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促進“兩型社會”建設

2010-08-15 00:44康達華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0年4期
關鍵詞:兩型社會節約資源

康達華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部,廣東 廣州 510053)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促進“兩型社會”建設

康達華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部,廣東 廣州 510053)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是黨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的戰略任務。由于經濟發展方式粗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發展瓶頸。因此,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是解決此問題的必由之路。

經濟發展方式;“兩型社會”;問題;措施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由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3月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在黨的第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正式將建設“兩型社會”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國外暫無學者將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結合起來研究,將二者分別進行研究的有:關于資源節約,從古至今,不少思想家對此進行過研究。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亞當·斯密主要從節約的角度,總結了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經濟的經驗。馬克思從勞動價值論的角度,把一切節約歸結為勞動時間的節約。前蘇聯經濟學家卡西莫夫斯基、聶莫夫,原東歐經濟學家布魯斯、科爾內等分別從制度角度探討了節約問題。我國古代思想家主要從個人道德修養和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對節約問題進行論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現在的中央領導人都十分重視節約,并有大量論述。國內學者,如陳華山等人時有探討節約的文章發表。關于環境友好,在國際上,可以追溯到1972年羅馬俱樂部提出的《增長的極限》,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中通過的《21世紀議程》中,正式提出了“環境友好”概念。2004年,日本發表了《環境保護白皮書》,明確提出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國內,對于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含義則有更多專家、學者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了總結和概括,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兩型社會”問題分別論述甚豐,但至今為止,尚無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兩型社會”結合起來進行專門研究的文獻,同時,對二者本身的研究還須深入。因此,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的研究非常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同時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已成為抑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

1、我國資源短缺現象嚴重。第一,浪費現象突出。在生產領域,我國資源利用效率低。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現在每增加1億元GDP需要的投資高達5億元,而在“六五”、“七五”時期,投資2元就可以增加1元GDP。我國的邊際資本產出率(ICOR)不斷升高,按照國內數據近幾年來這一指標約為5;如果按照國外數據,這一指標達到了7左右。①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研究員鮑云樵提供的數據,我國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4%,相當于發達國家20年前的水平,相差10個百分點。②在生活領域,人們不注重節約。資料顯示,我國現在約有公車400萬輛,每年耗資3000-4000億元,真正用于公務的僅占三分之一,如按照社會轎車的效益來計算,我國每年3000多億元的公車開支中,至少有2600億元被浪費③;同樣,我國的個人消費領域中也普遍存在著浪費現象。第二,資源消耗量高,資源短缺壓力大。研究顯示,到2020年,石油、鈾、鐵、錳、鋁土礦、錫、鉛、鎳、銻、金等10種礦產品的可供能力將下降40%—70%;鉻、銅、鋅、鉑族金屬、鎳、硼、金剛石等9鐘礦產品可供能力將小于40%,可供儲量嚴重短缺。④據調查測算,全國耕地后備資源總潛力約為2億畝,可以開墾成耕地的只有約8000萬畝,其余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鹽堿化嚴重的地區,通過開發補充耕地的潛力十分有限。⑤中國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審議的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000立方米的標準,其中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均低于1000立方米的最低限。⑥

2、我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具體來說,第一,從水的狀況來看:2006年,27個國控重點湖(庫)中,滿足II類水質的湖(庫)2個(占7%),III類水質的湖(庫)6個(占22%),IV類水質的湖(庫)1個(占4%),V類水質的湖(庫)5個(占19%),劣V類水質的湖(庫)13個(占48%)。水體污染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有效耕地面積減少,農產品質量下降;漁業生產嚴重受損;水資源供應更為緊張,嚴重威脅到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第二,從空氣的狀況來看:自1981年以來,中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從未低于1200萬噸,而自1991年以來則從未低于1620萬噸,且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量高達2588.8萬噸。⑦同時,酸雨現象頻繁,2006年,全國酸雨發生頻率在5%以上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32.6%,酸雨發生頻率在25%以上區域占國土面積的15.4%。嚴重的大氣污染使我國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慢性障礙性呼吸道疾病,包括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已經成為現代中國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我國每年在這些疾病上的花費是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兩倍多。第三,從土地的狀況來看:眾所周知,中國以不到世界10%的土地,承載著世界22%的人口。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因采礦業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積已達500萬—600萬畝,其中損壞耕地160萬畝,倒塌、損害房屋3800萬平方米。⑧僅僅由煤炭開采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500億元。⑨同時,水土流失是我國最為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是各類生態退化的集中反映。目前,全國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有18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3.6億畝坡耕地和44.2萬條侵蝕溝。此外,土地沙漠化的情勢也十分嚴峻。我國現有沙化土地174.3萬km2,占國土面積的18.2%,相當于10個廣東省的面積,主要分布于北緯35°-50°之間,形成一條西起塔里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東西長4500km,南北寬約600km的萬里風沙帶。⑩

3、資源與環境的約束日漸嚴峻。1995年9月,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就將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作為具有全局意義的兩個根本性轉變之一提了出來。2007年6月,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上首次提出“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新進展”;同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2010年2月,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010年全國兩會期間,黨中央明確提出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作為今年的重要任務。雖然我國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幾年了,有關文件經常發,要求經常提,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抓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矛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內容廣泛,其主要矛盾是將傳統的資源浪費型、環境破壞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方式,也就是要把落腳點放到建設“兩型社會”上來。黨的十七大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這表明建設“兩型社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最終目標,它已成為我國的國策。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的措施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刻認識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最終需要靠人的行為來實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也必然要求通過調整人的行為方式,然而,人的行為方式又受到人的觀念的影響。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必須全面理解和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真正把發展觀念轉變到科學發展觀上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持續提高發展質量,努力增強發展后勁。第一,要把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使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集中,把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生產的集中度;要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鼓勵專利發明,發展知名品牌,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要大力開展以節能降耗為核心的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下決心盡快淘汰能耗高、物耗大、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能力;要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鼓勵循環生產和循環消費,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第二,要轉變消費觀念,提倡綠色消費。人們選擇什么樣的消費模式是從實踐出發的,從傳統的抑制消費到刺激消費,再到目前的可持續消費,都是人們理性選擇的結果。轉變消費觀念不是要求人們不消費或少消費,而是引導人們轉變消費方式。政府應該大力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反對和限制制度性浪費、炫耀性浪費等不利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消費。

2、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政績要經得起考驗,就不能為政績而政績,就不能只顧眼前,也不僅僅體現在GDP上,這個衡量尺度不僅需要全面,而且要長遠。傳統的以GDP為中心的政績觀不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是要建立領導干部節約與環保政績考核制度。具體包括:第一,要建立全面的政績內容考評機制。從單純考評經濟增長轉變為對經濟社會環境發展全面進行考評。不僅要求經濟發展,而且對區域內的資源環境問題進行測算,評價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建立發展與環境綜合核算制度。第二,要從單純追求眼前發展的政績轉變為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政績。處理好經濟建設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第三,要完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充分反映資源環境的價值。2006年9月,我國第一份綠色GDP核算報告《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正式發布。核算結果的公布,把真實的環境成本告訴了全社會,起到了警示和監督的作用,但該項制度還存在技術和觀念上的障礙,今后要進一步加強對生態服務價值和資源環境損失的評估和計算方法的研究。此外,過去我們主要是從靜態的角度來分析資源環境狀況,現在應該結合經濟發展的需求,動態地評價資源環境狀況,以真正反映資源環境的稟賦狀況和利用效率。

3、加快自主創新,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發揮科技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需要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公眾等社會各界主動積極參與,從創新體制、完善機制、落實政策等方面下足功夫。第一,構建有利于發揮科技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中作用的體制。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改進管理科技活動的方式和手段,減少對科技活動的行政干預,通過信息公開、政策扶持、牽頭合作等措施,引導和激勵企業自主研發;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轉變政府主導型的投入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科技研發體系,擴大科研的資金來源。第二,構建有利于科技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機制。適應科技創新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科技經費投入機制,健全我國現行的融資制度;進一步完善科技推廣機制,促使科研、開發、應用等一系列科技創新環節的有機結合;牢固樹立人才是我國科技發展第一資源的觀念,建立、健全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選拔和激勵機制;建立促進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法規體系。第三,落實有利于科技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政策。在建立體制、完善機制的基礎上,制定和落實切實可行的政策,這樣,才能使科技應有的作用落到實處。以產業政策變化為引導,出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的產業政策;實施支持自主創新的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全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營造創新型人才的發展環境;落實有利于科技發揮作用的干部政策。

4、深化體制改革,加強“兩型社會”的法制建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兩型社會”建設,就必須充分發揮法律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加強“兩型社會”建設立法,嚴格執法,增大法律監督的力度。當前,關于“兩型社會”的法律制度建設的關鍵是完善立法和嚴格執法。第一,完善節約型法律制度。必須科學創建由基本法、配套法等構成的節約法律體系,充分發揮節約法律制度的指引、預測、評價、教育、警示功能。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對貪污犯罪的懲治,早就有法可依,但對浪費的懲治,迄今為止無法可依。這是我國長期存在嚴重浪費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從戰略高度出發,制定一部統一的關于節約的基本法。如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浪費法》(以下簡稱《反浪費法》)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法》,以立法的形式把有關節約的大政方針、基本原則和管理體制明確下來,并建立統一的節約法律制度,消除節約法律法規政策方面的政出多門、標準不一的現象。此外,還應制定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規,如《包裝法》、《家用電器循環法》、《綠色采購法》、《垃圾處理法》、《資源綜合利用法》等。當前,在制定新法的同時,必須修改現行的相關法律制度,大力變革現有法律中與節約型社會不相適應的規定,使之有利于促進經濟轉型,建設節約型社會。第二,嚴格執法。光靠立法不夠,還必須嚴格執法,確保法律充分、及時、正確地實施,利用節約型法律制度的教育、警示功能,充分發揮“兩型社會”建設的相關法律制度的作用,保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奉公,促進依法行政,也促使相關措施得以落實并產生現實的經濟效益。

5、發揮“道德力量”的作用,促進“兩型社會”建設。溫家寶總理多次講到“道德力量”,習近平也指出,干部要加強道德修養,增強道德責任感,常修為政之德,積小德養大德。這些對兩型社會建設同樣是重要的。古人稱德有其五,取名“五德”,文者,其“盛德”為孔子在《論語·學而》中倡導的“夫子溫、良、恭、儉、讓”;武者,其“德備”為孫子在《孫子兵法·計篇》中推崇的“將者,智、信、仁、勇、嚴”。無論是文是武,只有“五德”俱全,才可能做到精、神、魂、魄、意五氣旺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德從何來?靠長期的學習和教育,主要是自覺的學習。資料顯示,我國國民有讀書“習慣”的讀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每人每年平均閱讀量只有4.5本,遠低于猶太人的64本,前蘇聯的55本和美國的50本。在美國,有兩個均已繁衍了8代的家族:一個家族的始祖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愛德華,他的8代子孫中出了13位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20多位議員和1位副總統;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臭名昭著的酒鬼、賭徒珠克,他的8代子孫中有300多乞丐,7個殺人犯和60多個盜竊犯。這兩個命運迥異的家族很有啟迪意義,雄辨地說明了家庭的文化結構,父母的示范以及家教對后代的影響何等深遠。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世界讀書日說,讀書可以改變人,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讀書可以給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讓人溫暖。

6、借鑒國外經驗,學習“兩型社會”建設的榜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在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例1:美國政府通過立法促進資源節約和經濟轉型。在石油危機的影響下,1975年,美國政府頒布了《能源政策和節約法》,1976年首次制定了《固體廢棄物處置法》,1987年公布了《國家電器產品節能法》,1998年出臺了《21世紀清潔能源的能源效率與可再生能源辦公室戰略計劃》等。2003年出臺的《能源部能源戰略計劃》更是把“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升到“能源安全戰略”的高度?。例2:除了法律之外,日本還采用各種經濟政策,鼓勵個人和企業參與循環經濟的建設,運用市場與政府補貼政策來調節循環經濟建設主體的經濟利益。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資金投入政策,如在預算制度上采取的主要政策有:創造型的技術研究開發補助金制度,對廢棄物再資源化工藝設備生產者給予補助;對引進先導型合理利用能源設備予以補貼,促進循環型社會結構技術實用化補助優惠政策?;實施產業傾斜政策,以支持企業節約技術、環保技術的開發,政府補助技術開發費用率可高達50%,政府還在融資、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予企業優惠?。例3:一直以來,新加坡政府以廉潔高效而出名,在節約與環保方面,新加坡政府同樣毫不遜色。在其眾多的政府公共機構中,有一個“減少浪費委員會”。該委員會設立了公開網站,專門受理公眾對于政府部門節約的意見和建議。2003年5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公共部門節約運動”,倡導政府部門采取節約措施。新加坡大型環保項目——耗資1.8億新元的吉寶西格斯大士垃圾焚化發電廠,是新加坡國家環境局首個國家與私人合作的垃圾處理項目。在這個合作項目下,公司為國家提供25年的垃圾焚化服務,合同金額5億新元。當然,國外在走資源節約型與環境保護型發展道路上的成功經驗不少,但是,在做到“洋為中用”時,要特別注意結合我國國情。

注釋:

①吳君強、吳敬璉:《中國增量資本產出率達到危險水平》,《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第4期。

②高士榮、李俊彥著:《2006中國社會年報》,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③王雷、蘇麗雯、盧艷峰:《全國公車僅1/3用于公務,學者建議出臺反浪費法》,《羊城晚報》,2006年6月23日。

④張文駒著:《中國礦產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⑤徐紹史:《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⑥梁從戒著:《2005年:中國的環境危局與突圍》,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8版。

⑦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第2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⑧李金發、吳巧生著:《礦產資源戰略評價體系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⑨郄建榮:《生態補償機制“難產”呼喚法律修訂提速》,《法制日報》,2009年第11期。

⑩孟樹標、溫素卿、馬冬雪:《我國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法律思考》,《河北法學》,2005 年第 10 期。

??吳迎春:《外國節能政策面面觀》,《人民日報》,2005 年2月1日。

?林云蓮:《日本建立循環型社會的經驗及啟示》,《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責任編輯:許如江

F120.3

A

1671-2994(2010)04-0097-04

2010-06-11

康達華(1987- ),男,江西泰和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猜你喜歡
兩型社會節約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節約
資源回收
節約
節約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兩型社會建設中的圖書館治理
城市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兩型社會”視角下的長株潭服務外包產業集群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