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文學藝術中的“丑”

2010-09-02 06:16季百春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關鍵詞:莫多欣賞者美中

季百春

【摘要】19世紀中葉以后,西方美學把丑歸入審美范疇。這反映了藝術創作對象的擴大,表明了藝術認識社會現實的一切方面(包括丑的方面)的合理性。所以藝術認識和揭示社會生活本質,不僅依附于審美的表現,有時也依附于審丑的表現,甚至有時審丑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要超過審美。提高審丑的感悟力需要從外在之丑與內質之美、美中之丑與個性之美和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三個方面來認識和欣賞藝術之丑的魅力。

【關鍵詞】藝術;丑;美

藝術之美是一切傳統藝術的根基,一直以來也是藝術家們所推崇和努力追求的目標,他們通過各種藝術形式所體現的藝術審美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然而藝術揭示社會生活本質,不僅依附于審美的表現,有時也依附于審丑的表現,甚至有時審丑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要超過審美。換言之,藝術之丑也同藝術之美一樣有其感人的魅力。藝術之丑的魅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一、外在之丑與內質之美

藝術作品有給人以審美愉悅的,也有給人以審丑愉悅的。美可以愉悅人之情,其實丑亦然。但能給予人們愉悅的“丑”,并非通常意義上的丑,這個“丑”是含蘊了美在其中的,是外在之丑與內質之美的有機結合,是丑中有大美。這種“丑”凝結的藝術有時要比美凝結的藝術更能震撼和感染欣賞者,它更能打動人心,更可給人深刻的印象,讓人銘記。最好的例子是法國大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敲鐘人加西莫多這一藝術形象。加西莫多的外貌丑陋無比,丑得讓人“觸目驚心”,但他卻有一顆金子般令人肅然起敬的純美心靈——仁愛、正義。其純美所煥發出的內質之美,與其丑得不堪入目的外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和張力,給讀者以強大的震撼和沖擊力。同時在丑和美的對比中,加西莫多外貌的奇丑反而襯托和突出了其內在的精神實質,從而使其內在美的素質大放光彩。同樣莊子《德充符》篇中描寫的哀駘它也有著讓人驚駭的丑貌,但他內心的美德卻能征服和吸引與他交往的一切人,在人們的心目中他具有著與眾不同的美麗。這可以讓我們聯想到王夫之《薑齋詩話》中的一句名言:“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雹俣@里是以外在之丑寫內質之美,一倍增其內質之美也。從而達到了以外在之丑襯托內在之美的藝術效果。

上述意義上的審丑愉悅有時要勝于審美愉悅,原因是加西莫多和哀駘它的藝術形象負載了更多的道德、宗教、民族精神的內涵。這正符合藝術功能除審美外,還包含非審美的功能,即藝術不僅給予欣賞者以審美愉悅,而且還給予欣賞者以認識和教育的作用。審丑愉悅和審美愉悅相比,審丑愉悅更多的是體現了非審美的功能。

二、美中之丑與個性之美

在藝術發展的進程中,人們由非自覺的藝術追求逐漸步入自覺,對美的追求亦趨于完美。但在藝術創作中,未達到完美境界或存有不足的藝術品,仍有其美在其中,這就是所謂的“缺憾美”,或為美中之丑。美中之丑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那便是個性之美。生活中人們常言“瑕不掩瑜”,這里的“瑕”即是玉石中的瑕疵,是美好玉石的丑陋之處,但這丑陋不會遮掩玉石的美麗,玉石仍為玉石,不會因一點瑕疵而改變其原有的麗質,仍可發揮其玉石的功用,給人帶去美的享受。有時恰是這瑕疵,卻給這塊玉石增加了獨特的魅力,好工匠可以巧奪天工,點丑成金,化丑為美為奇,碾玉為獨特的器件,而令人驚嘆叫絕。這就是丑中蘊含有奇異和個性之美。

在藝術家對藝術的探尋之路上,美中之丑常被作為創造和追求新奇的一種途徑,在藝術家的創作中不斷涌現。

三、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江南的太湖石,以其空透、扭曲的奇形之陋而博得世人的青睞。清人劉熙載語:“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雹诠质墓制婧团c眾不同,便有了獨特的造型表現,也就含有了藝術的內涵,這就說明藝術之丑是存在的?!俺蟮綐O處便是美到極處”可以說是審丑的最高境界。因丑的意象中包孕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它可調動和激發欣賞者無限的想象和情感,它可傳達出生命及人格的神韻,從而引領欣賞者去窺探宇宙人生之秘密,達到神志的大徹大悟。比如:我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上的饕餮意象。它是一個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怪獸面目。這兇悍的怪獸意象傳達出了原始社會人們的宗教、情感和理念,映射了人類在進入文明時代前的野蠻與殘暴的歷史,展示了一種崇高、樸拙的獰厲之美。凝視它,可以激發欣賞者無限想象,從而感受早期人類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內涵。再如: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根據15世紀法國詩人維龍的詩《美麗的歐米哀爾》創作的雕像《歐米哀爾》。它同人體藝術美的典范相悖,與羅丹另一雕塑作品《青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稓W米哀爾》塑造的不是青春少女勃勃朝氣的健美形象,而是一位瘦骨嶙峋、老態龍鐘的老婦形象,她有著松陷的雙乳、皺縮的肌膚和一雙悲哀呆滯的眼神??傊?此作展示給世人的是一個極其丑陋的意象,但這丑陋的意象背后卻涵蓋了豐富的內容,讓人想象和生發無限感慨。這種丑的程度愈深入,它蘊藏的內涵就愈深廣,生發的視覺和心理沖擊力就越強大。

丑陋的意象所達到的極處是一種深層次的衰敗之美,這種衰敗之美在中國傳統藝術中最為常見,特別是在中國的繪畫和詩詞歌賦中多有表現。蘇軾的繪畫《枯木怪石圖》,此圖的畫面展示的是一棵枯萎衰敗的老樹和一塊又丑又怪的巨石,枯木和巨石的意象喚起了人們對宇宙、人生的感悟。樹木、石頭的生命遠遠超出人類,但尚有枯竭之時,那么人生與樹木、石頭相比,進而與宇宙相比又是多么的短暫,可謂瞬間即逝??傊?物尚如此,人何以堪!這便引發了人們對生命易逝的悲涼之情和激起人們對生命的珍愛之情。另外,丑陋之極必歸于美麗之極,枯朽達到極至則必然向其反面發展,即衰朽枯萎中隱含著生機與活力,生命的衰落也恰預示著生命的開始,生命就如同樹木、石頭、宇宙一樣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以上從外在之丑與內質之美、美中之丑與個性之美和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三個層面,初步探討了藝術之丑所具有的魅力。掌握和領會藝術審丑的實質,對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會有一定的幫助。對創作者而言,可以進一步拓寬藝術創作者的思路,使創作者在用藝術認識和揭示社會生活本質時,不僅善于以審美為表現,也善于以審丑為表現。對欣賞者而言,可以提升欣賞者對藝術之丑的欣賞能力,從而使欣賞者獲得更深廣的藝術感悟和享受。

參考文獻

[1]王夫之著《薑齋詩話》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140頁 2006年8月 第4次印刷

[2]《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 第714頁2007年4月 第6次印刷

[3]葉嘉瑩主編《歐陽修詞新釋輯評》 中國書店 第119頁2010年1月 第二次印刷

猜你喜歡
莫多欣賞者美中
陶土瓶與花
陶土瓶與花
藝術欣賞是對作品的再創造
片段拾萃
從日用瓷出發談理念對欣賞者的意義
課堂朗讀中聽者角色的正確定位研究
教師聽課時身份的轉換
本期導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