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資源我做主——區域資源庫良性循環建設機制的嘗試

2012-07-03 02:18秦紅斌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年18期
關鍵詞:資源庫筆者區域

秦紅斌,孫 蓓

(1.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上海200135;2.上海市新云臺中學,上海201204)

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教育資源庫的建設一直被看作重頭戲,這與教育資源庫在信息化課堂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分不開的。資源庫作為儲存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的重要載體,在拓展學習內容、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資源建設特別是區域資源建設正從最初的購置商業資源庫逐漸走向區縣自主開發,教師對資源的態度也從被動逐漸轉向主動。區域資源建設的變化是筆者所追求和期望的,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筆者摸索出了一套區域教育資源庫良性循環建設的保障機制。

一、失敗的反思——區域資源庫建設之痛

2002年,正當“校校通”建設之際,筆者所在區也嘗試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庫,為自主開發的資源庫管理系統購買了一批商業資源庫的資源,并指定專業人員進行資源的上傳、審核。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資源庫的資源多起來了,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極低的利用率卻給筆者“當頭一棒”,辛苦上傳的資源幾乎無人使用。

反思,以求出路。2003年,面對已經成熟的商業教育資源產品,筆者所在的區選擇了購置,把市場上由專業公司開發、反應良好的資源庫購置為區域資源庫。專業的檢索平臺、海量的學科資源,應該可以有好的利用率了,心里竊喜,然而,結果依然如故,使用率不足3%,資源庫成了一種擺設,造成了極大浪費。

建設熱情遭遇應用冷臉,促使筆者深思:區域資源庫該如何建設?什么樣的資源才能迎合教師的應用需求?如何形成資源庫建設的良性循環機制?帶著疑問,筆者重新審視區域資源庫建設的思路。

二、尋求突破——區域資源庫建設新思路

通過深入實地訪談和調查,筆者發現區域資源庫建設存在兩大矛盾:一是教師對資源的強烈需求與現有資源不能滿足其需求的矛盾;二是教師對資源重復開發與散落在教師手中的資源難以共享的矛盾。調查還發現,學校的優秀資源和散落在教師手中或由教師自己制作的資源最受青睞,這些應該成為區域資源庫資源的主要來源;另外,技術與平臺必不可少,但并不是區域資源庫建設的核心,一套合理完善的建設機制才是資源庫良性發展的“常青樹”。

1.共享共建,網絡化資源庫管理平臺是區域資源庫建設的基礎

從技術發展層面來審視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無論是單機單用戶的C/S結構,單機多用戶的B/S結構,還是基于分布式資源管理平臺和網格應用的資源系統,它們都是基于資源“實體”的管理模式,均有局限性,難以使區域資源庫發揮最大效益。區域資源庫要實現共享共建,資源管理平臺必須網絡化,能提供開放性的資源庫框架和資源庫異構檢索,實現資源庫間互操作的基于中間件的資源應用系統。

在建設方式上,除平臺建設可采用商業運作模式之外,區域資源庫的內容建設必須依靠廣大教師。

2.以人為本,個性化資源開發與應用模式是區域資源庫建設的關鍵

資源庫建設的目的在于應用,決定應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內容。區域資源庫建設的內容包括信息資源、素材資源、教學資源和人力資源等多種綜合性資源,區域資源庫建設不僅要關注資源內容本身,更要關注開發資源和使用資源的人的層面,強調資源應用的人文氛圍,強調以人為本的個性化資源開發與應用模式。

區域資源庫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為用戶創造和諧人文氛圍的資源開發與應用環境的過程。在這個環境中,教師在自主地共享自己所積累的資源時,也能自由使用資源庫中的所有資源,并能進行創造性的二次開發。

3.運行機制,完善的組織與管理是區域資源庫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無論純商業運作還是政府買單的資源建設模式,都可在一定時間內建設一個具有海量資源的教育資源庫。但實踐表明,如何使海量資源發揮實效,實現持續發展,僅靠技術和平臺是無法解決的。健全的運行機制、完善的組織和管理才是區域資源庫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具體包括資源創作、加工、應用、評價與獎勵機制等,這些應該成為資源庫后期建設的主要內容。

三、我的資源我做主——區域資源庫良性循環建設機制的實踐

在區域資源庫建設的歷程中,筆者經歷了購買、專業人員建設、教師自主建設等不同階段,在構建區域資源庫建設的良性循環機制的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經驗。

1.平臺建設——凸顯開放性

資源庫建設必須引入Web2.0技術,建立一個開放性和個性化的資源管理、交流平臺?;陂_放性和動態性的Web2.0技術所建成的區域資源交流平臺,能提供開放性的教育資源庫框架,教師可隨時把手中的優秀資源入庫共享,也可隨時使用資源庫的資源,或通過資源庫的聚合功能訪問所需的資源鏈接。另外,開放性還表現在為教師提供個性空間上,教師可在個性空間建立個性化的專題資源,使教師從單純的“讀”、“索取”向“寫”、“貢獻”轉變。個性空間激發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有助于用戶的深度體驗和交流。另外,資源交流平臺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也能對用戶上傳的資源進行統一分類,審核后形成區域資源庫(見圖1),實現個性與整體的有機統一。筆者所在區開發的基于Web2.0技術的區域資源交流平臺,從建設至今,所有資源均為教師自主上傳,實現了資源建設的自我更新。

2.內容建設——彰顯區域特色

針對現狀,我區一方面購置一定量的商業資源庫資源,篩選后供教師使用;另一方面,通過區域資源交流與共享平臺,把學校資源和散落在教師手中的資源進行區域共享,形成一個資源豐富而不失區域特色的資源庫。經過實踐,筆者認為市場購買、基層學校、基層教師應該成為區域資源庫內容來源的三個關鍵渠道。具體如圖2所示。

區域資源庫必須適合區域特點,資源內容要有區域特色,這樣才會滿足區域教師的現實需求。

首先,資源內容來源要有區域特色。建設過程中,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形成成熟的教師自主上傳、學科專家審核的資源內容建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資源來源不足及更新滯后等頑固性問題,滿足教師不斷變化的資源需求。實踐也表明來自教師手中的優秀資源迎合了教師的使用需求,受到了教師的廣泛喜愛。

其次,資源分類方面,在堅持科學分類的同時要兼顧教師的使用習慣,除了題庫、教案庫和課件、素材庫外,還可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設計多種特色欄目,如語文的論語說文、地理的旅游專題、生物的環保專題等。區域資源庫的用戶層不應是死板的,而應是集區域資源總庫、各學科資源子庫和豐富學科特色庫為一體能滿足各類需求的靈活用戶界面。如圖3所示。

特色建設是區域資源庫建設不可忽視的方面,所謂特色建設是指基于個性化知識信息需求而建設的資源庫。對資源庫的深度開發和整合是特色資源建設的重要途徑。針對資源庫只講 “海量”、忽視教育性和教學性需求的誤區,特色資源建設不是把眼光放在“收集更多資源”上,而是以資源服務于實際教與學的需求為目標,通過交換、購置等方式,將這類優質資源擴充到資源庫里,同時引導教師建立自己的特色資源中心,豐富區域資源庫的內容。

3.運行機制構建——實現可持續性

筆者認為區域資源庫要實現良性發展,關鍵在運行機制,主要包括資源服務體系與資源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建設。

(1)資源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通過資源庫的運行試驗,我區資源庫的服務體系也隨之建立并不斷完善。在應用服務方面,一是對教師熱情、自愿上傳等行為予以獎勵,保證了資源的良性增長;二是加大課堂應用的宣傳指導力度。通過開展個人專題資源庫評比、將上傳到區域資源交流平臺的資源視為區級交流資源等措施,提升教師參與的積極性;通過課堂教學中的示范應用、開展教學評比等活動,發揮資源的增值服務。

管理平臺方面,完善資源更新服務系統、資源管理與服務系統,實時完成數據和數據索引目錄的更新與同步,并實現服務管理的網絡化。在實踐中,筆者還發現教研員參與區域資源建設是實現資源庫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教研員的參與對基層學校教師具有示范作用,應作為區域資源庫建設中資源服務對象之一。

(2)資源評價機制的建立與運作

對資源的評價是目前資源庫建設中比較薄弱的環節,筆者認為資源評價一方面要考慮資源是否符合實際教學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資源是否在不斷完善與更新,即堅持實用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評價原則。

區域資源庫資源的評價要充分利用資源平臺交流區,讓使用者對資源的使用效果進行診斷性評價,提出改進意見,促進完善,使資源滿足不同教師的教學應用需求。

經過多年努力,筆者自主開發的區域資源交流平臺受到了教師好評,資源庫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令人鼓舞。資源平臺已成為教師交流、共享、展示的園地,教師上傳和應用資源的積極性高,區域資源交流平臺不再是一壇死水,而是具有了自我良性發展的生命力。

大量實驗表明,目前現成的教育軟件在推廣應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適應不了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需求。教師眼中優質資源的標準就是實用、方便。因此,在新課程積極推進的形勢下,首先要充分調動專家教師、骨干教師參與資源建設的積極性,鼓勵一線教師對教學資源進行二次開發,不斷使教學資源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其次,隨著教材的不斷更新,要不斷充實內容并在課堂實踐中完善,提高教學資源庫的使用價值;最后,關注資源建設中人的因素,降低資源使用的技術門檻,增強教師應用信心,實現“我的資源我做主”。只有這樣,區域資源庫建設才能迎來良性發展的春天。

猜你喜歡
資源庫筆者區域
幼兒園課程資源庫建設之淺見
健身氣功開放課程資源庫建設研究
分割區域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數控加工專業資源庫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基于共享資源庫的混合式教學考核模式研究
區域發展篇
區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