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被咬了之后

2012-05-22 08:27晉越
新晉商 2012年4期
關鍵詞:水貨蘋果公司經銷商

晉越

如果不是與蘋果有關,一個簡單的商標權侵權案件很難會引起全國的關注。

去年,曾鬧得沸沸揚揚的蘋果公司與唯冠科技的iPad商標權爭奪案,最終以蘋果一審敗訴而暫時告一段落。今年,這兩家企業重開戰火,熱鬧非常。

一場“蹊蹺”的案件

在蘋果的“果粉”眼里,iPad就是蘋果的產品,怎么商標一下子又變成別人的了?聲稱商標所有權人的唯冠在這里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商標法遵循的原理基本都是“注冊在先”,即誰先注冊了這一商標,誰就擁有這一商標的權利,這也才有了“中國百年老店的商標被國外知識產權機構搶注”的事件。

成立于1995年的深圳唯冠公司在2001年取得了“iPad”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唯冠的主營業務是顯示器等。此后,2001年到2004年,深圳唯冠的母公司臺灣唯冠分別在歐盟、韓國、墨西哥、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共計獲得8個iPad相關注冊 “商標專用權”。

但蘋果方面不想對iPad名字有所更改,于是一家英文名稱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以下簡寫為IP)的公司于2009年8月11日在英國倫敦注冊成立。

2009年12月23日,IP公司與臺灣唯冠公司簽署協議。協議第一條約定:臺灣唯冠以35000英鎊對價向IP公司轉讓包括涉案商標在內的共10個商標。

此后,2010年4月7日,IP公司與蘋果公司簽署協議,轉讓所有其取得的iPad商標相關權益。同時,蘋果公司和IP公司向中國商標局申請大陸iPad商標的轉讓過戶,被中國商標局駁回。

然而,就在按照中國法律iPad商標權屬并未發生轉移的情況下,蘋果公司在其生產的平板電腦產品上使用“iPad商標”,并向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市場銷售了上述商品。

而此時的唯冠,由于債務問題糾纏被外界認為要進入破產邊緣。和君創業公司臨危受命,擔任了唯冠科技的債務重組顧問。然而,和君創業發現唯冠科技幾乎沒什么值錢的資產,僅有iPad商標最有價值。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4月,深圳唯冠獲悉蘋果公司銷售標有“iPad商標”的平板電腦的消息后,向蘋果公司提出深圳唯冠為涉案商標的真正權利人,要求蘋果公司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封殺行動

讓蘋果始料未及的是,在2011年底蘋果深圳案件一審敗訴,之后全國多地工商部門開始與唯冠方面聯系,希望唯冠提供“iPad商標”被侵權的證明,以對蘋果的侵權行為進行工商查處。

在iPad銷售渠道遭全面封殺的同時,如果終審維持了原判,蘋果公司除了要對唯冠進行巨額的商標侵權賠償之外,可能還會面臨巨額的罰款。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

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從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蘋果iPad系列平板電腦累計在中國銷售了362萬臺。按照均價每臺3000元計算,蘋果公司在中國iPad系列產品營銷至2011年第三季度,已經達到了108億元人民幣。若敗訴,工商局對iPad的最高罰款可以超過300億元。

iPad的渠道危機

因為深圳唯冠的一紙訴狀,蘋果iPad在大陸遭遇了下架令,上海、深圳、江蘇、北京等多地工商對iPad進行下架處理。直到2月23日,上海浦東法院駁回深圳唯冠要求責令蘋果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禁售令暫時解除。不過,iPad的渠道危機并未過去,因為iPad商標最終歸屬還有待最后的判決,一旦蘋果敗訴,iPad將再次面臨禁售及下架問題。

雖然禁售令已暫時解除,但iPad的經銷渠道并未完全復原。

2月28日,在蘋果授權經銷商廣州市微歌電腦有限公司百腦匯店里,貨架上沒有擺上iPad產品,只有幾臺樣機擺在柜臺上,形單影只?!拔覀冇胸涃u,但是不敢擺出來?!币晃讳N售員心有余悸地說,在前幾天位于百腦匯隔壁的廣州太平洋電腦城有個店鋪被工商搜走了4臺iPad2。

而商標糾紛案也讓iPad的銷售受到影響?!坝捎谏虡思m紛案以及iPad3即將上市的預期,目前我們進貨量很少,部分iPad型號產品已經斷貨,公司以銷售庫存產品為主?!蔽挥趶V州百腦匯的蘋果授權經銷商一丁蘋果的一位員工說。而電商1號店上的蘋晶數碼專營店相關人員也表示,“不少型號已經缺貨,而且貨源不好找”。

不過中國聯通華盛通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媒體,目前在商標權歸誰所有還沒有判決的情況下,iPad產品還在正常生產,渠道上并沒有出現斷貨、緊缺等情況,而部分門店出現的缺貨問題是因為該授權經銷商在商標歸屬處于不確定狀態下,只得選擇少進貨。

“我們直接向蘋果上海公司下訂單,一般是提前4到8周向蘋果報一次計劃,然后蘋果上海公司根據供應量告知我們貨源是否充足。但有時候是反過來,蘋果告訴我們它有多少貨源,然后再讓我們下訂單?!鄙鲜鋈A盛通信人士表示,商標糾紛案出來后,對其進貨、銷售并沒有實質性影響,主要影響的還是在產能方面。

“我們并不擔心判決結果,相信蘋果公司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渠道是一個鏈條,蘋果是我們這個鏈條上的頂端,這個事情由它擺平。而我們真正擔心的是這個事情的直接影響,即當地工商、稅務部門以多種方式來查處?!币晃唤涗N商表示。

不可否認,如果iPad商標權最終沒有判給蘋果公司,那么蘋果使用iPad商標就構成侵權,到時渠道可能將面臨一場動蕩。

蘋果的失誤

這次蘋果遭受如此大的麻煩,根本的原因還是自己沒有做好前期的商標保護。不知道是不是過于相信自己的保密手段,這次負責蘋果商標轉讓的律師們前期功課做得十分不合格,在一開始甚至沒有做好基本的調查,了解相關商標的確切歸屬。同時蘋果與臺北唯冠簽署的協議也過于簡略,沒有規定具體的轉讓細節。

同時作為中國區商標的持有公司,深圳唯冠居然沒有簽署合同。而事實上,商標轉讓是一個要式行為,必須要商標權人的參與才行。所以臺灣唯冠無法代表深圳唯冠賣出商標,也不能代辦商標轉讓手續。這些本來都是事先應該做足的最基本功課,何況涉及的還是公司的核心產品。正如蘋果唯冠一審敗訴時法官指出的,“本院認為,原告要商業獲取他人的商標,應當負有更高的注意義務,應當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與商標權利人訂立商標轉讓合同,并辦理必要的商標轉讓手續?!?/p>

實際上,每一次的商標糾紛背后都是企業對于自己公司品牌保護意識的不足。柳傳志當年在聯想更換名稱的發布會上就說,公司剛剛建立的時候根本沒想過去海外發展的事情,所以也沒去注冊商標。

其實iPad商標不是蘋果在華遭遇的第一場商標糾紛,此前因為iPhone商標蘋果已經出過一次血。早在2002年,蘋果公司就向中國商標局提交了iPhone商標的注冊申請,但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商標的類別居然只包括計算機軟件和計算機硬件而未涵蓋電話和移動電話類。結果到2004年,漢王針對電話機、手提電話、可視電話等商品申請了iPhone商標,并獲得注冊通過。

由于這個讓人十分不解且低級的失誤,導致蘋果的iPhone手機在2007年發布后遲遲無法進入中國。直到2009年7月18日,蘋果與漢王達成協議,向漢王支付了36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490.46萬,才最終拿回了這個寶貝商標。

在商言商,商標權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本質上是一種財產權,也是除關稅、專利外非貿易性壁壘之后的又一種市場競爭策略。企業在做規劃時就應該對自己的商標保護作出一定的預判,假如是自己看重的商標,完全可以提前注冊或者通過代理人完成交易。如果這樣做了,即便有搶注也不會給企業帶來任何麻煩。而蘋果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西方企業,更應該熟悉和重視市場規則。如果連自己核心產品的商標都沒有做好周密的保護計劃,那就只能面對現在這樣尷尬的局面。

iPad3要來了

當商標糾紛案撞上即將上市的iPad3,事情變得更為復雜。

市場一度傳言:禁售風波將造成饑餓營銷,并導致經銷商囤貨,但事實截然相反:目前很多經銷商都在對iPad2進行“清貨”行動,因為iPad3要來了,這意味著iPad2將迎來一輪降價,經銷商要盡快出貨保值。

雖然iPad3上市日期還未最終確定,但是經銷商已經開始為渠道上的新舊貨換代做準備?!拔覀儎倓們炔块_會通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蘋果iPad3將于四五月份在國內推出,而按照蘋果歷來推新品的做法,新品iPad3出來后舊款每臺要降價1000元左右。因此,如果經銷商囤貨過多,將面臨巨大損失?!蔽逍呛幽瞎臼袌霾肯嚓P人士告訴媒體,公司根據這一情況正在制定相應的備貨計劃,這主要是由于蘋果不會對經銷商庫存進行價保。

“在預期iPad3即將上市的情況下,經銷商要趕快把庫存清掉,寧可斷貨、少賣,也不愿意新款上市后虧損?!比A盛通信人士告訴媒體,最近向蘋果公司報進貨計劃的經銷商并不多。

按照以往蘋果新品的上市進程,中國并不在首批銷售范圍內,預計這次也不例外。如果由于商標案而導致iPad3延遲進入中國,那么渠道上長時間的缺貨、少貨狀態將使正規渠道的經銷商受到傷害。

渠道之亂或將加劇

無論是商標糾紛導致的禁售、下架風波,還是iPad3可能延遲上市的問題,都將讓iPad產品的水貨更加泛濫。

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蘋果iPad系列平板電腦累計在中國銷售了362萬臺,蘋果iPad在中國國內平板電腦銷售量中占比超過70%。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表示,去年二季度水貨渠道的銷售額占市場份額50%以上,去年三季度略有下滑,但也在30%-40%。如果行貨渠道被封或者較長時間處于缺貨狀態,那么水貨渠道將會大大受益。

“國內很多打著蘋果旗號的店都不是蘋果的授權經銷商店,這些店大多賣水貨。而一些拿到蘋果授權的經銷商店里有混雜著水貨賣,有些授權經銷商也因此被蘋果取消了經銷資格?!币晃惶O果經銷商告訴媒體,這已是行內公開的秘密。

而如果因商標糾紛案而導致iPad3在國內上市延遲,那么無疑將給水貨市場提供了更大的機會。孫培麟認為,“國內水貨渠道都會在短期內獲得巨大的暴利:在之前的iPad產品發布中,中國大陸并非首批上市的地區……從目前現狀來看,這次iPad3可能會由于商標糾紛延后較長時間上市,這個時期中水貨將成為用戶購買的主要渠道,因為賣家會快速抬升價格?!?/p>

據了解,在以往蘋果產品新舊交替的時候,由于國內新產品上得沒有國外快,所以美國、加拿大版本的水貨會大量涌入國內。

水貨對廠家來說并無多大影響,因為都是工廠出來的貨,但是這卻會讓正規渠道商很受傷。雖然大多賣得好的產品都有水貨,但由于蘋果不是一家對渠道精耕細作的銷售型公司,所以水貨問題更加嚴重。

iPhone也陷入紛爭

國內有關蘋果公司的商標糾紛正從iPad蔓延到iPhone。因為產品熱賣,中國可以說是蘋果公司的福地。不過最近在這塊福地,蘋果公司卻因為商標使用權益而大傷腦筋。iPad商標歸屬還沒有定論,iPhone的使用權卻又陷入紛爭。這次向蘋果發出挑戰的是來自浙江義烏的燈具商人蔡先生。

2010年,蔡先生委托義烏市徐杰商標事務所的負責人徐杰,為其申請注冊照明、加溫、蒸汽等設備裝置的“iPhone商標”。盡管申請注冊的類別蘋果公司并未注冊過,但蘋果公司還是在公示的最后時刻,要求對方撤銷申請。在徐杰看來,蘋果的這種做法讓人難以理解:“他們表現的態度是‘申請是他的,不申請也是他的‘他不申請,我們也不能申請,他們這樣太霸道了?!?/p>

徐杰代表其代理人宣布,已經向商標主管部門遞交了異議答辯,正式向蘋果公司發難,有關這次爭議的結果,徐杰表現得非常自信:“我們已經如期遞交了異議答辯。就是蘋果公司的異議材料我們也會展示出來?!?/p>

現在國內中小企業經營者都明白蘋果這塊金字招牌對自己的意義,為了企業發展,在不違反國內法律的前提下,能搭上大品牌的順風車何樂而不為?不過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就對近期發生的“傍名牌”現象持懷疑態度,他認為這種行為盡管從短期來看有利于企業獲利,但也為企業未來埋下不穩定因素,甚至是推倒重來:“對于中小企業來講,這種方式在初期可能比較有效,但是對于企業長遠來講,商標的糾紛,法律風險遲早會爆發,比如喬丹體育的例子,就屬于比較典型的案例。對于這些企業來講如果說搶注商標,一定要意識到中間面臨的法律風險,一旦發生糾紛,商標被拿回之后,品牌代價會非常高,可能需要重新樹立這個品牌,代價是非常大的?!?/p>

有關iPhone商標權益的爭奪才剛剛開始,蔡先生的代理人徐杰就對爭奪戰表現出強烈的信心,他表示, iPhone是否為“馳名商標”,是這次燈具能否披上iPhone 外衣的關鍵所在。按照他的說法,在蔡先生申請“iPhone商標”時,蘋果公司的手機產品在國內并非“馳名商標”。

徐杰說,“它現在要另立這個馳名商標是很困難的,因為2002年注冊下來的商標,是沒有手機這個產品的。所以它雖然提供大量的手機宣傳、廣告,但是商標注冊證都沒有,你怎么認定手機馳名商標呢?在異議書里要求這個商標是馳名商標,所以對我們業內來說說是很好笑的?!?/p>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指出:“近年來跨國企業和國內知名企業面臨的商標糾紛越來越多,恰恰反映了大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不重視,結果給自己帶來煩惱?!壁w占領還認為,“中小企業或個人利用知名品牌為自己謀利的做法也值得商榷。你比如說像iPad商標在當時轉讓時,跟工作失誤有直接關系;而iPhone呢,蘋果當時只注冊了45類商標中的27類,另外18類沒有注冊,結果導致現在糾紛的發生。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與國內的一些企業和個人有關,這些企業和個人通過搶注名人名牌企業的商標來待價而沽,另外一種方式把這些商標用于企業自己的推廣,企業自己產品的宣傳,短期內獲得利益。這兩種情況是目前越來越多商標糾紛發生的很重要的原因?!?/p>

知識產權競爭左右IT業格局

其實這場在中國上演的知識產權糾紛,只是蘋果公司目前在全球與各個競爭對手展開商標專利大戰的一個縮影。

就在2月6日,蘋果公司剛剛在德國與摩托羅拉公司關于iPhone、iPad的專利糾紛達成和解,在此之前,因為涉嫌侵犯摩托羅拉技術專利,蘋果公司的產品一度在德國禁售;而在澳大利亞,蘋果公司正加緊對三星公司展開侵權訴訟,以報自己在美國的專利訴訟戰中輸給三星的“一箭之仇”。

為何各大手機廠商之間頻發專利訴訟大戰?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劉春榮曾表示,近幾年蘋果、三星、HTC、谷歌等業內巨頭之間就智能手機展開激烈競爭,其中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領域的爭奪與訴訟,成為各大企業之間搏殺的主要方式。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張平認為,知識產權訴訟本質是商戰的工具,通過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及產品所有權的爭奪,訴訟方一方面能夠了解對手的實力,另一方面還能直接以侵權、禁售等法律裁決獲得直接的經濟利益。

曾專題研究過IT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方立維表示,對于日新月異的IT業來說,對知識產權產品的占有和保護,成了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像去年谷歌對摩托羅拉的收購、蘋果巨資購買加拿大北電的通信專利,都是為了保持專利技術優勢展開的并購?!?/p>

可以預見,在產業格局、市場地位尚未完全確定前,類似唯冠與蘋果爭奪iPad商標權的知識產權糾紛,將會在公眾視野中不斷上演。

愛馬仕中文商標被搶注

三十多年前,“愛馬仕”在中國注冊英文“HERMES”商標,卻遲遲沒有注冊中文商標。三十年后,當他們看到“愛瑪仕”被某制衣公司注冊后,找到商評委要求撤銷被拒。

“愛馬仕”以自己的中文商標屬于未注冊的馳名商標為由,將商評委告上法庭。據悉,法院維持商評委的決定,“愛馬仕”今后在國內的衣物市場上,將遭遇“愛瑪仕”。

Facebook在中國搶注60余個商標

與蘋果公司卷入iPad商標侵權糾紛不同,另外一家知名美國公司Facebook未雨綢繆,雖未進入中國,已開始著手搶注中文商標。

Facebook的行為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惡意搶注商標的情況越來越多。

據中國國家工商管理局的官方信息顯示,Facebook聘請了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代理注冊商標,在中國境內申請注冊的各類商標規模高達60余個,最早一項于2006年3月30日就提出了申請。

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表示,Facebook目前申請的商標類別較多,商標包括THEFACEBOOK、FACEBOOK、臉譜、面書、飛書博、飛思簿、費司布克、菲絲博克等60多個。但是由于其中的一部分已被中國國內用戶搶注,包括“臉譜”、“臉書”等最流行的商標,因此部分申請被駁回,有些雖然還在申請中,但最終的商標也不一定歸屬Facebook公司。

而國際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在2001年進駐中國市場時,申請注冊了四百多個商標,并對其中一些長期無人使用的商標申請了撤銷商標權。溫州莊吉集團的“GEORGE莊吉及圖”商標就因此遭到撤銷申請,此后雙方歷經長達7年的司法程序,沃爾瑪甚至將商標局告上法庭。雖然最終沃爾瑪未能取得該商標,但其對于公司商標的保護意識可見一斑。

猜你喜歡
水貨蘋果公司經銷商
淺談廚電企業的年終返利制度
蘋果公司收購自動駕駛初創企業Drive.ai
年度十佳經銷商
新Pad
“一周一行”后內地客減逾半
你會遭遇何種水貨戀情
水貨
1
水貨冒充行貨?沒門!
如何成為經銷商的“心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