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組織模式研究

2010-09-19 05:36昆,李曉霄,高彥君
大眾商務·下半月 2010年7期
關鍵詞:實踐教學創新能力改革

焦 昆,李曉霄,高彥君

【摘 要】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是高校適應高等教育形勢發展和就業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提升學生在社會上的就業和從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模式進行了積極嘗試和探索,提出了新的見解。

【關鍵詞】實踐教學;創新能力;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10)07-0206-01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探索團組織參與素質教育的途徑,特別是緊扣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這一重點作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

1 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是高校適應高等教育形勢發展和就業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提升學生在社會上的就業和從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工作。1989年開始,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開展了“挑戰杯”系列競賽,現已經發展成國內高校比拼學生科技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的著名賽事,競賽成績已成為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近年來,高校對“挑戰杯”系列競賽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成為許多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 當前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組織中的不足

(1)學生整體參與程度不高,不同類型學生參與程度不平衡。經調查,普通高校平均每年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僅占學生總數的1.6%,研究生人數更是不足0.4%。

(2)教師參與面較窄,對學生的指導有待加強。許多學校無法形成規模完整、人員固定的學生科技創新評審顧問團,真正能夠認真指導學生的教師較少,一些教師對學生指導力度不夠,把關不嚴,致使學生因得不到正確的指導而無法完成許多研究。

3 加強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的對策

3.1 建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相關激勵機制

應當著重加強對教師和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各種激勵政策,提高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1)成立由學校領導牽頭,各部門負責人、各學院負責人組成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指導委員會”,統一協調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上層領導重視了,基層工作才會抓得緊,整體活動的組織效率才會高。

(2)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基金”,用于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研究。建立“學生科技作品項目化申報制度”,以做到從項目的立項、中期評定,到項目的最后評審都嚴格把關,分期投入資助。同時,對在大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中成績優秀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物質獎勵。

(3)加強對學院的激勵政策。將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成績納入學院教學評估體系。

(4)設立鼓勵教師指導大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相關政策。如在晉升職稱、先進評比中作為指標體現等。同時,對指導教師設立門檻,更多的吸引剛參加工作的博士或者年輕的副教授、講師這一精力和時間充裕,具備較高的研究能力和指導能力的群體,杜絕一些沒有能力和時間指導學生的老師的搭車行為。

(5)設立相應學分,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即可獲得相應學分獎勵。

3.2 多層面組織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以全力實施“素質拓展”作為參與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充分發揮課外主渠道作用,著力指導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重點在三個層面上開展工作:

(1)經過嚴格考核和篩選,組織少數成績好、素質高、意識強的高年級學生直接參與教師主持的科研課題輔助工作。每年造就一批有才能的學生科研苗子。同時可組織參加“挑戰杯”系列競賽,通過各種示范效應吸引學校更多的支持以及更多學生的關注和參與。

(2)以校學生科協學生骨干為主,組織開展全校性學術科技活動及科普宣傳、調研實踐活動,將課外科技活動及科普宣傳工作貫穿于平時的校園生活。邀請學校專家教授舉辦科研報告或座談會,定期召開創新論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科技類和創業類學生社團定期開展活動;定期召開表彰會和動員會,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動員廣大教師和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等。此類活動主要由校學生科協等各學生科技類社團申報推出,注重活動的群眾性及可參與性,追求“多而全”,這樣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項目就有了一個從設計申報、項目論證,到組織實施、評價考核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基層的積極性,形成全校一盤棋,而在具體活動項目上又各具特色的局面,能夠最大限度的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

3.3 建立長效機制,避免短期效應和形式主義

(1)利用學校各種資源條件,積極籌建校內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面向學生逐步開放部分條件良好的專業技術實驗室,為眾多的項目小組提供相對固定的活動場所。另一方面,在校外,通過與一批相關企事業單位簽定協議,成立科技服務基地,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穩定長久、深入開展。

(2)以學院或者專業為單位,根據其自身特點組建學生課外科技興趣小組,與教研室、實驗室、研究室結成師生共建對子,領悟科技道德,學習科技精神。小組內可以形成梯隊,從一年級到四年級甚至研究生都有,在科研經驗和團隊精神等方面可以相互傳承,避免做一年就斷檔的局面。

高校共青團組織在參與素質教育過程中,圍繞"素質拓展",突出"科技創新",在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新世紀,面對高等教育改革帶來的新情況、新機遇,結合學校特點盡快形成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模式,才能夠更好的提高青年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于青年學生的成長。

げ慰嘉南:

[1] 夏越新.高校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決策探索,2003,(5):34.

[2] 施青平.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探討[J].交通高教研究,2003,(4):36-37.

[3] 覃小林,唐志軍.加強高校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工作的思考[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103-104.

猜你喜歡
實踐教學創新能力改革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