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小學學校體育經濟運行模式構想

2012-03-28 08:44張江發
中小學學校管理 2012年3期
關鍵詞:構想學校體育中小學

張江發

摘要:本文結合我校及兄弟學校已有的成功經驗并結合當前國際國內競技體育中已有的經驗,針對全民制學校體育經濟運行模式如何擺脫原有的那種固定的呆板的模式提出如下構想,即如何利用社會力量和多種手段辦好中小學學校體育。目的在于與同仁們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商討如何尋找新的學校體育發展思路,更好的利用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更多種手段,有效促進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大潮中學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學校體育;經濟模式;構想

學校體育文化是指在校園這一特定的范圍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人們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體育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它包括外在的物質文化層,表現為體育建筑環境、體育場地、器材和體育用品等方面;中間的制度層,即行為文化層,包括體育教學、健身鍛煉、運動競賽、體育制度、法規等內容;核心的精神理念層,即意識文化層,主要體現在體育的觀念、精神、道德風尚和知識等方面。學校體育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以學生為主體,以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群體文化。學校體育文化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的獨特的文化現象,與學校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勞動教育等一起構成了校園文化群,又與競技運動文化、群眾體育文化一起組成了廣義的體育文化群。校園體育文化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意識和體育技能,提高體育文化素養,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導下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

學校體育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培養身心健全的一代,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為中華民族振興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基礎,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術技能,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學校體育的作用是鍛煉學生身體,改善學生身體機能,掌握體育衛生保健等基礎知識,學會一些體育運動方法。學校體育不僅是鍛煉身體的需要,也是激發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終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需要,它是學校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校體育文化是為學校體育目標服務的。

隨著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文化得到長足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將學校體育融入到學校體育文化中去,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現階段,學校體育是我國體育文化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學校體育文化肩負著我國體育文化發展的重任。在某種程度上說,學校體育文化的何去何從決定著我國體育文化的興衰。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下,我國學校體育偏重于“使學生學會運動”的教育,形成了以學科、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育傳統,在客觀上造成了學校體育只重視“讓學生學習運動”,從而使學校體育演變成了僅僅是體育技能訓練,而忽視了“讓學生在運動中學習”,忽視了學校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在教育、觀賞、參與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嚴重影響了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因此,學校體育文化要發展,就要構建學校體育活動多元化的組織機制。因為學校體育內容的多元化和參與主體運動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校園體育活動內容與形式的多元化,同時也決定了體育活動組織機制的多元化。因此,要將學校體育活動變成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大舞臺,要調整學校體育工作重心。因為學生是校園體育活動的參與主體,所以,作為校園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學校的工作重心應始終放在構建合理有效的組織機制和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生活等方面,既包括場地、器材的規劃使用,也包括學校體育活動形式的設計,還包括指導教師的配備等。另外,要強化校園體育活動的健身娛樂功能。校園體育活動為參與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并以此為途徑實現其健身娛樂功能。一方面,它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教師更直接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也使學生通過與教師的近距離接觸,學到課堂上不容易學到的各種知識和教師身上的優良品質;另一方面,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以協作的形式相互交流,并借助行為語言和規則,完成自我表達和個性張揚。

建立參與和激勵機制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讓每個學生都了解體育健身的基本常識,培養出幾項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逐步形成運動興趣與習慣,并讓學生自然地將這種興趣和習慣保持終身并從中獲得健康和快樂。因此,對學校體育中使用的“考試”、“比賽”、“達標”等術語,應思考它們能否促進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自我鍛煉中來。據此,首先應對純競技項目進行調整和補充,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有一定群眾基礎的項目,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讓他們親身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要建立參與、激勵機制,把學生的參與程度和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并以制度的形式落實在考核評價過程中,使全面考核有據可依。其次加強考核評價的全面性。從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全過程來看,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主要包括運動參與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運動技術掌握能力三大方面。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對于自我所取得的進步納入到考核評價過程中來,尤其是他們在人際交往、運動技能方面取得的進步,這是激發其體育動機、提高其體育興趣、培養其運動習慣的有效手段。再次,改進教學過程,淡化技術考核。在制定教學大綱、安排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應盡可能彰顯體育愉悅身心的功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去。這才是真正適合我國國情的學校體育文化,因為它更具備教育性和大眾參與性。

1、問題提出:

1.1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事業一直是由國家來舉辦的,在如何利用政府力量和行政手段辦體育方面,我們有大量成熟的、可以繼承和借鑒的成功經驗,而在如何利用社會力量和多種手段辦體育,目前尚處在初步的探索階段。

1.2我國全民制學校中小學學校體育經濟運行模式現狀:當前我國全民制中小學學校體育在經濟運作方式方面,由于受上述政府辦體育的影響,仍沿用的是解放初期時實行的計劃經濟形式。表現在學校體育中,首先是各種校園、校際的體育活動的經費(當然也包括其他方面)必須經過一層一級的行政申請、行政審批、財務復核和行政審核之后,才能完成各種活動,中間不能有絲毫的越權越級行為,不能有一點遺漏,往往搞一項活動的時間還沒的跑經費審批須要的時間長,搞一次活動動用的人還沒有經費審批權動用的人多(盡管有時僅僅只有幾十元),直接導致了許多活動被人為延誤,甚至被迫取消;其次是體育場館的管理體制和經營形式上仍然顯得比較保守;再次,由于某些學校領導沒有全面發展的眼光,對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總是很少或盡可能地減少對學校體育方面進行投入等等。這些滯后的經濟形式已經嚴重地阻礙了當前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阻礙了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中的學校體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1.3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發展機遇:一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經濟模式基本實現以市場化為主體的經濟模式,二是我國成功進入WTO,三是北京已成功取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等等以上這些都給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給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空間。

1.4 1999年11月,我校成功承辦了99阿爾卡特乒乓球超級聯賽。當時由于學校經費比較緊張,因而在我們體育教師的提議下,學校同意走出校門尋求社會力量贊助,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有關單位領導的慷慨相助,最終獲得近20萬元的企事業贊助,在經費使用和分配問題上通過了有關部門的審計并獲得認可。本次比賽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在學校體育的各項活動中,是否可以利用社會力量來搞活搞好校園體育,同時也為我們學校在以后的時間里,如何利用社會力量搞校園體育打下了良好的經驗基礎和與有關單位的合作基礎。

2、研究方案:

2.1時間:1999年9月至2003年月11月

2.2內容:

2.2.1幾年來我校結合社會力量和其他方法搞活校園、校際體育的數據統計及主要采用運作方式。

2.2.2我市市區學校利用社會力量搞活校園、校際體育調查。

2.2.3其他地區中小學校園體育利用社會力量情況調查。

2.3研究對象:城市全民制學校中小學校園、校際體育活動情況

2.4研究方法:

2.4.1實驗比較法:以我校近幾年來如何搞活校園體育的過程作為實驗的過程。

2.4.2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對與之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和利用。

2.4.3調查法:

2.4.3.1訪談法:通過對本地區周圍學校的實際調查研究,取得有關材料。

2.4.3.2問卷調查法: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向其他地區兄弟學校發問卷調查表,發出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

3、研究目的:目的在于與同仁們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商討如何尋找新的學校體育發展思路,更好的利用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更多種手段來搞好搞活校園體育,有效促進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大潮中學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

4、結論與建議

4.1當前在我國許多地方的全民制學校中,學校體育的經濟模式正在由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向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社會化方向轉變,由傳統的單一的學校獨立經營的模式逐步向半市場化、市場化、商業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學校體育學校辦”的思維模式,為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學校體育的發展拓寬了思路。

4.2中小學學校體育在經濟手段上與各種進步的社會力量的有機結合 ,能夠搞活校園體育、有效地促進校園體育的蓬勃發展,增進學校與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之間的友誼,帶動和促進社區體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從而能夠將我國全民健身事業推向新的高潮。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主體。正是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體性的發揮和創造性勞動,才使體育教學成為提高學生身體機能、改善學生體質和精神狀態、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的教育手段,才使學校體育文化建設得以順利進行。為了加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促進學校體育發展,首先學校要修建或籌建足夠的體育場館和設施,改善環境條件,在物質層面上滿足師生的體育文化活動需求。其次要注重體育活動主題的創新,營造學校體育活動氛圍。學校應不間斷地舉行具有不同特色的體育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如學校體育節、創建有特色的課余訓練隊、組織有主題的體育知識講座與競賽、建立體育俱樂部等。這樣,既可滿足學生休閑時對體育的需求,又可促使他們養成終身體育的思想。再次,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學校體育文化環境。體育活動管理者要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通過各種渠道讓學生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性,運用各種激勵手段,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使學生自覺地融入到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中。最后,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作為學校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規章制度要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革,讓它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以其規范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的管理,引導學生的行為,以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總之,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能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而學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學校體育的教學目的,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滿足教育規律為原則,以養成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為宗旨,不斷提升運動項目的文化內涵,滿足學生對學校體育文化的內在需要。

參考文獻:

[1]崔雷海.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J].體育科技,2003,(4).

[2]墨鴻科.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J].體育學刊,1996,(3).

猜你喜歡
構想學校體育中小學
信息技術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論當今社會對體育教師成見問題
略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淺議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新策略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生態安全法框架體系完善構想
安慶廣播電視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構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