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教育發展與教育應急管理*

2012-07-03 02:18賈運發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年18期
關鍵詞:專任教師教育領域應急

李 鋼 ,賈運發 ,張 智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85;2.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192;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北京100086)

引言

互聯網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學習革命,促進信息飛速傳播。多媒體在線課堂、數字化實驗室、遠程網絡教學、E-book、新媒體招生廣告發布等,在引發創新知識學習的同時,也帶來新式具有爆破力的社會突發事件傳播效應。教育的個性化、社會化、信息化、全球化進程在加速。教育領域突發事件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不斷擴大。我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嚴重不均衡導致教育發展區域不平衡問題已成為政府、社會關注的熱點。教育差距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區域間信息化發展不均衡。分析區域教育信息發展不平衡現狀,認識教育發展不均衡實質上內聯著信息發展不均衡,以此導致社會突發事件頻發。為更好地加強教育領域突發應急管理、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本文將以基礎教育為例,就信息化和教育差距與日益需要的教育領域突發應急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淺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適合現實社會文化發展的教育應急管理模式,更好地預測和服務于我國教育事業面向現代化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概述

1.信息化與教育發展差距分析數據來源

本文分析所選原始數據均取自2000年至2006年公開出版的《中國教育統計年鑒》和《中國信息年鑒》。從中選取了有關基礎教育發展和信息化普及率方面11項指標所發布的窗口統計數據進行測算。采用窗口統計數據分析有助于認識我國區域之間信息化與教育發展差距的相互關系。

2.研究方法概述

本文采用了4種有關差距的統計分析方法,分別為:①線性相關分析法;②極差分析法;③環比率法,測算一定長時段內變量增長的速度;④標準差分析法,計算數據分布離散程度。如此選擇統計分析方法旨在比較客觀全面多角度地認識信息化與教育差距之間的關系。

二、基礎教育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差距的特征

1.學校數減少引發學校規模布局調整,學校承受應急情況能力下降,教育安全成為問題

從2000年到2006年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總體看,采取的教育政策調控集中了教育資源,教育信息聚合功能加強,中小學校數量在減少,未來多元化的主流信息教育方式變得單一化。學生存在差異性,數量在逐年穩步增長。由于教育發達地區人口出生率在下降,這些地區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成為制約教育發展的緊迫問題。

2001-2005年間我國普通中小學的學校數量從2001年的571705所減少到2005年的444190所,總體數量逐年呈現減少趨勢。伴隨著學校數量減少,學校的承載能力在增強,“名校效應”在擴大,校中校、網校、分校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優質教育資源競爭所引發的擇校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學校的安全、校園突發事件防范應急管理成為政府公共事業管理中重大有影響力的社會議題。

2.信息化影響學校承載能力和畢業率

如圖1、圖2所示,信息化在提升中小學校承載能力的同時,網絡文化開始影響傳統的教育模式,促進信息化教育改革對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提高畢業率產生重要的影響。新課改的實施方案中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網絡應用知識教學,與日新月異的IT文化發展相比較,有關信息化教育亟待加強。

圖1 2001-2005年全國普通中小學校承載力與信息化相關性

圖2 中小學校學生畢業率與信息化發展的相關性

3.與時俱進,調整信息化教育理念利于提高學校應急管理能力

從圖2所示畢業率與信息化相關性看,在普及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初級階段,信息化教育可以促進教學方式改變,提高學生畢業率。隨著信息發展到一定程度,將會由于政策調整、財力投入的變化因素,出現“單峰投票”以至信息不對稱現象,學校會固守舊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新的信息發展需要,從而導致學生對傳統知識教學方法產生識別疲勞或“審美疲勞”,如此效應累積會影響到學生對主流課業知識的認知,結果導致畢業率下滑。這就如同經濟條件好的學生普遍面對突發的艱苦條件時忍受力下降一樣,采取建構主義的教育理念,探索引入新的學習理論,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提升學校的應急管理能力,均成為現階段城市教育發展當務之急。

4.加強專業化教師培訓,促進信息傳播,提高校園突發應急處置能力

由圖3師生比與信息化相關性來看,信息化促使教師規模擴大,其東、中、西部2005年環比增長速度 3.15%、3.93%、2.08%,比2004年有較大提高。但專任教師隨著中西部地區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而出現的人才外流現象嚴重,導致專業師資緊缺。信息化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出現了結構性轉變,補充教師中能夠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突發問題進行應急管理的專業教師稀缺。在教育不發達地區,一旦發生校園內部突發事件,往往會引起連鎖反應,釀成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圖3 2001-2005年我國東、中、西部普通中小學師生比

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路徑選擇至關重要,是通過內部系統化培訓,抑或是外在引進人才來積累教育信息化人力資源規模?滿足信息化條件下擴大專任教師隊伍的需求,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需要具體結合實際來實行有針對性的有效政策調整。

圖42001 -2005年全國中小學專任教師比區域極差率

圖5 我國區域基礎教育發展測度指標2001-2005年標準差分布

東部地區的專任教師數量環比增長速度相對平穩減速,從2004年的0.19%降低到2005年的0.09%;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區仍然保持著以擴大規模促使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粗獷經營方式,其中西部地區專任教師隊伍環比增長速度從2004年的0.36%增長到2005年的0.40%。西部地區絕大多數信息化發展較匱乏,僅僅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來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難以實現,現階段只能以引進大量信息化教師、擴大隊伍來完成現代基礎教育信息化初步建設。

5.利用優質教育信息資源提高教育決策能力和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從1999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國家教育政策宏觀調控促進了信息化均衡發展,促進了不同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向均衡布局方向發展。圖4表示了中小學專任教師比逐年分區域極差率的變化情況,分析結果表明:全國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專任教師比例差距在縮小。這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行科教優先政策及相關中央財力持續支持的結果。目前需要進行后續政策持續支持,以穩固西部大開發前10年的成果。然隨著中西部地區城市化發展流動人口格局變化,基礎教育進入突發應急管理的高峰時期,需要引入知識管理,轉變信息化管理方式,尤其要注意對師資流失、教育發展規模速度和生源質量進行及時的監控。

如圖5所示,我國在2001至2005年基礎教育發展的區域不平衡差距正在擴大,原因在于信息技術發展所遵循的基爾法則和摩爾定律導致信息發達地區教育發展速度加快、信息不發達地區教育發展速度緩慢,兩者差距拉大。教育應急管理需要注意教育發展中的“馬太效應”影響。

三、結論與探討

1.信息化發展不均衡將會牽制教育發展速度,影響教育領域突發應急管理方式選取

面對日益頻發的校車交通安全事件以及其它形式復雜、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的教育領域突發事件,教育行政部門通常出于官僚層級匯報制度、需要會商決定的時滯效益,往往是習慣選擇“一堵、二捂、三被動”的說辭來搪塞敷衍,以延緩事態過激發展,或者持保守態度,違法封閉信息,做被動處置;事實上完全可以采取積極主動的正確姿態,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規律,采取開放科學民主的協商方式,以先進的話語權和客觀上擺事實、講道理的說服方式處置問題,避免事態擴大和嚴重的社會問題出現。不同的策略導致截然不同的效果。這需要從制度上進行改革,不僅要建設切合實際的應急管理預案和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加強營造開放寬容、透明的信息流通環境。以客觀公正的態度采取應急管理措施會為公眾所理解和接受。

2.基礎教育信息化師資培訓需要加強,以提高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信息化發達程度高低,取決于區域基礎教育發展水平的高低。加強區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加強中小學校教師應用計算機網絡能力的培訓,對提高中小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能力、有針對性地優化選擇應急管理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3.有關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設亟需立法規范保護

20世紀90年代中期通過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等有關教育的法規和條文中均沒有就如何利用信息,加強師生對學校和教育領域涉及自身利益信息的知情權、申訴權、監督權、信息公開化制度規范,以及有關知識產權、提取和使用信息的合法權益進行明確的保護。隨著新技術革命的不斷進步,有關信息傳播的形式和途徑愈加復雜多樣化,加強信息傳播的法制建設,建立健全相關教育信息法律體制亦將成為未來教育領域應急管理制度建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1]Schultz..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3.vol 51:pp1-17.

[2]MENG Xiangping GAO Yan.Electric systemsanalysi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3-21.

[3]Katzman.N,The Impac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Promisesand Prospects,Journal of Communication[J].Autumn,1974,47~58.

[4]王綻蕊.把教育作為我國當前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與經濟,2000,(1).

[5]底潔.領先于差距交互是教育信息化當前實際問題[EB/OL].http://www.e-gov.org.cn/xinxihua/news004/200603/20350.html.

[6]韓靖,鄧尚民,劉文云.高校信息化指標體系建立與指標權重的計算研究[J].情報雜志,2007,(1).

[7]靳園.我國義務教育的區域性不均衡狀況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3).

[8]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0年卷,2001年卷,2002年卷,2003年卷,2004年卷,2005年卷,2006年卷).

[9]中國信息年鑒(2000年卷,2001年卷,2002年卷,2003年卷,2004年卷,2005年卷,2006年卷).

[10]中西部12萬名教師受益[EB/OL].http://edu.people.com.cn/GB/6119987.html.

猜你喜歡
專任教師教育領域應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應急青年的使命
人工智能視閾下教育領域各層次的戰略管理框架
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專任教師結構(1991年—2017年)
應急救援要訣“少 快 短”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第二節 2015年法學專任教師師資情況
基于“教學過程”的高職專任教師績效考核組織實施研究
國際新應急標準《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的釋疑
基于文獻計量的數據素養及其教育領域研究態勢分析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師隊伍及其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