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未來十年我國學校教育任務及其實現

2012-04-02 15:27沈玉順
當代教育科學 2012年2期
關鍵詞:綱要政策改革

● 沈玉順

論未來十年我國學校教育任務及其實現

● 沈玉順

教育政策是影響學校教育任務選擇的主要因素。在《綱要》設定的基礎教育政策框架中,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中小學校的主要教育任務是提高教育質量,解決國家和學校雖經長期努力但卻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的教育問題。學校應該深刻認識當前教育形勢的特點,準確把握現階段學校教育任務的重點和核心,采取“系統規劃、長期努力,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踏實工作、持續進步”的策略,通過宣傳教育、推進教師隊伍專業化進程、深化學校管理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等措施,有效落實《綱要》賦予學校的教育任務。

教育政策;規劃綱要;教育任務;學校管理

在教育發展的不同時期,學校需要承擔的教育任務是不同的。一所學校在特定時期承擔什么樣的教育任務,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教育政策的要求,二是教育形勢的變化,三是學校自身的特點。深入領會國家教育政策的精神,準確把握教育形勢變化的趨勢,結合學校辦學實際及時明確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是做好學校工作的前提。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簡稱《綱要》),對未來十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了整體規劃和戰略部署。認真研究《綱要》對未來十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政策設計,根據教育形勢的變化和自身辦學情況研究確定并有效落實學校的教育任務,應該成為所有學校管理者高度重視的課題。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政策發展脈絡

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在國家統一領導和部署下有目的、有計劃推進的,教育政策變遷是影響教育改革和發展形勢的主要因素,也是決定學校教育任務的基本依據。分析《綱要》政策框架中中小學校教育的任務,首先必須對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基礎教育政策及其變遷有明確、系統的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經過1978-1985年的恢復發展之后,以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發布實施為標志,開始進入“改革時期”。盡管不同研究者對30多年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歷史分期及各階段的主題和特征認識不完全一致,但我國基礎教育政策的變遷脈絡應該說還是非常清晰的。1985-1992年,我國基礎教育政策以教育體制改革為主要特征;1993-1998年,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為主要特征;1999-2010年,以提高教育質量和增進教育公平為主要特征;2010年7月發布的《綱要》,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教育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措施,開始把我國基礎教育引向全面提高現代化水平的新時期??傮w來看,從1985年到2010年,我國基礎教育政策的目標逐步從關注教育體制改革走向關注教育體系整體優化,從關注教育的規模擴張走向關注教育的內涵發展與質量提高,從關注教育效益的提升走向關注教育公平的增進。

在以公立教育為主體的我國教育系統中,按照國家教育政策的要求推進教育發展,是學校依法必須承擔的責任。前述國家教育政策在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特征意味著,在教育發展的不同階段,教育政策著力解決的問題是不同的,由此決定了不同時期學校需要承擔的教育任務的重點也是不同的?!毒V要》提出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要求,決定了未來十年我國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和重點內容,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確定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的主要政策依據。

二、當下中小學校的主要教育任務及其重點內容

學校的任務可以粗略地分為“教育任務”和“非教育任務”兩大類。所謂“教育任務”,是指和育人直接相關的那部分任務,如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學生評價改革、教師專業發展等;所謂“非教育任務”,主要指為育人提供條件等支持的任務,如辦學條件改善、工資制度改革、管理制度建設等?!敖逃蝿铡笔怯山逃龣C構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學校的 “實質性任務”;“非教育任務”則是為確保完成學校的實質性任務而提出的工作要求,屬于“工具性任務”。

《綱要》文本有關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政策設計,從發展任務、體制改革和保障措施三個方面,對我國基礎教育未來十年的改革和發展任務做出了系統而具體的說明。但這些說明更多的是在教育系統層面,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任務的綱要式、方向性、原則性規定,這些任務并不都是教育任務,也不是全部需要學校完成的任務。比如辦學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保障經費投入、工資制度改革、增進教育公平等,盡管對學校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甚至需要通過學校的工作加以落實,但主要是需要政府承擔的非教育任務。在《綱要》文本中,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任務分布在不同的主題領域,通過不同的方式體現。從學校工作層面看,《綱要》政策框架中由學校承擔的教育任務可以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

(一)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在校率

提高、鞏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校率,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重點解決的問題,也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工作的重點領域之一。隨著世紀之交我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適齡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已經不再是問題。對學校來說,新的挑戰是如何以高質量的教育吸引學生走進學校,留在學校,說服家長支持學生完成學業。事實上,我國一些地區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的直接原因是學生厭學,即學校教育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是學校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

(二)探索高中學校特色化發展

事實上,國家早在1993年初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提出了中小學要“辦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要多樣化”等方向性發展要求。在上述政策指導下,我國中小學校尤其是示范性高中在辦出特色方面進行了長期探索,取得了顯著成績。比如在教育系統層面,逐步形成了外國語高中、科技高中、美術高中、升學就業“雙通道”高中等不同類型的普通高中共同發展的格局;在學校層面,許多普通高中經過長期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如科技教育特色、人文教育特色、藝術體育教育特色、英才教育特色等。還有為數眾多的高中學校通過設立各種類型“實驗班”,探索為創新性人才成長奠基的高中教育模式。升學、就業作為普通高中教育的兩項基本任務,早在1997年教育部組織實施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試點中就有了明確規定。而當下重在要求高中多樣化發展,鼓勵高中學校結合校情使其教育教學更好地適應學生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即有效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

(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通過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早在1985年5月頒布的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就是基礎教育改革政策關注的重要內容;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使教育質量在90年代上一個新臺階”的要求,并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在上個世紀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國家政策背景中,“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成為國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2001年從部分地區試點開始,逐步推廣到整個基礎教育系統。未來一段時期,無論是義務教育學校還是普通高中學校,在通過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質量方面,面臨著相同的發展任務。

(四)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我國中小學學生普遍體質不佳,甚至呈下降趨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過重的課業負擔是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但這一問題卻并非始自近日。事實上,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曾反復提出并努力解決的一個大問題[1]。當前,這一任務的基本要求是切實把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為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重點是避免學生體質下降,減輕學生心理壓力。

(五)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就成為國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內容和眾多學校努力的方向;“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更在200l年上升為國家教育政策目標,我國廣大中小學校在運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教學方面已經持續進行了長達20年的努力,但從效果來看,在學校教育層面還沒有對教育質量帶來顯著的積極影響。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后一段時期學校這一領域的工作重點,仍然是探索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改進學校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眾所周知,教師隊伍是決定學校教育質量的直接因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是我國基礎教育政策的一個核心目標,更是學校日常工作的重點和長期努力的方向。在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政策和實踐背景中,今后的趨勢是不斷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和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大力推進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程。

(七)完善中小學管理制度

就學校管理制度而言,事實上從1985年就開始了以校長負責制為特征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探索,并從1993年開始在全國推行。目前,校務會議等管理制度、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中小學家長委員會等《綱要》要求的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的措施,存我國中小學學校已經普遍建立。因此,今后一段時期學校管理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持續改善學校內部管理,不斷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為教育教學工作創設良好的組織環境,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諸如“實行校務會議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及“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等措施“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的要求。

(八)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教育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對外開放是最早開放的領域之一。我國基礎教育的對外開放,從大中城市部分優質中小學校開始,目前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我國眾多優質中小學校,尤其是示范性學校和外國語學校在基礎教育對外開放領域進行了長期的、多方面的探索。如借鑒引進國外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引進西方發達國家師資和課程、教材,設立國際部,校際交流互訪,國內教師、學生海外短期研修、互派教師學生等。從我國基礎教育對外開放的歷史和現實來看,這一領域的今后一段時期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它主要與城市部分優質學校有關。

在上述八個方面的學校教育任務中,“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嚴格來說不屬于教育任務,但由于學校制度建設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向和目標,本文將其歸入教育任務進行分析。這些任務的完成,當然需要各級政府在教育系統層面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對學校予以指導和支持,但它們最終要落實在學校,落實到教職工身上,需要通過教職工的具體工作去完成。

三、中小學校教育任務的特點及其性質

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中小學校的教育任務有兩個突出的特點。首先,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今后一段時期學校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深化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改革,促進全體學生更好的發展。其次,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歷程來看,這些教育任務并不是新任務,而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學校一直試圖解決但還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梢钥隙ǖ卣f,在前述《綱要》提出的每一項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任務上,我國中小學校都做出過長期的努力,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因而成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政策關注的重點領域。

《綱要》政策框架中學校教育任務所呈現的上述兩個特點,深刻揭示了未來十年我國中小學校教育任務的性質,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中小學校面臨的最大挑戰,并不是應對教育發展的新問題,而是解決長期困擾教育發展的老問題,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沖鋒而是攻堅。25年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歷史表明,恰恰是在提高學校教育質量這個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上,我國中小學校盡管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但目前仍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中小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不是解決新問題,而是把以前沒有能夠解決好的問題解決好。這一認識對學校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四、學校教育任務的實現策略

國家教育政策的頒布實施,并不能導致教育問題的簡單解決[2]。教育政策的目標要通過政府、學校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明確學校的教育任務的內容、特點和性質,并不意味著能夠圓滿完成這些任務。學校只有形成思想認識、政策措施和實踐方法相一致的教育工作體系,才能夠有效落實《綱要》賦予中小學校的教育任務,促進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目標的實現。

根據當前我國中小學校的教育工作實際,有效落實學校教育任務需要采取以下三項策略:

(一)系統規劃,長期努力

當前,我國中小學校面臨的教育問題已經難以通過零星的、孤立的、短期的努力得到合理解決;不對學校發展進行系統設計并做出有計劃的集體努力,學校工作也很難取得實質性進步。每一所學校都需要結合校情通盤考慮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問題,認真做好近期、中期和長期發展規劃,并為此付出長期的努力。

(二)全面推進,重點突破

前述各項學校教育任務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每一項任務都非常重要,都需要努力完成,不可偏廢。從另一方面看,這些任務又都是前期改革沒有能夠有效解決的艱巨任務,很難在短期內同時解決。學校應該在推進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確定這些任務的相對重要性和完成任務的優先順序,選擇那些通過努力有可能率先解決的問題作為突破口,以此帶動全局工作。

(三)踏實工作,持續進步

國內外基礎教育發展的經驗表明,運動式、形式化、刻意求變的改革,并不能迅速解決復雜的教育問題,更無法保證教育質量的持續提高。今后一段時期學校教育任務的內容和性質決定了,試圖通過快速變革取得教育的實質性進步是不可能的。學校只有引導全體教職工踏踏實實努力把每一項工作做好,教育實踐不能夠得到改進,學校教育任務才能夠逐步完成。具體而言,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校內廣泛開展教育政策形勢宣傳教育,讓教職工透徹了解、深刻認識學校面臨的發展形勢,明確學校教育任務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堅定以改革創新精神和踏實工作作風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的決心和信心。

2.切實轉變強教職工隊伍的教育價值觀。按照《綱要》的精神引導教職工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學校要在教育發展中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戰略主題;堅持學思結合、知行統

一、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原則,為圓滿完成學校教育任務奠定良好的教育思想基礎。

3.推進教師隊伍專業化進程,通過系統的教育科學知識學習和應用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引導教師不斷超越經驗,逐步走向專業化,為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基礎。

4.深化學校管理改革,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和機制,切實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專業發展積極性,為教職工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教育任務奠定良好的組織基礎。

5.積極穩妥推進課程教學改革,重點抓好學校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把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緊密結合起來,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6.抓住機遇,結合校情積極籌劃實施教育改進項目?!毒V要》的發布實施,在向學校提出了重大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目前,各地為落實《綱要》的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外部環境,而且對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直接的支持。學校應該抓住當前各地政府積極落實《綱要》的有利時機,根據校情積極籌劃實施旨在完成學校教育任務的教育改進項目,努力使學校工作走上新的臺階。

[1]李永賢.毛澤東談減輕學生過重負擔[N].北京:中國教育報,2004-01-17:(3).

[2]李玉芳.素質教育實施難原因再探——教育政策限度的視角[J].廣州:教育導刊,2007,(12).

沈玉順/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評價、學校改進

(責任編輯:曾慶偉)

猜你喜歡
綱要政策改革
政策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