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2012-03-15 09:32張斯軍
中國人民教師 2012年1期
關鍵詞:學困生學科歷史

張斯軍

中學歷史大綱明確規定:歷史課在中學的教育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作為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教育貫穿在中學的整個過程。歷史學科的綜合性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具有全方位、多側面的社會功能。當學生能真正掌握并應用歷史知識之時,才是歷史教學功能得到發揮之日。因此,如何提高歷史的教學質量,求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歷史教師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而講求方法則是達到這一目標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同時又有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愛憎情感對學生起著直接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學生獲取知識,接受教育,往往是以對教師的信任為基礎的。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和教育方法好的教師是敬佩的,對他所教的學科也容易產生興趣。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而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教學活動就能順利地進行。反之,若師生關系不夠融洽,學生則會對該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厭倦的心理。

首先教師要微笑以待。一個時常面帶笑容的教師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使學生感到親切、親近,愿意接近、愿意溝通。教師的微笑不僅能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之中獲得知識,接受知識。

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只有走進學生心靈,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來確定教育目的、內容,并且耐心地聆聽學生的傾訴,教師才能較深入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給予學生啟迪和疏導。這樣,師生之間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

二.循序善誘,轉變學生的歷史學習觀念

歷史是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某種原因和各方的影響,在學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主輕輔”的不良現象。根據我對教學過程的了解和觀察,這些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對學習歷史雖有興趣,卻淺嘗輒止,不求深入;有的只對聽歷史故事有興趣,對一般歷史知識則不感興趣;有的只關心考試分數的高低;還有個別學生雖屢經誘導,但仍不能引起重視。諸如此類的種種現狀,需要教師根據這種差異,注意學生的不同情況和條件,喻之以理,有的放矢,尋求脫俗的辦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認識態度發生根本改變。

三.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特殊優勢

歷史是一座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它記錄了人類的生活和發展。涉及范圍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藝術、科學成就到社會習俗、風土人情,內容真實、生動、具體而豐富全面。歷史學科展現的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發生在歷史人物身上的歷史事件,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具有吸引學生的優勢,我們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歷史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深入歷史事件當中。不論歷史事件還是歷史人物都是實實在在已經發生過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這就要求歷史研究一定要強調歷史的真貌,強調歷史研究對象的客觀真實性。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發生有著特定的背景又對其他事件的發生起著推動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理出一條清晰明確的線索,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輕松牢固地掌握歷史知識。

例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為辛亥革命的爆發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而辛亥革命的結果又進一步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發展。歷史學科的服務功能就體現在以史為鑒,從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學習中吸取經驗教訓并總結規律,從而為我們服務,往小了說為我們自身的學習、生活和發展服務,往大了說有利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學科擔負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師決不能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教育,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歷史事件、人物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文主義教育。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不喜歡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注入式灌輸。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出版事業的發展,學生通過電影電視、廣播音像、歷史刊物、課外書籍接受了大量的信息,獲取了大量的歷史知識,這都為形式多樣的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從而突破了以往光靠教師傳授、學生靜坐聽課的僵化陳舊的教學模式,使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和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把歷史課變成一幅重現在學生面前的優美畫卷,給學生以具體的歷史實感。

四.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

依據學生的素質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發展,基本素質都有所提高,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了解、熟悉自己的學生,不僅要深知他們每個人的知識基礎,而且要了解他們每個人的性格、脾氣秉性、興趣愛好等,然后據此對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備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如在問題的設計上,哪些問題的難度高,適合成績優秀的同學回答;哪些問題中等難度,適合中等生回答;哪些問題必須降低難度并且需要適合學困生解答等,這樣才不至于難度太低使優秀學生感到“吃不飽”,甚至綽綽有余;難度太高使學困生一問三不知,既耽擱了課堂時間,又沒有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問題的安排及提問的方法上,還應考慮哪些問題安排在前面比較好。比如提問學困生前,可以把對這一問題有啟發的另一問題放在前面提問中等生,以便于啟發學困生,讓學困生能夠順利解答,使學困生增強自信心。

總之,要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的具體內容,探索和創造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使歷史這門古老的學科能在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發揮其重要作用。

(作者通聯:445700湖北省來鳳縣舊司鄉高洞中學)

猜你喜歡
學困生學科歷史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用愛和機智幫助學困生轉化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淺談轉化學困生的幾點體會
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超學科”來啦
新歷史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