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數字化環境下的中學語文教學

2011-08-15 00:42同瑩瑩
文教資料 2011年35期
關鍵詞:中學語文新課改數字化

同瑩瑩

(蒲城縣堯山中學,陜西 蒲城 715500)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數字地球、數字城市等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數字化為人們構筑了全新的生存、工作和學習環境,教育也面臨數字化環境的改革。多年來,信息技術已在各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逐步普及,不僅要把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輔助教學,而且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具有的數字化優勢,強化信息技術與的課程整合。

越來越多的高中實現了“校校通”,多媒體網絡已遍布課堂、圖書館、閱覽室、家庭等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數字視頻、數字音頻、多媒體軟件、網站等數字化課程資源和全球共享的數字化學習素材隨手可得,信息檢索、提取、組合工具及學習平臺多種多樣,這些為我們進行數字化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數字化環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數字化學習工具,形成了海量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以上因素的迅猛發展使得數字化學習成為可能也成為必然。

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改浪潮推動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腳步,已經走出傳統教學模式。在數字化教育環境下,如何貫徹新課改理念,搞好中學語文教學就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面臨的實際問題。

一、建立數字化教育環境下教與學的新理念

雖然新課改已經實施數年,教師也理解了新課改的理念,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依然存在于語文課堂,課堂上太多的分析把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一個又一個瑣碎的質疑、討論、習題填空把優美的文章變成了毫無生氣的詞語拼盤,雖然應試教育的方法和模式都不適應新課改要求,但在高考的推動下,應試教育仍然是中學教學的主方向,適合新課改理念的數字化教學和學習往往被淡化。這就要求中學教師徹底轉變教學思想,學習新課改理論,并盡快應用于教學實際中。根據現代學習理論,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應是被動地接受外部刺激和被灌輸知識,而應當是信息的主動加工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且知識的建構應當在更接近、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學習活動、學習情境中。由于數字技術能夠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情境,能提供有利于協作學習的交互式學習環境,還能夠提供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發現、主動探索的大量資源,因此,數字技術在教育上的普及和應用,為營造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條件。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為新課改和數字化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在實施教學設計方案和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新課改理論,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要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利于激發學習的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課堂教學要達到“三變”:由以教師為主變為以學生為主、由邊教邊學變為先學后教、由課后訓練變為當堂訓練。把教學的價值取向的主要著眼點,放在分析所有學生在這一個階段中的學習過程上,教師的教學藝術價值的重心,被置于指導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謀略藝術上,再也不是把教師的表演藝術放在第一重要位置。

學生學習要實現“三改變”:改變學習的空間觀念,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全球共享,學習不再局限在學校、家庭中,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改變學習的時間觀念,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不能獲得夠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要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改變學習方法,由接受式學習向研究、探索式學習轉變。

學生要改變陳舊的學習觀念,每個學生都要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個體的終身學習是指學習者根據社會和工作的需求,確定繼續學習的目標,并有意識地自我計劃、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教學的目的不是“講授知識”而是“傳授方法”,學生的目的不是“學會”而是“會學”,學習水平不是看獲得知識的數量而是看獲得知識的能力。

二、開發具有中學語文教學特色的數字化學習資源

開展新課改下的數字化學習,必須有充足的適應新課改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目前,網絡上與中學語文的教與學有關的資源是比較豐富的,但能貫徹新課改理念,適合中學生心理特征,突出中學語文教學特色的學習資源還不充足,也不系統,有待于增加和改進、整理。

首先應當形成系統的數字化教材。數字化教材能幫助教師和學生走出傳統的教與學模式,促使學生逐步建立數字化環境下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數字化教材不應是印刷文本的翻版,應在保持印刷教材的邏輯性基礎上,充分體現數字教材的超媒體性、交互性和智能性。數字教材可以將不同媒體所記載和表達的信息融為一體,提供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呈現方式的學習材料,滿足學習者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需要。這些學習材料不是學生學習的提綱,不是限定學生的視野,而只是給學生提供的學習素材,方便學生分解、組合、檢索、提取與利用,方便不同學習習慣、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性地“讀”教材。嚴格地說,數字化教材應當是數字化“學材”。

其次要廣泛建立專題學習網站和開發網絡課程。把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集中在專題學習網站和網絡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瀏覽器在網上進行學習,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教與學環境,也可以通過E-mail、BBS、聊天室、電子論壇、留言板、微博等方式實現網上討論、網上答疑、網上作業,為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提供了多種交流途徑,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專題學習網站的建設要發揮語文教師和網絡技術人員的團隊優勢,網站不應是知識資源的簡單堆砌,資源的選擇和運用應與知識的自身結構、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層次密不可分。網絡課程應創設真實或接近真實情境的學習環境,在該環境下能仿真實際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參與交互式學習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由于網絡自主學習的特殊性,學生圍繞學習主題進行意義建構的這一認知過程,一般不可能準確地限定在一節課內顯現出它的階段性效果,有必要打破一節課為單位的備課程式,因此專題學習網站和網絡課程都應以主題或單元學習內容進行整體設計。

語文學科同其他學科根本不同之處在于它具有思想性,語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語言作品,其中蘊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應更多地強調學生從字里行間體味其所蘊含的思想意義,把握語言的深層內涵,因此在數字課程資源的設計中既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優勢,圖文并茂,情、聲、色、意俱在,創設各種意境,或提供所需情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迅速沉浸到作品的情意之中,又要防止將教師想象的結果直接展現給學生,剝奪學生想象的權利,更不能把界面色彩搞得五彩繽紛、聲像泛濫,過分強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三、努力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

數字化學習要求教師和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只有培養教師和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夠理解信息帶來的知識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知識結構。信息素養包括三個方面: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和呈現交流的技能;對信息內容的分析、批判與理解能力,即對信息的檢索策略、對所獲得的信息內容進行評估,在接受信息之前,會認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陳述的準確性,識別信息推理中的邏輯矛盾或謬誤;能根據社會需求,整合信息、創造信息的態度和能力,要求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具有與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精神,把信息的整合和創造力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在數字化教育環境下,教師和學生要掌握的數字化學習工具包括:作為課程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獲取工具,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的學習工具,作為協商學習和交流討論的通訊工具,作為知識構建和創作的實踐工具,作為自我評測和學習反饋的檢測工具。

四、發揮數字化技術優勢,注重語文綜合能力訓練

語文學科一個突出特點是具有工具性,語文教育必須突出“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增強語文訓練的應用性,做到在學習中應用,在應用中學習。培養學生準確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必須給予學生大量接觸語言的機會,以便他們模仿學習。數字化學習能突破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為學生提供各種練習方式和機會,便于學生觀察、理解、練習,提高語文訓練的應用性、廣泛性、即時性,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綜合教學質量。

閱讀能力主要包括認讀、理解、識記、速度四個因素。理解是閱讀能力的核心,它包括領會字詞的含義和感情色彩,領會文章的表現方法特點,領會文章的脈絡思路,領會文章的主旨和意義??梢酝ㄟ^數字化技術創設課文情境,再現寫作背景,渲染氛圍,幫助學生領會文章主旨,提高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效率。也可以把文章中語言文字描述較為抽象的過程,或現實生活中一時難以見到的客觀現象,運用數字化技術化古為今、化遠為近、化慢為快、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化微觀為宏觀,再現這些事物或過程,幫助學生讀懂詞句,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寫作能力包括觀察力、表達力、思考力、想象力。通過數字化技術將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各類人物、各種材料直觀生動地提供給學生練習,既能滿足教師寫作訓練設計的要求,又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在這種氛圍下練習寫作,學生思維活躍、有話可寫、有情可抒。運用數字技術把稍縱即逝的情景、受觀察時間、地點條件限制的場景展現給學生,能提高觀察效率,引導學生思維。

聽說能力訓練包括聽的能力、聽記能力、聽說能力、說話能力的訓練。運用數字技術模擬說話情境,為學生創設更加鮮活真實的說話情境,學生圍繞某一話題,開展網絡討論,身臨其境,有內容可感、有話可說,而且可以跨越空間限制,不同地區學生都能加入訓練中來。真正發揮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實踐性功能。利用專用工具軟件,輔助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方便教師聆聽并指導學生練習,可以給學生提供發音、語速、聲調、重音、停頓等方面的示范,學生也可以隨意選取一段進行反復跟讀,而且在同一時間內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練習不同的說話技能,而教師能夠在不干擾其他學生學習的情況下指導個別學生、提高訓練效率。還可以利用網絡開展演講、辯論等活動,從而大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五、探索適合中學語文教學的數字化學習模式

數字化學習已經逐漸普及,但學校教育形式和課堂教學模式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還將是主要的中學教學組織形式,要在學校教育中充分發揮數字化學習優勢,就必須探索數字化學習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最佳模式。這種模式應該不是唯一的,適應不同的教育目的、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涉及不同的網絡范圍等都會有不同的模式。

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在教學中使用數字化教學技術教給學生知識,流暢、簡練、準確、優美、幽默的語言,基本的手勢、體態語言、豐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仍然是必需的。課堂教學要把數字化教學演示與傳統的板書、朗讀、表演等現場活動結合起來,不要認為把老師講解變成計算機演示就是實現了數字化教學。理念不改變,只是用數字化技術教知識,課堂結構還是“滿堂灌”,只是由“人灌”變為“機灌”,由“照本宣科”演變成“照屏宣科”,淡化了現場感的刺激效應,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中學語文新課程和數字化教學的更好實施有賴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從根本上說就是人的改革,它的成功實施需要教師不斷提高素質。對教師的素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挑戰。教師不但應具有超前意識,而且應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以及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在教學中不斷開拓創新。數字化教育環境正在促進教育的革命和學習的革命,中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完善的數字化環境中變革,數字化教學必將推進新課改的深入。

[1]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電化教育研究,2001,8、9.

[2]吳伯凡.從“死書”到“活書”——超文本技術及其文化.微電腦世界,1998,4.

[3]桑新民.當代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教育基礎中引發的革命.中國電化教育,1997,12.

[4]顏韻,鄧杰.論在網絡化學習環境下英語交際活動的設計.電化教育研究,2001,2.

[5]魏國良.現代語文教育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孫紹振.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

[7]潘涌.語文新課程與教學的解放.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中學語文新課改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數字化制勝
如何讓現代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對中學語文情趣化學習的思考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