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如何做到立意創新

2010-06-08 02:00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立意構思創新方法

王 碩

【摘要】在寫作構思中,只要在思想、形式、材料、角度等任何一個方面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新想法,并且在文章中突出這個新想法,使之成為文章的亮點,就算作到了立意的創新??梢該Q個角度立意,也可以運用逆向求異思維,找出與一般人相反的看法,來作為文章的主題。

【關鍵詞】寫作;構思;立意;創新方法

在寫作的構思中,只要在思想、形式、材料、角度等任何一個方面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新想法,并且在文章中突出這個新想法,使之成為文章的亮點,就算作到了立意的創新?!靶隆?就是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劉禹錫說得好:“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立意“新”呢?

1.換個角度立意。一個事件,常??梢员憩F出多個思想——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發現。所謂換個角度立意,就是在寫文章之前,想想別人在寫這個材料時是怎么立意的,我要換個一個與別人不同的角度立意?!翱陀^事物”常常具有多義性,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有這樣一則故事:豬八戒照鏡子,看到自己丑陋不堪,怪鏡子不好,拖起釘耙就把鏡子打得稀爛。誰知他看著這些破鏡片,卻看到每一個破鏡片里都有一個丑八戒。對這件事,既可以從豬八戒砸爛鏡子想改變丑相的事實,引申出:“暴力戰勝不了真理”的立意;也可從豬八戒自丑卻遷怒于鏡子的心理活動,引申出:“身歪莫怪鏡子斜”的立意;還可從豬八戒想通過強力改變形象的做法,引申出:“客觀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立意。采用多角度立意,就避免了文章千人一面,眾口一“調”的毛病。

“螞蟻和蟋蟀”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秋天到了,螞蟻忙著儲備糧食準備過冬,而蟋蟀卻大聲地在草叢里歌唱。當冬天來臨時,螞蟻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勞動的果實,而蟋蟀卻會漸漸地被凍死在野外,它們的壽命往往只有三個月。

利用這個材料寫文章,我們可以從不同于一般人看法的角度寫出有新意的文章來。首先,從“螞蟻的行為和結果”。這一事件出發,大部分學生可能要從正面立意,頌揚螞蟻的勤勞,如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勝利源于充分的準備等等。我們也可換個角度,從“螞蟻追求”出發,寫螞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追求的只是填飽肚皮的生活,從而表現出“人生不能缺少精神生活”的立意來。其次,從“蟋蟀的行為和結果”這一事件出發,多數學生看到的是蟋蟀只會享受,最終餓死;而我們可以從“大聲地在草叢里歌唱”的角度立出新意:即使生命短暫,也要把美好的歌聲留給世界。

2.、“逆向立意”。就是運用逆向求異思維,找出與一般人相反的看法,來作為文章的主題。逆向立意常常會產生出發人深省的好主題,進而寫出深刻獨到的好文章。

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于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边@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窮呢?”

對這一材料,一般人都是順著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方向去考慮:由于越人赤腳走路且不戴帽子,那么魯人到越國去必然賣不出麻鞋和帽子,必然會很窮。從而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脫離實際。大家都這樣寫,文章就不新穎了。如果某人敢于突發奇想:魯人到越國去一定會窮嗎?并大膽逆向立意,就會寫出有新意的文章來:正因為越人赤腳、披發,沒有人穿鞋和戴帽子,所以鞋和帽子才大有市場。只要魯人敢于嘗試、敢于冒險、敢于改革。他去了越國不但未必會窮,還很有可能大有所為,開發出一片大市場來。

在通常情況下,逆向求異思維是為了匡正謬誤,揭示事物的本質,還事物的本來面目。某些固有的觀念,慣常的看法并不符合事物的本質,反過來思考,求異探究,往往能表現真理。如“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成語是舊意識的反映,今天我們則提倡“敢為人先”,鼓勵大家既要掃“門前雪”又要管他人的“瓦上霜”。又如,“班門弄斧”認為是冒充能干,今天則可以主張“弄斧應到班門”方能學到好功夫。當然,對于這一類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嚴格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嚴肅地探索,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特別要注意,不是任何事物或觀點都能逆向立意的?!盀E竽充數”絕不能說成:“濫竽也可以充數”。所以,我們既要提倡逆向立意,又要對思維成果進行反思,辯別其正誤與優劣。

以上是兩種最常用的立意求新的方法。當然,求新的方法是很多的。在此列舉一些,供同行參考:(1)避熟求生。那些人人都知道的觀點、見解或者材料,以少用或不用為好;要寫,就寫那些別人少知甚至不知的東西。(2)避正就側。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事物的正面常常為人所注意,而事物的側面乃至反面往往會被人所忽視,有時候,對于有些事理或事物,正面說,可能老生常談,令人生厭,但換個角度,從側面、反面考察事物,正中見反,異中求新,能給人以茅塞頓開、柳暗花明之感。(3)避同就異。估計一般人會朝這個方向去構思立意,你偏來個“背道而馳”;估計一般人“全線出擊”,你偏來個“單兵突破”,這就避免了雷同撞車。不過要提醒的是,“異”可出“新”,但“異”不等于“新”,若是讓你畫“虎”,你卻畫了“犬”,這就不是避同求異,而是“虎頭不對犬嘴”,這是寫作的大忌,因為連合理性都不具備,又何來正確性和新穎性?(4)避靜求變。事物是互相聯系的,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避免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問題,寫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就能出“新”出“深”。就“水滴石穿”這個老題目而言,立意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日積月累,鍥而不舍、持之以恒,都屬淺表層次。如圍繞“滴水定能穿石嗎”來提出問題?就能引出另一個重要條件:目標如一,集中專注地瞄準了一個地方滴,方能穿石。這樣寫《“水滴石穿”的啟示》一類作文,就有了新穎了。

【參考文獻】

[1]方洲《初中生話題作文》,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1版

[2]孫瑞欣,《微型記敘文選讀與訓練》,中國婦女出版社,1994年12月

猜你喜歡
立意構思創新方法
淺談“摘抄”在作文教學中的妙用
博物館書畫展覽設計研究
說“立意”
從提升科學水平角度分析高校黨建工作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試論森林分類經營的創新
把握題意 求深求新
論新材料作文講評課的三個環節
把作文教學的根深扎進閱讀教學的沃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