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性農林院校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012-05-08 04:51湯永紅
商場現代化 2012年21期
關鍵詞:農林元認知學習者

[摘要]近年來,自主學習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關注,大學英語教學也逐漸朝自主化學習方向發展。本文先強調了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然后就地方性農林院校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農林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自主學習早在2O世紀80年代就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教育部(2007)新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也著重強調要培養大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這一概念最先是Holec在1981年發表的《自主性與外語教學》里提出來的。他把自主學習定義為“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即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其核心內容是指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也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一、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當前面臨著有限的課時與較高的課程目標之間、激增的學生人數與匱乏的師資之間兩大矛盾,而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單靠課堂上有限的實踐機會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后多花時間積極實踐,才能較好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同時, 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重教不重學,片面強調教師教的重要性,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而自主學習恰恰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另一方面,如今在學校接受的知識已不可能受用終生.未來的社會是一個繼續學習的社會,人們必須終生學習,不斷發展自我;傳統的外語教育只重視外語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養,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今我國教育目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適應時代的需要。只有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在這個信息時代生存,并得到發展。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未來繼續學習所需要的技能。

二、地方性農林院校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

1.學生基礎較差

地方性農林院校的招生與就業較一般綜合性大學來說要遜色一些,我校就曾經試圖通過更改校名來尋求突破,這足以說明農林院校的招生與就業會受農林類院校校名的影響,故農林院校學生生源的基礎總體水平較一般綜合性大學學生要差一些,尤其是英語基礎,且參差不齊,例如我校有些同學連最基本的語法知識都不懂。薄弱的英語基礎給學生的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

2.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把老師視為絕對的權威,上課不敢發言,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根本不會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甚至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習慣了老師對他們的學習安排,不肯動腦筋思考,不愿花時間自學,甚至都不愿完成作業,完全沒有自主學習意識。

3.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地方性農林院校大學生普遍表現出缺乏自我約束力,自制能力較弱。而自主學習模式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學生居于主體地位,教學活動由原來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自主學習。面對如此大的自主權學生卻覺得茫然不知所措,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強,依賴意識嚴重,學習時間利用率低,缺乏計劃性、方法性,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欠缺。

4.教師缺乏角色轉變

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學生面前,有不少教師習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對“學習者自主”這一理念沒有足夠的認識,不清楚在教學中應擔當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他們一味地向學生傳授語言方面的系統知識,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干涉和規劃,這樣就難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影響了外語教學的良性循環。

5.學校網絡設施的匱乏

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使大學英語的教與學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上課時間和上課地點的限制。這就為現代大學英語教學朝自主化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而許多地方性農林院校在網絡設施方面還不能很好的跟進。就我校而言,目前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夠進入英語自主學習中心學習。網絡教室不足,自主學習中心匱乏,使得學校的英語自主學習難以推進。

三、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1.實現教師自主,明確教師角色定位

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實現教師自主,并明確教師角色定位。具體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教師要實現教學自主性和科研自主性,即教師能自主地設定教學和科研目標,監控并評估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及科研進步。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并且有能力為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研究并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其次,教師要確立為“學” 而“教” 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主,教師地位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指導者和質量監控者;教師作為促進者,其角色行為表現有: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元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等。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積極的自我意識和態度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責任感和學習動機,良好的學習動機又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同時充分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教師要盡最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3.利用任務型教學法,提倡合作學習

由于地方性農林院校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能力欠缺,教師可利用任務型教學法解決這一難題。在任務型教學法中,教師提出練習目標,引導學習方向,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任務中去。這樣雖然有些班級較大,也能夠增加全體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調動全員參與。任務型教學中所設計的任務可通過小組以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小組活動能讓自主學習者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向同伴尋求幫助,這樣能減輕學習者在參加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能產生的焦慮心理,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并給學習者提供更多主動思考的機會。同時在小組活動中,學生通過溝通、相互交換信息,相互啟發,從而會產生大量的交互和修正,在一種相互依賴、互相幫助的環境中通過分工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進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4.培養學生元認知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學習策略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策略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

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管理和監控的一種學習策略。元認知(Metacognition) 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J.H.Flavell在20世紀7O年代提出的。他將元認知定義為:“認知主體關于自身認知過程、認知結果及其相關活動的知識,是認知主體為完成某一具體任務或目標,依據認識對象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監測以及調節和協調?!?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有關認知的知識, 二是對認知的調節。也就是說,一方面,元認知是一個知識實體,它包含關于靜態的認知能力、動態的認知活動等知識:另一 方面,元認知也是一種過程,即對當前認知活動的意識過程、調節過程。

運用元認知策略,學生可以運用認知過程中獲得的知識,通過確立學習目標與計劃、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結果等方式來調節語言行為,包括對學習者本人所做行為的認識、所采用策略的認識,以及對實際學習過程的認識。同時也包括為適應不同學習環境,對策略運用的有意識調節和控制能力。由此可見,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對提高學習效果起著最為核心的作用。

元認知策略的培養,就是要使學生逐步養成制定學習計劃,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安排學習任務,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的習慣,從而使學生具有管理自己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習自主。運用元認知策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并且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靈活地運用這些策略,實現學習目標,從而使他們成為自主學習的主導者。

5.加大網絡設施投入,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條件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當然也離不開學校的硬件設施。學校應該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加大網絡設施投入,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自主學習中心,為他們能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提供平臺?,F如今,網絡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如外語與教學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等。這些教學資源系統中包含的內容一般都多于學生學習或教師教學時的需要量,而且在處理課文的每個步驟中都設有“初、中、高”三個不同級別的活動或練習,也就是說,學生不需要完成庫里設計的所有練習或作業,只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練習或作業來完成。讓學生明確大學英語學習的總目標和總要求,然后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和擴充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采用相應的學習策略,這樣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地方性農林院校網絡設施的匱乏使學生難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因此,加大網絡設施投入是這些學校的當務之急。

五、結語

地方性農林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而繁重的任務,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積極迎接挑戰,戰勝困難。農林院校英語教師要努力轉換自身角色,在創造自主學習環境的同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意識和加強技能,激發興趣,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地自主學習,這樣才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Flavell J H.Metacognitive and Congnitive Monitro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 LM].1971.

[4]鄒燕.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與學生自主學習探討[J].新西部,2012,(6)

[5]楊靜怡.論元認知策略與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 2011,(8)

作者簡介:湯永紅(1974—),女,江西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從事英語語言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農林元認知學習者
在線學習環境下學習者畫像構建研究
《雜草學報》中國農林核心期刊收錄證書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農林技術人員職業培訓策略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情感過濾假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正式學習環境下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者模型研究
淺析農林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對中學生的元認知監控及其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