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審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

2012-01-28 17:33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淄博師專論叢 2012年3期
關鍵詞: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

袁 朝(華中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20世紀以來文化的焦慮和文化的反思總是同時存在的,面對文化的各種危機,人們開始對文化進行自覺的批判。其中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占有重要地位,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的重要組成部分?,F今,推進文化建設的大繁榮大發展是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同時,文化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反思和借鑒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有助于推進我們的文化建設,重新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

一、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及其反思

法蘭克福學派是對大眾文化的批判最具代表性地理論流派,其中對大眾文化批判的最深入、最徹底的是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尤其是阿多諾早期對大眾文化可謂是徹底的否定。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所謂大眾文化是指借助電影、電視、廣播、報刊、廣告等大眾傳播媒介而流行于大眾之中的通俗文化,它融合了藝術、商業、政治、宗教和哲學等功能,在閑暇時間內操縱廣大群眾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統治和維護現狀的順從意識,以行駛社會欺騙的功能?!盵1] (P134)他們對大眾文化的批判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展開的:一是從大眾文化的存在來講,否定大眾文化自身的文化形態;二是從大眾文化面對的受眾來講,大眾文化控制和欺騙其受眾。

(一)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

1.否定大眾文化自身的文化形態

在法蘭克福學派,尤其是阿多諾看來,大眾文化是徹頭徹尾的商品,它的商品性在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中得到充分體現。所以,他在《啟蒙辯證法》中首次將大眾文化用“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來代替,對大眾文化的批判更加徹底?!霸趯ξ幕I的思考中,馬克思關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論是阿多諾對文化工業進行分析的主要依據,也是他對文化工業進行批判的邏輯起點?!盵2]( P44)他認為大眾文化產品的生產僅僅是為了在資本市場進行交換,它所體現的本質是一種物化的交換價值。在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和競爭追逐利潤的利益驅使下,這種關系不斷放大,并且合法化。 雖然法蘭克福學派通常把文化藝術與物質商品對立起來,但從馬克思關于商品定義的具體闡釋中,他們不得不承認文化藝術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不過他們始終將大眾文化產品排除在文化藝術品的范圍之外,認為大眾文化是一種徹底的消費文化,是以赤裸裸的贏利為目的而制造的商品,認為金錢和利益是它的標簽,而消費者則是這種消費文化的“被奴役者”。他們說大眾文化產品“都是投資資本取得的成就,資本應經變成了絕對的主人”[3] (P111),大眾文化同現實物質不僅不是對立的,而且其產品成為物質化的商品。

除了批判大眾文化的商品性,法蘭克福學派還批判大眾文化的標準性和偽個性。他們認為大眾文化是非藝術的,文化藝術品“可以為大眾提供精神愉悅,可以為大眾創造一個虛幻的自由空間并使大眾的人性力量在其中獲得陶養和培育?!盵4]然而,大眾文化作為徹底的商品,已經喪失了文化藝術的內在特性。阿多諾認為“所有偉大的藝術品都會在風格上實現一種自我否定,而拙劣的作品則常常要依賴于與其他作品的相似性,依賴于一種具有替代性特征的一致性?!盵5]( P117)他們認為大眾文化因為所遵循的拜物教理論而物化,關注點從其藝術性轉向利潤性。也正是因為關注點的轉移使得大眾文化產品的生產為了獲得利潤的增加而變得同一,各種標準化的大眾文化產品被模仿和復制生產出來,最后由大眾消費和娛樂。正如阿多諾對流行音樂的批判,“流行音樂的全部結構都是標準化的甚至連防止標準化的嘗試本身也標準化了,從最普通的特征都最特殊的品性,標準化無處不在?!盵6]( P195)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滿足大眾對大眾文化產品的好奇心理和新鮮感,大眾文化必須不斷創新和顯示個性,然而其本質的標準化和大量的復制、模仿又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大眾文化開始尋求利用科學技術進行“偽個性”的包裝,技術就成了大眾文化“偽個性”和標準化的重要幫兇。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這種“偽個性”的標準化文化工業產品根本無法帶給人們想象的功能,它們無法真正使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自由,只是一個想要變漂亮的“丑女人”不斷涂脂抹粉罷了。當卸妝之后仍然無法改變自己丑陋的面孔,甚至失去欣賞自己優點和心靈美的能力。正如阿多諾對流行音樂功能的闡釋,“流行音樂對大眾審美情趣的規訓最大的功能在于使大眾精神渙散和聽覺退化,而無法進行真正的藝術審美和享受?!盵7]( P196)法蘭克福學派批判大眾文化的商品性、標準性和偽個性,實際上是批判大眾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存在的合理性。因為它消解了高雅藝術和大眾藝術的區別,使文化藝術失去了獨特性和藝術性,并且認為大眾文化的出現是文化藝術的墮落。文化藝術應該堅決的否定和反抗大眾文化的擴張,實現自我救贖。

2.大眾文化欺騙和控制大眾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大眾文化用偽個性的包裝欺騙大眾,將統治者需要的意識形態的內容滲透到大眾文化產品當中來控制大眾的思想。阿多諾和霍克海默雖然鄙夷大眾文化的非藝術性,但卻不是為了堅決的捍衛藝術。在他們看來,其實“藝術誕生于藝術享受與手工勞動的分離中,它的出現以一種隱喻的方式暗示了統治與被統治的結構關系?!盵8](P53-54)藝術的出現本來就暗示了控制關系,而作為商品化了的大眾文化更加利用自身的優勢——大眾傳媒,來實現傳遞意識形態的目的?,F代社會發展起來的大眾傳媒傳遞快、覆蓋面廣、聲色并茂的特點,無疑加大了大眾文化產品的宣傳和影響力度。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大眾在面對來勢洶洶的、鋪天蓋地的大眾文化產品時失去了自我辨別的能力。因為他們沒有選擇的條件,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所有接觸到的都是包含統治性意識形態的文化產品。這種輸入性的意識形態剝奪了個人的自主意識,正如電影“在影棚之外,建構虛擬的‘人格’(亦即明星體系)。電影明星引起的狂熱,是由影片業的金錢制造出來的,它并不能夠保存個人獨特氛圍,而只能助長‘性格的符咒’,它是附著于商品的虛假符咒?!盵9](P23)他們認為大眾文化通過通俗文學、流行音樂、電影、電視等多種形式為大眾制造一種“符咒”,讓那些社會規范和社會意識內化為大眾自身的行為規則,心甘情愿的接受控制和擺布。

(二)對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反思

1.大眾文化的大眾化符合歷史發展規律

法蘭克福學派批判大眾文化的商品性、標準性和偽個性,否認大眾文化作為文化藝術的存在狀態,認為大眾文化侵占了文化藝術的領域,是非藝術的。但有個性的事物并不都是藝術,藝術作品也不能確保自我的獨一無二。法蘭克福學派對待大眾文化的態度正顯示了自己的貴族意識和精英觀點。法蘭克福學派不僅迫使二者分離,而且認為“藝術主動迎合文化工業并與之調情以求借腹懷胎從而開拓自己生存空間的現象已屢見不鮮,這意味著藝術在逐步喪失其自律性的同時,也逐漸閹割了自己的反抗沖動?!盵10](P56)簡單地說,他們認為藝術墮落到謀求與大眾文化的合作。然而,從對象上說,藝術從只是少數人的享受轉而成為大多數人的享受,這不僅不是藝術的墮落,反而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社會從少數人的精英政治發展到今天的多數人的民主,從多數人的愚昧發展到多數人的文明,這不僅是物質財富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更深層次的是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所以,精神文化的享受逐漸大眾化是社會的進步,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

2.以大眾的立場來看待大眾的發展

法蘭克福學派看到了大眾作為受眾會被影響,是把大眾看成了只有被動性的客體,只意識到大眾傳媒的單向傳播模式的負面影響。然而大眾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正所謂“人可以創造環境”。人們在接收大眾文化的過程中會思考、批判,最后才會形成意識和自己的思想?!耙庾R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也不是可以通過它們消融在‘自我意識’中或化為‘幽靈’、‘怪影’、‘怪想’等等來消滅的?!盵11] (P41)所以大眾文化不可能單方面地改造或消除人們原有的意識形態,人們各種觀念的形成最終是在現實實踐中得到踐行和實現的。因此,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大眾文化欺騙、控制大眾是不合理的。同時,另一方面來講,大眾同樣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并非阿多諾說的那樣只是“遠古以來一小群人身上天然具有的”,大眾也并沒有表現出“頑固地抵制著這種可能的感覺”,反而,大眾會在這種貼近現實的大眾文化當中去認識、體悟文化的內涵。

二、重新審視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顯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秉h重視文化建設在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思想健全、政治立場堅定的全面發展的人為目的,無疑更應該重視文化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利用文化建設的優秀內容和成果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法蘭克福學派作為對大眾文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派別,對于發展大眾文化產業,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大眾文化載體有許多積極的借鑒意義,為我們重新審視大眾文化載體提供了新思路。

(一)充分利用大眾文化的大眾性,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

在當今社會,我們首先應該承認大眾文化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它使更多人享受到精神文化的食糧,所以,我們毋寧用雷蒙·威廉斯的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而不是法蘭克福學派稱之為的大眾文化(mass culture)和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積極地肯定大眾文化的文化藝術特性,承認其作為一種文化形態的存在,是文化藝術發展進程的必然結果。不僅不能否定大眾文化的作用,而且大眾文化的大眾性、流行性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所需要具備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選擇文化活動、文化建設這一載體,將其內容融入其中就是因為它們的滲透力、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全面性,而大眾文化產品在這些方面有其天然的優勢。大眾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是借助大眾傳媒來完成的。隨著大眾傳媒技術的不斷進步,傳遞速度越來越快,時效性越來越強,覆蓋面越來越廣,而以此為手段的大眾文化影響也就不斷增強。所以將大眾文化建設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既豐富了文化載體的形式,也更有利于其他文化載體的運用和發展。

(二)堅持大眾文化載體的社會主義性質,防止商品化

馬克思曾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盵12]( P50)也就是說,每個時代的主流思想,其實是統治階級的思想。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和國家的宗旨就是要為人民服務。因此,大眾文化建設和大眾文化產品的生產要堅持“二為方針”,即堅持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體現社會主義的性質。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大眾文化建設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正如“新聞輿論單位一定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盵13](P232)防止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入侵和滲透。

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商品性地批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眾文化產品遵循價值規律,因此,大眾文化有商品性的特征,但在我國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社會思潮,引導大眾文化的建設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到大眾文化中以保證大眾文化載體的方向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性。所以,我們要避免大眾文化產品的商品化和完全市場化,消除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政治觀,形成一種主導性價值取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增強大眾文化建設的教育性,發揮大眾的主體性地位

大眾文化很重要的一個特征是具有娛樂性,能為人們帶來愉悅感。也正是因為如此,大眾文化有較強的吸引力。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大眾文化產品和活動更重要的是要有教育性,達到提高大眾思想政治素養的目的。魯迅曾說過“俗文之興,當興二端,一為娛樂,一為勸善”。勸善,也就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大眾文化的建設應該是雙線的,既娛樂大眾,使大眾在競爭壓力巨大的社會中得到精神釋放,又隱形的教育大眾,遏制過度的市場化帶來的拜金主義的金錢觀、不正確的權力觀等等。使大眾文化產品不致于淪為單純娛樂的工具,而是真正成為具有教化作用的文化載體,引導人們的思想。

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批判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大眾作為被動的受眾是被欺騙和被控制的。這一觀點忽視了大眾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大眾文化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要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地位,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鼓勵人們集思廣進行各種各樣的文化創造活動,真正實現與大眾的互動性。使包含教育內容的信息在文化建設和大眾之間傳遞和反饋,提高大眾的文化素養、審美能力,從思想上認同和接受大眾文化蘊含的教育觀點,改變大眾“被啟蒙”的狀態,從而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四)突破標準化,繁榮文化市場

針對法蘭克福學派提出的大眾文化標準化的觀點,反思現階段我國電影、電視、通俗小說、流行音樂等大眾文化產品的發展,不免發現在看似多樣的形式背后的單一性??此苹顫娋置嫦碌目贪?、浮躁,暴力、媚俗的電影、電視畫面,無意義、無厘頭的戲謔以及超女、快男、各種選秀大賽的競相模仿、復制,這些都給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文化載體帶來了阻礙。

促進文化建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方針。從創作者到監督機制要做到引領社會風尚,在弘揚主旋律的同時,做到多樣化發展,既不能只顧灌輸教育而使形式變得單調、索然無味,也不能片面一味的追求形式創新和娛樂性而忽視滲透教育的作用,引導大眾文化向積極、健康,旗幟鮮明的社會主義文化方向發展,使各種大眾文化產品、活動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文化載體。不同形式的大眾文化產品和活動往往采用不同的大眾媒介,在運用大眾文化載體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媒介的特點,注意運用多種媒介下的不同文化產品。挖掘優秀文化產品的教育因子,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突破標準化,果斷舍棄那些無個性的、僵化的大眾文化產品,繁榮文化市場,活躍思想政治教育局面。

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具有徹底性、否定性,有其深刻的意義。然而,要使大眾文化成為思想教化的手段,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

效文化載體,就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大眾文化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承認大眾化的進步性,防止完全市場化的不良影響。如此,才能真正地將文化建設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的范圍,發揮教育影響作用,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的歸屬意識。

參考文獻:

[1] 衣俊卿. 現代性焦慮與文化批判[M]. 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7.

[2] [8][10] 趙勇. 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 [5]霍克海默,阿多諾.啟蒙辯證法[M].渠敬東,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尤戰生.非文化與反文化: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

[6] [7]畢紅梅.當代西方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9] 阿蘭·斯威伍德.大眾文化的神話[M].上海:三聯書店.2003.

[11]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13] (轉自)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
先上馬,后加鞭——中國戲曲的演化路徑與“前海學派”的深度闡釋
洋場·小報·《紅樓夢》——媒介建構下的大眾文化(1912—1949)
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對“京都學派”元雜劇曲詞評點的詮釋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中國力量為何成 法蘭克福車展中的一絲暖意?
創建梵凈山學派 培育梵凈山學
2017法蘭克福車展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