皠撛靸H以關系的方式進入受造物中,因為任何受造物不是通過運動或變化而受造,通過運動或是通過變化而受造者是通過某種先存的東西受造的。事實上,這種情況發生在某些存在者的特殊的制造上,但是絕不可能發生在萬物的受造上,萬物是受造于作為萬有之普遍因的上帝的。因此,上帝在創造活動中創造了萬物,創造中是沒有運動的。正如前文所說,當運動被從這種主動和被動的情境中排除,剩下的就只有關系。因此創造在受造物中所留存的就是一種特定的關系:受造物與作為其存在原則的造物主間的關系?!边@里,創造所表現的關系不同于變化關系,乃是一種特殊的關系:或者是萬物之于上帝,或者是上帝之于萬物。進而言之,這種關系不是相互的,上帝之于萬物的關系,顯然不同于萬物之于上帝的關系。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有指向性的關系。萬物相關聯上帝,因為它們是受造而有,而上帝無需關聯受造物,他無所依待。換句話說,這種關系對于上帝來說是虛假的,或者說只是一種我們理智的產物;但對于萬物來說,則是一種真實的關系,即依賴關系。這種依賴關系并不是上帝單獨創造的,而是上帝在創造過程中就實實在在的給予了受造物的。

有關創造觀念,《神學大全》中也有一次相對完整的論述,體現出阿奎那對這一問題長久的關注?!跋喾?,《創世記》經文上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而注釋者說‘創造就是從虛無中造出萬有。我的回答是,如前所述,我們切不可僅僅思考一特別存在者之流溢于一個特別的動因,而要思考所有存在者之流溢于那普遍之因,這個普遍之因就是上帝;這種流溢我們就名之日‘創造?,F在,由特殊的流溢而出現的東西,不會被假定為這個流溢的前提條件……。因此,如果考慮到宇宙萬物全部流溢于第一原則,那么,假定在這種流溢之前有某種存在者存在是不可能的。因為虛無等同于非存在。因此正如一個人的產生是從‘非存在即‘非人中產生,創造,即萬物之流溢而出,是自‘非存在即‘虛無中而造的?!边@里,阿奎那雖然借用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名詞——流溢,但是卻反其義而用之,認為萬物之流溢于第一原則就是創造,它沒有任

猜你喜歡
造物本性本質
關注本質 為理解而教
汲古懷遠造物歸真
物物與共,美美與共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老鼠和松鼠
以木造物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淘寶造物節引爆創造力的盛會 華晨宇獻唱 天天兄弟PK奇葩說
羊質虎皮
放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