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探析

2012-05-08 04:51舒小蘭
商場現代化 2012年21期
關鍵詞:均等化公共服務政府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物質財富急劇增加的同時,作為政府能力的重要表現和重要責任即提供基本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卻存在種種不足,特別是服務的均等化問題。本文便以此為背景,通過探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涵義及現階段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各種現象,進一步提出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涵義

(1)公共服務的內涵

目前,理論界大多將公共服務界定為是相對于公共產品而言的,即是政府為民眾提供的無形的消費服務。國外對公共物品的研究比較多。斯蒂格利茨認為:“純公共物品是這樣一個物品,將它提供給額外一個人的邊際成本嚴格等于零,并且不可能將人們排除在享受這種物品之外。許多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是在這種意義上的純公共物品”①。筆者認為,公共物品與公共產品是有區別的,公共物品是由政府投資生產的,屬于消費類,不能在市場上準確反映其價值;而公共產品有相應的價格體系,是能在市場上反映價值的。

根據對公共服務的理解,筆者認為,公共服務是政府使用公共權利或者公共資源,滿足公民及其社會組織的各種直接需求,同時為了促進公民基本消費的平等化的一系列的公共行為。

(2)基本公共服務的內涵

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責任,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吨袊祟惏l展報告2007》分析認為:義務教育、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基本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是當前必須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②它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了實現公平、正義的目標和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基本社會權利而提供的公共服務。

(3)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涵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指全體社會成員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均等、效果大體相同,同時又擁有自由選擇權;二是全國在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上要有統一的制度,要特別關注困難群體,首先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總之,均等化就是將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范圍內,保證城鄉、區域、群體之間的人們都能享有到大致相當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使發展差距逐漸縮小。因此,我國應該努力解決好城鄉、區域間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通過制度約束和統一安排來推進均等化的進程。

二、現階段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存在的非均等化的表現

(1)在義務教育的投入與實施方面城鄉差異較大

城鄉之間義務教育在資金投入、設備設施和教師配置方面存在較大的區別。城市的學校往往政府投入的資金更多,能建立更好的教學設施,更好的教學條件和更豐厚的待遇也吸引了更優秀的師資隊伍,這些優越的條件使城市的學生更好地享受到了教育的服務,而農村的學校和城市的學校學生在享受義務教育水平上存在明顯的不平等。

從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來看也存在較大差別。公辦學校財政支出上完全由政府承擔,而私立學校則靠學校自負盈虧,私立學校高昂的學費也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進而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不公平。即便是在城市里,優秀的教育資源也是不平衡的。私立學校更好的待遇吸引了更多優秀的教師,而政府在公辦學校之間師資力量的配置也存在差異和不平等,使得教師的流動性增強,也導致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和優秀資源的短缺。

(2)政府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也存在不平等,不同地區存在較大的差異

首先突出表現在我國提供的衛生醫療的資源配置方面在不同地區存在很大的差異。農村和城市的醫療服務存在明顯的差距,很多先進的設備、技術和優秀的醫療人員都集中在城市的各大醫院,而農村基本沒有,醫療條件十分落后。另外在醫療分布上,農村和城市以及城市之間也有較大的差別。因而,現階段的醫療服務和保障還存在很大的非均等化現象。

(3)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和公平性也有待提高

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存在多重分割,如城鄉分割、地區分割以及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分割,使社保覆蓋范圍窄,支出總量不足。很多農村地區和一些弱勢群體無法享受到社保帶來的福利,社保有失公平。另外,同屬于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社會公眾的就業問題、政府救濟問題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問題的落實和解決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同時有失公平。如對于來自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不同的離退休員工來說,他們所享受到的政府和單位的照顧與補貼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公眾對自身權利的維護方面,受到了嚴重的地位和背景的限制,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也證明了現階段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的不均等化現象的存在。因而,我國有待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步伐,讓全體社會成員都能享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三、新形勢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與對策

(1)強化公共服務職責,建立城鄉統一的服務制度,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核心是政府責任,因而要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責,建立城鄉統一的服務制度,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首先政府要創新公共服務理念,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比如全面推進以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重點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和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政府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在基本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嚴格規范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責任和權利。

(2)推進改革并完善財政制度

財政部長金人慶表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筆者認為,完善財政制度應該從完善整個財政體系入手。首先要做的便是深化預算改革,同時加強預算管理;其次就是要建立陽光型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強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轉移支付力度;再次就是還應結合財稅體制的改革,實現財政能力的均等化,把更多的財政投向公共服務領域。這是新階段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財政制度提出的新要求。

(3)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

政府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終責任主體,但公共服務責任是可以分解的,應結合國家、市場與社會的共同力量。有實踐證明,市場的競爭機制和信息發現機制合理安排可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因此,應引入市場機制,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實現公共服務投入和效益的最大化。

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應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特別是解決好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農村社保、及醫療等問題。同理對于非農民工子女的基本保障問題,應大力發揮城市社區的作用。政府應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全國最低標準,使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全體社會成員,并明確其實施進度和保障措施。同時應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改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技術手段和流程,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透明度。

注釋:

①[美]斯蒂格利茨:《經濟學》(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頁。

②《中國人類發展報告2007》,光明日報,2007年11月15日。

參考文獻

[1]劉金程,李明剛.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解[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7(3).

[2]陳海威,田侃.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探討[J].中共福建市委黨校學報,2007(5).

[3]張志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效途徑[J].投資與理財(理論版),2007(5).

[4]鄭明彩.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J].市場論壇,2007(6).

[5]蘆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趨勢下縣級公共財政的構建[J].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8).

[6]劉尚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現實要求和政策路徑[J].浙江經濟,2007(13).

[7]郁彩虹.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J].今日中國論壇,2008(1).

[8]周新民.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構想[J].財政與發展, 2008(2).

[9]遲福林.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12條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08(3).

作者簡介:舒小蘭(1984—),女,四川瀘州人,重慶市經貿中等專業學校,碩士,主要從事城市發展與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均等化公共服務政府
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與生態更新
省級政府金融權力榜
“互聯網+”公共服務供給對策
基于泰爾指數法的京津冀醫療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爾指數法的京津冀醫療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
地級市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研究
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完形填空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