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碎如瓷:《古爐》與“文化大革命”,或文學與歷史

2012-04-01 22:29
東吳學術 2012年1期
關鍵詞:善人賈平凹小說

黃 平

現代中國文學

破碎如瓷:《古爐》與“文化大革命”,或文學與歷史

黃 平

一、“故事”與“反故事”

“狗尿苔怎么也不明白,他只是爬上柜蓋要去墻上聞氣味,木橛子上的油瓶竟然就掉了。這可是青花瓷,一件老貨呀!……眼看著瓶子掉下去,成了一堆瓷片?!雹儋Z平凹:《古爐》,第3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這一段來自于賈平凹 《古爐》開篇第一段話,這件打碎的青花瓷,奠定了小說的文體?!豆艩t》寫的是一個“燒瓷”的村落,瓷器這個“隱喻”實際上十分直白,②筆者寫作同時,讀到了王德威教授的類似看法,“而賈平凹突出古爐村曾因瓷窯風光一時的背景,并以瓷器的英文名稱‘china’暗指中國(China),似乎也是過于明白的隱喻”。王德威:《暴力敘事與抒情風格——賈平凹的〈古爐〉及其他》,《南方文壇》2011年第4期。小說封面還特意印上賈平凹的一段話,“中國這個英語詞,以前在外國人眼里叫做瓷,與其說寫這個古爐的村子,實際上想的是中國的事情,寫中國的事情”。③見《古爐》封底。坦率地講,“瓷器”這個整體性的意象并沒有和小說融會一致,在小說中“燒瓷”換成其他副業并無不可,更多的是功能性地推動情節變化,比如引出支書的貪腐、“紅榔頭”與“紅大刀”的武斗等。筆者感興趣的,還是小說開篇,祖傳的青花瓷,碎成一堆瓷片,這個場景傳神地概括了《古爐》這部作品的文體特征:破碎如瓷。

和《秦腔》類似,《古爐》不好讀,在小說前二百頁,也即《冬》、《春》部,敘述得十分枝蔓,讀者仿佛突然間被空降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古爐村,幾乎沒有人物介紹、背景交代,碎片般的生活已然洶涌而來。和筆者的感覺類似,趙長天細致談道:“讀了幾十頁后,我開始感覺到閱讀的難度。這不是一個短篇幅的散文,是一部長篇小說,眾多的人物爭先恐后涌了進來。第一節,短短七頁,就出現了十五個人物,有狗尿苔、婆(即后來說的蠶婆)、來聲、田芽、長寬、禿子金、灶火、跟后、護院的老婆、行運、半香、牛鈴、守燈、水皮、善人。第二節,從第七頁到第十三頁,又出現了十五個人物,有得稱、歡喜、麻子黑、土根、面魚兒、開石、鎖子、支書(后知道叫朱大柜)、霸槽、天布的媳婦、戴花、開合、馬勺、牛路、杏開。僅僅不到十三頁的篇幅,出來了三十個有名有姓的人物……這些人,假如他們慢慢進入,讓我先認識三五個,再認識三五個,或許我會漸漸和他們成為朋友??僧斎畟€陌生人一下子站在面前,我不知道他們的身份,不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再加上故事進展的節奏緩慢,便阻擋著我進入作家筆下的那個世界……最后,我選擇了放棄?!雹仝w長天:《我所感的閱讀的難度》,《文匯報》2011年4月16日。

值得申明,“好讀”與“不好讀”自然不是評判小說優劣的標準,這作為批評的常識不需贅述?!豆艩t》有明顯的“反故事”的一面,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古爐》在“反故事”的同時,又有鮮明的“故事性”,這一點幾乎所有研究者都略過了。小說二百頁之后,在第二○一頁,《夏》部開場,黃生生來到古爐村之后,小說明顯變得好讀。就像好萊塢電影乃至于通俗小說常見的,兩派斗法,文攻武衛,有高潮,有結尾,有尾聲,荒誕滑稽,煞是熱鬧好看。筆者是借暑期徹底讀完《古爐》——當時恰巧在妻子故鄉商州度假,隔壁住的一位朋友居然就叫“霸槽”——熬過前二百頁之后,讀到最后手不釋卷,一口氣讀完。一方面或許是第一次在商州讀商州,體驗尤為不同;更重要的是,小說二百頁之后,我們所熟悉的“故事”出現了:關乎“文化大革命”的意識形態敘述模式,隱隱浮現在“雞零狗碎”的生活背后,日子不再“潑煩”,變得緊張甚或殘酷。

這一點還是和《秦腔》類似,《秦腔》在“反故事”的另一面,其實有著基本的“故事性”,“守土者”夏天義與“守道者”夏天智,勉力保衛著清風街的土地與秦腔,抵抗著大變動的來臨。②見黃平的相關分析《無字的墓碑:鄉土敘事的“形式”與“歷史”——細讀〈秦腔〉》,《南方文壇》2011年第1期?!肚厍弧纷x到后面,真正進入了清風街的世界,小說也很好讀。故而,與其爭論說賈平凹是“反故事”還是“講故事”,不如把兩者聯系起來,反思賈平凹為什么把兩者并行不悖地統一在他的作品里,這一點更有意味。

如果從頭到尾讀一位作家,讀全集,讀所有能找到的資料,作家自身寫作演變的邏輯性很強。比如賈平凹,《古爐》式的小說美學,其來有自,可以追溯到《廢都》,由《白夜》、《高老莊》、《秦腔》一路下來。賈平凹雖然不是學者型的作家,平時很少直接談論小說觀念,但是他骨子里很看重自己這一時期對小說觀念的思考。在出版于一九九八年的《高老莊》后記中,賈平凹就抱怨過自己的文論不受重視:“對于小說的思考,我在很多文章里零碎地提及,尤其在《白夜》的后記里也有過長長的一段敘述,遺憾的是數年過去,回應我的人寥寥無幾”。③見賈平凹《高老莊·后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在出版于二○○二年的《病相報告》后記中賈平凹再一次抱怨道,“我不是理論家,我的寫作體會是摸著石頭過河,我把我的所思所想全寫在其中了。但我多么悲哀,沒人理會這些后記”。④見賈平凹《病相報告·后記》,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這些“沒人理會”的后記中說了什么?賈平凹從《廢都》、《白夜》后記中開始,批評“有些小說太像小說”,且回顧“二爺的氈帽”這個例子:

現在要命的是有些小說太像小說,有些要不是小說的小說,又正好暴露了還在做小說,小說真是到了實在為難的境界,干脆什么都不是了,在一個夜里,對著家人或親朋好友提說一段往事吧。給家人和親朋好友說話,不需要任何技巧了,平平常常只是真。而在這平平常常只是真的說話的晚上,我們可以說得很久,開始的時候或許在說米面,天亮之前說話該結束了,或許已說到了二爺的那個氈帽。過后想一想,怎么從米面就說到了二爺的氈帽?這其中是怎樣過渡和轉換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過來的呀!禪是不能說出的,說出的都已不是了禪。小說讓人看出在做,做的就是技巧的,這便壞了。⑤賈平凹:《白夜》,第414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二爺的氈帽”這種風格,一直延續到《秦腔》的“打核桃”:“清風街的故事從來沒有茄子一行豇豆一行,它老是黏糊到一起的。你收過核桃樹上的核桃嗎?用長竹竿打核桃,明明已經打凈了,可換個地方一看,樹梢上怎么還有一顆?再去打了,再換個地方,又有一顆。核桃永遠是打不凈的?!雹儋Z平凹:《秦腔》,第99、565頁,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賈平凹的小說理念,從《廢都》開始,一直反感“故事”,推崇“自然”。這正如《廢都》后記中談到,“好的文章,囫圇圇是一脈山,山不需要雕琢,也不需要機巧地在這兒讓長一株白樺,那兒又該栽一棵蘭草的”。②賈平凹:《廢都·后記》,第519頁,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這種“反故事”,針對的是往昔《浮躁》所代表的寫法,即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對于生活的“預設”,賈平凹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是一種束縛:“我再也不可能還要以這種框架來構寫我的作品了。換句話說,這種流行的似乎嚴格的寫實方法對我來講將有些不那么適宜,甚至大有了那么一種束縛?!雹圪Z平凹:《浮躁》,第3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這種“自然論”,推崇的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如《秦腔》后記中賈平凹的夫子自道:“只因我寫的是一堆雞零狗碎的潑煩日子,它只能是這一種寫法”。④賈 平凹 :《秦 腔》 ,第99、565頁, 北京 :作家 出版 社,2005。

然而,就近年來《秦腔》、《高興》這類作品而言,“現實”(“目睹的農村情況”)、“社會記錄”、“歷史”這類關鍵詞,重返賈平凹的小說理念之中。對于《秦腔》賈平凹談道:“我覺得自己渺小,無能為力。我把這一部分呈現出來,就好了……我所目睹的農村情況太復雜,不知道如何處理,確實無能為力,也很痛苦。實際上我并非不想找出理念來提升,但實在尋找不到”。⑤賈平凹、郜元寶:《關于〈秦腔〉和鄉土文學的對談》,《上海文學》2005年第7期。到《高興》這里,賈平凹更進一步,“我這也不是在標榜我多少清高和多大野心,我也是寫不出什么好東西,而在這個年代的寫作普遍缺乏大精神和大技巧,文學作品不可能經典,那么,就不妨把自己的作品寫成一份份社會記錄而留給歷史”。⑥賈平凹:《高興》,第440頁,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賈平凹小說理念的變化,再一次印證了:小說的“形式”,不僅僅是作家所完全決定的,歸根結底是歷史性的?!皟热荨迸c“形式”,無所謂誰決定誰,兩者辯證博弈,最后殘余的結果,我們稱其為“作品”。當“敘述人”進入小說世界的那一刻,作家也無能為力,只能作為一個特殊的讀者,目睹其娓娓講述?!皟热荨迸c“形式”的平衡關系,構成了賈平凹九十年代以來寫作最為困惑的核心。筆者以為,做得最好的是《高老莊》,其次是《秦腔》。

回到新作《古爐》,這次“題材”的難度,是賈平凹三十年來寫作生涯中最艱巨的一次?!拔幕蟾锩彼貋硎且庾R形態的跑馬場,形形色色的“敘述”(即是賈平凹討厭的“故事”),煙塵滾動,起伏翻騰。賈平凹的寫法,面臨雙重危機:或者太散,雞毛蒜皮,無法印證“文化大革命”的浩大劫難;或者太干,教條橫行,無法還原“文化大革命”的細密紋理。任賈平凹如何警惕“故事”,面對“文化大革命”這個當代文學六十年來最大、最復雜的“故事”,如怪獸吞噬說書人,賈平凹還是被歷史的漩渦,干干凈凈地卷進去了。

二、古爐村的“文化大革命”:“革命”與“秩序”

讀《古爐》,務請注意前二百頁與后四百頁的斷裂。前二百頁,作者“雞零狗碎”地敘述著“文化大革命”前史,一方面不動聲色地埋下伏筆(比如著力刻畫霸槽的性格,暗示村干部的特權),一方面枝枝蔓蔓地引出朱家、夜家各家各戶。由于前二百頁沒有什么貫穿性的事件,作者只能信筆由韁,勉力地“自然”呈現古爐村。很多時候,作者確實做到了“好的文章,囫圇圇是一脈山”,文體混沌蒼茫,無數瑣碎的生活細節,穿插地熨帖平常;有的時候,作者也力有未逮,比如“偷鑰匙”這個情節安排就不自然,真實生活中絕無可能發生 (一家丟鑰匙了,偷了鄰居家的,鄰居再偷下一家的,結果全村如多米諾骨牌都丟鑰匙了),太湊巧的、太有象征味道的情節,反而看出是“做小說”。

就前二百頁這個小說開始部分而言,筆者覺得更值得討論的是,小說時間發生在哪一年?作者以“冬-春-夏-秋-冬-春”結構全篇,以往復循環的四季輪換,給出“現代”線性時間之外另一種歷史觀(這自然也暗喻著對于“文革”的理解)。哪一年的冬天開始的?這道推理題似乎毫無難度,小說第二十四頁,“人人都說一九六五年是陰歷蛇年,龍蛇當值風調雨順,雖然麥秋兩季收成還好,但人人還是得吃稻皮子炒面才能勉強著吃飯不斷頓”。之后,就是描寫饑餓的狗尿苔偷蘿卜吃??雌饋?,小說是從一九六五年冬天寫起,小說封底交代得明明白白,“故事發生在陜西一個名叫‘古爐’的村子里,這是一個偏遠、封閉、保持著傳統風韻的地方,以燒‘瓷貨’為生。一九六五年冬天,村莊開始動蕩起來”。

然而,小說第一個春部(推論下來應該是一九六六年春),第一百六十五頁,霸槽和狗尿苔開拖拉機去鎮里,“街西頭就過來了好大一群人,都是學生摸樣,舉著紅旗,打著標語,高呼著口號”。橫幅上的字,作者借霸槽之口點明,“那寫的是文化大革命萬歲”。游行的隊伍則是因為“鎮中學推選了五個學生代表上北京,毛主席要在天安門廣場接見呀,學校才游行慶祝哩”。由此,第一百六十八頁,“洛鎮成了最向往的地方”,“學生們都在街上貼大字報,或者辯論”。甚至于,還是同一頁,“公路上,開始有了步行的學生,這些學生三個一伙,五個一隊,都背著背包,背包上插個小旗子,說是串聯,要去延安呀,去井岡山呀,去湖南毛主席的故鄉韶山呀。都去的是革命的圣地……在講著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幾次學生了,而第一次接見的學生,那都是學校推選的,是?;逝?,現在他們是造反派,是毛主席的紅色衛兵”。

按照《古爐》的時間,這是一九六六年的春天。但是,回到現實中的“文化大革命”,“五·一六通知”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發動;第一個紅衛兵組織于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九日成立;《紅旗》社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萬歲!》發表于一九六六年六月八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見紅衛兵是在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以上是“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實,洛鎮、古爐村的“春天”,絕無可能提前發生這一切;更不必說這類閉塞的村鎮,在革命傳播上難免后知后覺。

這個時間上的矛盾,目前筆者未見任何論者指出。本文道破之后,可以想見的一種辯護方式,即是強調小說不過是一門藝術,小說時間和歷史時間畢竟不同。筆者讀到有研究者談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沒有在文本中明確地交代小說中所敘述的‘文化大革命’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作者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他想淡化小說中的敘述時間與現實中的歷史時間之間的必然聯系,因為他要寫的是一部關于‘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小說,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檔案;既然是小說,作者就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圖來編排記憶中的歷史事件,讓在不同時間段上發生的眾多雜亂的歷史事件在自己圈定的敘事時間內有序地展開”。①李遇春:《作為歷史修辭的 “文革”敘事——〈古爐〉論》,《小說評論》2011年第3期。評論者自有其卓見,但這種說法對于純虛構的作品有一定道理,就《古爐》來說,一方面作者標識出一九六五年,明確地交代小說的具體時間了;另一方面作者在后記中強調這部小說是“記憶”,“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不管在其中迫害過人或被人迫害過,只要人還活著,他必會有記憶”。②賈平凹:《古爐·后記》,《東吳學術》2010年創刊號。在回答研究者關于《古爐》的訪問中,賈平凹也談到,“更多的材料還是來自自己的記憶,以我老家的村子發生的事來構思的”。(賈平凹、李星:《關于一個村子的故事和人物——長篇小說〈古爐〉的問答》,《上海文學》2011年第1期)作為“小說的文化大革命史”,③引自金理的看法,見金理《歷史深處的花開,余香猶在?——〈古爐〉 讀札》,《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5期。真實的歷史時間與小說時間對應的矛盾,勢必傷害作品的真實性,以及記憶的可信度。

如果不是筆誤而是有意為之,那么筆者能想到的解釋是,賈平凹罔顧歷史真實地壓縮“文化大革命”的大事件,從“接見”到“串聯”,讓這一切像暴烈的種子一樣在春天萌發,或許是想讓“文化大革命”的沖突在古爐村的夏天、秋天集中爆發。隨著小說中“文化大革命”的開始,賈平凹的愛憎一覽無遺。進入二百頁之后,“聯指”(無產階級造反聯合指揮部)與“聯總”(無產階級造反聯合總部)的斗爭,構成了核心的線索。

有意思的是,《古爐》對于“文化大革命”的呈現,同時混雜了這兩個方面。作者沒有回避“文化大革命”前夕鄉村官僚系統的腐敗,第一百四十頁,支書以低廉的價格“買下”公房為兒子娶媳婦,“這樣的結果沒有出乎村人的預料,但村人再也沒有說什么”。還有,支書與造反派霸槽第一次暗斗,把霸槽逼走后,作者隨之安排了“分牛肉”的情節,支書、天布、磨子一伙的腐敗暴露無遺,偷看到這一幕的狗尿苔和牛鈴氣得大罵:“我只說村干部為人民服務哩,原來狗日的也偷吃!”②③④⑥⑦⑧⑨⑩11○ 賈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霸槽打回古爐村,查支書的賬,發現他白送過張書記幾車的瓷貨,霸槽毫不客氣地點明,“你送瓷貨才連任了支書吧?”③賈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霸槽的“造反”行為,到此真正打中了要害,村民對此的反應是:“封了原先的公房,又要查瓷貨賬目,這都牽涉到了古爐村所有人的利益,多年來許多人有疑猜和意見卻沒敢說出口。霸槽這么干了,比他領人砸屋脊砸石獅子砸山門讓人好感,暗地里又慶幸又擔心”。④賈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

同時,《古爐》的精彩之處,在于也寫出了支書這個派系的“復雜”,誠然有官僚系統腐敗的一面,但同時也維持著“秩序”。對于霸槽的造反,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那還要秩序不?”⑤賈平凹:《古爐》,第221頁。有意思的是,支書當年就是破壞秩序而上位的,小說第224頁,有一段有趣的對話:“霸槽說:誰?支書說:我!我年輕時鬧土改,就是你現在的樣子”。支書這一派,民兵隊長天布焦急著“促生產”:“天布在公房的院子里摔門踢凳子,罵:日他媽,咱就只能促生產,咱就不能抓革命,革命是他爺給孫子留的家產啦?!灶火跟著嚷:毬,莊稼荒了就荒了,荒的又不是一個人的!第二天,去地里干活的人就少。第三天第四天,干活的人越來越少?!雹拶Z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生產隊長磨子“干農活是一把好手”,頗具管理才能地以“數字化管理”的方式來提高生產效率:“他一心要領社員們好好干事,霸槽一伙不來又會影響大家出工的熱情,于是,提高出工人的工分數。他到州河對面的山根下察看了一番,將每個石頭以大小輕重定出數字,誰能將這些石頭抬到背到渠上,誰就可以按石頭上的數字記工分……把那些石頭都用紅漆標了數字,而社員們果然也積極起來,一個下午搬運的石頭比過去兩天搬運的還多?!雹哔Z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作為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支書的派系固然出于集團利益也要維持穩定,但是秩序、生產、效率的價值亦不容抹殺。

可惜的是,觸及到理解“文化大革命”十分重要的“腐敗”與“革命”的關系時,作者沒有繼續寫下去,筆端滑開來,從個人野心、宗族斗爭的角度來解釋古爐村。對于霸槽,作者濃墨重彩地多處寫到這是一個瘋狂的野心家,“現在形勢這么好的,恐怕是我夜霸槽的機會來了,我還看得上當隊長?”⑧賈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包S生生說:你不愛運動?霸槽說:誰不愛運動?!沒有人不習慣了運動。黃生生說:這就是機遇,明白不?霸槽說:春上天一暖和,地里的啥草都起根發苗了。黃生生說:你是啥草?霸槽說:我是樹,我要長樹哩?!雹豳Z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甚至于,借村人之口,回憶起霸槽的童年,暗示野心家本色是霸槽的天性使然:“十年前我就看出那狗日的不是平地臥的……霸槽在拾糞,他不去勸,突然把糞筐往地上一丟,說了句:我非當個特別人不可!”⑩賈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

與本村的霸槽相比,作者對于“外來”的革命動員力量,比如黃生生與馬部長,更是毫不容情。黃生生在古爐村的第一次出場,作者就通過支書的眼光來敘述:“如果僅僅從鼻子以上看,絕對是硬邦帥氣的,可他的嘴卻是吹火狀,牙齒排列不齊,一下子使整個人變丑了?!?11)賈平凹:《古爐》,第252、313、307、297、223、192、298、305、202頁?!按祷馉睢钡淖?,暗示著黃生生鼓動革命的角色,在作者筆下,這是十分丑陋的。而且,黃生生殘忍、冷酷、變態,毫無人性,作者多次寫到黃生生野獸一樣的吃法,“狗尿苔把麻雀給黃生生,黃生生卻把一個柴棍兒捅進了麻雀的屁股里,像是古爐村人插了柴筷子烤包谷棒子,竟然也就在火堆上燎。麻雀還在動著,羽毛燎著了,還在燎,燎到黑了顏色氣,就轉著柴棍兒啃著吃麻雀肉。他這一舉動看得所有人都呆了”。①賈平凹:《古爐》, 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肮室獍焉咛岬桨圆奂?,說:撈不到魚,只有蛇!沒想黃生生一下子喜笑顏開,竟然說蛇肉比魚肉好,當下就剁了蛇頭,剝蔥似的剝了蛇皮,然后盤在鍋里的米上,要做蛇肉米飯。狗尿苔驚得目瞪口呆?!雹谫Z平凹:《古爐》,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小說結尾處,作者寓言化地安排一群鳥三次飛下來啄黃生生的手、腳、眼睛,發泄般地折磨到他慘死為止。對于馬部長,作者也是如此處理,馬部長不僅像黃生生一樣冷血(殘忍地戳尸體,把灶火綁上炸藥包活活炸死),而且更瘋狂、偏執到要伐掉古爐村的文化象征 “白皮松”(善人就是為哀悼白皮松而殉道)。更微妙的設計是,馬部長和“十七年文學”中的“壞女人”一樣,她同時還很淫亂:“馬部長突然嚴聲訓道:掉的?你穿上這衣服到哪兒去了我可知道,這扣子是咋樣掉的我也知道!霸槽趕忙說:這,這,這是我去故意氣她的。馬部長說:你不要給我說了,我可告訴你,你想要永遠穿這中山裝,你應該清楚你怎么辦!”③賈平凹:《古爐》,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

革命者們的“野心”,④賈平凹:《古爐》,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點燃了鄉村傳統宗族沖突,這是作者認為的派系斗爭的實質。小說反復提到,“紅大刀”和“紅榔頭”的斗爭,是朱家、夜家的宗族之爭:“磨子說:那你說咋辦?灶火說:姓夜的文化大革命哩,姓朱的就不能文化大革命了?”⑤賈平 凹:《 古爐》 ,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凹t大刀隊里都是姓朱的,榔頭隊里姓朱的就陸續又退出來加入了紅大刀隊?!雹拶Z平 凹:《 古爐 》,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靶羞\伸伸腰,想抽煙,喊狗尿苔來點火,火點上了,他說:哈,今日來挑料蟲的都是咱姓朱的和雜姓的人么,咱這些人咋都這么落后的就知道著干活?他這么一說,大家都抬頭瞅,果然沒有一個姓夜的?!雹咝≌f在第54頁寫到,“這一次為什么武斗,武斗又這么激烈,都是各派為將來成立革命委員會做較量的,誰的勢力大誰將來就進入革命委員會的名額多?!痹诎圆鄣脑旆淳V領“十問”里,其中一條就是:“三問村干部為什么都是一族的人?”由此,從個人野心到宗族斗爭,作者把古爐村的“文化大革命”視作是一場傳染病,對立雙方都染上了疥病,“革命使我們染疥么!”⑧賈平凹:《古爐》,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最后,無論“保守派”的天布,“造反派”的霸槽,來到古爐村指導革命的馬部長,暴徒麻子黑,統統被解放軍公審槍斃。

三、歷史寫作的難度

如同消滅一場瘟疫(“染疥”),雙方都被槍斃得干干凈凈。然而,以暴力掩埋暴力,是否可行?作者在結尾,微妙地插入一個細節:“兩個背槍的人”去找天布媳婦,讓她繳“子彈費”??吹竭@一幕,“狗尿苔心里一緊,渾身一陣發麻”。⑨賈平凹:《 古爐》,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而且,“革命”也無法喚起民眾,這部二○○九年寫出初稿的作品,特意重寫了一遍魯迅寫于一九一九年的經典場景——“人血饅頭”,九十年過去了,圍觀者惦記的依然是“要趁熱吃”、“吃了你病就好了”。⑩賈平凹:《古爐》,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更有趣的是,似乎“閑筆”,在小說按常規來說十分重要的最后一頁,作者突然敘述了一個有些“莫名其妙”的故事:牛鈴和狗尿苔兩個孩子打賭吃屎(實際上是炒面做的,牛鈴被蒙在鼓里),狗尿苔輸了一升面,又贏回來一升面,“啊哈,咱誰也沒得到一升面,倒是吃了兩堆屎么?! ”(11)賈平凹:《古爐》,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

專業讀者不難發現,《古爐》結尾,只有九頁的這個“春部”,是一種典型的互文性寫作,分別涉及到《藥》、廣為流行的林昭的故事(子彈費)、網絡上常見的對于GDP的諷刺(“經濟學家吃狗屎”的段子),恰好分別對應二十世紀中國三個“三十年”:“民國”階段、“文化大革命”階段、“改革”階段。一言以蔽之,二十世紀中國的“現代”之路,對于“古爐村”是否可能?畢竟,“古爐村”的村民是“不識字”的:“古爐村從來沒有出現過這么多的紙張,所有的人凡是見了傳單,就拾起來,他們絕大多數不認字,看了又看,上面的字像一片螞蟻,就掖在懷里或折疊了壓在鞋殼里。 ”(12)賈平凹:《古爐》,第241、298、564、237、335、329、532、597、599、601、276頁。

回到“革命”的前夜,霸槽第一次跟隨黃生生從洛鎮回到古爐村,經由革命觀念的洗禮,家鄉熟稔的景色在造反派的眼中陌生化、客體化,可以拉開距離地仔細打量。由此,作者的筆觸變得抒情,“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即將到來,最后的古爐村煥發出“唐詩”一般的美:

③抗洪搶險經驗不足,技術力量薄弱。嫩江、松花江、黑龍江多年未發生過大洪水,很多干部群眾普遍缺乏抗洪搶險實戰經驗,抗洪搶險的技術力量不足。受此影響,部分地區對堤防發生大面積管涌滲水險情的嚴重性判斷不清,一些搶險人員在處置管涌、散浸等險情時方法不對,一些堤段確定的設防水位不夠科學準確。

回到小木屋的時候,差不多已是傍晚,鎮洞塔上落滿了水鳥,河里的昂嗤魚又在自呼其名,遠處的村子,綠樹之中,露出的瓦房頂,深蒼色的,這一片是平著,那一片是斜著,參差錯落,又亂中有秩。哎呀,家里的煙囪都在冒炊煙了,煙股子端端往上長,在榆樹里,柳樹里,槐樹和椿樹里像是又有了樺樹,長過所有的樹了,就彌漫開來,使整個村子又如云在裹住??赡苁强匆姶稛熅透械搅硕亲羽?,由肚子饑想到回到家去有一頓湯面條吃著多好,開石就說他媽搟的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而馬勺就說,那不可能,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應該是他媽搟的,兩人爭執著,黃生生就咯咯地笑。霸槽卻突然地說:狗日的水皮沒來,要么讓他背誦一首唐詩!黃生生奇怪著霸槽怎么說起唐詩,說:你還喜歡詩?霸槽說:喜歡呀,你瞧古爐村的景色像是唐詩里有的。聽么,雞也啼啦!果然有一聲長長的雞啼,接著無數的雞都在啼,尖銳響亮,狗也咬,粗聲短氣,像在連唾沫一起往出噴,還有了牛哞,牛哞低沉,卻把雞叫狗咬全壓住了。恰好,屹岬嶺上原本很厚很灰的云層瞬間裂開,一道霞光射了過來,正照著了中山頂,中山頂上的白皮松再不是白皮松了,是紅皮松。霸槽還在說:美吧,多美!以前我還說祖國山河可愛,下河灣古爐村除外,沒想古爐村美著么!黃生生一臉的不屑一顧,說:這有啥美的?革命才美哩!霸槽嘿嘿地笑了,說:革命會更美。①賈平凹:《古爐》,第276頁。

對于古爐村,賈平凹期待的,是從“現代”的歷史進程中后退,復原理想的鄉村秩序。②《古爐》不僅僅是寫“文革”,主人公狗尿苔,由于爺爺是偽軍屬,小小年紀就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被劃為“四類分子”;支書的權力則來自“土改”,在土改中假公濟私,以此起家。這個念頭至少從《廢都》開始,始終在賈平凹心中猶疑糾纏、盤亙郁結,他小說中的人物一直在“城”與“鄉”的張力中苦苦掙扎,延續到《秦腔》中“夏風”與“引生”的分裂。③見黃平《無字的墓碑:鄉土敘事的“形式”與“歷史”——細讀〈秦腔〉》,《南方文壇》2011年第1期。在《古爐》這里,這個三十年的“大分裂”終于被彌合了:無論霸槽的“革命”,還是支書的“秩序”,都是“現代”內部的分歧與斗爭,兩股力量在彼此消耗中歸于寂滅;真正的“秩序”,是回到“現代”之前的鄉村倫理。道成肉身,落實在小說中的人物,則是善人與蠶婆。

楊曉帆察覺到這一點,“其實《古爐》中的人物還是寄托了賈平凹對道德倫理的思考。像善人講天命,講人應該各司其職,各安其分,其實講的是一種秩序”。④楊曉帆發言,見楊慶祥、楊曉帆、陳華積《歷史書寫的困境和可能——〈古爐〉三人談》,《文藝爭鳴》2011年第7期。善人原本是洛鎮廣仁寺的和尚,被強制還俗,分配落戶到古爐村,住在窯神廟里。每日里并不供誦佛經,而是接骨、說病。所謂說病,是“以白話演述人倫”,基本上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主,混雜著佛教、道家的一些觀念,以及民間傳統的處事哲學,強調以德為根,順應天道。且看一段善人的“道理”:

善人說:這要給你好好說些道理。跟后說:我不要你說道理,支書三天兩頭開會講道理哩,黨的道理社會主義的道理我聽得耳朵生繭子了。善人說:我給你說人倫。跟后說:啥是人倫?善人說:人倫也就是三綱五常,它孝為基本,以孝引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親友,社會就是由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兄兄弟弟親親友友組成的。我給你舉個例子吧,比如你吃煙吧,你有了煙,你就得配煙袋鍋吧,配了煙袋鍋你就要配一個放煙匣煙袋鍋的桌子吧,有了桌子得配四個凳子吧,就這么一層層配下去,這就是社會,社會是神歸其位,各行其道,各負其責,天下就安寧了。①賈平凹:《古爐》,第203、524、548、456頁。

如果說,全書中善人近乎喋喋不休的 “布道”,是以倫理道德為支撐的鄉村秩序的形而上層面;那么蠶婆(狗尿苔的奶奶)的日常舉止,則是對應的形而下層面。王春林發現了這一點,“村里邊諸如婚喪嫁娶之類的日常大事,也都少不了有蠶婆的參與”。②王春林:《“偉大的中國小說”(上)》,《小說評論》2011年第3期。比如他征引的這一段:“婆已經在馬勺家呆了大半天,她懂得靈桌上應該擺什么,比如獻祭的大餛飩饃,要蒸得虛騰騰又不能開裂口子,獻祭的面片不能放鹽醋蔥蒜,獻祭的面果子是做成菊花形在油鍋里不能炸得太焦。比如怎樣給亡人洗身子,梳頭,化妝,穿老衣,老衣是單的棉的穿七件呢還是五件,是老衣的所有扣門都扣上呢,還是只扣第三顆扣門。這些老規程能懂得的人不多,而且婆年齡大了,得傳授給年輕人?!?/p>

不過,“革命”終究要吞噬善人、蠶婆依托的鄉村倫理。作者的同情,完全放在了善人、蠶婆這一邊,面對“革命”的烈火,無論是善人焚書、婆婆焚剪紙,都充滿了儀式感,剪成的動物在火焰里奔跑跳蹦。而且,無論善人對秉持的“道”的執迷,還是婆婆的耳病,都屏蔽掉了外界的聲音,小說中這層寓意寫得很顯豁:“婆是很多日子都沒有剪紙花兒了,耳病折磨得又瘦了許多,直到聾了,世上的一切聲音全部靜止,她不需要與這些聲音對話了?!雹圪Z平凹:《古爐》,第203、524、548、456頁。對于“革命”,善人認為黃生生這類革命動員的力量“天天吃喝,釁事斗擾”,攪鬧這一方“男不忠者,女不賢者”,“他若能活著,還算有天理么”;④賈平凹:《古爐》,第203、524、548、456頁。在婆婆眼中,“武斗”的雙方則像狼群撕咬:“婆孫倆看見這些人臉全變了形,眼珠子好像要從眼眶里暴出來,牙也似乎長了許多。狗尿苔說:婆,婆,這些人干啥呀?婆一下子緊張了,說:人家革命呀,頭不要抬!”⑤賈平凹:《古爐》,第203、524、548、456頁。

賈平凹在《古爐》后記中交代,善人和婆婆是有原型的,分別來自于某寺廟善男信女編印的《王鳳儀言行錄》,⑥王鳳儀的生平、言行,可見以下書目:已志:《來自山溝的大智慧——大覺者王鳳儀傳》,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朱循天:《王鳳儀年譜與語錄》,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王鳳儀:《王鳳儀性理講病錄》,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以及陜北民間老太太周蘋英的剪紙圖冊與事跡。這兩個人物,傾注了作者真正的同情,比較起來,其他人物則程度不同地漫畫化、概念化,最極端的也是最程式的,是“外面”來的黃生生與馬部長。歸根結底,《古爐》是一部以“鄉村倫理”為核心的小說,貌似寫“文化大革命”,實則以作為“現代”病灶總爆發的“文化大革命”反面印證鄉村倫理。

合乎邏輯,以往賈平凹小說中承擔文本價值指向功能的“知識人”全面退守,被善人彌漫全書的“仁義道德”所取代?!霸谫Z平凹的作品中,往往有一類人物承擔‘意義’的功能,即從《滿月兒》的‘陸老師’、《浮躁》的‘考察人’以來的知識分子。盡管《廢都》、《白夜》中的知識分子形象開始下移,但還是能夠看出敘述人對這類人物情感上的認同?!锻灵T》算是一個變化,盡管范景全指出了‘神禾源’作為‘救贖’的可能,但是他的同事老冉的形象卻相當不堪?!陡呃锨f》中依然有知識分子的‘聲音’,但是在復調敘述的框架下,僅僅是眾聲喧嘩的一種‘聲音’;《懷念狼》的高子明渴望找到拯救‘現代人’的出路,但是最后自己幾乎變成‘精神病’,只能在家人憐憫的目光中不斷聲嘶力竭地‘吶喊’。某種程度上,考察人——莊之蝶——夜郎——吳景全——高子路——高子明,知識分子的‘功能’不斷弱化,他們無法給出文本的意義?!雹咭婞S平《無字的墓碑:鄉土敘事的“形式”與“歷史”——細讀〈秦腔〉》,《南方文壇》2011年第1期。

由此,《古爐》堪為賈平凹成熟的作品,這里所指的“成熟”,并不是說這是賈平凹最好的作品,而是真正讓賈平凹最核心的東西得以顯豁的作品:鄉村倫理的代言人,實至名歸的“陜西氣派”作家。誠如賈平凹為自傳取的書名:“我是農民”,這可能是賈平凹一直深埋在內心深處的最根本的身份認同。八十年代初登文壇的《滿月兒》、《臘月·正月》之類,終究是“改革”潮流的結果,賈平凹從《廢都》開始,一步步退到《古爐》,從西京城,經由清風街,回到了古爐村。賈平凹坦率承認,“善人的理想,也有我的理想”:“《王鳳儀言行錄》是一本民間書,是我在廟里見到的,他是《易》、《道》、《佛》三者皆有,以鄉下知識分子的口氣給農民講的話,所謂的治病,確實能治一些病,但大多的病當然治不了,他其實在治人心。他的言行在那個時期也是一種宗教吧,也是維系中國農村社會的倫理道德吧。這里邊有善人的理想,也有我的理想?!雹儋Z平凹、李星:《關于一個村子的故事和人物——長篇小說〈古爐〉的問答》,《上海文學》2011年第1期。

問題在于,將“文化大革命”指認為個人野心、宗族斗爭后,憑借鄉村倫理,或者大而化之的道德論,能否真正有效地應對中國的“現代”危機?賈平凹在《古爐》后記中曾經談到,“我不滿意曾經在‘文化大革命’后不久讀到的那些關于‘文化大革命’的作品,它們都寫得過于表象,又多形成了程式”。②賈平凹:《古爐·后記》,《東吳學術》2010年創刊號。然而,有研究者直言不諱地批評道,“賈平凹的武斗敘述其實并未擺脫他在《后記》中所反感的程式化敘述”。③方巖:《古爐:“珍品”還是“贗品”》,《文學報》2011年6月2日。筆者覺得,以“個人野心”來解釋造反派,依然有程式化的嫌疑,這一點和“傷痕文學”等等相比并無突破??蓞⒄諏τ凇拔幕蟾锩弊顧嗤亩ㄕ?,《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不可避免地給一些投機分子、野心分子、陰謀分子以可乘之機,其中有不少人還被提拔到了重要的以至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宗族斗爭而言,研究者也分析到,“事實上,在‘文革’發生之前,族姓之間的隔閡、鄰里的利益糾紛、人際交往中的猜忌、先輩傳下的仇恨已經讓古爐村雞飛狗跳,而革命只是提供了一個宣泄的借口。我想追問的是,一場注定要發生的鄉村械斗與‘文革’有著必然的邏輯關聯嗎?換而言之,在這場鄉村械斗的敘述中,‘文化大革命’可以被置換成任何一場革命,甚至是非革命事件”。④方 巖:《 古爐: “珍 品”還 是“贗 品”》 ,《 文學報 》2011年6月2日。

退回到民國之前,崇尚道德的善人,依奉鄉規的蠶婆,懵懵懂懂的不識字的村民,小國寡民,安貧樂道,恪守陰陽五行,禮俗人心。這是否也是“烏托邦”?賈平凹也承認,對于黃生生這類外來的革命動員的力量,“是對他們狠了一點,也簡單了一點,應該再寫得深刻些就好了”。⑤賈平凹、李星:《關于一個村子的故事和人物——長篇小說〈古爐〉的問答》,《上海文學》2011年第1期。不過,哪怕認識到善人的形象不豐滿,善人是在不停地說教,還是要以善人為核心,因為他“說的有意思”:“為啥設置‘善人’這個人物,他不停地講中國最傳統的仁義道德,人的孝道。古人提出的人是以孝為本的,然后演化中國傳統的仁義忠孝這些東西。咱現在就沒有了這些東西,‘文化革命’這一段社會形態里面就沒有這東西,喪失了這種東西,才安排這個人出來,寧愿叫這個人物不豐滿,寧愿叫這個人物不停地說教,只要他能說的有意思?!雹拶Z平凹、李星:《關于一個村子的故事和人物——長篇小說〈古爐〉的問答》,《上海文學》2011年第1期。

這種對于“鄉村倫理”的執拗,最深刻的困境是形式上的困境——召喚“講故事的人”?!豆艩t》反對作為“現代”文類的“小說”,但苦于沒有自己的方式來收束彌散開來的生活,細節肆意汪洋,對此作者只能以“自然”聊以慰藉——殊不知“自然”無法自行呈現?!都t樓夢》等經典渾然天成,離不開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所塑造的完美的敘述結構,開篇自悔的作者“我”、空空道人、石頭、書中人物“曹雪芹”,這樣精致的敘述分層模式,構成了“現代之前的世界文學中絕無僅有的復雜分層小說”。⑦見文一茗《〈紅樓夢〉敘述中的符號自我》,第24頁,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比較而言,《秦腔》召喚出的自我閹割了的引生,《古爐》召喚出的十二歲的孩子狗尿苔,他們身上都有一個悖論般的特征:早熟,又無法發育。這恰是賈平凹念茲在茲的傳統道德在現代社會的倒影,賈平凹小說中的“孩子”——狗尿苔之外,更典型的是《高老莊》里的石頭——既幼稚,又蒼老。

就當代文學而言,歷史寫作的難度就在此處:形式上的突破,無法在形式內部解決,而有賴于思想上的突破,世界觀的突破,對于世界的新想象。大作家和大思想家在此是同義的。由此回到本文開篇,也回到《古爐》開篇:狗尿苔在小說開場打碎了一件瓷器。在筆者寫作的同時,新聞爆出,故宮博物院某工作人員失手損壞了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在“宏大敘事”解體后破碎而去的各種敘述,如何找到自己的形式?哥窯風格(“碎而不破”)的絕代名瓷,對于賈平凹乃至于當下的作家倒是一個提示:聚沫攢珠,寶光內蘊,周身密布碎紋,彌散且自足圓潤,我們稱呼這樣的作品為藝術。

黃平,文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講師。

猜你喜歡
善人賈平凹小說
落葉
捉魚摸鱉的人
《論語》“善人”解釋的“德位之爭”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老善人
善人
西安這座城
月跡
莊子說:自然的簫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