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運用教育機智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

2011-08-15 00:42毛銘豐
文教資料 2011年35期
關鍵詞:機智過程課堂

毛銘豐

(浙江省臨安市天目高中,浙江 臨安 311300)

學生的問題行為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它的形成,有其主觀和客觀諸多因素,如不良的社會文化效應,較低的家庭社會經濟狀況,家庭教育環境的不和諧及方法的不當,學校教育的失誤,某種生理或性格特點等的影響。學生的問題行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是指那些直接影響環境和他人的不良行為,如攻擊性行為、破壞性行為、不服從行為等。另一類是人格方面的問題行為。本文所闡述的主要是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不僅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學習活動,而且會干擾教師的正常教學活動和其他同學的學習活動,從而使自身的學習和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交往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使教學過程能順利發展并取得預期成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問題行為的控制和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學生是個性特點鮮明的人,每位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他們都需要他人關心,需要他人尊重。尤其是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他們在態度、價值觀、信念等方面可能更加特殊和復雜。因此,運用教育機智,有效地控制問題行為,凈化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發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機智是瞬間知道該怎么做,是一種與他人相處的臨場智慧和才藝。教育機智是一種對突發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及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它是每一位教育者在具體的教育實踐場景中體現出來的敏感、睿智、富有同情心、責任心和發自內心的深沉而慈愛的感情。教師的教育機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教師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努力參加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優秀合格的教師應當具有教育機智,能在錯綜復雜的教育情境下迅速做出反應、妥善處理好學生的問題行為,把它們引入對學習活動或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益的軌道上來。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教育機智,優化教學效果這一問題,本文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靈活多變,對癥下藥

教育機智并不是隨心所欲“靈機一動”,對學生的深刻了解是形成教育機智的前提。教育對象是千差萬別的,正如馬卡連柯指出的:“在我這里沒有兩種情況完全相同的?!苯處熤挥袑W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個性特點和行為表現的每個細節都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充分估計到學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教師的愛和期待是批評的出發點。學生在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較為外顯,一般較容易被教師發現。如果教師不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靈活運用教育機智,而是得意于“人贓俱在”、“當場抓獲”的及時處理,這大都是沒有經驗的表現;或一味地采用懲罰或“一刀切”的處理措施,其效果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應有的作用。及時介入并創造性地運用教師的智慧,就顯得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我有次上課時,學生劉某一直在擺弄東西,還不時地和同桌小聲說話。他是一位其他老師都反映“頭疼”的學生,據說是“軟硬不吃”。趁著自由閱讀的時間,我輕輕走到他身邊,替他拉好敞開的衣服拉鏈,有意識地拍了拍他的后背,用信任又略帶威嚴的目光看了他一下。雖沒有語言的交流,但接下來的課他的表現明顯好多了,聽課也認真了。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傳輸反饋的過程,又是精神、情感交流融會的過程。教師豐富細膩的面部表情,充滿愛心的教學語言,恰當、適度的評價方式,能產生師生心理上的“認同”與“共振”。

二、尊重為先,增其自信

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大都學習成績不太理想。隨著學習難度的逐步增加,有些學科可能對他們就成了“天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即使教師講得再生動有趣,對于這些“問題學生”也仍舊一個難熬的“煉獄”過程。所以,他們不認真聽講,違反課堂紀律也就不足為為奇了。教師如果能從這些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的角度出發,把尊重學生的人格放在首位,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維護他們在同學們面前的自尊心,讓他們知道“我也行”、“我其實不笨”、“我一定會做得更好”,從而循序漸進地克服不良行為。

我曾接手一個高一班的歷史學科教學,上課沒幾天,就發現有一個姓董的學生幾乎一上課就做好了睡覺的準備,要不就小聲說話,做小動作,等等。其他學生都有點看不起他,無形中也就使他有點自卑,對歷史學科的學習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對他問題行為的發生有很大的影響。在一次上課前半小時,我偷偷把他叫到辦公室,指出上課時將要默寫的諸子百家代表人物……上課時,當我點名叫他到黑板前默寫的時候,其他同學都笑了,那是一種不信任、更是一種嘲笑。但結果卻令全班同學大跌眼鏡,他得了滿分。當全班同學用熱烈的掌聲歡送他回到座位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了他眼睛中亮閃閃的東西。從那以后,他就像換了個人似的,課堂問題行為也逐漸減少,一步步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課堂上,教師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相比之下,教師高水平的教學機智比剛性機制極強的書面教案顯得更為重要,更具有實用價值。

三、細致觀察,及時提醒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優秀的擁有教育機智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始終與學生保持視線聯系,并運用姿勢語言表明自己時時在關心和注意著他們的活動。教師在與學生建立視線聯系時,表示出對學生的了解、信任和肯定,會使學生心理上更傾向接受教師的指導,而抑制可能出現的問題行為。

一次課正上得很投入時,我發現后排有兩個學生神色不正常,正在低頭悄悄寫著什么。我沒有作聲,在要求全班學生注意看黑板的時候,嚴肅地看了他倆一下,又輕輕地搖了搖頭。課堂內容仍在繼續,但他們的注意已轉到了教學內容上,可能出現的問題行為立即被扼殺在“搖籃”里。同樣類似的還有“敲山震虎”的辦法,即針對課堂上有點開小差的學生,不提醒他,而是提問他的同桌,同樣可以起到抑制跑神的現象。

新課程教學觀認為,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執行和傳遞,更是課程的創生與開發;教學不是實施計劃、教案,照本宣科的過程,而是課程內容持續生存和轉化的過程,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共同發展的過程??梢?,教學過程的情感化和非理智化是新課程課堂的基本走向。

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睂W生是正在發展中的個體,犯錯誤是難免的。同樣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的問題行為也是正常的。教師要能正確分析學生問題行為發生的起因,在教育學生和處理問題時實事求是,把握分寸,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用師愛的寬容來喚起學生的自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而不可“窮追猛打”,“得理不饒人”,把學生當成人看待,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不要動輒請家長、罰站、寫檢討等。我認為,對待學生的問題行為,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是說教師不講原則,隨便應付,而是因為學生的心態、思想品德、人生觀等都還不很完善,他們需要教師及社會的正確引導,從而健康發展。教師如果缺乏這種教育機智,就很可能無法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例如在一次主題班會課中,有一個比較胖的女孩正要講述自己的理想時,一個調皮的男生大聲說:“她的理想就是一覺醒來衣服都大了?!币幌伦悠渌瑢W都哄堂大笑,那個女生臉漲得通紅,非常生氣地盯著那個男生。這時,我考慮到男生的性格特點,就半開玩笑地說道:“你說得這么真切,看來你肯定有過一覺起來衣服都大了的經歷,那你來和我們分享一下吧?!焙唵螏拙湓?,有效地控制了問題行為,很好地轉移了矛盾,一場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就這樣在熱烈、和諧的讀書中云消霧散了。只有從熱愛學生和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的教育機智才能得到體現,也才能成為優秀的教育實踐者。

總之,教師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大的教學改革、教學事件中,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微小的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甚至是沉默中;體現在能夠分辨出學生身上那些積極的卻最初可能是弱點的東西。教育需要有智慧的教師,課堂過程中的問題行為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機智來靈活處理。只要教師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始終對教育工作富有熱情、進取心和責任心,孜孜不倦地以自己的才智和創造力使教育工作充滿生機和情趣,那么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在教師的眼中也就不再是“問題”,唯有如此,教師在體現人生價值的教學工作中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1]李泊黍,燕國材主編.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桂生著.教育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金一鳴主編.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5]袁銳鍔著.外國教育史新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機智過程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機智闖關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機智的斑馬線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