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的熱干面和涼面

2011-08-15 00:47湖北苗連貴
烹調知識 2011年1期
關鍵詞:涼面芝麻醬熱干面

湖北苗連貴/文

武漢的熱干面和涼面

湖北
苗連貴/文

武漢是稻米之鄉,武漢人以大米為主食,但在吃面上也頗為拿手,聲名遠播的熱干面即是一例。

一碗黃亮油潤的面,拌以調料,澆以醬汁,撒以蔥花、菜丁,淋以芝麻醬、辣椒油,黃肥綠瘦,紅艷光鮮,見之誰不食欲大開?熱干面是武漢人“過早”的當家早點,百吃不厭。

熱干面制法不難,將生面煮至九成熟,攤在案子上,一邊用電風扇吹(早年沒有電扇,由伙計用芭蕉扇死扇),一邊往面上淋熟油,用長筷子挑拌均勻,攤涼。吃時,抓一把在竹笊籬里,湯鍋里滾水燙燙,即十分熟了。燙熟的面條干爽利落,筋道而有嚼勁。熱干面講究調料,尤重芝麻醬,芝麻醬是面里將軍,統攝眾味,但要用正宗的香油稀釋,這樣調在面里才濃香四溢。而今有些攤點用水調,芝麻醬走了味,面能好吃嗎?熱干面還要配醬菜,早年的熱干面配醬黃瓜丁,醬香濃郁,琥珀色,半透明,撒在面里看著就好吃,如今多以辣蘿卜剁碎充數。

說熱干面不能不提蔡林記。蔡林記在武漢無人不曉,幾乎就是熱干面的代名詞。蔡林記的創始人是蔡明偉,他的店前有兩棵大樹,雙木成林,故取名“蔡林記”。蔡明偉為人厚道,他的熱干面“不但管飽還管好”,量足味美,故而蔡林記常年門庭若市。吃面先要買票,然后排隊領面,但因為是流水作業,忙而有序,倒也不甚慢,排隊幾分鐘就能吃上。店堂里有桌凳,自然都擠得滿滿的,因此更多是站客——這無關緊要,面好比什么都強,隨便站在哪里,端著碗,大筷子夾起,塞滿嘴,大嚼大啖,吃個痛快。那時熱干面全市通價:1角錢1碗,蔡林記比別處高出2分,但仍人滿為患。

武漢的熱干面名聲在外,其實武漢的涼面也頗有風味。熱干面四季皆可食,涼面只適于夏天,故而沒有熱干面的名頭響。涼面實際是由熱干面派生的,二者同宗同源,但味道各領風騷。

相比較而言,熱干面粗,精壯有力,早年多用粗瓷碗,這與它的身份相配。涼面細,纖弱嬌軟,宜用細瓷盤,顯得尊貴。涼面的調料、配菜也比熱干面多且精細,除必不可少的芝麻醬外,還有蝦皮、涼粉絲、切得細細的黃瓜絲、海帶絲、火腿腸絲等。涼面吃口清鮮,皆得力于蒜、醋:蒜剁成泥,化在水里,澆在面上,醋寧可多灑幾滴,于是一個辛辣,一個酸香,把面的美味都逼了出來。熱干面熱烈奔放,涼面清俊秀逸,兩種面正好與武漢人的性格相契:既熱情爽快又不乏細膩柔情——正是“吃中文化,面里人生”,一地的食品或與其民情民性相關?

武漢熱干面與北京炸醬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擔擔面、兩廣伊府面、蘭州拉面并稱名面,其實還應算上上海陽春面,它的名氣也很響,只是調料略少,風味比上述諸面略遜一籌。此外各地都有些獨具特色的面,只是不曾顯山露水,知之者少。

國人吃面,可謂美不勝收。面,是美食文化中精彩的一頁。

猜你喜歡
涼面芝麻醬熱干面
熱干面
熱干面
熱干面醒了
北京人離不開的芝麻醬
武漢二題
春季吃點芝麻醬,補鈣防衰老
麻辣雞絲涼面
夏日的百搭選擇內行人的臺北涼面
北京人離不開的芝麻醬
女皇蒸涼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