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在“進退兩難”之時

2010-09-19 05:36
大眾商務·下半月 2010年7期
關鍵詞:悲劇紅樓夢

【摘 要】曹雪芹用預敘和反復間離的藝術手法,為讀者帶來了“接近”與“退避”并存的二元意動審美體驗。在《紅樓夢》中這種體驗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所激發出來的“接近”與“退避”的體驗;一個是由于作品虛實結合的總體藝術結構所激發出來的體驗。這種二元意動體驗是《紅樓夢》藝術魅力重要來源。

【關鍵詞】 《紅樓夢》;二元意動;接近;退避;悲劇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10)07-0084-01

偉大的悲劇作品帶給讀者的閱讀體驗一定不是單向度的、一元的,而是多向度的、多元的。它可以激發讀者不同的情感,這些情感的軌跡不是平行的,而是糾結交錯的,甚至方向完全相反,相互撕扯,張力無窮。正是“剪不斷,理還亂” 。 讀者往往為這些不同方向的情感所困惑,找不到情感寄托,從而猶豫徘徊,進退兩難。其實,這正是悲劇欣賞的巔峰體驗,在這兩種相反的神奇心力的作用下,欣賞主體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感和壯麗的關照感,以至于美妙的眩暈感和銷魂的懸空感?!都t樓夢》正是這樣的典范。

1 在“善惡”之間“進退兩難”

曹雪芹創造了許多“善人”、“惡人”,以倫理道德為標準,我們很容易對他們做出喜惡判斷。但在審美的世界中,我們往往因“善惡不分”而“進退兩難”。在悲劇欣賞中,悲劇人物是我們關注的中心,是整個心靈的對象,強烈的接近并與之同患難的沖動使我們把他的苦難當做自己的苦難,這些人物成了我們為之擔驚受怕的對象。然而,苦難必將來臨。因此,我們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希望人物逃避即將臨頭的苦難。尤其我們作為局外人,可以根據作品中的暗示或情節發展的走向推測到悲劇的不可避免,而劇中人物對此一無所知。這讓我們為書中人物感到深深不安,想沖上去告訴他們即將來臨的危險。這是退避沖動的負動機。但我們除了因恐懼而引起的退避欲望之外,還會產生另一種心理,就是想看看這些宿命式的悲劇人物究竟如何接近、面對苦難,如何直面毀滅的命運。他們只有付出應有的代價才能值得贊美。這是引起接近沖動的正動機。在這種接近與退避沖動的共同作用下,我們始終關注人物的命運,直到毀滅的時刻。至此我們才超脫接近與退避的沖突,獲得解脫。而這種不安、緊張、壓抑的狀態正是審美體驗的極高境界。

《紅樓夢》正是這種退避與接近二元意動悲劇結構的杰出代表。兩種傾向之間形成的張力是如此激動人心。預敘是形成這種體驗的主要手段。第五回“警幻仙曲演紅樓夢”是全書最重要的預敘,具有深刻的哲學意味。它也是小說故事正式開始前最后一次“蓄勢”,它仿佛一道閘門,將讀者的情感潮水蓄積到一定高度后再開閘,以形成一瀉千里的氣勢。面對這樣的預敘,讀者心理突然失衡,我們不禁要問上天為何如此無情,讓眾多“清凈”女兒在劫難逃?她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淵的呢?有沒有拯救她們的辦法呢?……面對宿命式的判決,我們茫然了。帶著疑問和不安,我們走進這些人物中間。隨著情節的發展,不安會越來越強烈,為什么主子們對賈府的沒落都有預感,但他們仍醉生夢死、花天酒地、內訌不止呢?他們玩的越熱鬧,我們越悲越急,實在不忍心眼睜睜看著這些年輕的生命一個個逝去。我們常常忍不住要進入書中,指責賈珍、賈璉之流的花天酒地、聲色犬馬,指責鳳姐的貪婪無厭、心狠手辣。真想將太虛幻境中的判詞拿給他們看,令他們警醒悔改。這種強烈的“接近”沖動伴隨始終。他們每一次的自毀行為都讓我們心驚膽戰,然而“退避”沖動又將我們拉回,讓我們平靜下來看他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無法挽回的毀滅。這是由悲劇人物的本質決定的。他們只有毀滅才能實現其價值,才能讓讀者從中獲得刻骨銘心的教益,產生動人的力量。因此,我們有理由安坐下來陪他們一起作人生“倒計時”。從這些人物的生命中,我們看到了不同價值的毀滅,領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寶貴的東西,獲得了一種洞悉人生的快感。

2 在“虛實”之間“進退兩難”

虛實結合是《紅樓夢》主要創作手法之一。作者將曹家真事隱于藝術世界中,并用反復間離的方法提醒讀者背后的真事。在藝術世界中,我們的情感是穩定的,單向度的。但就在我們沉浸于作品的藝術世界時,作者的暗示將我們從藝術世界中“拽”出來,意識到在“假語”之后原來有一段驚心動魄的“真事”。這給我們帶來了一種非審美體驗,它刺激我們去探索背后的真事。但藝術世界的魅力依然強大,我們無法放下文本。這樣我們頭腦中就始終存在虛構與真實兩個世界,它們似兩個巨大的磁場吸引我們。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總是不失時機地融入曹家史實。比如第十三回,寫秦可卿臨死前托夢給鳳姐,秦氏這段“家計長策”論正是曹雪芹根據自己家族的經歷得出的教訓,也是對當時那些“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家的忠告。秦氏說:“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這“樹倒猢猻散”正是曹寅的口頭禪,他經常用這句話來警醒自己和家人,不料被他言中?;僳旁谂耘?““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痛哉,寧不痛殺?”曹雪芹將這句話直接用到了作品中,產生了特殊的審美體驗?;僳诺摹鞍А迸c“痛”已不再僅為藝術世界里走向衰亡的賈家,更多的是為現實世界中的曹家。這句話不僅是曹家的讖語,也成為藝術世界中賈家的讖語。審美體驗和生活體驗發生激烈碰撞,讓讀者一時不知自己的情感指向,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交織與共振中我們感受到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曹雪芹在作品中融入的這些映射曹家史實的內容,給讀者帶來了特殊的“復調”“雙聲”體驗,它們打通了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融合了粗糙和精致,在藝術的酒瓶中裝進了很多酒糟,雖有點酸,但和著釀好的酒喝下去,反而更加有味。

3 結語

綜上所述,《紅樓夢》給讀者帶來的閱讀體驗絕不是某一種情感的簡單發泄,而是讓讀者進退兩難于多種情感的糾結點。此時我們的情感羅盤會暫時失靈,找不到方向。在這種緊張不安、猶豫徘徊中,我們的心靈經受了洗禮。這種高峰體驗讓我們有暈眩感,然而就在掩卷沉思時,我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げ慰嘉南:

[1]金元浦主編《文藝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2]王蒙《紅樓夢啟示錄》,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1991年版。

[3]楊義《中國敘事學》,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4]韋小堅 胡開祥 孫啟君《悲劇心理學》,三環出版社 1989年版。

[5]王蒙《紅樓夢啟示錄》,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1991年版。

[6]劉上生 《最近曹雪芹——<紅樓夢>心理新詮》 湖南師大出版社 1997年版 。

[7]何永康《紅樓夢美學》,廣陵書社 2008年版。

[8]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三聯書店 1983年版。

猜你喜歡
悲劇紅樓夢
《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細品《紅樓夢》中的養生茶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假如《紅樓夢》也有朋友圈……
續紅樓夢
畫家的悲劇
作家閱讀的方式
腫頭龍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近視的悲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