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研究

2012-05-08 04:51衛艷濤
商場現代化 2012年21期
關鍵詞:在校生機制政治

衛艷濤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加強和改進高校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進行研究創新:建立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外界內外合力機制、建立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事政治相結合滾動機制、建立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相結合信息機制、建立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相結合必要機制。

[關鍵詞]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然而,目前的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滯后,大多學校往往重視專業知識教育,輕視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亟需改進完善和創新。

什么是機制?機制是指機構的具體實現和運作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構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整體運行方式和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運行的有效調節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內在關系、機理運用、制度規范等四個基本要素。具有目標性、規律性、整合性、層次性、主觀性、復雜性、弱結構性、適應性等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構及其運作模式不斷變化與調整。這里的創新既有對傳統的繼承,又包括新的機構設置與相應運作模式的探索。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研究:

一、建立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外界內外合力機制

在校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持續性和復雜性,因此,對在校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職責,而且是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機制,共同做好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際教育中,學校內部也存在一些缺陷,專業課教師和學生工作教師工作相隔離,也沒有完全建立開放的、社會化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諧機制。社會浮躁,部分學生功利性思想嚴重,思想政治教育欠缺。要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導,通過學生成長所在的學校、社會、家庭三者在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達到和諧統一和最優化結合,發揮各自作用。

(1)是要形成學校內部思想政治教育協調機制。

現有的大部分學校,教育、管理、服務部門各司其職,在校生的思想教育不協調,沒有完全形成合力,沒有厘清教育教學主管部門、行政管理主管部門、生活服務主管部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三部門各自為政相隔離,導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教學、管理和服務相脫節。教育教學部門一些任課教師只顧傳授專業課知識,上完課即走人,認為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及學工干部的事,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務部門后勤則是負責學生的食宿,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欠缺。因此,學校內部的教育、管理、服務三部門應相互配合,形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調機制,在做好各自工作基礎上應合力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單置于一方。

(2)是要形成學校與家庭、社會外部思想政治教育聯動機制。

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長期地系統工程。?涂爾干曾說:“教育是年輕一代系統地社會化的過程?!痹谛I乃枷胝谓逃龁慰繉W校一方難以把握,需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的聯動機制,發揮各方面作用。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親和性、隨意性、補充性,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指出:“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發展的人”。但是長期以來,大多家長重智育輕德育,往往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好,或是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忽略了對子女的德育教育。另外,社會上良好的教育氛圍也至關重要,對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要研究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方式,并借助或改變這種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于接受。一方面應以文化為載體,將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融思想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教育和社會文化活動,讓思想政治教育擴散到書本課堂之外,更形象生動地被大眾接受,使在校生置身于濃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中,對在校生思想上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應與法制和道德結合起來,法制是他律,道德是自律,思想政治教育與之相結合,就能使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他律和自律相結合。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曾多次強調要堅持思想教育與管理相結合,依靠科學的管理,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把所提倡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標準融入各項管理之中,與人們的日常行為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因此,對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學校、家庭、社會聯合起來,形成聯動機制,共同加強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起到良好效果。

二、建立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事政治相結合滾動機制

全球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80、90后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樂于關注時政熱點,關心國內外大事,并對時政熱點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時政熱點事件的發生也在影響著在校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何處理和看待時政熱點事件至關重要,是做好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時事政治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互作用,一方面時政熱點事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凝聚協調和導向作用。如,今年深圳大運會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于2011年8月12日開幕,口號是:從這里開始(Start Here)。大運會是一項供大學生運動員參加的國際綜合性體育活動,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益活動,大運會上的一些運動精神正是現今大學生所匱乏的,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抓住這個契機,開展對大運會的評議和緊抓各類體育活動,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追求更高目標的激情、鍛煉健康體魄的毅力。另一方面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在校生對時政熱點的甄別和分辨能力。如,今年夏季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社會影響大,一些人甚至不敢再坐動車了,沒有深入好好看待這件事,只是一味看其負面效應,忽略了萬事皆有其兩面性,應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客觀看待這一鐵路交通事故,不能人云亦云。也要去看在這次事故中積極的一面,在此次事故中“80”后、“90”后青年紛紛加入照顧傷員的行列,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堅守高尚道德情操,很值得廣大同學學習。

建立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事政治相結合滾動機制,各個院系擬定相應規章制度,除了平時的形勢與政策課之外,擴大教育范圍,豐富教育形式,采取多種形式,把時事政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導和鼓勵在校生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一是在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帶領同學們開展時政熱點事件的討論,正確分析看待時政熱點事件,不至于同學們受一些閑雜歪論所影響;二是在課堂之外,組織同學們對一些時政事件進行辯論,大家各抒己見,分享不同觀點和看法;三是一些重大節日,舉行演講比賽,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四是對過去發生的感人歷史事件,進行情景模擬,寓教于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同學們易于接受;五是舉行時政熱點事件系列講座,緊把時代脈搏,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改變以往的枯燥乏味政治課;六是不定期召開時政熱點主體班會,讓同學們全體參與,密切關注周邊發生的社會事件,保持對政治的高度敏感性,堅定不移地高舉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三、建立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相結合信息機制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我們要緊跟國家政策步伐,在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時期,世界不同思想文化交流頻繁,我們面臨著激烈的文化競爭,如何建設、管理、利用好網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相結合信息機制成為時代的要求,開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網絡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傳播快、信息公開,人人皆可隨時隨地瀏覽等優勢,而且在網絡的公共平臺上,只要是不違反憲法、法律、法規和道德要求的各種信息都可以隨時發布。各種信息意見的發布,大家可以隨意關注,發表己見,我們應該重視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饋機制。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饋機制,就是利用網絡互動性強、快捷的特點匯集輿情、處理輿情并將處理的結果適時反饋,從而形成輿情匯集、處理、反饋的工作機制,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目的。

在高校里,網絡已很普遍,學生熟練操作運用網絡,網絡服務于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網絡成了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學生在學習、生活、個人發展、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困難或向學校提出建議和意見,喜歡在網上得到幫助與答復。他們普遍運用QQ、電子郵件、博客、論壇等方式反映對學校、部門、社會事件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在網上討論學術問題、生活問題、社會問題傾訴自己的心情等等。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和個人做及時的答復反饋。由于需要,現在許多高校都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收集網上輿情,并有專門人員進行回復。大多老師和學校領導都有個人郵箱,學生有什么問題和意見也可直接發郵件,學生和老師可以直接交流,進行信息互動,老師能夠在最短時間解答學生遇到的難題,消除心頭疑慮。而按照正常的信息傳遞,學生-院系-學工部或其他部門-院系-學生,環節多,信息傳遞慢,效率低下,信息易失真,這都要求我們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指出,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因此,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理論功底扎實,老中青結構合理,熟練運用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前提和基礎;二是要正確看待網絡輿情。要對學生反映的網絡信息進行分類、加工、整理、提煉、存儲、決策。多瀏覽學生論壇發帖,多看學生郵件,分類學生所反映的問題,正確引導學生;三是要及時進行信息反饋。一旦有問題,遵循輕重緩急的原則,及時回復解答,防止小道消息傳播而產生負面影響。時時關注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和一些與自身利益相關問題,化解學生的困惑疑惑。四是進行網絡道德心理教育。一部分學生迷戀網絡游戲,曠課逃學,嚴重影響學業和身心健康。學校相關人員應對該群體進行思想教育、心理開導、行為引導,創建特色網站進行交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05-01-19(1).

[2]余仰濤.思想政治工作學研究方法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王瑞蓀等.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4]余杰.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1).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6][法] 愛彌爾·涂爾干著,陳光金,沈杰,朱諧漢譯.道德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在校生機制政治
數說高教
教育部發布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辦公室政治
第1課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淺談高職高專院校在校生結構及變化趨勢
講政治要防止幾個誤區
皮革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