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起源說的博弈和博弈的國家起源說

2010-12-13 02:55馮志峰
文學界·人文 2010年8期
關鍵詞:國家

馮志峰

摘要:國家起源歷來是學者們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自古希臘以來,各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之進行了研究,并提煉出不同的有關國家起源的學說??傮w而言,學界的有關觀點可以分為“合作論”和“沖突論”兩種,但兩者都存有不可避免的內在缺陷,為解決這些缺陷,國家起源的博弈說就應運而生。

關鍵詞:國家;國家起源;國家定義;博弈國家說

中圖分類號:D0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11(2008)08-085-04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作為人類社會最普遍的政治現象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古今中外國家概念的表述卻大相徑庭。在古代中國,“國,和“家”具有不同的含義,人們稱諸侯的封地為國,稱卿大夫的地盤為家,而把天子統治的疆域稱為“天下”。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國家遂與天下通用。在西方,國家最初是指古希臘的城邦,在羅馬時代,人們把國家稱為共和國,中世紀稱國家為王國。1513年馬基雅維里用(status)表示國家,即含有政權的意思。各個歷史時期的思想家處于本階級利益的需要來解釋國家的概念,并對國家的起源主要形成如下五種觀點,即自然生成說,神創國家說,社會契約說,暴力征服說和國家要素說。

上述觀點盡管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國家的起源,但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許多缺點。為更好地探求國家的起源,筆者將從國家的定義入手,進而考察各種國家的起源學說,最后,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博弈的國家說。

二、國家的定義

古往今來,關于國家的定義紛紜繁雜,從各位學者對國家的不同定義就可見一般。1931年,戴維·伊斯頓就曾宣稱搜集到145種關于國家的不同定義。P102列寧也曾經說過:“國家問題是一個最復雜最難弄清楚的問題,也可說是一個被資產階級的學者、作家和哲學家弄的最混亂的問題?!?P59)因此,為更好地規范國家的定義,就有必要拓寬研究視野,對古今中外的有關國家的定義作一個有代表性的述評。

盡管在古希臘就有學者在對150多個城邦進行比較研究后對城邦下了定義,認為“城市本來是一種社會組織,若干公民集合在一個政治團體內,就成為一個城邦?!?P116)

但首次在“一切政體的總體名詞”這個意義上使用國家概念的是意大利政治學家馬基雅維里,他認為“從古至今,統治人類的一切國家、一切政權,不是共和國就是君主國?!币蚱浼蟹从沉酥惺兰o之后人們根據理性與經驗研究政治學的主要成果而被視為近代政治學的誕生的標志。(P3)

列寧從國家的本質入手,指出“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關,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關?!?P59)此定義揭示了國家的階級本質,但考慮到社會主義國家同時承擔著大量的社會經濟職能的事實,這個定義對于社會的發展來說稍嫌狹礙。

而在當代西方政治學界,馬克斯·韋伯的國家定義較為通行,他認為“國家是在某一特定的領土范圍內能夠宣稱合法地壟斷強制力的人類集團?!盤78但其缺陷依然是強調了國家作為強制性的機構的一面。

斯考克波爾在研究國家與社會革命的關系時指出“我們只有嚴肅地把國家視為一種宏觀結構,才能正確理解社會的革命性轉變的意義……強制與管理機構不過是全部政治體系的一部分。這些體系中也可能還包括社會利益得以在國家制定中得以表達的機構和制度,以及動員非國家行為者參與政策實施的機構和制度。當然,強制與管理機構依然是國家權力的基礎”(P29)其基本傾向是主張擴展國家的內涵,即認為國家除了強制性以外,還有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的職能。

在考慮社會服務職能的基礎上,有學者把國家重新定義為,“民政或軍事官僚機構或國家機構、政府或者那些能夠正式控制國家機構的組織,以及那些構成機構與政府的形式與行為的框架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為規則所組成的總體?!?P13)

根據現代國家的實際行為和各種學者的觀點,唐士其對國家的定義具有時代的特征。他認為“國家是在特定的領土范圍之內,根據某些確定的原則,通過合法壟斷強制力而對該領土范圍內的全體居民進行協調、組織與管理的各種機構及其運行規則的總和。(P32)從上述對國家的定義作歷時態分析,我們就可以發現國家定義的發展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變遷的。從更深的層次來說,其定義的改變是由于對國家起源的探求發生轉變所致,而國家的起源正是本文予以考察的重點所在。

三、國家的起源

人們是通過探索國家的社會起源來考察它的本質。關于國家起源的理論大致有自然生成說,神創國家說,社會契約說,暴力征服說和國家要素說等多種。但實際上,按照其構建國家的行為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兩種,即合作與沖突。由此,其有關國家的起源可分為合作說和沖突說。

(一)合作說

持社會合作說的國家起源論的學者認為,國家是人類通過合作而滿足其共同需要的產物。

1、自然主義說

持自然主義說的學者主要以古希臘的兩位學者為代表,他們認為政府是起源于人類傾向于過社會生活的本性和維護秩序、控制社會的需要,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是與社會的形成和發展同步的,它是由家族的父權擴大而成。

最早提出該種觀點的是柏拉圖,認為國家是社會分工的產物。他把國家起源的歷史描述與國家基礎的邏輯推演相結合,認為“人類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城邦,是因為我們沒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達到滿足,我們需要許多東西來滿足自己行為的需要”,以此來說明社會分工是國家的基礎。(P58)而其學生亞里斯多德采取溯源的辦法,即通過對城邦起源的探討來了解城邦的本質。他在考察了158個城邦以后也提出了“城邦出于自然的深化,而人類是趨向于城邦生活的動物。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的動物”的觀點。他描述了人類的社會組織由低級向高級的演進,這同時是人的本質不斷趨于完善的歷程。人類天生是合群的動物,必須過共同生活,所以,城邦完全是自然進化的產物,將自然主義說的觀點更為推進了一步。(P7)

近代以摩爾根為先導的人類學研究認為,政府起源于社會分工,在社會分工后人們為了生活和生產的需要而進行合作。國家是公共事務管理從一般社會活動中分離出來并逐步制度化的結果,國家的出現表示人類政治分工的開始。(P75)

同時,美國社會學家布勞(Peter M.Blau)“愿意按照另一個人的要求行事,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報酬。因為,給他的權力是一種廣義的手段,類似于金錢,可以用來達到各種各樣的目的?!?P24)

國家起源的合作理論看到了國家協調與管理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面,但按照這種理論卻無法區分國家與非國家的社會管理機構與職能,所以也就不能確定國家產生的具體標準,這是這一理論的最大缺陷。

2、社會契約說

契約論是資產階級關于國家起源的最有影響的學說。16-18世紀,許多著名的資產階級哲學家、法學家和政治學家在國家的起源上都主張契約說。這種學說的基本觀點

是把國家的產生說成是人們訂立契約的結果。

用契約論來說明國家起源的人,都主張國家起源以前,人類有一種原始的自然狀態。p46格老秀斯在研究國際法中討論國家和主權問題p129他認為,在自然狀態中,沒有財產之分,人人平等自由,人們只受自然法的約束。人類的發展造成人們財產上的分割,人們覺得孤立的家庭不足以抵抗強暴的侵逼,于是由他們自己的同意組成政治社會。人們訂立契約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公眾的力量,并征的公眾的同意,保證每個人使用自己的財產,即“國家是一群自由人為著享受公共的權利和利益而結合起來的完善的團體”(P98)霍布斯認為,在自然狀態下,每個人都有自然權利,都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但人性都是自私的,而體力又差不多,這就必然產生為了滿足自身要求而相互競爭,導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為避免這一狀態的唯一途徑就是人們訂立契約,建立一個有絕對權威的統治者統治的國家。因此,他主張君主專制。斯賓諾沙在國家學說上深受同時代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的影響,認為人們在自然狀態下,為了追求安全的生活,避免同類之間的損傷,人們才要求一個占據一塊領土,集中所有的力量于一體,有固定法律的社會。但他和霍布斯不同的是,主張國家必須保證個人的政治和思想自由。如果個人權利受到最高權力的侵犯,人民可以重新締結契約,主張民主制。

洛克也認為國家產生以前,人都有自然權利。但他認為自然權利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對別人的正當要求。擁有自然權利者之間,不是競爭、戰爭,而是彼此關聯的義務和責任。但自然狀態也并非盡善盡美,也有矛盾。因此,就需要一個裁判來仲裁紛爭和懲罰對自然狀態的破壞行為。從而,人們訂立契約建立國家,其職能是保護人們的自然權利,主張君主立憲制。盧梭也認為國家以前有自然狀態,但他否認在自然狀態下,人有自然權利。他認為在自然狀態下,一切權利都是社會的,體現社會權利意志的是“共同意志”,共同的意志是最高的道德,個人服從“共同意志”是真正的自由,由此,產生了主權在民的思想,而國家是人們共同訂立契約的結果。

美國的學者潘恩是最早將社會與政府(國家)加以區別的思想家之一,認為社會起源于人們追求幸福的需要,政府(國家)產生于人們的邪惡。另一位美國學者杰斐遜將潘恩的思想更為向前推進,認為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國家應該建立在“每一個貢獻財力或人力以支持國家的成年人的民治”(P16)的基礎上,主張人民主權原則。羅爾斯是現代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合作論的支持者,認為“某些主要利益的不可分性、公共性以及所產生的外差因素和吸引力,使得有必要由國家來組織和推行集體協議。認為政治統治僅僅是人們的自私傾向和非正義傾向而設立的看法是一種膚淺的觀點?!?P259)

契約論是沒有事實根據的非科學的理論,但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斗爭中,卻起過積極的進步作用。但到了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契約論就變成了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

(二)沖突說

沖突說根據沖突的發生內涵可以劃分為兩種,即內部沖突說和外部沖突說。

1、內部沖突說。

內部沖突論的主要觀點是:隨著人類共同體如部落與部族內部階級的產生,占有階級在與不占有或較少占有財產的階級的暴力沖突中,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建立了國家。除了馬克思主義者外,還有不少學者如亞當·斯密(Adam Smith)和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等也是內部沖突論的支持者。當代內部沖突論的支持者有D。韋伯斯特(David Webster)等,他們一致認為,“等級社會軍事首領為了控制他們所掌握的社會資源往往弄夠用國家水平的強制來統治民眾,從而導致了國家的產生”。(P133)

恩格斯在詳細分析了氏族制度解體過程的基礎上,對國家的產生作了精辟的論證,他說:“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承認: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圍之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P140)恩格斯的國家起源論是一種階級說的觀點,認為國家產生的根源是階級斗爭,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外部條件只是加速和延緩的作用。

2、外部沖突說。

外部沖突論認為國家起源于人類共同體之間的軍事征服與戰爭。即“不是階級對立,而是共同體之間的沖突導致了國家的建立。仲”(P29)德國學者庫諾(Heinrich Kunnow)也根據考古學與人類學資料認為“民族內部階級分化的形成并不會自動導致國家的出現,因為在美加西亞和玻利尼西亞群島中的某些地方,早在歐洲人到達之前已經產生了階級分化,但那里并沒有出現類似國家的機構”。(P16)外部沖突說主要有三種理論形式。一是神權說。這種理論認為國家源于神,是根據嬸的意志建立的,國家的權力來源于神(上帝和天)。在我國古代,神權思想是很發達的。所謂“天道”,就是把統治階級的權力說成為來自天命。在西方,神權說最早發生于古代猶太的神權政治君主國。集中世紀反動思想之大成的天主教教士托馬斯。阿奎那曾經大肆宣揚“除上帝外,別無權力”的觀點年,認為一切國家的權力來源于上帝的授權。神權說純粹是從宗教的觀點出發,把剝削階級國家說成是神的意志的體現,用來迷惑人民群眾對于國家本質的認識,反對被壓迫人民起來革命。因而,他從來就是反科學的觀點。

二是暴力說。暴力說者認為,國家起源于掠奪和征服,是人對人使用暴力的結果。德國的杜林認為暴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法國的社會學家鞏普洛維赤認為國家是一個部落對一個部落的征服。他在《國家概論》中說:“國家經常是一個部落對另一個部落施以暴力的結果而出現的,他表現為較強的部落對較弱的土著居民的征服與奴役?!?P116)考茨基也是暴力論的擁護者,認為階級與國家的餓形成是許多部落因征服而互相聯合的結果,其中強者戰勝弱者就是階級形成和國家產生的原因。他在《唯物史觀》一書中說“戰勝的部落使戰敗的部落從屬于自己,沒收他們的全部土地,其后強迫戰敗的部落為戰勝的部落做工。每當發生這種情況時,便產生階級分化,但是這并不是將一個團體劃分成幾個小團體,而是相反地把兩個團體接為一個,其中一個就作了統治階級與剝削階級;而另一個則成為被壓迫與被剝削的階級;戰勝者為了統治被政府者而建立的強制性機關就成為國家了?!?P39)暴力論的非科學性主要在于抹煞了國家成因也有社會內部發展的結果,同時否定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也就否定了國家是一個階級剝削另一個階級的工具的本質。

由此可知,國家起源沖突說深刻地揭示了國家產生的階級成因和社會的動態發展。但如社會合作說犯了同樣的

錯誤,只注意到國家形成的一個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另一個方面的因素。要知道,只有沖突而沒有合作的社會勢必陷入那種狼與狼對立的狀態,不可能導致國家的長久存在。因此,沖突說也不可能全面、科學地解釋國家的起源。

那么,應當如何看待上述不同的關于國家起源或者說國家的社會基礎的理論呢?首先應該指出的是,他們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考古學的理論,因為至今誰也不能斷定最早的國家是如何起源的。實際上,上述理論都是從不同的政治哲學出發對國家起源問題的答復,是對于國家本質的不同認識的反映。

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國家的起源在某些時候是有益的,但同時也暴露出其理論的不足。為更好地探求科學的國家起源說,博弈論國家學說的提出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

四、國家起源的博弈說

國家起源問題上的沖突理論與合作理論完全對應于國家職能和本質問題上的兩大相互沖突的學派。首先,“對于其中的一方,政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場斗爭、一場戰爭,權力使得那些掌握了它的人或者群體得以確保他們對社會的統治并從中獲利。對于另一方,政治則是一種致力于秩序與正義的努力,政權是為了保障全體的利益和共同的福利,對抗某些特別要求的壓力。對于前者,政治為保持少數人對于多數人的特權服務。對于后者,它只是·種手段,目的是把所有的個人整合成為一個共同體,并且創造一個像亞里士多德所向往的那樣的城邦?!?P20)

其次,國家之所以作為一種異化于社會具有強制性的機構而產生和繼承,這一事實已經足以表明僅僅依靠社會自身的合作不能自動解決在不同層次上發生了分化的人類群體的整合的問題。所以說國家即使體現了或維護了社會的合作,那也是社會沖突或者對社會沖突的壓制(仍然以對抗的形式)的結果。就此而言,合作理論雖然看到了國家滿足社會共同需求的一面,但把社會合作看作國家的起源或國家職能的基礎,其解釋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再次,就任何一個實際存在的國家來看,它的產生或者再生的社會基礎和它所承擔的社會職能都包括了沖突與合作兩大方面。它必須能夠抵御外地入侵,也必須能夠提供最基本的社會管理與社會事務,單純立足于社會沖突之上的國家是不存在的。

最后,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和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社會對國家的需求也并非一成不變,因而上述三方面的國家職能發揮作用的范圍與程度也處于一種不斷地調整過程中?,F代國家的社會服務職能比起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來說就有了明顯的擴展。

為此,當代西方的自由主義和現實主義,都把“國家看作社會內部的一種力量和更大的外部世界互動的一個社會成員的觀點”。(P267)但此種觀點對于綜合上述學說還是欠妥的,必須以博弈論來對之加以剖析。

而上文提及的合作說和沖突說無一不是包含在博弈的過程之中。而且,國家起源博弈說的提出解決學學術界的以下三個難題:一是國家起源博弈說在成功破解了合作說和沖突說的內生的本質的缺陷的同時,科學地解釋了國家的起源;二是國家起源博弈說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既兼顧了國家階級統治的功能又迎合了社會發展要求加強社會管理的需要。三是國家起源博弈說揭示了國家是人們基于“經濟人”特性思考基礎之上的政治行為的反應,深刻地刻劃了經濟利益是國家形成的本質特征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命題。

為此,國家起源博弈說的命題是成立的,也是一個科學的命題,同時,這也是人類幾千年來眾多專家學者長期觀察從而得出的一個經典結論。

五、結語

要而言之,國家是社會上各種勢力博弈的結果。國家是為解決社會矛盾沖突而產生的,是處于社會上各階級、集團之間的平衡器,維系著社會的秩序,促進社會的發展。盡管在歷史上,國家都以人民的對立面而出現,但那是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生活水平、文化傳統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并不表明國家就是作為人民的對立面而出現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的興起,人類文明素質的提升,國家將越來越發揮調和器的作用,有力地促進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猜你喜歡
國家
人口最少的國家
面積最少的國家
地形最狹長的國家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返璞歸真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